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宪波 严芳
“每一次行走,女儿都有意想不到的进步!”前不久,一篇题为“美好的教育不在课堂在路上”的文章风靡微信圈,从浙江南部大山走出来的特级教师池昌斌,身体力行地践行“好的教育要充满自然气息”的理念,带着女儿走南闯北、四处旅行,让女儿获得了非同寻常的成长,自己也从中深刻体悟到了教育的真谛。
早在教育部启动实施“德育在行动”计划之前,保康县教育局就拉开了生本德育改革的大幕。该县教育局局长孙代文认为,一切德育活动都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以体验式德育为基本途径,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基于学生,为了学生,发展学生,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最终成就每一个学生的未来。
“育人”比“育分”重要,不能本末倒置,分数应成为教育的副产品
2010年11月,孙代文调任县教育局局长。他在调研中发现,教育的功利化倾向致使德育处于失衡、失重状态,教师一门心思地冲着分数目标,德育异化为一句空洞的口号,“立德树人”任务往往被教师抛至脑后。在全县教育工作会议上,他明确提出,“育人”比“育分”重要,不能本末倒置,分数应成为教育的副产品。
在孙代文看来,面对日新月异的时代,面对城乡学生群体不同的生活境遇和成长诉求,全县中小学德育工作多年来似乎并没有什么改观,“涛声依旧”,德育工作甚至被异化为单向的知识传输,把学生当成一个简单的容器,注重道德知识的灌输和说教,忽视学生的内心感知和道德实践。他忧心忡忡地说,“只有道德认知,说一套做一套的中小学德育工作正面临十分严峻的挑战。”
生本德育要求一切以学生发展为本,尊重学生,发展学生,成就学生,通过开展一系列主题教育活动,改变以往传统的教育方式,倡导体验式教育,让学生在体验中建立正确的道德认知和人生观、价值观,最终内化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为落实生本德育理念,县教育局出台《生本德育实施方案》,从指导思想、工作原则、实施要求等方面建构生本德育体系,以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趣味性。
比转变观念更难的是行为的转变。“抓德育就是抓教育质量,德育不仅是教育质量的有机组成部分,而且德育工作上去了,教育质量自然会不断提高。”基于这种认识,县教育局对生本德育的顶层设计,既有“规定动作”,更有“自选动作”,即所有中小学校都必须落实生本德育的理念,但德育工作创新属“自选动作”,要因地制宜,一切从学校学生实际出发。教育局希望从根本上改变全县教育工作者的“德育认知”,实施有效德育和绿色评价,为教育质量装上“德育发动机”。
近几年来,按照教育局的总体要求和基本原则,保康县中小学校全面开展了生本德育的实践探索。
2011年秋,襄阳“隆中名校长”郭敦培被任命为实验小学校长,他发现城里的孩子知识面广、思维活跃,但在生活自理、劳动实践、感恩、意志品质等方面却存在不足。郭敦培带领实小人积极探索,通过几年的努力,逐步形成了七彩德育系列。赤色代表爱国主义与革命传统教育,橙色代表心理健康与生命教育,黄色代表劳动与行为习惯教育,绿色代表科技与环保教育,青色代表感恩与文明礼仪教育,蓝色代表法制与安全教育,紫色代表理想与信念教育。每种颜色都赋予其丰富的德育内涵,七种色彩分别代表七类德育专题。
同为县城区小学的城关镇小学也不甘落后,校长叶发源以体验式德育为载体,总结提炼出“一二三四”体验模式,包括环境熏陶体验、主题活动体验、艺术启迪体验和角色评价体验等模块。
寺坪镇小学以习惯养成教育为主线,把德育渗透融合进学生学习生活的全过程。两峪乡中心学校以劳动和传统文化教育为特色,建起了让学生亲身体验的农耕文化陈列室。龙坪镇中心学校以“我的3分钟”演讲为德育载体,促使学生在活动中不断增强自信。马桥镇小学以培养“领袖儿童”为办学目标,通过体验和评价,凸显“领袖花儿开,朵朵放光彩”的德育工作特色。
2014年,保康县教育局举办暑期培训班,邀请知名校长张德兰、襄阳市31中管理干部给全县教师做专题报告。从深圳、襄阳聘请4名教育专家担任区域教育顾问,为150名校长做“理念先行”主题报告,组织4个名师名校长工作室成员深入全县中小学校,引导教师尤其是校长转变教育观念,并脚踏实地地践行生本德育理念。
“生本的核心是尊重,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的成长规律,让德育生动鲜活起来。”孙代文说,经过几年的努力,全县德育工作生态得以重构,中小学校长和教师逐步确立了科学的德育观。
有学生的地方,就是一个“德育工作场”,德育工作无处不在,要从小处着手,从实处用力,在活处下功夫,增强德育工作的有效性
科学才会有效。德育需要创新,但创新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无外乎追求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有效性。在县教育局领导班子看来,只要有学生的地方,就是一个“德育工作场”,德育工作无处不在,要从小处着手,从实处用力,在活处下功夫,增强德育工作的有效性。
寺坪镇小学是一所典型的农村小学,在干净整洁的餐厅,全校900多名师生同时就餐,就餐时听不到学生的喧哗声,看不到学生插队的现象,高年级学生会主动帮低年级学生清理餐桌。
寺坪镇小学的老师们称,他们的德育是“吃”出来的。保康县教育局分管学校德育工作的副局长李大兵感慨地说:“德育难,难在它仿佛羚羊挂角,无迹可寻。寺坪镇小学的习惯养成教育在学校餐厅得以凸显,这里成了该校最令到访者感动的地方之一。”
“我们对学生的教育就是要从小处着手,从细微处抓起,培养他们的良好习惯。”寺坪镇小学校长阚清岩说,学校站在学生未来发展的角度,与学生共同制订《校园文明公约》,着力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和行为习惯,引导学生提升文明素养,争做合格的现代小公民。
马桥镇小学关注“领袖儿童”培养过程中的每一个场景,关注课堂教学过程的每一个细节,如课前准备是否充分、先学目标是否明确、小组合作是否真实有效、展示是否有具体方法等,关注学生品德修养形成的每一个阶段。校长杨兴芳说,“我们马桥镇小学的孩子不一定够优秀,但一定够自信。”每个班级黑板报以及教室的美化都是由学生自己动手完成,学生还自己写名言、画漫画美化校园环境。
“我试着学妈妈拖地,结果客厅没拖完,我就累倒在地,躺在那里直喘粗气。这时,我才体会到妈妈是多么的不容易,多么辛苦呀!”一次体验,让李炜同学触及内心,此后他慢慢变得懂事、体贴、有礼貌了。该班“小诗人”胡治远同学说:“成长是一盘点心,酸甜苦辣全都有;成长是一次磨练,让我们在思考中慢慢长大;成长是一次长跑,更需要你的尝试、体验、挑战自我,才能收获你想要的东西。”
2015年2月,全县教育工作会议要求,生本德育要紧紧围绕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通过专题教育、主题活动、节日活动等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法治教育进课堂、进教材、进头脑,入脑入心;开展“诵经典、习汉字”传统文化教育活动等等。
县实验小学遵循德育规律,实行分层管理,将七彩德育落实到每个年级和校园日常生活中。比如,一年级抓习惯养成教育,二年级以文明礼仪和感恩教育为德育工作主线,三年级把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作为重点,四年级围绕绿色环保教育展开德育工作。
城关镇小学以“成长记录册”和“周激励会”为德育载体,让学生“遇见最好的自己”。成长记录册记录学生的成长足迹,让他们感受自己的点滴进步。周激励会引导学生夸夸自己,夸夸同学,夸夸班集体,让学生在分享成长喜悦的同时,明晰自己的成长坐标,一步步走向“成功”。
龙坪镇中心学校鼓励孩子们走出校园。“走出校园”意味着什么?校长唐明星深有感触地说,让学生走出校园可以制造更多的“德育场”:出校园整队可以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上车主动为他人让座可以促使学生友爱他人,参观、游玩可以使学生增长见识……
“德育工作创新不能一刀切,要充分激发学校教师的智慧,因地制宜地去探索。”孙代文欣喜地告诉记者,目前,全县中小学校在“以学生为本”理念的统领下,都探索形成了各自的德育工作特色。
以校园文化建设为抓手,构建着眼于学生未来持续发展的德育生态文化
德育是打基础管长远的工作,生本德育不仅要全面推进,全县开花,更要着眼长远,注重内涵建设,构建“以学生为本”的德育生态文化。基于这一认识,县教育局开始着力打造生本德育升级版。
“学校标准化建设,改善办学条件是政府的事,教育局会整体规划、统筹安排,校长的中心工作就是抓学校内涵提升。”2014年7月,孙代文在全县生本教育推进会上指出,中小学校要加快校园文化建设,按照“凸显人类文明精髓、凸显时代文化精品、凸显区域文化特色”的要求,以生为本,整体设计,分步实施,一校一品。
全县中小学校把校园文化建设作为打造生本德育升级版的重要载体,将体验式德育活动课程化、系列化,以文化人,以文养德。教育局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指导意见》,组织学校挖掘、提炼、培育彰显学校生本德育特色的校园文化。
经过一年多的创建,全县涌现出了歇马镇官斗小学的“墨香文化”,店垭镇万寿小学的“竹文化”,后坪镇中心学校的“和谐教育文化”,县实验小学的“阳光教育文化”,城关镇小学的“成功教育文化”等校园文化建设特色学校。
走进两峪乡中心学校,一块“以生命激扬生命,让教育充满阳光”的宣传栏格外引人注目,其中“星级学生光荣榜”从一个侧面彰显出“学校关注学生成长过程”的德育文化。多一把尺子评价学生,就会多一批“好学生”。两峪乡中心学校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从学生学习生活的20个方面对他们的日常表现进行评价,构建阳光评价体系。
歇马镇官斗小学在校园环境建设上精细布局,赋予校园景点以文化内涵。步入学校即可看到镶有“写好每一笔,走好每一步”的办学理念石子小径,大门左侧的柳树下建有六边形护栏,上有“永”字八画的分解图和笔墨纸砚介绍,右侧有独具特色的六角砚池,砚池旁边还“挂”有古色古香的“砚池”两字牌匾,置身其中,可立马感受到墨香校园的神韵。独具特色的校园文化,成为师生自我教育的生动课堂。学校每间教室都以书法家的名字命名,如“逸少班”“信本班”等,启迪官斗师生以书法名家为楷模,好学勤思,德艺兼修。
在专家的指导下,地处偏远的龙坪镇小学逐步形成了“七好”德育文化体系,即以“刷好牙、做好操、走好路、读好书、上好课、唱好歌、写好字”为抓手,把做人最基本的文明礼仪要求与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培养目标结合起来。班队活动、课间活动以及综合实践活动课都围绕“七好”行为习惯教育的主题来展开。
与此同时,全县每年坚持开展“我的中国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系列主题教育活动,组织学生开展演讲、晒家风家训、讲家庭美德故事、读书征文、书信比赛、书画比赛、革命传统教育等活动,在清明节、儿童节、国庆节等重大节日,组织开展系列节日主题教育活动。通过这些活动,高扬生本德育文化建设的主旋律,并以此促进全县的生本德育改革。
“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而持久的”,在深度参与生本教育改革的教育局教育股股长周全辉看来,生本德育改革的高远目标是,全县所有中小学校都可形成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生本德育文化体系。
“让学生在体验中成长,会让他们成长得更好,成长为最好的自己,成长为一个完整意义上的人。”在记者看来,保康县教育局所倡导的生本德育,其实非常朴素,那就是让教育让德育回归本原,正如该县广大德育工作者所说:“有效的德育不在课堂,不在说教中,而在日常生活中,在学生的亲身实践中。”
(责任编辑 鄢志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