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世界围绕冈仁波齐

2015-11-03 13:28康静
焦点 2015年9期
关键词:古格冈仁波齐

康静

冈仁波齐冰雪覆盖的山体上,一道道阶梯的形状清晰可见,那是民间传说中通往天国的“天阶”。这里有佛教尊者米拉日巴和苯教巫师纳若本琼在冈仁波齐斗法的传说,又哺育出古老的吐蕃文明。于是,这阿里的山,阿里的湖,阿里的河,均笼罩在神秘的面纱下,若隐若现……

在世人面前,阿里,一直披着神秘的面纱。即使到了传播手段发达、交通方式便捷的今天,人们来到阿里发现,这里依然存在着许多神秘。如果说西藏是世界屋脊,阿里平均海拔4500米以上,是世界屋脊的屋脊。但是,阿里不是寂静无声的荒原,而是充满生命律动的土地,雪山高洁,纤尘不染;湖水碧蓝,深邃宁静;荒原广袤,生生相息。

阿里,扎达,古格故城,托林寺,这是一组神奇而迷人的字眼,在历史的尘封中重新闪射光芒,诱使着中外游客踏上西行之路。我们的越野车在拂晓前,从神山所在地塔尔青出发,迎着朝霞来到古格废墟。时间还早,废墟寂静,这时有一辆面包车悄然驶来,走下几位金发碧眼的欧洲游客,他们对阿里早就心存向往了啊!古格建筑保存完好的殿堂只剩下五座,红殿、白殿、卓玛拉康、金科拉康等;墙壁、梁柱、藻井与壁画基本完好。管理人员为异国游客一座座打开殿门,看来我运气不错,据说这些门是轻易不打开的!

我看见,在王朝灿烂那一刻,距今已有三百多个春夏秋冬历尽,依山而建的王宫,失去了王者的王宫,还在竭力保持着王者之尊。红殿和白殿是古格王朝遗址中五座寺庙中规模最大的,面积各300多平方米,遗存大量壁画。壁画有佛、菩萨、度母、护法神、高僧像以及吐蕃赞普世系图、古格王及臣后礼佛图、释迦牟尼传记图等。画上那些人物极具动感,图案色彩浓艳,线条流畅,带有印度、尼泊尔艺术的痕迹,典型的古格王国独特气质和风格。老外游客们无力继续上攀,我独自一步一喘的登上王宫之山顶端,这儿有一座坛城殿,殿内保存的精美壁画,气势宏大,用笔洗练。伫立山顶,极目四望,仿佛有历史的风扑面;脚下的废墟任凭岁月剥蚀,在西部西藏干燥的天气里蒸发,与连成一片的扎达土林,在天地间呈现出火焰般的颜色。依稀可见对面山坡废弃的水渠,山下曾被垦殖而现已荒芜的农田,当年的故国都城,如今只余一个十几户人家的小村,皆非古格后裔,当年的古格人,哪里去了?

千年古刹托林寺,在藏传佛教史上的地位举足重要。这座西部西藏的大寺和首寺,始建于公元996年,其时正值古格开国之初,古格王室是其最大的施主,也可说是宫廷寺院。著名在于藏传佛教后弘期重要人物仁钦桑布大译师在此翻译了大量经文,在于重金迎请的印度高僧阿底峡尊者在此驻锡三年,规范藏地佛法,在于1076年此地召开的纪念阿底峡尊者的“火龙年大法会”,大法会后来被视为藏传佛教后弘期的发端。因而,托林寺成为这一时期的标志性建筑。影响还不仅于此。清宫后院雨花阁即是托林寺的精神仿制品,当年乾隆皇帝请教他的宗教高参章嘉呼图克图,历代可有哪些高僧值得敬仰和效仿。回答是仁钦桑布,由此提起托林寺。并说托林寺(迦萨殿)是按密宗坛城形制建造的。乾隆随即下旨也按此意仿造一座。建成后的雨花阁虽与迦萨殿的形制面貌有所不同,意在神似,均按密宗仪轨及坛城形式予以配置:续部、瑜伽部、无上瑜伽部。在托林寺里一位名叫强巴的僧人,认真的为我们讲解。他说,迦萨殿的藏语含意是“百处”(殿堂),本义则是大日如来殿,为公元十世纪末托林寺最早的一批建筑,已荒废。可是到了1997年夏季,这里无意中发现了千年遗存包括青铜像、木雕、经卷、唐卡、模制泥佛、泥塑残片等等,成为西藏考古一大发现。正如古格故城遗址代表古格后期佛教艺术那样,托林寺废墟中尘土掩埋下的这批文物所呈现的,是古格、乃至西藏早期佛教艺术代表作,再现了十一、二世纪古格立国初期的辉煌。

古格遗址到神湖一个多小时车程。就西藏的各种神湖而言,玛旁雍错一样拥有如冈仁波齐在一切神山中无可比拟的崇高地位。虽然以它的大小、或深度或海拔等难以堪称“之最”,但其神、其名,却使得众湖唯唯避退。它被四座巍巍高山环抱,北面是壮丽的冈仁波齐峰,南面是雄伟的纳木那尼峰,东面冈底斯山脉绵绵环绕,西南是伸展千里的阿伊拉山支脉,举目环顾,犹如四架高高的天然屏障,将玛旁雍错紧紧地怀抱其中。从山脚到湖畔,则是广阔平坦、苍芒无际的千里草原,众多河流穿行在丰美的绿草茵茵间,而烟波浩渺、碧波连天的玛旁雍错,就像是一只巨大的翡翠玉盘镶嵌在高山、草原之间,构成山湖与草原相映的旖旎风光…… 我们来到湖边,俯身揖拜,接下来按藏民所嘱,在湖中打回一瓶圣水。

哦,西藏,阿里,神山冈仁波齐。午夜的寒光,洁白的雪山,荒漠的辽远,清澈湛蓝的湖泊。真没想到,在7月,在这个最好的进藏时节,我竟然来到西藏来到阿里,竟然去徒步朝拜冈仁波齐!事先在广州办的边防证起了作用,那是马年,是转冈仁波齐重要的一年,朝拜者众,拉萨已经停办了外地的边防证。我原计划是去西藏的几个边境小城,普兰、亚东、米林,那是在编辑过一本中国边境的书时,在心里播下的种子。可当来到拉萨,当拼好越野车发现8天同行的三个姑娘也都很合得来时,我建议我们一起同去札达、古格,同转神山,时间上也更好安排,得到她们与司机一致的欢呼响应。拉萨至阿里往返一趟3000多公里,司机非藏族,30多岁来自四川,有多年在川藏线上开三排轮胎大货车的历史,技术很棒!从拉萨出发走阿里南线,经嘎萨、仲巴、巴嘎、驱车1338公里后,神山冈仁波齐的大门——塔尔钦近在眼前。

转冈仁波齐,全程50多公里,平均海拔5000多米,神山6656米高。从海拔4675米的塔尔钦上升到5700米山口再下山,身强力壮的藏人一天能转完,我们准备花两天时间,而老弱藏民们转一圈,往往要花3天时间。转山,当地有三个这样的传说。之一:马年是佛祖释迦牟尼降生和成道的年份。据说两万年以前佛祖在人间时,在一个马年里,守护十方之神、有诸菩萨天神,也有人、阿修罗和天界乐师,云集冈仁波齐。于是马年成了冈仁波齐的本位年,冈仁波齐也因此而愈加神圣。之二:传说公元1042年,是藏历的第一个马年,孟加拉高僧阿底峡,从尼泊尔来到阿里古格,去朝拜冈仁波齐。当行至冈仁波齐时,山顶簇拥祥云,云间隐隐显露佛之真身,验证了冈仁波齐逢马年时的神圣。之三:相传米拉热巴大师在玛旁雍错湖一带修行8年时,逢冈仁波齐本位年,众香客信众都聚于此,此地著名苯教大师那若本琼提出要与米拉热巴比试法术。如胜米拉可为神山主人;败则米拉弃佛从苯。几番比试,以那若本琼失败告终。

藏区传统,每座山都是一位守护神。位于西藏阿里腹地的岗仁波齐是世界公认的神山,虽然海拔只有6656米,但在方圆150平方公里内孕育了250多条冰川,孕育出恒河、印度河和雅鲁藏布江,同时被印度教、藏传佛教、西藏原生宗教苯教以及古耆那教认定为世界的中心,是众神佛下界的居所。现在,转神山是众多佛教徒一生最大的夙愿,深信围绕冈仁波齐转山一圈,可洗尽一生罪孽;每年都有数不清的信徒从各地赶来膜拜神山,向圣地跋涉。据藏传佛教的解释,转山一圈可洗清一生罪孽,而在释迦牟尼诞生的马年转山一圈,可增加一轮十二倍的功德,相当于常年的十三圈(难怪朝圣者众了),转山十圈可在五百轮回中免受下地狱之苦,转山一百零八圈即可今世成佛。最虔诚的转山方式,则是磕等身长头。在藏历马年,我徒步在这条转山之路上,那些虔诚无比的面孔,让我感受到 了令人震撼的信仰力量:一位83岁的藏民老奶奶,在空气稀薄的山路上举步维艰,口中念诵经文“其其索索,啦珈咯”(万能的神保佑平安喜乐),不顾儿孙们一再劝阻,说即使长眠神山也幸福;一位从青海塔尔寺徒步来的藏民,告诉我两脚已经走满血泡仍不觉疼;那些风餐露宿一步一伏的磕长头者,转完一圈得三周;当攀至海拔5700米的卓玛拉山口,竟然看还见风雪严寒中,一位疲惫的脸上洋溢着幸福的年轻母亲身上背着小小婴儿……

转山之路,跟着虔诚的藏民前行,没请背工也没带D200的单反,拿着小卡片机、水和少量干粮上路。前行中,听见自己紊乱而急促的呼吸声,登山杖敲打地面的啪啪声,和沉重而缓慢的脚步声。不时会有赶上来的藏民递来一块冰糖或几颗奶酪,或不知名的藏草药根茎(说含在嘴里缓解“高反”),在上坡抬不动腿时,不时会有藏民伸手拉扯走一段,然后笑着说声“扎西德勒”再去追赶同伴,一切都那么自然。在氧气十分稀薄的卓玛拉山口——神秘而有些诡异气氛的山口,我那早已没电在闪红灯的相机,令人惊讶的是:只要对着神山,就能按下快门;这是最挑战体能和毅力之山口,一路连续上坡我力气耗尽,伫足路旁(风雪中不能坐,否则站起来非常艰难),几位藏民一边心疼的责备说你怎么连氧气药品什么的都没带,一边从藏袍里掏出一盒葡萄糖水,敲开瓶子倒入我口中,还塞给一把藏药。回想那些场景,至今让我心头发热。也许就是靠这些力量的支撑,我用两天走完全程还拍下照片。

第一天徒步22公里,从海拔4675米的塔尔青出发,下午5点多到达哲日普寺(这里往北走2天就是印度河的源头)旁住地。此时,天空下起雪花,疲劳万分的我们,在厨房等晚饭面条。一个身背背囊披一身雪花的年轻藏民进来,他来自改则,是阿里最北边自然环境恶劣也比较贫困的县。略带羞涩的他,给我们讲第一次转山的情形。十几年前刚满16岁时,他和两个年轻的同伴第一次离开改则,靠双脚一路行走,风餐露宿,先转神湖玛旁雍错,又转神山冈仁波齐,花了整整三个月时间。他说,那时路上哪里有什么茶馆、哪有什么面条吃啊,就是背上一口袋喒巴。我想,第一次转山,恐怕就是他的成人礼了。问,睡觉怎么办?答,到夜晚就在草原上看着星星睡,盖着身上的羊皮袄。我开玩笑说,那是“妈妈的羊皮袄”吧(亚东一首著名的藏族歌曲)?他也笑了,说那现在就是盖“爸爸的羽绒服”了!他说已转了近百次神山,每年都来。爸爸妈妈已去世了,所以才这么多次的转山。这是藏民的宗教信仰也是精神寄托了。他父母是在50岁左右去世的,生了不知名字的病送到县上也没法医,就去世了。改则,是一个地域偏远医疗条件落后的地方。他说父母为他取名尼玛,是太阳的意思,扎西,是祝福或吉祥的意思。

我说,尼玛扎西,那你就唱一曲“妈妈的羊皮袄吧”!没想到他竟然会这歌,也没推辞,稍稍沉吟一下,嗓音极为动听的、低沉蜿转的的歌声在我们耳旁响起:

“羊羔花盛开的草原/是我出生的地方/妈妈温暖的羊皮袄/夜夜覆盖着我的梦/喝一碗奶茶/滚烫得像妈妈的话/多少年在陪伴着我的旅途/遥望白云深处的帐蓬/搭在我的心里帐蓬前/妈妈望穿的岁月/搭在我的心里帐蓬前/妈妈望穿的岁月/告诉我勇敢向前……” 仿佛比歌手亚东那经过包装的歌声好上千百倍,藏族人天生就是能歌善舞啊!

第二天,从海拔5700米的卓玛拉山口的危险路段下行,又在冰雨雪中行走了9个多小时,是最考验意志和体力的一天。许多藏民五六点天未亮就陆续出发,继续转山。我们7点多起来去吃早餐面条,发现尼玛留在那儿还没走,猜他是在等我们。果真,上路时他也跟了上来。前方,就是最艰苦的翻越5700米卓玛拉山口的上坡路段,我们将要艰难的花上数倍于尼玛的攀登时间。我说,尼玛,和姑娘们一起合个影吧!又说,我们走得没有你快,你会很累的,别等我们了。端起相机的一瞬间,我想把尼玛的样子永远留下来。回家后打开像机,却发现,尼玛的照片与他唱歌时生动的表情,竟然判若两人!——忘不了他生动的歌声、他说起家乡改则、说起爸爸妈妈时那无语的神情。心里知道,再也不会见到他了!

猜你喜欢
古格冈仁波齐
冈仁波齐
贺十九届六中全会召开
古格遗韵 梦的幻影——从空间叙事学视角解读舞蹈《古格幻影》的创作
冈仁波齐的祈祷
肖波齐教授
普兰:荒芜之地的惊喜
西藏阿里历史情景剧《梦回古格》将亮相陕西
采访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