王垚
心理学表明,模仿是动物界的学习本能,也是人类重要的学习方式。小学生正处于模仿的学习阶段,他们好奇心强、可塑性强,对于周遭有趣的、新奇的事物都会不由自主地模仿。音乐是一种表达思想与情感的听觉艺术,它具有鲜明的表现性,特别是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它重视学生音乐情感的表达,要求在教学过程中释放他们的音乐天性,挖掘音乐创造的潜能,而表现与创造的前提就在于模仿。由此可知,模仿是打开小学音乐教学的核心“关口”。从模仿角度出发,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模仿倾听,模仿观察,模仿实践,从模仿出发,向创造培养,一起走进音乐世界。
一、学会倾听,怀抱审美情怀
音乐,简而言之,就是一种听觉艺术。“听”是感受音乐、学习音乐的第一台阶。“听”是一种放松的音乐体验方式,不少教师认为,这好像并没有什么好教的,只要放音频,让学生们竖起耳朵听就是了。其实不然,如果在音乐教学中,教者有心,“听者无意”,想必教与学之间很难擦出火花。在实际教学中,要鼓励学生们的倾听行为,引导他们“听”的模仿,开展一些以“听”为目标的模仿活动,让学生们在实践中明白倾听的重要性,为学生们的“开口”模仿奠定良好的基础。同时,“听”的模仿有利于审美素养的培养,能够让我们的音符更加跳跃,歌词更加轻灵。
在音乐活动“音的高低”时,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具备“听”的自觉性,他们已经懂得去“倾听”,但是自律性不强,往往歌曲的音频还没放完,他们就已经开口唱了。因此,在这个“音的高低”活动中,有意识地通过生活中高低不同的各种声音,如大鼓与小鼓、闹钟与喇叭、老人与年轻人、不同动物的叫声等声音的对比,使学生感受音的高低,提高学生的音乐模仿能力。如笔者设计了一个编故事、仿声音的游戏,在这个游戏中,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小组长负责编故事,故事里要有爷爷、妈妈、老牛、小羊、老虎、小猫等不同的角色,小组成员则需模仿出他们的声音。最后,再比一比,听一听,哪个小组模仿得最像。
二、善于观察,汲取音乐精华
留心观察是有效模仿的前提。爱模仿是小学生的天性,但有的学生却不知道怎么去模仿,别人一开口就唱得像,一表演就演得好,可是自己就是学得不像。在音乐教学中,可以通过一些丰富有趣的教学活动,放慢学生们表现的步伐,并在活动中不由自主地引导他们学会留心观察。在观察与发现中,找出自己需要模仿的要点,一起解决自己模仿中可能遇到的困难,汲取音乐精华。
在教学《种太阳》这首欢快的歌曲时,在教学热身后,并不着急让学生读歌词、听音频,而是利用多媒体课件向学生们展示了歌曲的插画。以画导学,引导学生们以小组为单位,自己观察这幅画,说一说:画中的小女孩在做什么?小女孩想把画出的太阳送给谁?如果是你,你想把太阳送给谁?为什么?在生动的绘图故事中,学生们结合歌词,放飞想象,把原本生涩的歌曲说得活灵活现。有的学生,还拿起了画笔,画起了不同颜色的太阳,有送给春天的绿太阳,有送给秋天的金太阳,有送给冬天的红太阳,有送给小伙伴们的七彩太阳。在他们的观察下,歌曲更加丰富了,每个学生都变成了歌里的小女孩,种起了自己的小太阳。这样的观察有效地激发了学生们的情感体验,为模仿教学增添了动力。
三、敢于实践,展露音乐才华
小学生非常爱表现,如果你不给他们模仿的实践机会,一定会把他们“憋坏”的。在音乐教学中,要通过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充满激励的发展评价,鼓励学生自主尝试。如先促其以模仿的形式将自己听到、感受到、欣赏到的音乐表现出来。同时,在“复制”的过程中,也要给学生搭建音乐创造的平台,鼓励他们有新的尝试,从基础的模仿走向充满个性的音乐创造,大胆展现自己的音乐才华。
《蜗牛与黄鹂鸟》是一首别致的叙事歌曲,它以叙述者的口吻,为孩子们讲述了蜗牛在葡萄树刚发芽时就努力往上爬而被黄鹂鸟取笑的故事,音乐形象天真纯朴,故事富有生活气息,非常贴近学生们的内心世界。因此,在实践拓展中,鼓励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模仿歌词中的蜗牛和黄鹂鸟,进行分角色扮演,把这个故事生动地唱出来、演出来。在模仿中,还要鼓励学生有所创新,并可以创编歌词,加入其他小角色,如一旁观战的啄木鸟、为蜗牛加油打气的小麻雀,让故事更加丰富有趣。
总之,模仿是小学生的天性,他们善于发现,乐于模仿,有着很强的可塑性。模仿不仅是他们学习的发端,同时也是他们创造的灵感源泉。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要教会学生们模仿的本领,模仿音频里深情款款的演唱方式,模仿视频中赏心悦目的配乐动作,模仿舞台上敢于表现的热情。通过看似不起眼的“模仿”,打开小学音乐教学中“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核心关口,引领学生们走进音乐的世界。(作者单位:江苏省南通市文华小学)
责任编辑:潘中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