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玉强
一直以来,我都有一个美丽的梦想,让孩子们快乐学习,健康成长。追梦途中,有许多美丽的花絮,这个案例就是众多花絮中的一个小片段。
【背景】
现在农村孩子的父母大多数都不在身边,成了留守儿童。爷爷奶奶顺理成章成了他们的监护人。隔代的爱更多的是没有底线的溺爱,这对孩子日常行为的养成影响很不好。我作为班主任,看着这些缺乏父母关爱的孩子,心中想的是如何给予他们更多的关怀。但是,这并不等同于放任自流,不管不问。如果是这样,就不是关爱,而是害了孩子们。
【案例】
2013年新学期开学的第一天,我担任了四年级的班主任兼数学老师。已经开学两个星期了,每天我都会第一个来到教室,打开门窗,乐滋滋地看着学生开心地陆续走进教室。但是我发现一个问题——每天都有迟到的学生。早上赶不上晨读的学生大有人在,甚至中午赶不上第一节课的学生也有。每次问起,他们都有充足的理由。无非前一天晚上睡得晚了,早上醒不了;爷爷奶奶做饭晚了;车子坏了,走着来的……对此,我已经开了两次班会特别强调准时到校的重要性,还帮他们想办法,比如设闹钟,前一天晚上睡前检查自行车……但是收效甚微。
【分析原因】
首先,学生现在已经是四年级了,但是他们依然和低年级一样,对自己的要求没有改变,没有意识到已经是中高年级了。其次,是家庭因素,留守儿童的监护人的溺爱,让这些孩子没有时间观念,意识不到遵守纪律的重要性。
【教育方法】
为了改变这些学生的坏习惯,我以身作则,每天总是第一个来到学校,班会上连续两次强调这个问题,但效果依然不明显。
照例是时间距离迟到的时刻越来越近,还有很多的学生没有来。我心里暗暗着急,想着该怎样发表长篇大论,对这些孩子进行思想教育。丁零零的铃声打断了我的思考。踩着铃声进教室的那名学生随手关上了门,紧随其后的那名学生正好没有赶在铃声响进教室。他很无辜地望着我,我摇摇手,示意让他进来,并顺手用拖把顶在门后边,防止被风刮的响声太大震动玻璃。巧的是我刚刚顶上门,手还没有离开门的时候,又一名迟到的学生赶到教室门口,轻轻地推门。我童心大起,和他开起了玩笑。他轻轻地推门,我轻轻地顶住;他再用些力,我便加大力度。如此两次三番,这个学生无奈地走到后门,悄悄地走进了教室。看到前门后面的我,脸红了。同学们也都笑了。
几分钟后第二批迟到的学生被我如法炮制,被拒之门外几次后从后面进入,教室又一次传来学生天真的笑声。终于等到最后一个学生进教室了,笑声也最后一次响起。
我灵机一动,心想:这就是一次很不错的机会呀,每个被拒之门外的学生都是红着脸走进教室,说明他们意识到迟到了,知道迟到是不对的。于是,我点破这次被拒之门外的学生的共性——迟到,然后提出希望,并且在课下逐一调查了这些学生迟到的原因,单独找这些学生谈心,和他们一起想办法,解决问题。
从此,迟到不再是家常便饭,即使偶尔有学生迟到,学生也会找到我主动说明原因。
【教育反思】
迟到的话题是老生常谈,老师解决的办法无外乎两种,一是苦口婆心型,一是惩罚型。这两种方式我都不太赞同,第一种作用不会很明显,第二种效果会很显著,但是会让师生间的关系变得紧张,甚至对学生的心灵造成伤害。一个小小的玩笑,就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适时进行教育,既让学生改掉迟到的毛病,而且还欣然地接受老师的教育方式。
教育无小事,处处皆学问。只要我们心中有爱,把握得体,教育也就成了一件很有趣的事业。为了我心中的教育梦,抓住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实现快乐教育,无论这条路有多少艰难坎坷,我都无怨无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