渡荆门送别

2015-11-03 03:36
作文评点报·中考版 2015年40期
关键词:平野大荒美好事物

渡荆门送别

李白

渡远荆门①外,来从楚国②游。

山随平野③尽,江④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⑤。

仍⑥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注释】

(1)荆门:山名,位于今湖北省宜都县西北长江南岸。

(3)楚国:楚地,今湖北、河南一带。

(4)平野:平坦广阔的原野。

(5)江:长江。

(6)海楼:海市蜃楼。

(7)仍:依然。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诗仙李白青年时期出蜀至荆门时赠别家乡而作,这在学术界没有争议,但具体作年有多种说法,主要有三种:一说作于公元724年(开元十二年),二说作于公元725年(开元十三年),三说作于公元726年(开元十四年)。根据郁贤皓的说法,李白是在公元724年(开元十二年)辞亲远游。诗人从“五岁诵六甲”起,直至远渡荆门,一向在四川生活,读书于戴天山上,游览峨眉,隐居青城,对蜀中的山山水水怀有真挚的感情,这次离别家乡,发青溪,向三峡,下渝州,渡荆门,轻舟东下,意欲“南穷苍梧,东涉溟海”。这是诗人第一次离开故乡开始漫游全国,准备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

【译文】

我乘舟顺流而下,经过漫长的水路,来到荆门之外。山已经到了尽头,江水就在这大荒野地上奔流,浩浩漫漫。

皎洁的明月在空中流转,如同飞在空中的明镜。云气勃郁,在大江面上变幻莫测,如同海市蜃楼一般。

虽然进入异地,我仍然依恋着故乡的水水山山,不远万里,一直伴着我这位游子。

【问题】

1.请简要分析“随”字好在哪里?

2.“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一联,历来被人们称道。请任选一个角度进行赏析。

3.“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写出了什么样的景象?

4.具体分析颈联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

39期第三版参考答案

《流浪的扁担》

 1.①标题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以“扁担”代“农民工”,以物代人,构思新颖,形象生动,耐人寻味。②“流浪”一词突出了农民工没有固定的职业、没有固定的居所的生存状态,引发人们对农民工的同情,对他们生存状态的忧思。

 2.(1)通过对城市天空、高楼、飞鸟等景物的描写来反衬主人公的内心情感,从一个侧面表现了他们离开农村在城市以劳力谋生的艰辛与难为城市人所理解、接纳的孤独、痛苦。

 (2)这一句是心理描写,是从旁观者的角度来观照主人公的内心世界,写出了他们在艰苦的生活中暂时忘却了城市的压迫乃至骄阳的灼烤;写他们睡梦中的浅笑和梦见庄稼的情形,则隐约揭示了他们对幸福日子的憧憬,对曾经的乡村生活的眷恋。

3.①为人木讷、朴实;②勤劳辛苦,到处流浪,生活艰难;③性格坚韧、隐忍;④安贫(容易知足)。

 4.(1)本文通过对“流浪的扁担”在城市中辛苦劳累、坚强隐忍、善良朴实、随遇而安的生活处境的描写,形象地揭示了当代中国社会城市化进程中农民工艰难的生活现状,表达了作者对农民工艰辛生活的同情和担忧。(2)提高农民工的工资待遇,保护进城务工的农民工的合法劳动权益;改善农民工的住宿、生活条件;培训农民工的职业技能,适应新岗位需求;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缩小城乡差距等。

3.①为人木讷、朴实;②勤劳辛苦,到处流浪,生活艰难;③性格坚韧、隐忍;④安贫(容易知足)。

 4.(1)本文通过对“流浪的扁担”在城市中辛苦劳累、坚强隐忍、善良朴实、随遇而安的生活处境的描写,形象地揭示了当代中国社会城市化进程中农民工艰难的生活现状,表达了作者对农民工艰辛生活的同情和担忧。(2)提高农民工的工资待遇,保护进城务工的农民工的合法劳动权益;改善农民工的住宿、生活条件;培训农民工的职业技能,适应新岗位需求;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缩小城乡差距等。

《瘦水》

1.含义:第一处“回望”指我们对自己推动的时光的追忆,传达出一种感动和感伤;第二处“回望”指我们对生命中出现过的美好事物的回味;第三处“回望”是对人生中曾经经历的美好事物(物质)和情感(精神)的总体感悟。作用:由“回望”我们自己到其他事物再到最后的总结,逐层深入,层次清晰;反复出现“回望”,使文章前后呼应,结构完整;强化了作者对人生中美好事物和情感的眷恋。

 2.牛:象征任劳任怨和现实的生活态度,它默默劳作,任劳任怨,虽无奈于生命的老去,却无怨无悔,从容接受命运的安排。犁:象征丰硕的希望,生命的丰盈。联系:分别代表生活的现实和理想两种状态,两者都在岁月变迁中给我们以温暖坚实的感受。

 3.①阐明了一切生命都会经历发展、老去的道理;②与春天水的丰盈形成对比,体现了生命轮回更替的哲理。

猜你喜欢
平野大荒美好事物
情系农垦·镜凝大荒
论哪吒的“肉身成圣”与宝玉的“归彼大荒”
tokyo boy carm_67 平野紫耀(King&Prince)
为什么是“不三不四”
秋日感怀(新韵)
乒乓球亚锦赛平野美宇夺冠技战术分析
七连败,平野美宇要被中国“燃尽”
田幸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