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笑
摘要:现如今,中国钢琴教育要走民族化道路的理论已被广大学者所提出,新疆的专业钢琴教育因为“双重乐感”理论的提出,为新疆钢琴民族化发展提供了很好的理论和实践的指导依据。本文通过对“双重乐感”理论的概述,探讨“双重乐感”教学理念在新疆专业钢琴教育中的运用和实施。
关键词:双重乐感 新疆钢琴教学 运用
长久以来,中国的专业钢琴教育一向采用西方的教学模式和内容,随着我国钢琴教育的蓬勃发展,钢琴教育要走民族化道路的理论已经被越来越多的学者所提出。如今,新疆各专业院校的钢琴表演本科教育也在为走钢琴民族化教育道路做着诸多的探索。新疆的钢琴表演教育,不但要借鉴国内、国际的先进教学理念和方法,更重要的是要具有民族特色的钢琴教育,具有中国民族特色,同时更具有新疆地方特色。培养出具有双重甚至多重音乐文化价值观的钢琴专业人才。“双重乐感”教学理论,恰好为新疆钢琴的民族化发展提供了理论和实践的指导依据。
一、双重乐感理论概述
“双重乐感”这一理论是由美国音乐学家曼特尔·胡德(Mantle Hood)在上世纪70年代所提出的。双重乐感,是指对不同文化背景的音乐具有两种或多种不同的心理感知,而不会互相消弭的音乐文化现象。类似于语言学中的双语现象,但由于音乐具有非指示性,音乐语言通常是模糊性的,因此双重乐感能力比双语能力更具复杂性和难以确定性。具有双重乐感的人拥有更多重的文化观和音乐观,这是一种和谐的音乐价值观,有益于对音乐文化世界认知的平衡与和谐。
将双重乐感这一种心理文化现象,注入音乐教学中,运用这种思维方法和学术理念,为学习音乐者建立一种多重而和谐的音乐观。“双重乐感”理论运用于音乐教育中,就是要把对音乐文化统一性的追求转向对音乐的文化差异性的关注(B.内特尔);把对音乐现象的科学分析转向对音乐的文化历史观照(S.费尔德);把以欧洲人听觉为基准的“音感”普遍性转变为破除听觉“偏见”的立场;从单一音乐能力(单一乐感)概念转向双重(多重)音乐能力的实践(M.胡德)。①从上面的介绍我们可以看出,双重乐感理论倡导的是一种在平等基础上,对各种音乐文化间的差异性能做到相互尊重、理解,相互欣赏、包容。
那么在钢琴教学中,如何利用“双重乐感”理论的视角,结合中国以及新疆的地方音乐特色,发展具有中华民族特色以及新疆地方特色的钢琴教学,建立一个系统、完善、适合学生发展需要的钢琴教学体系,是我们需要研究和探讨的重要课题。
二、双重乐感教学理念在新疆专业钢琴教育中的运用
前文已简单介绍“双重乐感”的含义,利用这一理论建立新的钢琴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是以建立让学生拥有双重或多重音乐文化观为最终目的。因此,在钢琴教育中,这种理念具有明显的指导意义和实践价值。
(一)教育理念的转换
进行多元化的钢琴音乐教育,尤其是发展民族化钢琴教育,首先要增强钢琴教育工作者的民族观念,树立民族意识,使学生们在掌握了本民族传统音乐文化的基础上再学习其它民族的音乐文化。教育工作者是直接面对学习者的,其影响力直接作用于学习者。学生学习、接受、吸收的大部分知识都是通过教育者来传递的。因此,钢琴教育工作者对民族化的理解和认知,对树立学生的民族意识,会产生重要的直接影响。所以在钢琴教育中我们应大力弘扬、继承、发展本民族传统文化中的精华并吸取西方文化中有益于发展和改革创新我国音乐文化的先进经验以不断丰富自身。将民族化理念和精神贯穿于教学之中,加大民族化作品的使用和演奏意识,加强对本民族音乐作品学习的比例,以培养学生的民族乐感,建立学生对民族音乐作品的喜爱,以提高学习者的民族修养和民族审美品味。
在钢琴教学中借鉴“双重乐感”教学理念,力求使学生具备客观认识各个国家,各民族的钢琴音乐文化,以科学的态度对待钢琴音乐文化中的价值相对性。我们必须明白此名称真正的目标是认识的“全”而不是“双”。这一点对此观念的具体实施是至关重要的,决定着最终的成败。②
通过“双重乐感”教学理念培养出来的专业钢琴人才,应该拥有双重甚至多重的音乐文化观,既不视中国音乐为独尊,也不完全照搬西方。他们懂得平等看待不同的音乐文化,欣赏不同文化背景下的音乐作品,同时能将中国的民族音乐文化推向世界,实现中国文化的生命价值,为我国钢琴音乐文化的未来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二)钢琴教学方法的灵活运用
要进行多元的民族化音乐教育,依然沿袭传统、单一的教学方法是不可取的,多元的音乐文化学习还需要多元的教学方法来支撑。就专业钢琴教育而言,在教学方法与手段的多元化可以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对民族化教学内容进行合理安排,完善教材,搭建学生的多元化知识结构。在钢琴教学内容上,调整中外钢琴曲的使用比例,加大对少数民族风格钢琴作品的学习。学习具有中国民族传统民族曲调特征、运用民族音调创作出带有浓郁汉民族和少数民族特色的钢琴作品,以及揉和了中国曲调元素,运用现代作曲技术创作出的现代风格的中国钢琴作品。开展对中国音乐作品和少数民族音乐作品的讨论与实践课,师生共同参与,对音乐作品进行理论研究、曲式分析,也可做教学示范和经验交流。定期开展民族作品专场汇报音乐会,为学生在相互学习、交流上提供良好的舞台。
在教学方式上,新疆目前的钢琴教学方法还主要采用较传统的一对一授课形式,在教学过程中,不够重视学生对作品的审美感受,多数是让学生按照所教的内容进行机械地模仿,使其演奏缺乏个性。教师在钢琴教学中应引导学生,从作品的旋律、和声、织体、曲式、调性等方面来感受音乐作品的特点。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让学生多听录音,多看录像并观摩现场演奏,训练学生对音乐作品有创造性的理解。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富有感染力地来启发,使学生把抽象的音乐转化为自己易于理解的具体形象。以此来更好地把握音乐作品形象。根据作品的内涵多方向地对知识范围进行延伸,让学生在多元文化背景下理解音乐作品,培养学生对钢琴作品的审美意识,对不同的民族音乐文化有所认识。
表演专业的钢琴教师除了用语言为学生授课外,还应具有良好的演奏能力,能为学生做示范性演奏。因此,进行示范性教学,对教师专业水平提出了高的要求,教师不但要具有良好的理论水平,还要有较高的演奏水准。
(三)课程设置的改革
新疆的少数民族音乐内容丰富多彩,各少数民族音乐体系、音乐文化观和我国其他民族及西方的音乐文化有很大的差异,要发展新疆特色的专业钢琴教育,把新疆少数民族音乐文化巧妙贯穿于专业钢琴教育中,首先要做的是设置相关民族音乐的课程。
针对“双重乐感”教学实践的课程方案,新疆师范大学为学生开设了针对音乐文化环境培养的学习课程,如:新疆少数民族音乐文化概论、新疆少数民族歌舞艺术赏析、新疆少数民族语言正音课。通过这些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更为全面地了解新疆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的背景、音乐的基础构成,音乐与文化的构成和关系。通过欣赏了解少数民族音乐文化歌舞一体的重要特征,和表达方式,为培养“双重乐感”奠定思想基础。以及通过学习少数民族语言,并结合少数民族声乐作品,使学生获得少数民族音乐文化中所蕴涵的重要信息。③
在以技术训练为核心的“双重乐感”技能提高课程方面,分为以听觉为基础的风格训练,和以技能为基础的表达训练。听觉训练是以民族音乐片段为训练内容,体会旋律与节奏节拍的结合关系,掌握民族调式调性的风格元素。技能训练主要开设了新疆少数民族乐器必修课,新疆少数民族声乐作品课等课程。通过听觉和技能方面的训练,加强了学生对新疆各民族音乐风格理性和感性的认识,并在技术层面上掌握了乐器的演奏和声乐的演唱。
钢琴专业的实践技能课方面,为培养学生的“双重乐感”,在选修民族器乐的同时,还可增设民族乐器与钢琴的室内乐合奏课。目前,新疆各院校已逐步开展了钢琴集体课、讨论课、观摩课,打破了原有的一对一的传统授课形式,逐渐形成了较为开放的授课形式。如新疆艺术学院针对钢琴表演专业学生在每周二、三的下午,组织学生进行集体课学习,开展了双钢琴课,室内乐合奏课以及具有针对性的集体课和专题讲座,如集中解决学生在练琴中出现的技术性问题,或对某位作曲家的作品进行专题讲座。这些课程的开设培养并提高了学生的应用能力和综合专业知识水平,使学生们增加了相互交流学习的机会,有针对性地解决了在练琴中遇到的技术难点,并丰富专业知识。
在民族音乐文化理论课程设置方面,目前新疆各音乐院校民族理论课程有:《中国音乐史》《民族音乐学概论》《中国传统音乐概论》,大部分的理论、史论、美学方面的课程,如:《基础乐理》《基础和声》《曲式作品分析》《西方音乐史》《艺术概论》都是基于西方音乐理论体系,从而使学生对民族化的音乐理论知识掌握得少之又少。因此,可以对钢琴专业学生开设《中国钢琴艺术史》《中国钢琴作品赏析》等课程。而针对加强学生对新疆地区音乐文化的认知,可开设《新疆少数民族音乐文化概论》《新疆少数民族歌舞艺术赏析》《新疆民族音乐研究历史与文献》《新疆民族音乐研究走进田野》《新疆民族音乐教育研究》《艺术表演研究》等课程。通过这些理论性的学习,使学生对我国和新疆地区的传统音乐文化有更深刻的认识和掌握。
通过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的整体变革,使学生在钢琴音乐学习过程中不仅懂得钢琴演奏,更学会欣赏不同的音乐文化现象,不仅仅会演奏西方风格钢琴作品更明白如何以钢琴表现本民族音乐风格,从而建立一种“有我而不排他”的音乐价值观。
(四)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及生源水平提高
教师是整个音乐教育系统中教育观念的执行者,怎样引导学生领悟和感受不同文化中的音乐,卓有成效地通过音乐学习使受教育者更好地理解其他民族的文化内涵,是每一位教师必须思考的。在实施“双重乐感”专业钢琴教育的实践中,需要具有正确理念和合理知识结构的师资队伍,只有大力培养具备“双重乐感”音乐教学能力的专业教师,才能真正将“双重乐感”音乐教学的理念和实践落到实处。
新疆目前的教师知识结构是多以西方音乐体系为基础建立的,从思维模式和音乐操作能力上几乎被西方音乐同化了。如果没有理念上的调整和知识结构的拓展深化以及实际的研究学习,是难以完成“双重乐感”音乐教学的。为此,在教学体系的建设中应有选择地安排教师去进行所需专业的学习和研究,逐渐建立实施“双重乐感”音乐教学的师资布局,并使授课教师的知识结构足以完成相应的教学任务。
近两年,中央加大了对新疆地区各方面的扶持力度。在文化教育方面,加大了对新疆地区艺术人才的培养建设。每年输送二百名艺术工作者去国内著名艺术院校进修深造,音乐类专业进修院校是中央音乐学院和上海音乐学院。同时,教育部出台的对于培养少数民族高层骨干人才的计划还在继续实施中,这对新疆地区少数民族钢琴教师,提高自身专业水平和学历提供了良好的机会。
在生源水平方面,目前新疆高校在招收钢琴表演学生的考核中,并没有制定相对高的考试标准。考核内容与内地音乐院校相比,对学生专业水平程度的要求不高。通过调查笔者发现,部分高校在招收钢琴表演专业学生的考试要求为:初试进行音阶抽查,演奏练习曲一首,但没有限定练习曲的难度级别。复试内容为演奏一首自选乐曲,不限定范围。而国内其它音乐院校的钢琴表演专业考试内容通常为:初试演奏两首练习曲,其中规定必弹一条肖邦练习曲,另一首自选;演奏巴赫平均律作品一首(前奏+赋格)。复试要求一首大型奏鸣曲的快板乐章,自选乐曲一首(时间不低于六分钟)。目前只有新疆艺术学院的钢琴表演专业在考试内容要求上与国内其他音乐院校的考试内容要求基本相同。新疆招生考试内容上相对较低的难度标准,使得考核选拔环节上较为宽松,导致学生的入学质量和专业水平不是很高。因此首先应在招生制度的制定上提高标准,建立培养具有高专业水准的优秀钢琴演奏者的理念。
培养优秀的专业钢琴学生,不但需要学生具有优秀的演奏技能和专业水平,还应具有全面的专业知识结构,这是作为一名钢琴演奏者必须具有的专业素养。专业钢琴教育要培养出有思想、高水平的演奏家,他们演奏出的音乐是有灵魂、有内涵的,能对音乐进行深入地剖析和阐释,而不仅仅是一名会弹琴的“匠人”。因此在最初的人才选拔过程中,就要对学生进行综合水平的考核测试。如学生演奏完音乐作品后,可让学生谈谈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和风格把握,或进行简单的音乐理论测试等。
在生源的广泛度上,继续增加调整少数民族学生的人数比例,使更多的少数民族学生能受到正规专业的钢琴教育。除本地生外,还可加大对外省学生的招生力度,选拔外省的优秀学生,钢琴表演专业在外省进行招生考试时,应将具有新疆特色和本校特色的钢琴教学内容进行大力宣传,吸引更多的学生前来报考,以此提高生源的广泛度,优化生源的水平质量。
三、结语
“双重乐感”教学理念是建立在音乐文化平等基础上的,在传承发扬本民族音乐文化的同时又不排斥其他音乐文化,具有中国特色的多元文化音乐价值理念教学体系。
新疆的专业钢琴表演本科教育,在“双重乐感”教学理念的引入和指导下,正在逐渐发生着变化。在教师队伍建设方面,高校教师积极转变教学思维,通过相互学习、交流和深造,加深对“双重乐感”理论的认识和对钢琴教育民族化发展的认知,以中华文化、少数民族音乐文化为背景,树立“有我而不排他”的多元音乐观,使钢琴音乐文化与我国各民族优秀的音乐文化相结合,重视中国音乐文化和新疆地方音乐文化的学习,培养出具有“双重乐感”的专业型音乐人才。
希望未来有越来越多受过双重乐感音乐教育的钢琴专业学生到新疆各地州从事钢琴教学工作,推动新疆钢琴民族化教育的全面发展。加之新疆与欧洲、中亚地区的交流日益广泛,许多俄罗斯、乌兹别克斯坦及其它周边国家的专业钢琴讲师、教授,也来到新疆从事专业钢琴教学工作,大大丰富了多元化音乐教育资源,这将对新疆的钢琴民族化教育的发展起到更大的促进和提升。
注释 :
①罗艺峰:《从普遍主义、相对主义到文化全元论》,《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2002年第2期。
②张欢,付晓东:《双重乐感的人才培养设计——以新疆多元音乐文化为案》,《中国音乐》,2008年第3期。
③张欢,张力泉:《再论“双重乐感”的人才培养》,《中国音乐》,2011年第4期,第139页。
参考文献:
[1]管建华.世纪之交:中国音乐教育与世界音乐教育[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张欢.新疆民族音乐教育研究[M].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2009.
[3]罗艺峰.从普遍主义、相对主义到文化全元论[J].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2002,(02).
[4]杨叶青.新疆特色音乐教育的探索和展望[J].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2008,(03).
[5]张欢,付晓东.双重乐感的人才培养设计——以新疆多元音乐文化为案[J].中国音乐,2008,(03).
[6]邓萍.“双重音乐能力”的现实阐释及学生培养设想[J].中国音乐学,2006,(01).
[7]张欢,张力泉.再论“双重乐感”的人才培养[J].中国音乐,2011,(04).
[8]颜咏.关于钢琴教育民族化的思考[J].青岛师范大学学报,2002,(19).
[9]李莉.新疆高等音乐专业教学实践的几点思考[J].大舞台,2011,(02).
[10]黄宗植.西方多样化教育理论及其实践对我国少数民族教育的启示[J].民族教育研究,200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