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瑶
中国历史悠久,在历史长河中,教育始终是重中之重。然而,中国的教育界一直以来都存在着很大的地域差异。比如,“京派”讲究严谨、稳健,“海派”讲究开放、鲜活等等。江苏这一带的教育风格,没有“北派”的大气磅礴,也没有“海派”的鲜活洋气,但是,细枝末节里给人一种婉约、清秀的感受。因此,苏派教学一直都跟清简、灵动这样的词汇联系在一起。
在近几年的交流活动中,教师发现,全国各地的数学教育都逐渐带着自己的本土特色,大显光彩。而在江苏的数学课堂上更是渗入了苏派教学的特点,简洁、灵动、扎实。
一、苏派教学之简洁的数学课
数学语言言简意赅,往往一句话就能概括出一条规律或定义。这似乎与苏派教育不谋而合,苏派教育讲究清简而丰富。在课堂上,教师不仅要用清晰的知识架构来支撑整堂课,还要用层次分明的课堂练习来帮助学生理解与掌握知识。很多教师在教学设计中都考虑到学生对抽象的规律概念难以理解,因此设计了大量的练习环节来帮助学生理解并记忆。而这些练习环节,往往也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题型相似”。学生在练习过程中,容易形成固定思维,甚至背出了某一种类型的习题的解题结构,这根本不是学,而只是单纯的记忆。时间久了,学生不仅会对同一种形式的练习产生疲倦,还会对数学学习产生抗拒心理。随着课改的不断推进,越来越多的教师意识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因此,数学教学也有了很大的改变。教师在设计练习题时,越来越注重习题的趣味性和生活化。
二、苏派教学之灵动的数学课
一堂数学课可能是枯燥无味的,也可能让人津津乐道,关键要看教师如何巧妙地设计教学环节。曾经有一阶段,教育者很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在各种课堂教学中,都能看到教师设计了大量的合作交流环节。这样的初衷是好的,过程却有些矫枉过正了。因此,这种教育形式逐渐被淡化。课堂似乎又开始井然有序。
难道这样的形式就是最合理的?也未必。当年很多教育者都盲目追崇西方国家的教学形式,而后却发现与我国教育理念格格不入,于是又将这种形式盲目打压。这种行为的本身,就违背了教育的本质,无法融会贯通,去粗取精。但是在这种教育潮流中,苏派教学却彰显了自己的个性。
三、苏派教学之扎实的数学课
如今的听课学习活动越来越多,这也为青年教师创造了更丰富的平台去学习、揣摩。然而,一次次学习过后,很多青年教师都产生了一种困惑:一堂堂数学课,究竟是一出出教师个人show,还是一场场学生演习?教学的根本是学生,所有的教学环节都该围绕着学生来设计,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也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学习内容。很多时候,教师展示了一堂堂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化的精彩课,但是细细品味后,发现这堂课留下的只有一个美丽的“外壳”,作为教学主体的学生,只是这个“外壳”的陪衬,过于刻意的情境设计,华而不实的教学课件,引导性的提问,都成了这些所谓精彩课的“硬伤”。
苏派教育讲究扎实、厚实、诚实。时间倒退三十年,当年的教师一支粉笔走天下,支撑课堂的是他们扎实教学基本功和对学生认真负责的态度。当今社会,我们拥有越来越多的多媒体教学工具,拥有越来越多的交流研讨机会,反而越来越不懂教学?事实却也不至于如此悲观。
2011年5月,我听了姚老师的《确定位置》一课,这堂课是让苏教版小学数学第十册的内容,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学会用“第几列第几行”以及“数对”来描述物体的位置。姚老师在教学设计上有两个亮点,充分体现了苏派教学的内涵——扎实、厚实。
姚老师的这堂课,跳脱了一般的思维,没有创设一些虚而不实的情境,也没有创设一些平淡无趣的情境,而是创设了一个军事演习的情境,将每一个知识点都与军事演习的一个项目联系起来,一环扣一环,由简入深,学生兴趣浓厚,积极投入课堂学习中。在“找士兵”的环节中,姚老师将重点渗透进“找”的过程,学生在找的过程中,逐步发现可以用更简便的方法来确定士兵的位置,接着在教师的引导下,写出了数对。这一过程,充分培养了学生对数学难题的探索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正是由于教师扎实的教学基本功,才使这堂课在简单的内容中彰显出不简单的教学设计,运用简单的教学手段,得到令人惊喜的教学效果。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注重学生的自主探索,很多问题都是由学生在探索中自己提出的,这些没有经过“彩排演习”的问题与答案还原了一个真实的课堂,一节真实的数学课。
教育是一种历史,是一种文化,更是文明社会不可或缺的重要支点。也许有人认为,要在教学的历史长河中分裂出不同门派,只是不同教育者的不同理念,难成气候。但是不可否认,我国的教育越来越有鲜明的地域色彩。数学教学作为苏派教育中的一个小分支,并没有语文教育的华丽,也没有英语教育的时尚,但它也绝非印象中那般枯燥、烦琐。在苏派教育的影响下,数学课堂越来越充满乐趣,充满灵动性,真正做到了以学生为本,学快乐的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