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解人民币汇率政策的两难
伴随着人民币国际地位的提升,加大人民币汇率双向浮动仍是努力方向。
沈建光瑞穗证券亚洲公司董事总经理、首席经济学家
伴随着人民币正式纳入SDR货币篮子利好的兑现、12月美联储加息临近以及11月我国外汇储备再次下跌,近期人民币呈现贬值态势。在笔者看来,此时人民币贬值,既可以看作是12月中旬美联储议息会议之前的压力测试,也是适应12月初美元指数回调顺势而为的结果。
当然,顺势贬值并不意味着短期内人民币会出现如各界所期待的一次性大幅贬值,毕竟在当前中国贸易顺差、贸易条件改善之时,一次性大幅贬值没有基础;而考虑到人民币刚刚加入SDR篮子,一次性大幅贬值亦有损于海外央行与金融机构增持人民币的信心,枉费了为加入SDR篮子提升人民币信誉的努力。
因此,笔者不支持短期内人民币一次性贬值以集中释放贬值压力。展望2016年,对人民币走势的判断仍需要与美元走势结合起来进行分析。从短期来看,即便美联储12月启动加息,考虑到美元指数自去年上半年一路上涨,涨幅已经超过25%,其中已充分体现了美联储加息的预期。而从基本面来看,虽然美国短期内经济向好,但主要靠地产、金融推动,而页岩气等能源行业投资,出口行业以及制造业,或无法承受过于强势的美元。预计明年美联储加息不会步子很大。相反,当前市场对欧洲、日本预期过于悲观,但考虑到欧洲经济已有所起色,修正后的日本经济数据也有望摆脱衰退。因此,笔者预计明年美元不会强势上升,小幅升值可能性较大。而这就为人民币加大双向浮动提供了机会。预计明年人民币对美元小幅走弱而对其他一揽子货币则保持稳定,应是大概率事件。
但当前人民币顺势贬值也有可能造成市场恐慌,甚至引发市场流动性危机。就这个角度而言,短期内应做好平衡;长期来看,伴随着人民币国际地位的提升,加大人民币汇率双向浮动仍是努力方向。而要达到上述目的,需要同时采取以下措施:
第一,短期内通过加大宏观政策支持,确保经济基本面稳定。从根本上而言,汇率走势取决于经济基本面。只有经济基本面出现积极迹象,才能提振市场信心,防止人民币大幅贬值和资金外流。而要达到此目的,加大政策支持是必不可少的。这方面可以借鉴1997年中国抵御亚洲金融危机的成功经验。
第二,必要时加大央行调控力度,防止汇率市场可能出现的黑天鹅事件。短期内,应允许人民币小幅贬值,以利于释放压力;但如果出现类似于今年8月11日汇改后,市场预期混乱、全球金融风险增加的情况,央行也需在必要时出手稳定预期,防止外汇市场动荡引发流动性危机。
第三,加快供给端发力,积极推动各项改革进程,提振海内外投资者的信心。应对中国经济新常态,仅依靠以往传统的三驾马车刺激政策难以解决产能过剩等根本问题,必要的选择是加强供给侧改革。此外,制度性创新,如通过加快户籍改革、土地改革等促进人员、资源要素的市场化配置,也是激发市场潜力的必要途径。而从更深层看,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国企改革、财税改革亦不可或缺,且无捷径可走。只有体制供给创新,才能为增长提供新的支持。
第四,推进金融改革与人民币国际化是长久之计。自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以来,在以美元为主的货币体系中不断出现全球性的金融动荡。如今,IMF同意将人民币正式纳入SDR货币篮子。笔者认为,这不仅是国际社会对中国近年来加快国内金融改革与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肯定,更是全球货币体系调整的里程碑事件。
综上,短期内要避免汇率市场的大幅动荡及其可能引发的金融风险;中长期则通过人民币国际化推动海外央行增加配置人民币资产,提振全球投资者对人民币的信心,进而加大汇率市场化,或许是应对以美元为主的货币体系造成的困境,维持金融稳定的最好方式。
《经济学人》
应对气候变化需要有清晰的思考2015.11.28
在2015年11月30日开幕的法国巴黎气候峰会上,世界领导人将暂时搁置恐怖主义的威胁和经济疲软等紧迫议题,着力应对气候变化。面对气候变化,世界各国需要更宏伟的目标和更务实的态度。丰厚的补贴使当今的低碳技术得以持续,但是很遗憾,传统能源公司对全新技术的投资前景并不看好,政府在这方面的表现也不积极。
《旁观者》
气候问题是否被夸大2015.12.9
那些认为气候变化是人类所面临的最大问题的说法并没有根据。我们必须想想更大的问题是什么?是什么让这些政策制定者站到道德制高点?他们有没有问过穷人的意见?联合国一项在线调查显示,在对人们最关心的问题上,教育、健康、职业和好的政府治理居于前列,而气候变化则居于末尾。政治家们应关心纳税人和选民真正想要的是什么。
《彭博商业周刊》
沃尔玛紧盯员工2015.12.6
劳务研究专家表示,企业从来都在紧盯员工,尤其是那些巨头:从通用汽车到太平洋铁路,再到沃尔玛,都有针对员工的隐秘档案。而现在监控变得更精密、更高效。沃尔玛内部一些员工加入了“我们的沃尔玛”组织,他们要求增加拥有更高薪酬和可靠劳动时间表的全职岗位。沃尔玛将该组织视为威胁,紧盯该组织中表现突出的员工及活跃人士。
《时代周刊》
2015.12.9
默克尔的政治风格是没有政治风格。她没有天分,没有华丽,没有超凡魅力,有的只是一个“幸存者”的敏锐权力感和一个科学家对数据的挚爱。默克尔于2005年成为德国总理,掌控世界第四大经济体。在2015年管控欧洲的连环债务危机中,在移民和难民危机以及巴黎恐怖袭击事件面前,默克尔表现突出。在她规定的严格条件下,德国将救助希腊。德国将欢迎难民,将他们当成激进伊斯兰主义暴行的受害者,而非这种暴行的携带者。德国将在国外部署军队,与“伊斯兰国”作战。
默克尔恳求很多德国人,并通过以这些德国人为榜样恳求其他人,要相信伟大的文明能架设桥梁而非砌墙,要在战场内外赢得战争。由于默克尔向她的国家要求了比绝大多数政治家敢于要求的还要多的东西,由于坚定地反对暴政、反对唯利是图,由于在一个依然缺乏道义领导力的世界里提供了坚定的道义领导力,默克尔成为了《时代周刊》的年度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