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雅静
“美”在语文上讲究好看,在数学中就是让学生学得有益。小学数学教育,是以学生发展为本,注重培养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促使感性认知向理性认知过渡发展、互助合作、表现自我等方面的能力,注重培养创新精神,让学生的个性全面发展,让学生在快乐中学数学。学生感觉学习数学枯燥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没有体会到“数学美”,不懂得发现数学美或缺少欣赏数学美的能力。因此,充分挖掘数学美,对学生进行数学美的教育,有助于学生树立学习的信心,提高学习的兴趣,激发学习潜能,在学习中获得愉悦感。
一、猜一猜,激发兴趣,发现美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是学生探求知识、发展思维的巨大动力,也是培养学生主动参与意识的有效途径。有乐趣的学习不仅能使人全神贯注、积极思考,而且会达到废寝忘食、欲罢不能的地步。如在教学求被减数的实际应用题时,让学生做个猜数字的游戏,盒子里放12块糖(先不告诉学生),找几个学生抓一些,数数抓了几个,再告诉他们盒子里还剩几个,求一求原来有几个?学生刚开始猜呀猜,后来逐步发现用抓到的数加上剩下的就是原来的,他们在猜测中发现了解题的方法,个个美滋滋的。此时告诉学生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只要细心观察就会发现其中的美,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
二、唱一唱,活跃气氛,感受美
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是喜欢唱、爱动,注意力短暂。我根据所学内容,适当运用歌曲于课堂教学中能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习兴趣,在唱歌中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如在教“1~5的乘法口诀”一课时,让学生唱一首《说蛤蟆》,这样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丰富了学生的想象力,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创造力,明白:一只蛤蟆,一张嘴,两只眼睛,四条腿;两只蛤蟆,两张嘴,四只眼睛,八条腿。快速地掌握1~5的口诀推导。再如,教“10的认识”这一课时,我收集大量动物图片,制作几件动物的迷彩服,使课堂氛围更有趣,我播放了一段找朋友歌曲,让孩子们边数边唱,在学生自主表现时我准备了典雅和温柔的音乐,让学生动起来,在课堂气氛的烘托上起到“乐”的作用。
三、动一动,开拓智力,欣赏美
根据小学生爱玩易动、好模仿的特点,教学中教师启发引导,让孩子们动手做,俗话说:“眼过百遍,不如手过一遍。”课堂上让孩子动手、动脑、动口,也就是陶行知先生说的解放孩子的手、脑、口,充分发挥小学生富于幻想的天性,用儿童的语言,天真烂漫地表现他们的内心世界,以提高学生的自信心,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如“角的认识”一课,我让孩子动手做一个活动角,体会什么是角,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在反复的操作中他们体会到角有一个顶点和两条边(顶点尖尖,边直直),角的大小与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使学生的思维集中拓宽。再如:教学圆的认识时,充分让他们折,发现半径直径以及它们的关系,学生进入情境后,争先恐后地表达自己的见解和感受,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享受到了“美”在数学课中。
四、看一看,触动画感,升华美
敏锐的视觉感受和正确的观察方法是学习数学的关键。教师应该集中全体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有步骤、分层次地仔细观察与教学内容有关的电视、幻灯、挂图、课件等,以提高学生学数学的欲望。如“轴对称图形”一课,我先让学生看一段录像:桂林山水甲天下的文字和图片,你们发现这景、这文美吗?真是美不胜收。有的学生说了:“老师这是数学课,怎么看语文了?”我笑了笑说:“只有语文中有美吗?你看到了什么?”这时有的说老师这里有一样的,对,一样的我们就叫对称。这节课我们就学轴对称。孩子们瞪大眼睛仔细地看着。此时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各式各样轴对称的实物图片,让学生形象地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多样性和丰富性;配以优美的音乐,使学生更好地欣赏各类轴对称作品,陶冶学生的情操,升华美。
五、说一说,语言表达,概括美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规定,要让学生经历观察、实验、猜想、证明等教学活动过程,发展合理的推理能力和初步的演绎推理能力,有条理地、清晰地阐述自己的观点。如教“认钟表”一课时,在课堂上要求学生说出钟面所表示的时间,再说出自己是如何根据时针位置判断几时,根据分针的位置判断几分的,这样的课堂就充分体现出学生的思维推理过程,学得比较轻松,课堂效率也会大大提高。
再如,教7+5时,通过观察,学生知道“和是12”后,此时反问学生:“为什么和不是13或是其他呢?”“你是怎样想的?”激发学生思维,引发学生“说”的欲望,然后再引导学生用“凑十法”进行说理:“因为7可以分成2和5,5和5组成10,10再加2就是12,所以7加5的和是12。”这样既巩固了数的组合与分成,又培养了学生“凑十法”的思维,同时还让学生初步接触了加法的“交换”和“结合”的运算定律,为今后的教学奠定了基础。
总之,在教学数学时要面向全体学生,加强美育智育和爱心教育。这样学生才会爱上数学,才可以打造高效课堂,在将来的学习中会更有信心。
参考文献:
周振宇.小学数学分层教学浅析[J].数学学习研究,20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