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网络文学产业化发展模式论析李昕揆

2015-11-03 04:18
出版科学 2015年4期
关键词:网络文学

[摘 要] 我国网络文学诞生之初,在网络侵权纠纷和线下出版热销的双重刺激下,文学网站即开启了网络文学产业化模式的最初探索。具体说来,在我国近二十年间的网络文学产业化进程中,形成了三种主要的产业化发展模式:“线下出版模式”、“在线付费阅读模式”和“多平台改编模式”。以此为基础,开拓更多的市场领域和产业化模式,在适应移动互联网发展趋向的同时,满足不同阶层、民族、性别、年龄、职业之受众的多样化需求,成为我国网络文学产业化发展的必然趋势。

[关键词] 网络文学 产业化模式 线下出版 在线付费阅读 多平台改编

[中图分类号] G23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5853 (2015) 04-0016-06

我国网络文学是随着20世纪90年代中期互联网正式接入中国(1994年)以及“网吧”在大陆的兴起(1995年)而出现的。短短二十年间,网络文学不仅成为我国互联网产业中产值增长最快的细分产业之一,而且迅速晋升为大众日常生活中重要的休闲娱乐方式。我们将1999年作为我国网络文学市场化、产业化探索的起始之年。这一年,我国网络文学界发生了两件大事:一是王蒙、张洁、毕淑敏、张抗抗、刘震云、张承志六位作家以世纪互联通讯技术有限公司在其网站发表的内容侵犯著作权为由,向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最终以世纪互通网站败诉告终;二是由台湾作者痞子蔡(蔡智恒)创作的热门网络作品《第一次的亲密接触》在北京知识出版社出版并热销。在网络公司侵权纠纷案败诉和网络作品线下出版热销的双重刺激下,文学网站开始了对网络文学市场化和产业化模式探索。我国网络文学的发展过程,是市场与资本混合交织下商业化领域不断拓展、市场化水平不断提升、产业化模式不断推进的过程。发展至今,我国网络文学已初具全平台、多媒体、全版权的产业化运营态势。

1 “线下出版”模式的初创(始于1999年)

“线下出版”是我国网络文学早期进行市场化探索的主要模式,即通过与实体出版社合作,将网络文学作品以实体书的形式出版。这种模式以1999年《第一次的亲密接触》的出版为起始标志。《第一次的亲密接触》的出版,不仅促成了网络文学与出版社的首次合作,使得“线下出版”成为早期网络文学市场化的主要方式;出版以后引发的上网热潮和盈利神话,反过来又极大地刺激并巩固了这种产业化模式的推进。我国网络文学兴起之初出现的几个大型原创文学网站——“榕树下”“龙的天空”“天下书盟”“幻剑书盟”等,当时均将“线下出版”作为产业化的最主要途径。“榕树下”于2000年开始与出版社合作,短短数年就出版《告别薇安》(安妮宝贝,2000)、《沙僧日记》(林长治,2002)、《成都,今夜请将我遗忘》(慕容雪村,2003)、《洛神红茶》(蔡智恒,2003)、《若星汉天空》(今何在,2004)等多部畅销网络文学作品,并于2004年实现了全面盈利。作为当时内地规模最大、访问量最多的原创文学网站,“龙的天空”自2002年起先后与天津古籍出版社、天津人民出版社、广西人民出版社等合作,连续推出短篇小说合集《龙的天空幻想文丛》、长篇奇幻小说套系《奇幻之旅》、长篇玄幻小说套系《腾龙奇幻书系》等。尝到“线下出版”产业模式甜头的“龙的天空”网站,在访问量暴增、服务器资源不足的情况下,选择了放弃网站发展而全力开拓实体书出版市场的经营路线。尽管这一策略在事后看来很不明智,但却足以表明当时“线下出版”赚取的巨额利润对于文学网站的诱惑程度。创办于2003年3月的“天下书盟”,先后策划出版网络作品上千部,《龙人作品集》《无极作品集》《中国人的炼金术》《打好工才能创好业》《温州商道》及《天下奇幻书系》等图书更是走出国内市场,在韩国、泰国、越南等地发行并热销。当时另一大型原创文学网站——“幻剑书盟”,也于2003年6月开始了市场化的探索与转型,并先后与鲜鲜文化(台湾)、信昌(台湾)、说频(台湾)、春风文艺、朝华等多家出版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仅2005年,“幻剑书盟”就合作出版了《诛仙》《和空姐同居的日子》《新宋》《搜神记》《狂神》《炽天使传说》《我的播音系女友》等多部颇具影响力的实体书籍。自2005年起,“起点中文网”也开始与国内大型出版机构进行合作,不仅先后与国内近百家出版机构建立合作关系,而且同中国港台地区及韩国、越南、美国等地的出版商建立合作往来,出版简繁体中文、英文、韩文、越南语等多文字版本,版权输出地辐射到亚洲、欧美各地。一系列热销书籍的出版,极大地刺激了“线下出版”的产业化模式。以网络文学的“版权贸易、出版策略”为主题的“网络文学发展与出版峰会”(2006年4月15日召开)之盛况——可以从侧面反映出“线下出版”在当时网络文学产业化布局中所占的比重。随后,网络作品出版更是高潮不断:2006年底,天下霸唱创作的网络小说《鬼吹灯》系列由安徽文艺出版社出版后,不仅风靡于华语世界,更是登上图书销售排行榜首,一度引起此后“盗墓”小说的畅销和盛行;《明朝那些事》《后宫》等网络小说在获得极高点击量后,均引起出版社的注意,并推出纸质版图书。可以说,从《第一次的亲密接触》创造的出版神话开始至今,网络文学作品线下出版的热度就一直没有停息过。直到今天,“线下出版”依然是网络文学产业化的重要途径。近年来,随着3G牌照(2009年)、4G牌照(2013年)的陆续发放和智能手机的迅速普及,通过移动互联网终端进行“在线阅读”大有取代阅读线下出版作品之势,但不可否认,“线下出版”仍是当前网络文学产业化的重要模式之一。

2 向“在线付费阅读”模式的拓展(始于2002年)

“在线付费阅读”是与“在线免费阅读”相对而言的。在我国网络文学产生的最初阶段,免费阅读符合读者(获得免费的网络文学资源)、作者(获得写作的乐趣和被认可的成就感)和网站(获得较高的网络浏览量和点击率)三方的利益,加之当时人们有关网络文学的版权意识还比较淡薄,网络文学的免费阅读得到了蓬勃发展。当然,免费阅读也为随后的付费阅读创造了条件:“免费阅读模式使文学数字版影响力扩大了,不仅可以吸引广告主来买单,还可以把用户吸纳到身边,形成潜在的效益。这种潜在效益也包括今天的免费阅读为明天的付费阅读打下基础。”[1]“在线付费阅读”模式是文学网站自身发展与外部压力合围的结果:第一,自1999年起,一系列网络侵权诉讼案件的发生,使得文学网站对“在线免费阅读”变得谨慎起来。第二,随着1999年之后“网吧”数量在全国的迅速暴增、“网吧”上网价格的大幅下跌和家庭电脑的逐渐普及,文学网站的浏览人数得到大幅增加,如何将巨额的点击量转换为实际收益,成为文学网站“在线付费阅读”模式产生的另一重要推力。第三,当时许多网站线下出版的作品在订单和销售上并不十分理想,仅通过线下出版难以获得高额回报,这进一步刺激了文学网站对新盈利模式的探索。在这种情况下,“在线付费阅读”模式应运而生。在线付费阅读“通常被认为是B2C(Business To Customer)模式在网络小说产业中的延伸。它泛指通过线上或线下的支付途径来阅读一些通常被运营商加密或隐藏的文字图像内容”[2]。创办于2002年9月的“读写网”,是我国网络文学产业化过程中最早尝试“在线付费阅读”的网站。由于“读写网”将“付费阅读”模式一刀切地运用于全部作品,加之其“低稿酬”制度(0.06元/人/月)对网络作者创作积极性的严重挫伤,使得该网站始终难以吸引到非常优秀的网络作者加盟,全盘推行“在线付费阅读”模式变得举步维艰。2002年底,“明杨·全球中文品书网”首次提出“VIP阅读”的概念,这是一种免费阅读与付费阅读相结合的模式,这种模式在产生初期采取的是“仅对少量优秀作品实行付费阅读”的策略。由于该网站过分依赖《中华再起》等少数几部热门作品,加之始终没有解决作者稿酬过低、读者重复付费等问题,使得“VIP付费”模式并未得到真正推行。最早将“在线付费阅读”模式成功付诸实施的是“起点中文网”。2003年10月,“起点中文网”启动“VIP会员计划”,推出首批VIP在线付费阅读作品,正式开启了“VIP付费阅读”的产业化新模式。一时之间,“天鹰文学网”“翠微居”“爬爬书库”“天下书盟”“幻剑书盟”等纷纷推出“VIP付费阅读”模式,一场轰轰烈烈的“VIP在线付费阅读”运动很快席卷了当时几乎所有的文学网站。“可以说,正是起点中文网开创了网络文学出版市场的新篇章,逐渐探索出文学网站的生存之道,此后,这种VIP会员制阅读模式也被各家文学网站借鉴和模仿 ”[3]。“在线付费阅读”使得文学网站的浏览“量”转换成了实实在在的收益,实现了网络文学盈利模式的一次“质”的转变。

3 向“多平台(影视、动漫、游戏)改编”模式的衍展

网站的生存和成长需要以巨额浏览量为基础,文学网站的“VIP在线付费阅读”模式更需要以一定的会员数量作支撑,当文学网站的VIP会员数达至一定量时,会员数量就难以继续大幅增加。为争夺更多的读者资源,许多文学网站一度借助于情色、淫秽、低俗等内容来吸引读者。2004年全国扫黄打非工作小组迅速发起“打击淫秽色情网站专项行动”,一场横扫全网的扫黄打非活动首次落到文学网站的头上:“中国成人文学城”“成人文学俱乐部”等所谓的成人文学网站被取缔,“天鹰文学网”“读写网”“翠微居”等网站因存在色情内容被要求关闭整顿,“起点中文网”“幻剑书盟”等网站的大量作品被删除或屏蔽。“净网行动”引发的文学网站读者资源的流失,资本注入导致的会员资源过度集中,使得开辟新的产业化模式变得势在必行,许多文学网站开始将目光从“会员资源”转移到“版权资源”上来。于是,通过“改编”的方式将网络文学作品推到文学网站之外,使其进入影视、游戏、动漫等产业链,充分发挥网络文学版权资源对娱乐性产业的支持作用,进入了文学网站管理者们的视野。

3.1 电影改编模式(始于2001年)

在网络文学向电影、电视剧、游戏、漫画等作品改编的过程中,电影改编出现得最早。痞子蔡的《第一次的亲密接触》是最早改编为电影的网络文学作品,影片于2001年首次在北京与观众见面,但放映效果和票房收入并不理想。在2010年之前,即使是那些在线上阅读、线下出版、电视剧改编方面均已取得不错成绩的作品,电影改编的效果也难以令人满意。这与当时国内电影市场尚不成熟以及网络文学与电影作品之间存在隔阂有密切关系。直到2010年政府出台电影产业扶持政策之后,情况才得以改观。2010年1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促进电影产业繁荣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对非公有制电影企业在投资核准、土地使用、财税政策、融资服务、对外贸易等方面给予国有电影企业同等待遇”等一系列产业刺激政策,给中国电影产业带来了一波最大的利好拉动[4]。随后,万达集团、中影星美、广东大地等社会民营资本纷纷进入电影市场,各具特色的盈利模式成为电影院线发展的强大助力,影院与银幕数迅速增长。2012年,国家电影事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委员会又相继出台多项电影扶持政策,进一步加大了对电影产业的资金支持力度。在国家大力推进文化产业发展和陆续出台电影产业扶持政策的刺激下,“电影改编”终于成为网络文学产业化的重要之维。改编自鲍鲸鲸同名网络小说的影片《失恋33天》(滕华涛导演,白百合、文章等主演),成为新政策下以“电影改编”方式推进网络文学产业化的成功尝试:影片上映当日(2011年11月8日)即以2000万元创下年度单日票房最高纪录,上映四日即突破亿元大关,最终以3.5亿元的总票房成绩成为年度最卖座的中小成本网络改编电影。自此,网络作品的电影改编变得一发而不可收:改编自网络小说《网逝》的影片《搜索》,通过对“网络暴力”的深刻反思获得观众认可,上映三日即进账4200万元,并最终以1.8亿元的总票房打破了此前由《山楂树之恋》创下的1.4亿元国产文艺片的票房纪录,成为近年来少见的既叫好又卖座的国产文艺片之一。改编自辛夷坞同名网络小说的影片《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以“怀旧”唤起“70后”、“80后”对于“青春”的眷恋,上映首日即以4620万元刷新了先前由《人在囧途之泰囧》创造的2D华语影片首日3650万元的票房纪录;影片不仅以坚挺的排片、几近过半的上座率、最终7.26亿元的票房纪录,创出多项华语电影奇迹,更产生出“怀旧经济”的长尾效应。可以说,无论在观众反应、票房收入,还是在经济刺激、商业拉动方面,电影对网络文学作品改编的成功,已充分显示出“电影改编”这条网络文学产业化之路的广阔发展前景。

3.2 电视改编模式(始于2004年)

尽管网络作品的电影改编早于电视改编,但直到最近几年才随着电影产业的高速发展走上了成功的产业化之路。事实上,最早将网络作品进行成功改编并获得观众好评的是电视作品。2004年,《第一次的亲密接触》被改编为22集电视连续剧,给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获得“优酷网”8.6分,“爱奇艺”视频网9.3分的网友好评。2006年,改编自慕容雪村同名网络小说的电视剧作品《成都,今夜请将我遗忘》,成为电视剧榜单上一周销量飙升最快的电视剧,剧集DVD版一度脱销加版,使电视工作者们再次看到了网络小说巨大的改编价值。此后,一系列由网络作品改编的电视连续剧作品,比如湖南卫视首播的《步步惊心》《倾世皇妃》《千山暮雪》,江苏卫视首播的《裸婚时代》,上海电视台首播的《美人心计》,中央电视台首播的《我是特种兵》,安徽卫视首播的《后宫·甄嬛传》等,不断创造出银幕神话,掀起一个又一个的收视热潮。2010年3月15日,改编自瞬间倾城网络小说《未央·沉浮》的电视剧作品《美人心计》在上海电视台电视剧频道首播,首播当日即创下收视率6.1%的佳绩,大结局收视率超过10%,位列上海各电视频道当周收视率之首。随后,该剧不仅在安徽卫视、山东卫视、河南卫视、东南卫视黄金时段播出时收视率捷报频传,而且引爆了网络视频的收视狂潮,取得了近30万人在互联网同步观看的成绩。改编自刘猛创作的《最后一颗子弹留给我》的电视剧《我是特种兵》在央视一套播出(2011年1月14日首播)后,平均收视率维持在4%左右,创下数月以来央视一套黄金档电视剧收视率的新高,并最终获得中国电视剧最高政府奖——“飞天奖”一等奖殊荣;目前,获“爱奇艺”网友评分8.4分,“土豆网/优酷网”网友评分8.7分的好成绩。改编自网络小说《裸婚——80后的新结婚时代》的电视剧《裸婚时代》以1.98%的收视率成功收官,成为江苏卫视2011年度电视剧收视率排名第一的作品;该剧在视频网站优酷网播出后,仅11天播放量就达到1.1亿次,开创了优酷电视剧播放量破亿的最快纪录。2011年9月10日,改编自网络同名穿越小说的电视剧作品《步步惊心》在湖南卫视开播,首播当晚收视率就达1.73%,创造出非黄金时段收视第一的佳绩[5]。《步步惊心》凭借原创网络小说的“人气”和不一样的“穿越”剧情,很快攀升至百度风云榜电视剧榜首,成为2011年度最热的电视连续剧作品之一。继《步步惊心》之后,湖南卫视于当年国庆期间再次推出由热门网络小说《倾世皇妃》改编的同名电视剧,首播当日即现收视开门红,毫无意外地夺取收视第一,并连续三天稳坐榜首;网络方面更是创出史上新高,掀起一股强大的“倾世狂潮”。2011年10月22日,改编自同名网络小说的电视剧《千山暮雪》在湖南卫视金鹰独播剧场首播,周末两天即获5.19%的收视份额,稳居全国同时段电视剧收视率之首,成为继《步步惊心》《倾世皇妃》之后又一部收视扛鼎之作。改编自流潋紫同名网络小说的电视剧《后宫·甄嬛传》,自2012年3月26日在安徽卫视首播后,连续23天保持同时段收视率排名第一,大结局当天收视率高达2.11%,占全国收视份额的5.75%。近年来,网络文学作品的影视改编展现出更大的商业价值,仅“盛大文学”一家,2010年以来由小说售出的影视剧版权就超过130部(截至2014年9月30日)[6]。网络原创文学作品电视改编的成功,标志着“电视改编”已经成为网络文学产业化重要的增值领域之一。

3.3 游戏改编模式(始于2004年)

近年来,热门网络小说向网络游戏的改编呈井喷式发展,在近几届中国国际数码互动娱乐展览会上,各大网络游戏巨头的展台几乎均可看到改编自网络小说的游戏作品。网络文学作为创意产业的上游环节,吸引了不少游戏公司的关注和投资。据不完全统计,17173.com、腾讯游戏、5617网游网等国内知名网络游戏门户网站中改编自网络小说的游戏已分别占游戏总量的23%、17%和25%,网络小说已成为网络游戏重要的素材来源。从历史的角度看,将原创网络文学作品改编为网络游戏是随着国家对网络游戏产业的政策扶持而出现的。2003年以前,国内网络游戏市场基本上以代理国外游戏为主,核心技术的80%被外商(特别是韩国)所掌控。2003年是我国网络游戏发展的关键之年,该年,我国网络游戏产业界发生了两件大事:一是上海盛大、新浪、中国电信等12家企业获得文化部颁发的全国首批《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获准从事网络游戏业务,网络游戏产业的合法性首次得到肯定;二是“网络游戏通用引擎研究及示范产品开发”项目被正式纳入国家863计划,这是我国首次将网络游戏技术纳入国家科技发展计划。“游戏改编”这一网络文学产业化之路就是在这种大背景下开始出现的。2004年年初,起点中文网推出了长篇科幻小说《小兵传奇》的游戏改编作品《星际迷航之小兵传奇》。然而,受文学网站游戏制作水平限制,游戏存在太多漏洞,测试期结束就永久关闭了。“游戏改编”的首次尝试失败,使得“起点中文网”在接下来的几年里一度放弃了对这一模式的探索,即使是那次本应为网络游戏与网络文学联姻创造无限激情的并购(即2004年5月当时主营在线游戏运营业务的企业——上海盛大网络发展有限公司对“起点中文网”的收购),也没有激起“起点中文网”再次尝试“游戏改编”的热情;改编自网络同名小说的网络游戏《诛仙》于2007年的成功运营,既是网络游戏产业寻找原创题材的一次有益尝试,也是网络文学以“游戏改编”方式实现产业化的一次成功探索。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正是在《诛仙》这一游戏作品的带动下,才出现了一个延续至今的以网络原创小说为题材进行游戏改编的热潮。近年来,上海游趣改编的《鬼吹灯》(2009)、百游研发的《凡人修仙传》(2011)、成都页游出品的《仙逆》(2011)、399 平台制作的《将夜遮天》(2013)、橡皮泥科技创作的《杀神》(2014)、搜狐畅游研发的《斗破苍穹》(2013)、灵石游戏开发的《吞噬苍穹》(2014)等改编自网络原创小说的游戏作品,推出后均受到多方关注和玩家追捧。目前,网络小说渐成网络游戏内容的新金矿,游戏改编已成为各大文学网站实施产业化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北京完美时空自2007年成功改编《诛仙》起,于2008年投资成立“纵横中文网”(现已被百度收购),将游戏改编纳入其文化战略发展方向;盛大文学于2009年开始探索包括“游戏改编”在内的“中国作家全版权运营机制”,并于2010年公布了首批网络小说改编网页游戏的计划;“17K小说网”于2010年推出“17K网络游戏改编平台”,旨在为网络游戏产业提供小说改编游戏服务;“腾讯游戏”于2013年推出网络小说改编的手机游戏《遮天》,标志着网络小说向手机游戏市场的进军。在网络游戏制造商获得高额利润的同时,网络文学运营商也可通过版权转让竞价机制获得高额的版权销售收入,确保优秀网络小说版权运营增值的最大化。可以预见,在未来数年,网络文学仍将继续以优质作品为国产网络游戏发展提供核心动力。

3.4 动漫改编模式(始于2006年)

如果说电影带动了美国动漫产业的发展,电视带动了日本动漫产业的发展,电子游戏带动了韩国动漫产业的发展,那么,网络文学和智能手机则给中国的动漫产业带来了最大的发展机遇。2012年10月26日,中国移动手机动漫基地合作项目“网络文学漫画”新品上线发布会举行,这是作为动漫产业之新名词——“网络文学漫画”的首次正式公开亮相。然而,我国网络文学最早涉足漫画领域,却已是六年之前的事。2006年11月,起点中文网正式设立“动漫频道”。2007年2月,动漫频道的页面浏览量超过200万人次[7];同年年初,起点中文网又与上海城市动漫公司合作,推出了起点中文网版权作品的动漫改编。当年,我国著名漫画家林莹即根据热门网络小说《鬼吹灯》进行黑白漫画编绘,《鬼吹灯·精绝古城》漫画版首批销售超过10万册,成为2007年度十大最受欢迎的动漫图书;漫画版的网上点击超过100万人次,开启了网络连载漫画收费阅读的先河;2008年,《鬼吹灯》漫画版成功挺进日本、韩国等动漫发达国家的市场[8]。2012年之前,我国网络文学的动漫改编作品只是零星出现,并没有形成规模化生产。2012年,网络文学网站与动漫产业建立深度合作关系,“动漫改编”成长为网络文学产业化的重要领域。这一年,国内出现了一大批改编自网络原创小说的漫画作品:作为国内原创漫画杂志《特别优漫》B版第一期主打作品的《仙逆》,于2012年3月25日开始独家连载;畅销小说《斗破苍穹》漫画版于2012年7月起连续刊载于《知音漫客》一月三刊的“幻”“燃”“锐”之上,首印高达100万册,单行本发行量达 350 万册;由瑞思集团策划完成的全彩漫画《九鼎记》,于2012年8月在中国移动动漫基地首发;《吞噬星空》由银都文化旗下国内知名杂志《淘漫画》于2012年10月刊独家首发连载;《盘龙》由“漫友文化”旗下的周刊漫画杂志《漫画世界》于2012年第42期正式刊登,并先后在中国移动手机动漫“和动漫”、新浪微博“微漫画”、腾讯动漫频道、中国电信“爱动漫”平台上连载。不仅如此,多家网络文学网站当年也同国内知名动漫企业建立了动漫改编战略合作关系:北京中天创视2012年11月前同包括“起点中文网”“红袖添香网”“纵横中文网”在内的五大文学网站签订了漫画改编战略合作协议,所涉网络小说改编漫画作品4万余部,占国内网络文学改编漫画市场80%的份额。同年,北京万豪天际与北京中天创视文达成战略合作关系,旨在通过在漫画画稿基础上增加声音、声效、动作等环节,借助于手机动漫这一新型平台,将中天创视改编的所有网络文学漫画作品全部改编为“漫动画”作品。近两年来,网络小说向漫画、动画、漫动画的改编工作稳步推进、新作频出、热度不减:2013年4月,“起点中文网”都市小说《超级电鳗分身》漫画版在《漫品》杂志连载;2014年6月,天津动漫堂艺术发展有限公司根据作家唐家三少原著《冰火魔厨》创编的同名漫画作品在《星漫》连载;2015年4月,改编自“起点中文网”“我吃西红柿”的同名仙侠动画连续剧集《莽荒纪》正式开播。网络文学漫画、动画乃至漫动画的规模化生产,不仅拓宽了网络文学产业化的渠道,而且实现了动漫出版与手机动漫的联合,有利于中国动漫产业的整体发展。

经过网络文学十多年来的市场化和商业化运作,我国网络文学在品质和数量上均有长足发展,越来越多的作品通过网络完成从诞生到全版权运营的全部工作。目前,各大网络文学网站特别是网络文学市场的巨头们——“盛大文学”“腾讯文学”“百度文学”,正在发力将网络文学产业向多元化、跨平台、全版权、泛娱乐的方向推进。借助于个人电脑、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电子阅读器、智能电视等各种终端,在继续推进线下出版、声讯制作、付费阅读、海外版权、动画漫画改编、影视改编、网络游戏改编的基础上,发掘、开拓更多的产业化领域,与更多的相关方进行合作,满足不同阶层、民族、性别、年龄、职业的受众的多样化需求,成为我国网络文学产业化发展的必然趋势。

[1]李宇西.报纸电子版付费阅读暂行不通的三个因由[J].中国报业,2010 (5):33-35

[2]禹建湘.网络文学关键词100[M]. 北京: 中央编译出版社,2014:302

[3]优戏网.起点:从收费开始作家培养激励计划[DB/OL].[2014-11-24].http://www.ucgogo.com

[4]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电影产业繁荣发展的指导意见[Z].国办发[2010]9号. 2010-01-21

[5]杨旭,王适文.揭《步步惊心》成功秘诀,版权经纪人让作品“无处不在”[N].人民日报, 2011-09-19

[6]易观智库.网络文学竞争白热,女频作品市场潜力巨大[DB/OL].[2014-11-24].http://www.enfodesk.com

[7]起点中文网.动漫频道首页网站公告[EB/OL].[2014-11-24]. http://wwwploy.qidian.com/DMWeb/

[8]起点中文网.《鬼吹灯》漫画、《百花三国志》寻觅形象授权[DB/OL].[2014-11-24].http://www.qidian.com

猜你喜欢
网络文学
走进中国网络文学的五大热点
对待网络文学要去掉“偏见与傲慢”
网络文学竟然可以这样“玩”
网络文学趋向“一本正经”
揭秘网络文学
网络文学发展与批评及理论的互动关系
网络文学IP化的“技术标准”——以《琅琊榜》为例
网络文学“走出去”是中国文化的成功吗?
网络文学的诞生
网络文学催生新的文化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