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韩端午节仪式对比中看仪式教育的必要性

2015-11-03 04:24张旭
文学教育 2015年11期
关键词:仪式

内容摘要:仪式,简单来说是将自己内心的信仰转化为实在的形式,或是将文化的精髓通过一些具体的方法与形式表现出来从而加强自身信仰与文化素养。仪式教育,通过一些庄严而神圣的方式规范、激励和塑造着学生的道德品质和道德行为,有助于潜移默化地提升学生的精神境界。从中韩端午节仪式对比中可以挖掘出仪式教育的重要性,从而加强仪式教育。

关键词:仪式 仪式教育 端午节

一.“仪式”与“仪式教育”概念厘清

仪式在《说文解字》中有如下解释:仪,一种使人敬畏的严肃容貌和举止,具有程序性,有适当合适的度;式,方式,法,表现内心信仰的外在方式。“仪”字本身包含严肃一意,讲究内在的度,不是愚昧的害怕,而是内心的信仰与坚定,也就是所谓现在的信念。“式”一字包含方法,而不是形式,是一种将信仰通过合适的方法从而达到目的的手段,区别于形式。溯源至儒家文化,其最主要的内容是“六艺”:礼、乐、射、御、书、数。其中“礼”放在第一位,可见孔子很重视礼节对于一个人修身养性的重要性,他的“礼”包括五礼:吉礼、凶礼、军礼、宾礼、嘉礼。在人生的每个重要阶段、重要场合都有我们必须掌握的礼节,这些礼节即是仪式,其中包括成人礼、结婚礼、丧葬礼、祭祀礼等等,这些仪式伴随着文化的继承也传承至今。

重大节日所采取的特定仪式不仅仅是彰显这个节日的重要性,其根本意义在于强化文化认同感,增强责任感与民族自信心。“由仪式所塑造或唤起的情感体验能够长期凝结在群体和个体的内心深处,能让参加者反复回味和再体验,并作为一种源动力固定下来。”[1]比如,每周一早上的升国旗仪式可以增强学生对祖国的认同感与民族自豪感,如果这个仪式不举行那么学生对于国家感情的体验将会减少,从而减弱国家信仰。重大节日的庆祝仪式作为节日文化的载体不仅延续了文化的传承,并且加深了人民感情,维护了社会秩序。

仪式教育就是将这些仪式贯穿于教育中,以隐形的方式影响学生的心智与道德认知。仪式教育存在于社会节日、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中,发挥着隐形功能,常被人所忽视,但是自古以来这些仪式教育潜移默化中影响着人们的信仰程度与道德认知水平。本文落脚于中韩端午节仪式教育方式之不同,从中窥探仪式教育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二.中国端午节文化仪式

端午节为中国传统的重大节日之一,所谓“一年三大节,春节、端午、八月十五”。端午节又几乎是一个我国各民族的共同节日,一般举行于农历五月初五,有端阳、端五、重五、沐兰节、天中节、天长节、五月节、蒲节、女儿节、地腊节、龙船节、粽子节等异称。端午纪念的人物,古来也有介子推、屈原、娥皇、女英、孟姥(风神)、阳侯(波神)、越王勾践、伍子胥、曹娥等不同记载,而当今占主导的是屈原,纪念屈原爱国情怀。

粽子是端午节的必备食物,赛龙舟是普遍的节日内容,还有一些佩香囊、采药、系五色丝、插艾、插香蒲、扎艾虎、吃五黄等一些节日活动仪式。但在中国这个幅员辽阔的土地上,不仅东西南北地域差异大,而且多民族共生始终是历史的常态,因此,在中国不同的地域上,不同的民族中,不唯存有不同的端午节活动仪式,就是相同的端午节也呈现出特别丰富的地方特色、民族特色。这样的结局就是造成每个地域形成自己的端午节特色,而没有全国性的深刻的端午节仪式。

根据一些民俗史料与地方志我们可以在苗族、藏族、土家族的端午节仪式相对来说较为丰富,包括赛马、斗牛、对歌等仪式。随着社会生活节奏的日益加快,人们对于节日的理解也发生了改变,仅仅把节日作为一个休息的假期,一个与家人相聚的时机,节日的仪式已经被越来越多的家庭与民族所淡忘、抛弃。这样的后果就是后代对于我们节日的特色了解越来越少,而仅限于课本的了解。

三.韩国端午节文化仪式

韩国的端午节又称之为端午祭较为合适,主要集中于韩国江陵地区,2005年韩国端午节申遗成功最主要的参考凭据就是江陵一带的端午祭习俗。诚然,江陵端午祭源于中国端午节,它是韩国向中国学习的一个重要部分。虽然起源一样,但韩国结合本地民俗发展出属于自己的端午祭仪式。端午祭是在插秧结束之后紧接着举行的大庆活动, 有点具有播种庆祝活动的性质;另一说是,“端午民俗是从部族国家时代开始起源的, 是从播种仪礼出发、具有强调辟邪进庆的信仰的意味, 以后,与秋千、摔跤等民俗艺能相结合,具有节日祝祭的形态特征。可见,韩国式的端午节,总的来看, 是以神话为中心的祈愿丰年和安宁的赛神和祭仪,具有丰农祈愿、灾厄防止、世俗的解放等功能。”[2]

按照传统风俗,在端午这一天要吃“艾子糕”,喝益仁汁,妇女们用菖蒲汤洗头发或饮用菖蒲水,或用菖蒲露化妆,称为“菖蒲妆”。士大夫人家的门柱上贴朱砂符借以避邪,君臣之间要互赠端午扇表示祝贺。江陵端午祭的活动仪式丰富多彩。除指定的祭礼(谨酿神酒――送神仪式)、巫祭、官奴假面戏、农乐竞赛、儿童农乐竞赛、鹤山奥道戴歌谣(这些都是地区或国家指定的无形文化遗产)外,还有众多的民俗活动,如汉诗创作比赛、乡土民谣竞唱大赛、全国时调竞唱大赛、拔河、摔跤、荡江陵端午祭秋千、射箭、投壶等;庆祝活动,如烟火游戏、端午放灯等;夜间活动,如国乐表演、伽琴并唱等;艺术活动更是丰富多彩。此外还有被称为“乱场”的商品交易。现在,在江陵端午祭时还邀请国外民间艺术团体到场表演,增进各国的艺术交流和友谊,曾经邀请中国的戏剧参加演出。

四.中韩端午节习俗对比启示

从中国与韩国端午节不同仪式看,中国的端午节仪式略显单薄,活动内容过于单调,从而端午节节日的意义在缩减。韩国端午祭活动仪式与宗教祭祀关联,并把民间的习俗仪式进行了较好的保护,每年安排较长时间筹划端午祭,足见其对端午祭与民俗的重视。另一方面,韩国端午祭形成了一套民众可以参与进来的节日仪式,这样节日不单具有休息的功能,更加是通过这些全民可以参与的仪式增强社会民众之间的感情,使其成为民族团结的有力纽带。所以我们可以从中得到启示,以下是简单的几点看法。

1.全民增强仪式意识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不论是中国还是韩国,都对于一些节日仪式意识越来越淡薄,投入的精力与财力也越来越少。但是,节日仪式作为文化传承的一个重要载体,我们应该不断加强仪式意识,保留文化传承方式。当今急功近利的环境下普遍存在将仪式简单为形式的现象,把祖先留给我们的敬畏的表达方式流于程序与过场,这是对人类文化的亵渎与侮辱。增强仪式意识对于信仰迷茫的现代人来说具有重大意义,将文化信仰外化于行动,从而再加深认识与信仰。

2.国家重视仪式教育

韩国端午祭申遗成功的一点还在于韩国政府的极度重视,一来重视文化传承与保护,二来注重文化财产保护的立法。韩国的大部分文化与中国文化具有关联性,但是它将这些外来文化却很好的融入到自己习俗中,这就是所谓的文化生长。我们国家可以将以前优秀的文仪式挖掘出来并强制成为节日内容,将其扎根于人们心中,成为约束自己的准则与信仰。但是我们也不能拘泥于以前古老的形式中,应该秉承文化也是有生命的事物,让其随着时代生长为自己合适的模样。

3.学校重视仪式教育

学校是每个个体都接触的场所,我们许多的文化学习来源于学校,所以学校有义务承担起仪式教育的责任。升旗仪式、成人礼、尊师重道、开学仪式、毕业仪式等等基本仪式不能敷衍了事,每次仪式都应该创造良好的氛围,将学生投入情境,加深理解与认同。切忌反对将仪式沦为形式,坚持仪式而创新仪式,让学生全身心加入。学校作为育人的场所,教会知识是一项重大任务,但更任重道远的任务是教会学生做人。课堂的知识是必要的,学校更应该创造一些机会使孩子成为知识中的主人公去切身体验知识,从而内化为内心信仰。

有人会认为仪式已经过时了,但是笔者反而认为仪式有着重要的作用。人在一些敬畏端庄的场合会更加自我约束,而这些仪式带给人们深刻的情感共鸣,丛而使人们更加愿意继续抱着这份信仰前行。

参考文献

[1]胡宝国.仪式教育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J].思想理论研究.2009.(9).

[2]黄崇浩.中韩端午节祭之关联性论略[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1).

[3]程晗.读懂仪式教育[J].中国德育.2015.(15).

[4]黄杰.从岁时民俗特征比较中韩端午节端午祭[J].2007.(4).

注 释

[1]胡宝国:《仪式教育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思想理论研究》,2009年第9期。

[2]黄崇浩:《中韩端午节祭之关联性论略》,《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1期。

(作者介绍:张旭,上海理工大学社会科学学院硕士研究生)

猜你喜欢
仪式
交通运输部举行宪法宣誓仪式
观看升国旗仪式
十岁成长仪式
仪式感
十岁成长仪式
仪式感重要吗?
流绚夏日
仪式感
生活要有仪式感
婚姻中的仪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