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柳
摘 要:在教育领域广泛开展创新性教学活动是大势所趋、民心所向。作为小学数学教师,要千方百计引导学生参与教学,在领会知识中催发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大胆尝试创新教育,拉动新课程改革加速前行。
关键词:小学数学;创新性思维;情境
一、创设问题式情境,开启学生思维运行之窗
小学数学教师在课堂实践中,根据教学内容需要和学生认知实际,创设特定的问题情境,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关注度,催生其创新型思维拓展十分有益。因此,教师应采取多种手段穿插互动,强化自身问题情境创设意识,发挥自身的想象力,搭建符合课堂教学需要的问题情境,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提示学生在点滴成功中体验释疑的快乐,从而最大限度地释放学生的创新性思维。
如,在预讲授“小数的性质”章节时,在教学设计环节大做文章,设置多个情趣盎然的小问题来牵引学生的思维进行跃动。我在本节教学时,就做了大胆的尝试:谁能在1、10、100后填注合适的单位,且用等号将其串联起来?学生对这类问题表现得很有兴趣,纷纷投入到问题求解中,有的三一群俩一伙,有的按照日常小组的形式讨论,整个班级霎时陷入热火朝天的讨论中。看着同学争论得面红耳赤,我不禁哑然失笑,想不到平时调皮多动的小顽皮们做起研究来这么“中规中矩”。经过大家的讨论,我有针对性地抽取若干学生进行作答,有的说后面加上圆角分就是1元=10角=100分,有的说后面加上米、分米、厘米可得到1米=10分米=100厘米。通过问题情境创设,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悬念激趣,学生的思维被彻底打开了,求知欲和探索欲空前高涨,教学目标顺利实现,效果不言而喻。
二、重视推理训练,夯实学生基本的探究思维
推理训练一般在解析应用题时用到,对学生的创新思维发展具有矫正和完善功能。
如,一个筑路工程队,有员工10人,要为一家工厂修一条短途厂内公路,假设4人6天能铺设沥青240米,试问8人12天能铺设多少米?
从结果处切入进行分析:结果问题是8人12天能铺设沥青多少米。由此首先要弄清每人每天能铺设多少米?带着问题顺杆爬,从已知条件4人6天能铺设240米,可以得出每人每天铺设的公里数,理清思路后不难得出:240÷4÷6×8×12。
总之,在新课程背景下,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已然成为小学数学教改发展的强劲推动力。新课程改革重在催生学生的创新思维意识,通过优化教学手段,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潜力,促进学生自我探究和自我学习能力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