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知识产权人才教育及其存在的问题与探索

2015-11-03 19:54朱荟彬
中国科技纵横 2015年20期
关键词:人才培养

朱荟彬

【摘 要】知识产权战略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竞争能力的重要标志,知识产权战略实施的重要支撑源于知识产权人才的培养。本文通过对我国30年来知识产权人才教育的发展、美国和日本先进的知识产权教育发展经验进行了综合分析,总结出我国在知识产权人才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并进一步对我国知识产权教育的思考与探索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知识产权教育 知识产权人才 人才培养

从1985年至今,我国专利法实施走过了30年的历程。30年来,我国知识产权事业在取得了重大的发展和举世瞩目的成就的同时,也面临着挑战。随着世界性的科技进步、经济全球化的迅猛发展,我国也面临日趋激烈的国际经济竞争。知识产权在发展本国经济,参与世界竞争,推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凸显,它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竞争能力的重要标志[1]。知识产权事业的发展,离不开知识产权人才,如今知识产权人才,不仅需要具备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还要具备知识产权观念和知识创新成果的保护能力,这就给我国的知识产权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 我国知识产权人才教育的发展

1.1 20世纪80年代-90年代我国知识产权人才教育的发展

20世纪80-90年代,我国知识产权教育还是小范围教育,主要在专利局和高校中进行。在中国专利法公布之前,国家专利局和原国家教委通过举办培训班和选送有关人员国外进修学习的方式为中国高校培养了第一批知识产权教学、科研、实务的骨干和学科带头人。随着中国《商标法》《专利法》的颁布,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先后成立了知识产权教学研究中心,为中国知识产权教育做了思想、 理论和组织上的准备,部分高校开设了知识产权选修课、公共课,开办了双学位、硕士试点班等,开始在高等院校中开展知识产权教育和知识产权制度研究等基础工作[2]。随后清华大学、华南理工大学、武汉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等院校相继成立了知识产权学院、专业、中心、基地等。

以北京大学为例,其在1985年底成立了知识产权教学研究中心,承担起全校的知识产权选修课及国内、外的学术交流;从1986年开始,为全校理工科的部分本科生及研究生开设了知识产权基础、专利法、发明学及专利文献检索等选修课程;在 1989 年招收知识产权硕士生试点班[3];1992 年,北京大学和机电部合作办了知识产权函授教育班,应邀完成了知识产权函授教育的全套教材及配套的辅导教材,参加这个函授班的有:机电部下属各单位从事专利工作、企业管理工作及科技与科技管理人员,并应邀开展有关知识产权的针对性的讲座[3];并于 1993 年 9 月成立了中国第一个知识产权学院,开始招收知识产权双学士学位班学生、硕士生和博士生[2]。

1.2 21世纪以来我国知识产权人才教育的发展

随着高校知识产权教育的发展,中国高校为国家培养了数以千计的各种层次的知识产权专门人才,为中国知识产权制度的完善和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同时,总结和积累了知识产权教育和人才培养的经验。21世纪以来,中国知识产权教育更加专业化和普及化。

1.2.1专业化

有了近十年的基础,高等院校的知识产权教育进一步发展和完善。我国的大学知识产权教育层次越来越丰富和多样,目前已经形成了基础教育、学历教育和专门教育相结合的培养形式[4]。知识产权法学已经成为法学本科学生必修的核心课之一;对于非法学本科学生,则将知识产权法学作为通识课程,供学生选修,为这类学生提供知识产权基础知识教育[4]。到现在为止,许多理工科院校和综合性大学都开设了知识产权法学课程,供其学生选修,且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企事业单位也开始对急需的知识产权人才而进行短期专门培训。这种教育形式针对性强、培训知识具体、应用性强,能够充分满足各单位需要[4]。

1.2.2普及化

在一些经济发展比较好的省、市,知识产权基础教育方面已经初成系统,形成了相应的管理机构、专门的教育经费和监督评议机制。在这种机制中,管理部门提供专项知识产权教育经费、培养专门的知识产权教育教师队伍,制定相关教学方案以及适当的考量和评价制度,形成知识产权教育进校有专人教,专案学,专门制度考量的良好局面[5]。

例如,广东省从2006年起开始在中小学实施知识产权教育试点示范工作。按照要求,进入试点的学校需符合各项要求,如校领导重视知识产权教育、拥有知识产权师资队伍,开设知识产权教育课程、学校团队开展普及知识产权的体验和实践活动、积极开展发明创新活动、组织师生参加省内外的青少年发明创新比赛等。在这样的政策的推动下,广东省南海市,确立了“知识产权教育要从娃娃抓起”的目标, 将知识产权教育放在小学、 初中的综合实践活动课和高中的研究性学习课中,将知识产权教育和实际相结合,形成了以南海为代表的广东模式[5]。

再如福建省也制定了《中小学知识产权普及教育试点工作方案》,在该方案中,开展知识产权普及教育试点学校申报条件包括:重视以知识产权普及教育为主要内容的创新教育;利用学校网络、宣传栏、校报等平台,发挥学生团体的积极作用,开展普及知识产权的体验教育和实践活动;积极鼓励中小学生开展科技小发明、小创造等活动,支持鼓励学生申请专利;各类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获奖的学校可优先考虑。

于此同时,无论是在校学生还是知识产权从业人员,其也都越来越重视知识产权。从专利代理人资格考试来看,2014全国专利代理人资格考试的影响进一步扩大,统计数据显示,今年首次报名人数为1.6817万人,占总人数比例为57.3%,比2013年增长近28%。在2012年关于在职研究生可以报考的规定出台后,2014年在读研究生报名人数为3864人,比2013年增长75%。

2 国外知识产权教育

2.1 美国知识产权教育

美国是当今世界经济、科技强国。于此同时,其也是知识产权战略的创始国,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已有90年历史。一直以来美国都非常重视知识产权人才培养和知识产权教育工作[1]。美国专利商标局制定了面向 21 世纪的美国知识产权战略,其战略目标是建立保持美国发明人在全球竞争优势所需要的专利商标制度,将专利商标局发展成一个以质量为核心, 对市场变化反应灵敏的市场驱动型知识产权机构[6]。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其重要步骤之一就是加强员工培训,改革工作流程,提高人才队伍素质,并为科技研发人员开设知识产权训练课程。

在美国的知识产权高等教育中,教学内容除了法律必修课外,还为学生提供大量的知识产权相关选修课程。全美各大法学院均开设的核心知识产权法律课程,此外各大法学院还根据自身办学特色,提供紧跟时代需求的知识产权课程,包括基因和法律、运动法、许可和技术转移、知识产权战略和管理、知识产权诉讼、知识产权交易等课程。在美国高校的知识产权专业教育的培养目标重心是企业知识产权法务管理人员[4]。美国知识产权专业学生毕业后,大部分做了企业的内部律师,帮助企业制定知识产权策略、应对知识产权纠纷,利用知识产权帮助企业达到更好的发展。

2.2日本知识产权教育

日本对知识产权教育非常重视,其是世界上实施知识产权战略非常成功的国家之一。2002 年日本提出了“知识产权立国”的战略目标,制定了“日本知识产权战略大纲”,把知识产权教育和人才培养作为日本面向 21 世纪知识产权战略的支柱之一[6],并采取了相应政策措施和专门的资金投入,保证该战略的落实。在知识产权战略实施过程中,日本建立起了完善的知识产权教育体系,内容包括针对中小学的知识产权启蒙教育;对大学生和研究生的知识产权普及教育;对专门人才的培养以及师资培训等。在开展知识产权教育中日本政府既重视知识产权专业人才的培养,同时又注重对一般国民的知识产权普及教育,提高了整个国民的知识产权意识,形成了一个尊重知识产权、 创造知识产权和保护知识产权的良好氛围,为国家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1]。先进的知识产权教育促使日本成为从知识产权战略中崛起的最为成功的国家。

3 我国知识产权人才教育和培养中遇到的问题

3.1知识产权意识缺乏普及度低

我国知识产权教育普及度还较低。根据国家知识产权局等部门2011年的社会公众知识产权认知程度调查,文化学历层次较高的人群表示自己了解或听说过“知识产权”,且了解知识产权最主要的渠道是通过媒体,占76.8%[7]。这说明,在文化层次较高的人群中,对知识产权也仅仅是了解或听说,对于知识产权的具体内容、保护途径等并没有具体的了解,且其来源也主要依赖与媒体,如网络、电视等,并没有受过专门的知识产权教育。

近年来,虽然我国知识产权教育从形式与内容、广度与深度都在不断的完善,但是由于我国实施知识产权制度时间较短, 全社会知识产权文化意识相对还比较薄弱。

以科研机构为例,陕西杨凌农科城,累计诞生了200多个植物新品种,但是其中只有2个申请了植物新品种保护。还有一些高校实验室,较为重视发表文章,而忽视申请专利,当文章发表之后,再去申请相关专利时却发现自己的文章已经破坏了专利申请的新颖性或创造性。我国企业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也很薄弱,许多企业尚处在有制造无创造的状态,在这种状态下,一旦发生纠纷,企业必然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对于公众,有相关调查显示,虽然公众了解知识产权,认为保护知识产权很重要,但在个人的行为选择上却仍然选择侵害知识产权,较为直接的表现就是购买仿冒商品、盗版书籍。

3.2 高校知识产权教育理念的问题

随着我国知识产权战略的实施,高校的知识产权教育也在不断完善,但是其教育理念还是存在一定的问题。

我国目前的知识产权人才教育和培养更多地遵循法学教育模式,根据学校传统的学科专业设置来培养知识产权人才[3],许多高校在教学中主要向学生传授知识产权法律知识而很少介绍专利申请、 专利审查、 商标注册、侵权维护等方面的实践知识[8],既削弱了知识产权教学的效果,也与企事业单位等市场主体的人才需求相脱节。

3.3 知识产权师资力量缺乏

知识产权师资队伍的建设是进行知识产权人才教育和培养的前提和基本保障,师资队伍的数量和质量直接影响着知识产权人才培养。而知识产权师资力量的建设不与与知识产权人才的需求同步,其是超前于知识产权人才的需求的。但是我国知识产权教育的师资力量依然比较缺乏[8]。以陕西省为例,据2006年的不完全统计,全省高校专门从事知识产权理论与学术研究的专职教师不足60人;全省专利中介机构24所,其中拥有专利代理资格的共123人;全省法院系统从事知识产权案件审理工作的人员不足 50人[9]。

依照国际惯例,企业需要按技术人员的4%配置知识产权专业人员,以我国2012年的200多万名技术人员计算,全国需要约8万名知识产权专业人员,以应对企业知识产权的管理、诉讼以及其他业务的需要。从这样的数据来看,我国的知识产权人才配备明显不足。

4 知识产权教育的思考与探索

4.1普及知识产权教育,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意识

在知识产权普及化教育方面,知识产权相关部门可以专门建立针对普通公众的知识产权的学习网站,并增强网站的趣味性和互动性,如知识产权有关的漫画、专利申请流程等各种知识产权学习资源。对于企业,政府部门可以针对企业的产品特点,针对性的对其进行知识产权培训,唤起企业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并且可以在中小学校举办关于知识产权的比赛和实践活动,让青少年对知识产权概念做到早接触、早掌握,为未来的知识产权人才培养夯实基础。

4.2加强高校的知识产权教育实践性,扩大知识产权人才培养范围

如上所说,我国的知识产权高校教育,多偏重知识产权理论的传授,相对缺乏对学生应用技能训练[4]。除了部分必修课外,可以设置丰富的知识产权相关选修课程,由学生根据自己的职业定位,进行选课。其中的必修课、选修课中要加强灵活多样的实践课程的开设,利于培养学生多方位的职业技能。在教学方法上,加强实践教学,可以进一步借鉴美国的案例教学法、诊所式教学法、模拟法庭,擅用多媒体,增强教学内容的视觉性、趣味性、应用性[4]。

在如今的知识经济的大潮中,知识产权专业教育的培养目标重心应该是企业知识产权法务管理人员。为此高校必须采取强有力的知识产权教育策略,培养企业急需的知识产权人才,如针对具备中高级管理水平的专业人员和具备科学和工程背景的人士开设在职硕士课程,课程可涵盖知识产权法与技术管理等多项内容。

4.3加强知识产权从业人员教育,提高产权保护水平

知识产权代理人是知识产权从业人员中的一个较大群体。我国需对知识产权代理人提出了相关的要求,出必须取得代理资格证之外,还应结合知识产权教育的特点以市场为导向建立知识产权资格能力的评判框架以及远程知识产权专业教育平台,指导知识产权代理人、培训机构,有效地提高各种知识产权人才培训的水平。

为了让知识产权从业人员更有效的获取资源,知识产权相关部门可以建设针对专业人士的知识产权网站和信息检索服务,为其提供完备检索服务,协助他们收集知识产权信息,搜索世界范围内的先进技术和商业情报,预测技术走势,并提供知识产权的许可使用权等交易服务[10-11]。除此之外,我国还可以加强推行专门针对商业需要而特别设立的知识产权教育项目,鼓励所有工商业企业采用最佳的方式对其知识产权进行保护,并制定相应的知识产权管理策略。

参考文献:

[1]徐萍.关于知识产权战略与知识产权教育的思考[J].大连大学学报,2007,28(5):113-117.

[2]乔永忠.试论知识产权教育[J].中国成人教育,2007(6):61-62.

[3]陈美章.我国知识产权教育与人才培养[J],知识产权,1993(2):4-6.

[4]钱江.比较视野下的中美知识产权教育[J].消费导刊,2011(4):243-244.

[5]郭玉琼.我国知识产权教育的现状及对策思考[J]. 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8,18(4):61-63,69.

[6]陈美章.对我国知识产权战略的思考[J].知识产权,2004(1):7-8.

[7]中国知识产权报.2011年社会公众知识产权认知程度调查分析报告. http://www.cipnews.com.cn/showArticle.asp? Articleid = 22235.2011-12-12.

[8]管一杰.浅析我国知识产权教育和人才培养[J].商品与质量,2012(2):236.

[9]郑辉.知识产权人才培养的师资队伍建设研究[J].知识产权,2012(11):82-85,94.

[10]曹新明等.我国知识产权人才现状及其培养思路[J].知识产权年刊,2006(1):12-15.

[11]贾引狮.新加坡知识产权教育与人才培养研究[J].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 20(1):35-37.

猜你喜欢
人才培养
速录专业 “三个一” 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高校全员育人的三级管理体系新探
交通管理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的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