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得悬壶术 报与父老家
——写在“良心医生”胡佩兰100周年诞辰之前

2015-11-03 08:52许方霄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15年15期
关键词:佩兰患者

◆本刊记者 许方霄

“医者,看的是病,救的是心。开的是药,给的是情。”这是“感动中国”2013年度人物评选委员会给胡佩兰的颁奖词。胡佩兰,这位在岗位上奉献70 年的妇产科医生没有辉煌的院士头衔,却有一腔永不熄灭的工作热忱;从不高调张扬,却获得无数患者最崇高的敬意;从没收过患者一个红包,却多次为患者垫付医药费、为社会公益事业倾其所有。“病人都看完了,咱们回家吧。”直到生命之花凋谢的前一天,她还在出诊,用自己的一生生动诠释了“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在记者深感遗憾已无缘见到这位仁心医者本人之时,却又有幸采访到胡佩兰长子——著名心血管病专家胡大一,听他追忆母亲胡佩兰生活中的点点滴滴。

大家闺秀

1916 年3 月29 日,在河南省汝南县的胡姓大宅内,宅子的主人胡志经坐立不安、来回踱着步子,脸上充满了欢喜和焦急。随着婴儿响亮的啼哭声,胡志经迎来了他的第二个女儿。看着怀中可爱的女儿,满腹经纶的胡志经脑海中突然蹦出屈原《离骚》中的名句“纫秋兰以为佩”,于是为小女儿取名“胡佩兰”。

胡家祖籍为浙江绍兴,因胡佩兰的曾祖父在河南汝宁府任职而举家迁至河南省汝宁县。胡佩兰的外祖父是一名外交官,可以这么说,胡佩兰是一位不折不扣的 “千金小姐”。但谁曾想,在胡佩兰不满3 岁之时,胡志经却因病去世,昔日热闹、殷实的家庭此时只留下相依为命的母女三人。可能是由于从小生长在外交官家庭的缘故,胡佩兰的母亲王成修思想开明,学识和眼界也高于其他女子。她深知教育重要性,因此除了自己平日对女儿的教导之外,还将胡佩兰送到当地绅士开办的学校读书,即使处于军阀混战时期,胡佩兰的教育也未停止过。胡佩兰似乎比一般孩子懂事得更早。见母亲养家艰难,胡佩兰就帮着母亲操持内外事务;因深知求学的不易,她在学业上也比其他同学更加勤奋刻苦。久而久之,在胡佩兰身上竟看不到丝毫“大家闺秀”的身影,而更多的是那个时代女子缺失的品质——自立自强。

河南开封流传着一句谚语:“剪发头,洋学堂,开封女中连北仓。”意思是说,河南省立开封女子中学(今开封市第二十五中学前身)的学生思想新潮,学校体制与传统学堂不一样,无论是形式还是内容都具有时代性的革新。也许是早期受母亲的影响太深,也或许是骨子里与生俱来的进步因子,进入开封女中成了胡佩兰的升学目标。从此,勤奋、刻苦,成了胡佩兰的代名词。在不断努力之下,胡佩兰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开封女中。在学校里,胡佩兰如饥似渴地汲取着浩瀚的文化知识,接受进步思想的洗礼。

“靠天天塌,靠地地陷,靠墙墙倒,靠水水流,人就要靠自己。”这是胡佩兰的口头禅,从这就话中足以见得她极强的独立性。

不为良相便为良医

“母亲最崇拜史良。”胡大一说,学生时代的胡佩兰就萌生兼济天下、救国救民的思想,也正是在这种热情之下,从开封女中毕业之后,胡佩兰最想去北平大学法律系读书。“学法律,将来可以帮穷人打官司、伸张正义。”胡大一说,学法律是母亲最初的理想。但由于时处战乱时期,日军侵华,北平沦陷,胡佩兰报考北平大学法律系的梦想破灭了。

“不为良相,便为良医。”胡佩兰想着,不能安邦治国平天下,救死扶伤济黎民也能体现自身的价值,于是,做个让穷人看得起病的好医生便成了胡佩兰的新目标。在积贫积弱的年代,妇女的地位本来就低,加上医疗条件极差,妇科病发病率非常高。看到无数年轻女性遭受的痛苦,在内心悲痛的同时,胡佩兰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也油然而生,并默默发誓,一定要做个优秀的妇产科医生。而这个选择,也成为胡佩兰在岗位上奉献一生的开端。

1937 年,胡佩兰成为河南大学医学院招收的20 名大学生中的一名,她也是汝南县的第一个女大学生。在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之时,为了避开战火,河南大学决定搬迁,胡佩兰也在辗转中求学。最终,河南大学落脚在潭头镇。其间,医学院还把嵩县县城周边地区和潭头镇作为科研基地,为当地村民宣传卫生常识,用中药为群众治病,引进西医西药为群众打针、做外科手术,为产妇接生等。所有的活动胡佩兰都积极参加,在为患者解除疾病痛苦的同时,胡佩兰的医术也得以迅速提高。

求学期间,一次偶然的机会,胡佩兰认识了与自己同年同月同日生的学长——李公恕。虽然李公恕家境贫寒,但无论是思想还是抱负都与胡佩兰有着极大默契,两颗年轻的心在互相了解中慢慢靠近。漂亮的胡佩兰拥有众多追求者,上门提亲的达官公子数不胜数,但胡佩兰全部拒绝。她认为,新时代的女性要自由恋爱、婚姻自己做主,而有理想、有抱负的李公恕才应该是自己一生的伴侣。1944 年,胡佩兰毕业了。虽然胡佩兰与李公恕两人感情甚好,但考虑到国家尚处特殊时期,二人商量先不成家,要为国家贡献自己的力量而暂时分别,各展所学。胡佩兰先后奔赴陕西富平,河南开封、内乡、许昌等地行医,帮助无数女性安全度过生死关。

豫有大医初长成

1945 年,日本战败,举国上下沉浸在抗战胜利的喜悦之中。在欢乐的气氛中,胡佩兰与李公恕结成连理。不久,夫妻二人双双考取国民政府公派荷兰留学名额。正当李公恕和胡佩兰筹备出国事宜时,内战爆发。看着战争带来的伤亡,胡佩兰夫妇内心无法平复:大好河山变得满目疮痍,在祖国最需要我们的时候,我们岂能远渡重洋,一走了之?在慎重考虑之后,二人最终放弃了出国留学这个难得的机会,坚持留下来为患者服务,为人民服务。

1948 年,李公恕夫妻俩辗转来到武汉,李公恕在湖北农学院任副教授、校医,胡佩兰则自己开了一家诊所。凭借精湛的医术及亲切的态度,胡佩兰在当地很快有了名气。在进步思潮的影响下,为普通患者诊治的同时,胡佩兰夫妇还秘密帮助共产党伤病员治疗。1949 年5月,武汉解放。但因目睹穷苦百姓生病后无力救治的悲惨状况,胡佩兰和李公恕决定关闭诊所。“我们要投身革命,以自己的技术和力量为更多人服务。”怀着满腔革命热情,胡佩兰夫妇找到武汉军管会,向军管会领导说明来意,申请参加革命,但却意外遭到了拒绝。在胡佩兰的再三追问下,军管会领导说出顾虑:“你上有老迈的母亲,下有三个年幼的孩子,你还是先照顾好家庭吧。”倔强的胡佩兰不死心,把孩子托付给亲戚照顾后,再次找到军管会领导,坚决要求参加革命。军管会领导被胡佩兰的行为感动了,他们没想到竟会有如此执着的人。

1949 年6 月,胡佩兰和李公恕获批加入铁路系统工作并受命筹建武昌铁路医院,李公恕任第一任院长兼眼科主任,胡佩兰任妇产科主任。武昌铁路医院建立之初只有5 个人,但李公恕、胡佩兰却带领医务人员毅然接收了解放军南下大军200 多名伤病员,胡佩兰更是被所有人赞誉“工作不惜力气”的好医生。1951 年,由于工作出色,胡佩兰被评为首批全国铁路系统劳模,并受邀到天安门参加国庆观礼。更令胡佩兰兴奋不已的是,她还参加了周恩来总理举办的鸡尾酒会,并得到朱德总司令的接见!受到国家领导人的接见和鼓励是多么大的荣誉!这让胡佩兰的工作劲头更足了。

在武昌铁路医院工作6 年后,胡佩兰被调到郑州铁路中心医院(现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担任妇产科主任。在做好妇产科临床工作的同时,为了开拓更有前瞻性的领域——在宫颈癌放疗、化疗上更有建树,胡佩兰还多次来到治疗宫颈癌独树一帜的北京协和医院,登门拜访著名妇产科专家林巧稚,向她讨教治疗宫颈癌的经验。胡佩兰虚心的学习态度和真诚打动了林巧稚,在技术上毫无保留地指导胡佩兰。经过悉心钻研,胡佩兰回到郑州后就开始在医院收治宫颈癌病人,并成为河南该领域的先行者。

石破天惊 国际首例

1968 年,解放军“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先进卫生科”为张秋菊成功摘除巨型肿瘤的事迹轰动全国,相关人员在全国各地做先进事迹报告。但是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其实早在10 年前,胡佩兰就为一名患者成功摘除了一个重达七十斤的巨型卵巢囊肿。

在一次下乡巡诊时,胡佩兰发现村里有一位患有巨型卵巢囊肿的妇女,猛一看去,就像一口大锅置于腹上。由于肿瘤巨大,患者坐卧不能,整日以泪洗面,痛不欲生。为了能过上正常人的生活,这名患者奔赴于全国各大医院,拜访了无数名医,但令她和家人失望的是,得到的回答不是“没办法”就是“另请高明”。在万般绝望之下,该患者甚至想到以结束生命的方式终结炼狱般的痛苦。看到饱受折磨的患者,胡佩兰心里不是滋味。为了解除患者痛苦,胡佩兰将该患者接到医院,她决定要勇闯“医学禁区”。

但巨型肿瘤手术在国际上尚无成功先例,如何才能找到一个可行的手术方案?为此,胡佩兰几乎不眠不休,查阅资料,访问外科专家,反复研究病情,多次进行术中、术后模拟,此外,胡佩兰还不忘鼓励患者,增强她战胜疾病的信心。为了不分散精力,胡佩兰甚至丢下丈夫孩子,直接住在医院。经过多日潜心钻研,一个科学可行的手术方案清晰展现在胡佩兰脑海中。抑制内心的激动,胡佩兰立即跑去与患者、同事交流,并安排手术。在手术中,患者出现大出血意外,身经百战的胡佩兰沉着冷静,按方案有条不紊地操作。为了保证手术顺利完成,弱小的胡佩兰克服重重困难,硬是在手术台前连续工作了十几个小时。在同事的配合下,一个近七十斤的巨大肿瘤被顺利、完整地切除了。手术成功了!手术室外传出“毛主席万岁”的欢呼声。

这一成就若放在今日,胡佩兰完全有资格被评选为院士。每当这段故事被提起,胡佩兰也很为患者高兴,但是她并不觉得是自己做了什么了不起的事,总说:“这只是个病例。”

治病救人是一辈子的情结

诊室里,胡佩兰望着身上的白大褂出神。她已经70 岁了,该退休了。胡佩兰在郑州铁路医院妇产科一线兢兢业业工作了31 年,一想到要脱掉白大褂,胡佩兰难掩内心的不舍。听到家人劝她“退休了就好好歇歇”后,胡佩兰生气了,她说:“人活着不能对别人没一点儿用,我大病看不了,小病还是能看一些的。”

胡大一说,工作是母亲最大的兴趣和快乐,她不会打牌,不会吸烟,不爱旅游,不爱聊天,“除了工作还是工作,很少能看到她闲着的时候”。胡佩兰说,自己最喜欢的事就是上班,最开心的事也是上班,而最大的心愿则是身体健康,“多活一天,多工作一天,多看几个病人”。虽然退休了,但胡佩兰认为自己“还不老,还能继续为病人服务”,便先后在郑州创办了“胡佩兰妇产专科医院”和“郑州豫辉医护学校”,悉心指导和培养了众多医疗卫生人才。此外,闲不住的胡佩兰还在郑州大学医学院小区、郑州市建华小区开办了“爱心门诊”,为更多居民进行义诊。“只要我能动,就要为大家服务好,做一辈子医生。治病救人是我的福气。”

由于医术高明,2004 年,解放军3519 职工医院(后来医院改为建中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聘请胡佩兰为坐诊医生,得知这个消息,已经88 岁高龄的胡佩兰开心得像一个孩子。胡佩兰患有严重的骨质疏松和腰间盘突出,腰部要靠缠附的30 多厘米宽的钢板支撑;腿部供血不足,两只脚常年严重浮肿,考虑到老人行动不便,建中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特意安排司机接送。8 点是胡佩兰和司机约好的时间,她嘱咐司机:“只要你到楼下,就给我打电话,响3 声挂掉,我就下楼。”于是,每天到快8 点时,老太太就什么也不做,专心地守在电话机旁,只要听到电话机响,她就像换了个人似的,精神抖擞地出门去。自前往解放军3519 职工医院的第一天起,胡佩兰必定准时出现在患者面前,每周出诊6 天,每天接诊30 余人,风雨无阻,从未间断。

为了保证诊断准确,胡佩兰会为每一位患者进行妇科检查。“她从诊室到检查室的动作是常规的:先扶着桌面撑起来,然后抓住椅背,再抓住门框,最后一步一步慢慢挪进检查室,扶着检查床给病人做体检。检查完以后再往相反的方向走回来。每天都是这么反复三四十趟,谁也不能扶她。”胡大一说,母亲个性太强,只要是她自己能完成的,决不让他人帮忙。“只要她不让扶,就没有任何人敢动,否则就会被推开。”胡大一无奈的口气中满是心疼。

把父母接到北京同住是胡大一的心愿,但是事实上,胡佩兰只是在80 岁生日的时候到儿子家小住了几天,此后就一直坚守在郑州。问及其中的原因,胡大一说,母亲曾开玩笑地说,北京工作不好找,自己年纪大了,到北京找不到工作。“她热爱河南,就是想为河南乡亲治病,放不下这份情。”胡大一说,多次和母亲表达将她接来北京的意愿,胡佩兰则承诺:“要是哪天我真看不动、出不了诊了,我肯定来北京找你。”

用爱心、细心、耐心对待患者

胡佩兰的手机里有很多患者的电话号码。胡佩兰说,现在的医疗水平不可能包医百病,医生不是万能的,没有一个医生能一次就把病给治好,做好随访很重要。因此,经常会听到胡佩兰念叨着:某某“咋还不来看病?情况咋样了”?并催着学生给病人打电话。

“来我们社区门诊的病人,都是普通老百姓,能给病人省多少是多少,不能昧着良心赚病人钱。”胡佩兰从不开大处方,医药费很少有超过100 元的情况;在给初次看病的患者开药时,往往只开三五天的药量,待服药见效后才会增开药量。对于其他医生提出的疑问,胡佩兰会立即训斥道:“要想挣钱去经商,别行医!当医生就要把心思放在为普通老百姓看好病上。”每次开药方时,胡佩兰一定会仔细交代病人注意事项,然后一笔一划,字迹工整地写入病历,基本每份都会写足2 页,写完后还会用手指点着一行行仔细检查。

由于胡佩兰每天接诊患者有30多人,什么时候接诊完什么时候下班,所以经常会忙到下午两三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担心胡佩兰过于劳累,曾限定每天门诊挂号名额。得知这个情况后,胡佩兰十分生气,嗔怪道:“看病还能拖日子?咋能让病人白跑一趟?”在胡佩兰的强烈要求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恢复自由挂号。

2007 年,一位女士在郑州某大医院剖宫产后一直有疼痛和出血症状,复查说是子宫收缩无力。花了几千元打消炎针和缩宫针,但是病情却一直不见好。正在愁眉不展之时,患者的婆婆一拍脑袋:“我怎么这么糊涂,去找胡大夫啊!”在婆婆的建议下,该患者找到胡佩兰。但由于患者当时并无子宫出血症状,胡佩兰耐心地和患者解释,并让她有出血症状时再过来找她。几次细心检查后,确诊是由于胎膜没清理干净所致,胡佩兰亲自为患者做完清宫手术,患者的血才止住了。

活到老,学到老,为人民服务,是胡佩兰一生的追求。胡佩兰年纪大了,却仍不断学习新知识、新疗法、新技术,在专业方面的新进展上一点不落后。对现代新型治疗技术和医疗检测新设备的性能特点,哪家医院做什么检查好,胡佩兰心里有本账。如果遇到患者病情复杂,社区服务中心没有相应的检测设备,胡佩兰会清楚地告诉患者去哪些类型的医院,做哪些方面的检查,哪些检查既必要又便宜,哪些检查副作用大。

胡大一说:“母亲处处从患者角度考虑,坚持只收2 元诊费,不开疗效不确切的药,在保证疗效的前提下,开便宜药,让经济上不富裕的患者看得起病。”胡大一还透露,母亲经常教导自己:“医生是个有博爱精神的职业、用感情投入的职业,有医德的职业,要对得起病人的信任,贪慕虚荣、见利忘义就对不起医生这个职业。”在学医从医的70 多年中,胡佩兰从未收过患者一个红包。

志愿者是她另一个身份

年轻时,胡佩兰就有投身革命的热情。抗美援朝时,她积极要求参军上前线,拿着发下来的军装,胡佩兰十分激动,但在最后时刻,却被告之“前线不需要妇产科医生”。这始终是胡佩兰心中的遗憾。

2001 年,当胡佩兰听说共青团郑州市委正在征集志愿者时,她第一时间打电话报名。当对方得知这位志愿者已经是位85 岁的老太太时,立刻婉言谢绝。如果被拒绝一次就放弃,那就不是胡佩兰了。随后,她又多次上门申请加入志愿者队伍,并字字铿锵地说:“做志愿者不是青年人的专利,上了年纪一样可以积极参与志愿者活动。”看着意志坚定、满脸真诚的胡佩兰,共青团郑州市委最终同意了胡佩兰的申请,而胡佩兰也成为郑州市,甚至是全国年纪最大的志愿者。虽然胡佩兰不服老,但是她认老。考虑到自己身体状况,胡佩兰清楚地知道“参加共青团组织的其他活动不太现实,只能从自己熟悉的医学入手”。

在下乡义诊时,胡佩兰看到很多农村孩子因缺少书籍,无法学到知识时,她很痛心,想为贫困山区的孩子尽点力所能及的事。自2005 年开始,胡佩兰将所有的退休金和坐诊收入积攒起来,为青少年捐建希望书屋(角),每个月准时捐款800 元。“希望坐诊到100 岁,到时候捐够10 万元。”这是胡佩兰的目标,更是她对贫困孩子的无尽爱心。但遗憾的是,愿望尚未实现,胡佩兰便走了,共为希望工程捐献7 万元,建了50 多个希望书屋(角)。为了完成母亲的心愿,在老人去世几天后,胡大一以母亲的名义向希望工程捐款3 万元。

虽然胡佩兰这位受人敬重的“良心医生”已经离我们而去,但她的精神却得以延续。作为心血管病专家,胡大一子承母业,接过“爱心诊室”的接力棒,并表示自己也要像母亲那样奉献一辈子。

人物小传

胡佩兰,女,1916 年生,河南汝南县人,主任医师。郑州大学五附院(原郑州铁路中心医院)原妇产科主任。1944 年毕业于河南大学医学院,1986 年退休。荣获首届全国铁路系统劳模、河南省及郑州铁路局劳动模范、先进生产者、三八红旗手、2013“感动中原”十大年度人物、“感动中国”2013 年度人物等称号。一生学医行医70 多年,仅接生新生儿就有6 万多名。2014 年1 月22 日辞世,享年98 岁。

猜你喜欢
佩兰患者
怎样和老年痴呆患者相处
甲减患者,您的药吃对了吗?
佩兰的临床应用及其用量探究
认知行为治疗在酒精依赖患者戒断治疗中的应用
清暑祛湿话佩兰
不同干燥方法对佩兰挥发油质量及抗菌活性的影响
为了患者 永远前行
医改如何切实降低患者负担
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