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建民
韬奋先生是上海交通大学(前身为南洋公学)的杰出校友,从附小、到附中、到大学,在交大求学的八年时光,不但为他从事钟爱一生的出版事业打下了坚实的学养基础,也形塑了他那一丝不苟、锲而不舍、温润进取的人格和不朽的韬奋精神。可以说,韬奋精神带有交大百年文脉的深刻烙印。也许我是历史上第一个获得“韬奋出版奖”的交大校友,为此我感到尤其荣幸,也有一种亲切之感。交大的老图书馆已经成了历史保护建筑,韬奋当年就是在这里接触到了代表传统的《王阳明全集》和代表新学的《新民丛报》,现在我们则把它布置成了校史博物馆和古色古香的会议室,也还常常到那里开会,每次驻足都难免忆及韬奋与交大的点点滴滴,油然而生的历史感和责任感也渗透到我出版工作的方方面面。
出版是一项可以托付终生的事业,韬奋是向我们如是诠释的,而且我认为现在这个数字时代也依然如此。回首来路,我投身出版已有二十六年,从来没有改变过对出版的热爱,面对其他行业的好机会,也从来没有动摇过此生献给出版的初心。一个干部可能至多只能解决一时一地的问题,但是出版和阅读却有直指人心的力量。我经常和朋友说,这辈子选择了做书,是如此的幸运和幸福。“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读书是多么美妙的一件事情,而能为大家策划书、做书,那真是美上加美了。能做出版,人生何图。
书对很多人来说,就像空气一样,须臾不可离。一个人不读书,口袋里丈量社会、判断是非的尺子就短,关注的无非是功利层面的东西,如住房、开车、穿衣等。一个社会如果不读书,就会特别功利,大家就会热衷于追名逐利。纷繁的名利场,注定是人生要经过的罂粟田。很多人会在罂粟田里被撂倒。唯有读书才能助你通过这个罂粟田,才能拥有更丰富、更深刻、更有价值和意义的人生。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类的精神家园,是塑造一个社会政治、经济行为的关键因素。解决当前诸多社会问题最好的良药,就是让国民读书。假冒伪劣药品食品、环境污染、乱砍滥伐、肆意拆迁等等,在我看来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不读书,一些是非标准、美丑善恶在古今中外的许多书中都有答案。不读书,就失去了敬畏感,失去了大的是非观、审美观。读古书,就知道抬头三尺有神灵。有信仰就有约束,就有文化。
出版是要走入历史的,是文化建设的长子,肩负着传承文明、教化社会的重任。这些年来,我和交大出版社的同事们一起依托交大、谋划转型、真抓实干,重点围绕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坚守学术和专业出版,策划出版了《东京审判出版工程》《大飞机出版工程》等体现国家意志的项目,也成为中国学术出版“走出去”的生力军。2014年交大社获得了第三届中国出版政府奖——先进出版单位奖,这些来自政府和读者的肯定我们倍加珍惜。
我认为,经营好转型为市场主体的出版企业,只是完成了出版使命的第一步。作为出版人更重要的是我们要有更大的担当,让出版对社会、对文化、对人心起到引领作用,和读者一起不断向美、向善、向上跃升,这也是韬奋精神和出版使命的真正精髓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