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蔡 瑛
(西南联合产权交易所,成都610041)
引领新常态驱动产权交易新未来
◎ 蔡瑛
(西南联合产权交易所,成都610041)
进入2015年,中国经济发展正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复杂、结构更合理的经济新常态迈进。而市场经济下的中国产权交易市场未来的发展跟随着中国经济发展也进入了“新常态”,从传统的国有产权交易业务发展到以投融资服务为主的综合化、投行化创新业务,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产权市场如何通过自身调节以适应经济新常态的发展需要,如何认识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产权交易机构思考的大方向。未来的产权市场将为以调整、混合和增资为特征的新国资改革以及大众创业为特征的科技创新建设提供全要素的综合性服务。特别是发展混合所有制为产权市场带来新的发展机会,产权市场一方面可以为存量的国有企业进行混合所有制改革提供服务,另一方面可以为新设的国有企业采用混合所有制的发展方式提供服务,如推动新投资项目允许非公有制经济参股、组合民间资本、实现增量产权多元化等进场。
什么是“产权交易新常态”?“深化改革”、“创新驱动”,把握宏观调控思路和方式,以中央顶层设计为导向,以改革创新开路,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深化依法治国的理念,激发企业和社会活力,培育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加快经济转型升级结构优化,更好地改善民生——这就是产权交易的新常态。
产权市场源起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上一轮国资改革之时,以政策上明确国资必须“进场转让”而兴起,经过多年的积累,已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产权交易市场体系和完善的交易制度体系,一直以来履行国资“守门人”的职责,是国企改制和发展混合所有制的重要平台。
如今,产权市场在推动国资国企转让调整的同时,与新一轮国资改革的“新”相呼应,已有了创新探索的空间,除了提升存量盘活能力之外,增量融资正在兴起,私募投资、创投基金和投行机构不断涌入,为新一轮国资改革推进混合所有制提供了专业化市场通道。
2014年在四川省国资委的授权下,西南联合产权交易所(以下简称“联交所”)配合各级国资监管机构搭建了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项目发布专业平台。该平台为各类企业提供服务,并可对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宏观把控、动态跟踪、查询分析以及研究决策等提供依据。该平台的建立是在公开的产权市场上为买卖双方搭建沟通的桥梁,使项目与投资人可以寻找到彼此,再利用市场的资源配置作用,组合最优交易,实现国有资产价值最大化。目前,联交所已陆续发布了136宗混合所有制项目,预计引资额400亿元。
联交所主动围绕市场需求,完善市场功能,创新服务手段,积极研究利用中介机构的力量,已开始由单一的交易需求模式向综合化、投行化方向转变,为企业提供交易、投融资等一揽子综合服务。同时,探索引入股权投资基金等各类投资机构进场,开展与银行、保险、信托机构的协调合作,为市场创新提供金融支持;进一步研究股改、增资、公开征集合作方的进场规则、交易模式、创新思路和方案,及时总结经验和做法;积极研究探讨现代企业创新业务模式和投融资模式(PPP、资产证券化等),充分调动各类资本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积极性,把“引资本”与“转机制”有机结合起来,把“产权多元化”与“完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结合起来,实现“国民共进”。
另外,联交所还严格规范操作流程和审批程序,健全定价机制,做到规则公开、过程公开、充分发挥社会监督和企业职工内部监督,防止国企改革中出现违法转让和侵吞国有资产、化公为私等行为。
产权市场成熟、稳定、高效、透明的市场规则和强大的市场效应、规范运作和有效监督都吸引了众多分散管理的公共资源进场交易。
联交所立足川藏,除承担企业国有产权交易业务外,还从事行政事业资产、央企实物资产、涉诉资产、技术产权、金融资产、保税区废旧资产、广告经营、文化产权、公务车、民营产权交易以及投融资综合服务等业务,为各类资源配置、产权流转提供交易平台和专业服务,尤其是通过企业国有产权交易业务的带动,集聚了大量客户资源和项目资源。
联交所与众多中介服务机构和全国其他产权交易机构建立了密切的合作关系,争取了西藏自治区政府多项政策支持,在川藏地区及全国产权市场具有较大影响力,在推进区域性产权市场形成、产权市场全面风险控制、产权交易业务创新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已逐步形成了川藏地区统一、集中、规模化的要素交易市场,且正在融入全国性产权交易大市场。同时其“发现投资人、发现价格”的功能也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同,客观上有利于促进资源向资产、资本转化,有效发挥了融资功能和资源配置功能。
产权市场是一个具有社会公信力的阳光平台,如果能以产权市场为基础,加载四川省公共资源基础配置新职能,突出承接各级政府政治体制改革中分流的市场服务职能,利用市场服务方式承接产权交易相关业务,为企业招投标、大宗商品采购、探矿采矿权出让、政府特许经营权、公务车、行政事业单位改制及资产处置提供服务和市场通道,为政府排忧解难,那么,未来产权市场将能更好地发挥反腐惩防体系建设、政府职能市场化配置、推动区域市场经济发展的平台作用。
科技创新的关键在于真正用市场化方式,打通产学研用之间的瓶颈,产业、资金、项目、人才等关键要素之间的有效流动和匹配。如何推动电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等领域的“产学研用”一体化,服务好技术项目,聚集科技资源,也是产权市场正在积极思考的问题。
目前联交所正在启动全面进军创新创业融资交易领域的计划,加大力度不断完善技术产权交易市场建设,围绕成都工业“1313”发展战略和五大高端成长型产业,服务好重点技术创新项目,并引导投资投向高增加值率高回报的优势产业。同时充分利用国有资源,挖掘国企在科技成果转化、技术产权交易、技术合同登记、知识产权投融资方面的需求,将以技术为核心竞争力的企业产权、各类项目与资本对接,提高企业的技术转移效率,促进技术成果转化。
在创业方面,成都市正在按照加快建设全国领先、国际知名的创新型城市目标做顶层设计,做天府新区“成都科学城”发展路径、功能定位等规划研究。在新常态背景下,提出要成为天下创业英才汇聚、创业要素汇聚的创业之城、创业之都。联交所也正在思考配合这一战略,聚集客户需求和客户资源,打造青年创业平台,规划建设创新要素大市场,完善创业孵化服务体系,构建一批低成本、网络化、开放式的众创空间,使创业在成都成为一种价值导向、一种生活方式、一种时代气息。
作为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中不可或缺的基础性服务市场,产权市场越来越受到创投和私募等专业投资机构的关注,扶持中小微企业发展的重要作用逐步显现,交易主体日趋社会化,其与股票市场的“联动效应”也得到明显体现。目前,产权市场已成为创投和私募投资基金的二级市场,成为企业投融资、进入与退出的重要渠道。
在融资方式上,联交所不仅通过股权转让、增资扩股、征集合作方为企业引入财务投资人、战略投资人,目前也在为企业提供保证金贷款、并购贷款、质押融资、信托方式融资等,研究探索经营权、林权、订单收益权等各类权益抵押贷款业务,还为各地政府及平台公司筹划债权投资计划、股权投资计划、资产支持投资计划等融资工具,创新债券市场筹措资金模式,力推PPP融资模式,成为资金寻找项目、项目寻求资金的纽带。
经历了30多年高强度大规模开发建设后,传统产业相对饱和,但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和一些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商业模式的投资机会大量涌现,对创新投融资方式提出了新要求,联交所要把握投资方向和趋势,为企业消除投资顾虑和障碍,合理引导投资需求,使投资继续对经济发展发挥关键作用。
目前,产权市场已通过互联网实现了“远程、动态、跨地域、零时差、高效便捷”的服务优势,未来要从产品多样化、方式便利化和渠道网络化入手深化服务。随着互联网金融、大数据应用、移动互联网的兴起和不断发展,联交所深刻意识到互联网的“新常态”,充分利用互联网交易,运用电子商务理念,搭建“资产资源电商化平台”,解决影响资产交易信息不对称、线上线下服务脱节两大问题 ,构建“产权交易+淘宝”的新模式,实现交易全程网络化,确保资产资源高效有序流转。
“线上服务”通过资产资源电商平台实现自主发布信息、线上线下审核、网上推介、买方在线申请受让、网络竞价、交易洽谈与电子协议签署、网络结算、线下权属变更实施信息跟踪等交易过程的电子化、信息化,通过互联网运营和推广,聚集项目和投资人,形成市场价格发现能力,促进资产更高效交易。通过“资产资源电商化平台”的搭建,还可实现西藏矿产品、农产品、藏药材等大宗商品的电子交易以及手工艺、土特产、特色食品、藏药、藏药材等产品的网络销售,盘活存量资产,使其交易利益最大化,满足各类市场主体对西藏各类交易资源的便捷交易需求。
“线下服务”强化配套功能,充分利用国资服务平台、混合所有制信息发布平台、投融资等各专业平台优势,为线上交易提供项目路演、专业市场对接、营销策划、宣传推介、尽职调查、投资分析等专业服务,为民营经济综合配套参与国企改革实现“国民共进”,让资产资源电商平台在深化国企改革的大背景下,成为国资保值增值的新利器。商品交易的线下服务还可提供仓储、物流、配送等服务,通过商流、资金流、信息流和物流的有效融合,为商贸企业融资提供便利。
联交所通过“资产资源电商化平台”的搭建,将汇聚全国优质资产交易资源,线上与线下有效联动,通过资产电子交易平台的信息集聚功能、价格发现功能、制度规范功能、交易服务功能等功能的发挥,共同促进资产的高效流转。最终联交所将建设成为立足川藏、引领西部、辐射全国的跨区域、综合性、电商化的创新型产权交易机构。
法国作家雨果说过,“进步,意味着目标不断前移,阶段不断更新,它的视野总是不断变化的。”
2015年,国企改革进入了深水区,产权市场将奋力推进“四个全面”战略部署,在服务国企改革、促进资源优化配置、扶持中小微企业发展、大众创业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联交所也将以全新的姿态在经济新常态下再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