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记者-胡晓玉 赖松 欧阳潇 袁春妹 吕杨 牛婵 吴昕潞 文/摄
做好大调研辨清新常态
本刊记者-胡晓玉赖松欧阳潇袁春妹吕杨牛婵吴昕潞文/摄
中纺联春季调研组分赴江西、浙江等地,围绕结构优化、创新驱动、责任发展等主题展开调研。
2015年的春节假期刚过,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已坚持了数年的春季调研大行动就已全面铺开。从3月初开始,多路调研组在中纺联主要领导的带领下,分赴江西、浙江、山东、江苏、福建等地的纺织产业重点地区和企业进行调研。据了解,本次春季大调研提出了结构优化、创新驱动、责任发展等重点课题,共分7路展开。2015年是“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十三五”规划的编制之年,因此,今年的春季大调研不同于以往,在对行业运行包括市场分析、生产要素变化、政策环境等展开调查研究的同时,还被赋予了辨清新常态、把握新方向的新使命。
结构优化调研组分两路出发,重点就区域结构与产业转移、原料结构、纺织业服务延伸等方面的问题进行调研。调研组了解到,凡是良性发展的企业和地区,无一不是以调整为抓手应对竞争,从而更优更强。
3月9日,由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会长王天凯带队的调研组来到江西九江市,深入纺织企业,重点就行业运行、企业发展情况以及区域结构调整等问题进行了深入调研。
王天凯一行先后与江西华孚色纺有限公司、瑞昌鸿达纺织有限公司、九江恒生化纤有限公司、江西德鑫纺织有限公司、德安塑丽龙纺织有限公司、江西锦兴纺织有限公司以及鸭鸭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负责人进行了深入细致的交谈。
王天凯指出,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时期,纺织行业的区域结构调整与产业转移也将进入一个新常态。在此背景下,区域结构调整与产业转移各方面的要素正在发生重要的转变,单纯靠成本吸引的转移优势现在已经逐步减弱,原有的模式已不能适应目前的发展需求。因此,区域结构调整与产业转移需要寻求新的突破口和新的方式,要深入探讨行业市场发展与产业格局的结合点,要准确判断区域结构调整与产业转移的发展前景,深入挖掘出产业发展的潜力,促使江西纺织产业的发展迈上一个新台阶。
据了解,该小组还将于近期赶赴新疆,调研当地纺织行业发展情况。
3月8日,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高勇一行则前往浙江桐乡、海宁、许村、诸暨、义乌等地,对当地化纤、针织、家纺企业及产业集群地进行调研。调研显示,凡是良性发展的企业和地区,无一不是以调整为抓手应对竞争,从而更优更强。
近两年,当不少化纤企业受到行业阶段性产能过剩的困扰时,新凤鸣集团近三年投资却超过40亿元,引进了国际最先进的聚酯装置和纺丝、自络、包装自动化生产线。集团董事长庄奎龙用一组数字反映了企业发展现状:2014年,公司纺丝能力增长45%,完成产量179万吨,产销率100%,实现利润3.6亿元,纳税3亿元。
桐昆集团是全球最大的涤纶长丝生产企业,桐昆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裁许金祥称,公司近几年通过持续不断的结构调整和“机器换人”,不断降低成本,提高效益,为国家纳税超过61亿元。
海宁经编产业园近几年依靠政府引导,以“服务业创新发展”为调整方向,加快在产业布局、基础设施和服务功能上融入海宁服务业“一带十区”的发展战略,推动了经编产业升级。
许村镇政府发挥政府引导作用,规范许村家纺产业集聚化能力,以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形成合力发展,拆掉400万平方米的违建厂房,规范当地产业发展环境。
针对调研中反映出的问题,高勇称,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下,调整的思路一定要清晰。化纤工业要化解产能过剩问题,绝对不是简单地淘汰过剩产能,而是坚定不移地淘汰落后产能。对装备水平高、耗能少、用工少、品质优的先进产能还要鼓励投资。海宁马桥经编和许村家纺的发展经验和调整思路为产业集群发展提供了示范效应,可向全国推广。
以创新驱动为主题的调研组共分为4路展开调研,分别为智能制造与协同创新、两化融合、品牌建设与供应链优化和管理创新与人才建设。调研组了解到,科技创新、品牌建设、人才建设等已成为企业发展的重点。
3月9日,由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孙瑞哲带队的调研小组,以“科技创新——智能制造与协同创新”为主题,赴山东省泰安市对山东康平纳集团、华兴纺织集团海斯摩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鲁普奈特集团等8家企业进行了走访、调研,并组织地区企业进行座谈交流。通过走访,调研组发现,这些企业虽然身处不同的纺织产业领域,但他们成功的关键都是依靠科技创新。
华兴集团海斯摩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是全球唯一实现壳聚糖纤维及产业化应用的企业,依托纤维制造技术,企业延伸了产业链,从纤维延伸到了终端类,从纱线延伸到内衣、再到面膜乃至航空航天产品,通过技术创新,企业不断围绕壳聚糖纤维扩大产品外延。
山东康平纳集团在装备领域所取得的业绩则是业界有目共睹的,企业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的“筒子纱数字化自动染色成套技术与装备”已经成为行业焦点。这是一个典型的科技创新案例,在长达十多年的转型之路上,企业通过与科研院所等机构的紧密合作,最终实现了成功转型。
当然,在调研中也发现了一些经营状况欠佳的企业,他们在面对国内外需求低迷、要素成本上涨等重压之时,更加明确要依靠科技创新寻求突破。
3月8日,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夏令敏一行就纺织行业两化融合情况,前往江苏无锡展开调研,深入企业了解运行情况,并组织企业进行座谈。
在座谈会上,红豆集团、无锡一棉、宏源纺机等10家单位的代表分别介绍了各自两化融合的运用情况。据企业反馈,企业工业化与信息化的结合运用都相继走过了很长的路,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去年11月,红豆集团获得工信部颁发的第四批八家虚拟运营商牌照,成为首家获得此牌照的纺织企业。
调研组认为,工业化与信息化、智能化的结合是企业转型的重点。在向中高端方向发展的过程中,企业需要自身的转型,这来自于企业信息化的推进,以及两化融合水平的提升。
座谈会后,调研组还参观了红豆集团和吉姆兄弟(无锡)服装有限公司。截至记者发稿,调研组又奔赴浙江濮院,了解当地企业两化融合情况。
3月10日,由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张莉带队的品牌建设调研组来到江苏海门,参观了中国家纺博物馆及叠石桥国际家纺城,并召开了专题座谈会。
会上,叠石桥海门工业园区管委会主任江永军介绍了叠石桥家纺产业的发展情况。家纺产业是海门叠石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产业、支撑产业、主导产业,经过多年发展,目前,海门形成了以叠石桥市场为核心的家纺产业集群。江永军透露,中国叠石桥国际家纺城在2014年的整体运营较为平稳,叠石桥市场去年完成交易额553亿元。多年以来,叠石桥高度重视家纺品牌建设,截至目前,集群区企业共拥有中国驰名商标7件、江苏省名牌产品11件、江苏省著名商标10件。
据了解,品牌建设调研组另一分队也赴福建、浙江就品牌建设情况展开了调研。
3月9日,由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杨纪朝、纪委书记王久新带队的管理创新与人才建设调研组,在福建长乐与当地企业召开了座谈会。
座谈会气氛活跃,大部分企业普遍反映用工难,年后开工难、原材料成本及人工成本高企等实际问题给企业发展带来了诸多影响,但也有部分企业在用工方面有自己独到和领先的地方。据金源纺织董事长郑洪介绍,企业一直非常重视人才队伍建设和人才培养,今年春节后企业开工率非常好,从正月初八到十五,开工率已达到90%以上。
随后,调研组走访了长乐市锦源纺织有限公司、长乐市新华源纺织有限公司等企业,了解企业在生产中遇到的困难和企业的实际发展需求。
在浙江苍南县,调研组了解到,作为纺织行业内首家全国废旧纺织品综合利用试点基地,苍南通过开展节能技改,延伸产业链,推行清洁生产审核,在废旧纺织品再利用方面取得了不小成绩。
3月9日,由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徐文英带队的节能减排与资源综合利用调研组到达浙江省温州市苍南县,围绕当地纺织行业资源综合利用及企业生存发展现状展开调研。
上午,调研组在苍南县天成纺织有限公司召开了座谈会。苍南县纺织企业积极发言,并提出企业用地和税收等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对此,苍南县经信局副局长蔡可评介绍:“针对纺织企业反映的这些问题,近年来,苍南县积极进行改革,坚持规范发展,加强园区建设,积极鼓励企业开展节能技改,转型升级,延伸产业链,推行清洁生产审核,坚持拆违治乱,取得了不小成绩。今后,将继续增强力度推动苍南县纺织企业发展。”
徐文英指出,作为纺织行业内首家全国废旧纺织品综合利用试点基地,苍南近年来发展不容小觑。未来,苍南的纺织企业要充分运用优势,规范生产,做到原料来源清洁、生产过程清洁、规范厂房和设备、完善产业链、完善税收制度,助力企业进一步发展。
截至记者发稿,调研组仍马不停蹄地赶往下一站绍兴市柯桥区,了解和掌握当地纺织企业在节能减排与资源综合利用方面的最新发展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