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涛
[摘要]超现实主义是20世纪的主流艺术,以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为理论基础。这一创新性的艺术极富颠覆性、叛逆性以及建设性,超现实主义使得心理学在艺术方面得到建设性的运用,实现了西方艺术界与学术界的跨界交流。艺术家与心理学家通过对潜意识与精神世界的探索与挖掘将其运用到文学艺术领域,从而使得当代艺术家开始展现生命的另一种状态,揭示人类精神深处的另一个自我,试图从心灵层面阐述社会存在,人类活动的潜在奥秘。超现实主义利用精神分析学说探讨艺术的创作心理动机,关注灵魂深处的潜意识,将人类的本能升华到宣泄人类心灵的艺术,使观者可以读懂艺术家创作的荒诞心理。
[关键词]超现实主义 精神分析
超现实主义作为20世纪的一个主流艺术运动,在世界范围内造成了极大的影响。在理论上,其发起者是两位作家,布列顿和阿波利奈尔。超现实一词是诗人阿波利奈尔首用的,原是哲学上的术语,最初称为“超自然主义”,后来才用于绘画上。布列顿对超现实主义的定义是:“超现实主义,纯粹的精神的自动主义,企图运用这种自动主义,以口语或文字或其他的任何方式去表达真正的思想过程。它是思想的笔录.不受理性的任何控制,不依赖于任何美学或道德的偏见。”从宣言中可以明了超现实主义是追求梦与现实的统一,并且是以人类为对象作为表现的范围。布列顿在文章中要求人们注意那些可能与文学超现实主义有联系的艺术家,其中有马蒂斯、德兰、勃拉克和毕加索。实际上这些画家并不符合布列顿对超现实主义所下的定义:纯粹的心理自动。但他所推崇的另一位画家基里柯则可能是最早的超现实主义画家。基里柯从1911年到1915年一直住在巴黎,他的画很受阿波利奈尔的赞赏,阿波利奈尔在1918年写的剧本《蒂里西亚的乳房》冠以“超现实主义戏剧”的副标题,最早使用了“超现实主义主义”这个术语,他对基里柯的看重显然是注意到了基里柯画中那种超验的精神与内心世界的表现。
给予超现实派最大的启示是奥地利维也纳大学精神病心理学教授佛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和下意识心理学的理论。从整体上说,超现实主义作为一个艺术运动,与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有非常密切的联系。超现实主义的精神与思想领袖布列顿有过学医的经历,他在读了弗洛伊德的著作后,立即领会到精神分析与达达派的无意识表白之间的关联。精神分析注重对梦想、幻想和幻觉的分析,并把白日梦作为一种可能的艺术创作方法加以诱导。依此而从事于下意识的梦幻的世界的研究,与自然主义相对立,不受理性支配而凭本能与想象,描绘超现实的题材,表现比现实世界更真实的,比现实世界的再现更具重大意义的,想像领域中的梦幻世界。
在现代社会,伦理道德和法制风俗限制着人类本体内的本能欲望和冲动,使之不得宣泄,本我必须借助合乎道德法制的渠道发泄,以此满足自己,然而大部分的本我被压抑并隐藏在潜意识中。弗洛伊德认为本我与潜意识应该找到合理的发泄口,梦是通往潜意识的王道,更是最为恰当的出口。压抑在潜意识的本能欲望,在夜晚自我,超我放松警惕时,以视觉图像的形式出现在梦里,然而艺术是更为高级的潜意识的升华。艺术的原动力是无意识的升华形式,弗洛伊德强调无意识的本能的作用,他把原始本能作为人生、社会的基本动力,认为它决定着人的生活和一切行为。他认为艺术和梦一样,是通过潜意识的“本我”超越现实逻辑和规范的升华表现,来勾勒一个幻想中的世界,从而使压抑着的潜意识得到释放。”
在艺术创作中,艺术家的根本动力在哪?据统计研究,创作活动的源泉应归功于潜意识,艺术家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说“丰富多彩的艺术形象总是突然闯入自己的意识,既无先兆,也无准备,更说不清它形成的具体步骤。”这些突如起来的意向被称为灵感,灵感隐藏在潜意识中,并且在人类神经敏感脆弱时,以幻觉或视觉图形的形式出现在梦里或意识中,艺术家潜意识中的意向形象就是艺术作品中形象的原型,个体的创作冲动与生物性本能观念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人类的本能欲望必然通过视觉图像加以表现,当欣赏者在欣赏潜意识视觉图像时,也必然被这真实且反映深层心理内在矛盾的强烈视觉张力所感动。利用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来解析很多超现实主义艺术家及其作品,就能将很多不可思议,离奇的画面非常清楚地得到分解。同时这种分析法还引导艺术家们思考,发掘自我的潜意识并将之按照自己的表达方式展现出来。
超现实主义从创作方法方面分为两大体系:即“偏执狂批判法”与“心理自动主义”,所谓“偏执狂批判”是挖掘潜意识意境的执拗的思维方式,画家运用写实的手法,将毫不相干的事物拼凑在一起组成超现实主义画面,代表画家有达利、马格利特等;所谓“心理自动化”是追随无意识步调,超越理性与逻辑的束缚,采用“无意识书写”和“自动写作”的方法,追求绝对真实,纯粹无意识的活动,不加艺术加工和理性逻辑的思维,代表画家米罗。
萨尔瓦多达利试图探索潜意识的意象,运用写实手法表现非理性的幻想,在画面上呈现本能、观念、梦境等不可思议的形象世界。弗洛伊德认为儿童的幼年环境,早期经历对成年人格的形成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幼儿的创伤性经历与压抑情节压抑在成年人的潜意识里,造就了成人的变态心理以及心理冲突。达利的父母将已夭折的哥哥的名字重新用到达利身上,这在达利心中构筑了哥哥虚幻的影像,为了强化自己的存在性,达利叛逆嚣张,并将这些叛逆发挥在他一生的生活及创作中。达利人格心理本源的狂妄,乖张性格就是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中的潜意识与本能所遵循的快乐原则,不理会社会法制道德,无穷无尽地释放他的压抑。
达利童年时期喜欢蝙蝠,后来成群的蚂蚁爬满了受伤的蝙蝠,他十分伤心,一口咬掉蝙蝠的头部,从此蚂蚁变成了达利挥之不去的阴影,并成了达利作品中焦虑不安,甚至是恐惧的代名词,蚂蚁,大象,长颈鹿等都是达利库爱的潜意识符号。达利受精神病理学家,精神分析学家拉康(Jacques Lacan)的博士论文《论偏执性精神病与个性的关系》的影响,独创超现实主义艺术手法“偏执狂批判法”(Paranoiac,Critic,alMethod),即超越现实,追求绝对的无理性。然而,达利并不主张听凭无意识的自然流露,把理智逻辑完全排除在外,而是用理性分析处理潜意识意境,也不是消极的等待潜意识的出现,他不惜从白己身上诱发幻觉,激发潜意识创作潜能。然后用逼真的绘画技法,将梦境,幻觉,潜意识描绘成一个荒诞绝伦,不可思议的超自然世界,令观者记忆深刻。因此,偏执狂批判不是狭义理解上的偏执狂式的批判,而是指建立在荒诞现象的批判基础上,非理性获取潜意识灵感的自动方法。而达利所说的偏执也不等同于幻觉,它们的关键性区别在于偏执自愿谋取幻觉,是来自主体的主动性的精神状态。达利还将怪诞离奇的幻觉衍化出夸张、变形、肢解、错位的形象,将受压抑与潜意识本能冲动与欲望的化身为非理性形象。
《欲望之谜,母亲、母亲、母亲》是达利偏执狂批判法的案例之一。达利幻想自己是克雷乌斯角的化身,在这幅画上,巨大的酷似克雷乌斯角的物体有无数蜂窝似的孔洞组成,在凹处许多地方写了“我的母亲”,一堆蚂蚁在这个巨大物体上乱爬,带有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中性的暗示。背景中幼年达利与父亲相拥,鱼、蝗虫、匕首和狮子反映出达利童年时期的俄底浦斯情结恋母妒父的心理。达利追求极度的无理性世界,用偏执狂批判法描绘超白然世界的梦境与幻想,以学院派手法客观地描绘了最主观的奇想和潜意识的幻觉,他描述的是一个幻影般触不可及的世界。柔软的钟表也是达利的标志性符号之一,达利认为时间制约着人类并且可以带来死亡,它借此软化钟表,弱化时间的力量,也进一步阐述了达利对机械与时间的仇恨。达利的典型代表作《记忆的永恒》,画面以风景作衬托,软化的钟表在融化仿佛是对时间相对论的亵渎与挑衅。坚硬的金属与玻璃松软无力的瘫软在旁,象征了即使坚硬无比在时间面前也是不堪一击。
米罗受到毕加索、马蒂斯、梵高等现代主义大师的影响,放弃了传统的透视法与明暗法。1924年,布勒东在《第一篇超现实主义宣言》中运用抽象符号表现不受理性控制的潜意识力量的创作方法,深深地影响了米罗,由此开始了用梦境,幻觉甚至精神错乱等方法对深层心理神秘未知世界的探索,并加入了超现实主义团体。超现实主义者认为,艺术家在理性逻辑的支配控制下创作出的作品都是平庸乏味之作。为了摆脱这种困境,必须利用弗洛伊德有关“梦的研究”来解决,目标是获得不受理性控制的超现实状态,其手法就是依据“自动记述法”来表现无意识。所谓“自动记述法”就是“心理自动主义”,它彻底打破了古典美学与理性主义的束缚,通过特殊符号表现怪诞梦幻和潜意识领域,使人达到无意识自动状态与绝对自由的精神境界。自动书写是米罗常用的表现手法,摆脱美学、理性的干扰,夸张并重组符号语言,用简单的圆点,曲线刻画了一个未知世界。在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中,打破、重组、割裂描绘了梦的显意与隐意关系,是由梦理论中引起的可塑性表现形式,它通过“自由联想”的方式寻找潜意识中可视性幻觉图像,是一种更为强烈的意识。米罗看似不可理喻的画面组合,实质上处处渗透着人性。
米罗的超现实主义作品由最纯粹白发性的特征发展而来,他利用“心理自动主义”与偶然性选择的方法通过白发性的创作活动来描绘潜意识的幻觉图像,脱离了意识领域的控制,使画面中毫不联系的形状偶然的组成画面,它从形式上看似童年的莫名和涂鸦,然而观者却有与它深入交流的欲望。从米罗作品的抽象艺术形式上,可以观察到他的作品带有强烈的偶然性,作品中的物体自由散步在不强加安排、奇妙神秘的环境中,富有装饰意味,这是超现实主义自动主义的充分体现。在《小丑的狂欢节》、《红色圆盘》、《诗人与太阳》等作品中,观者可以感受到他的“心理自动主义”,他关闭主观意识的大门,引发意象肆意让各种神秘符号在无意识的状态下白行游弋。
影响米罗一生绘画风格首当其冲的因素是童年经历,“弗洛伊德认为,创作灵感依赖于艺术家通过回忆与认知去挖掘已失去的儿童期想象和灵感的能力。”米罗幼年时期母亲对他管教甚严,这位渴望无拘束的纯真儿童后来在超现实主义创作中寄托了他重新拥有快乐童年纯真的艺术理想,这种看似幼稚的语言实质上是对不受禁令约束的最真挚的情感表述。这些潜意识的心理活动使艺术创作获得最本质的回归,搜寻幼年的愿望满足与实现,由此产生一个令人满足的虚幻的“知觉”。米罗孩童时期对家乡的树木、化鸟、鱼虫等深深地迷恋,内心深处充满对大然静谧风光的向往,超脱现实生活成为他艺术生涯的想象基础。二战爆发时,残酷的战争激发了米罗风格成熟阶段的潜意识创作。米罗有意识地躲避着战争,他崇尚隐藏在心灵深处“那一片净土”,渴望回归自然,他推崇潜意识白发式儿童般的白然情感流露。他说:“这正是大战爆发的时候,我产生了极其强烈的逃避愿望。”米罗绘画符号魔怪、天神、女人、鸟、小狗、星空是他精神冥想的产物;米罗的雕塑消解了雕塑固有的稳定形态,超越表象,用简约的形态塑造了以物抒情,以情达意的精神幻化世界。晚年作品巧妙地运用了中国传统美学标准及表现方法,风格更为抒情写意,被称为具有“东方精神的米罗”。然而,灵魂不是简单虚无的概念,而是体现人类个性的真实世界,表达人心理深处的本能与欲望、欢乐与幸福、忧郁与悲伤,它是一面可以能动地反映人类心灵,又能反射人类社会的镜子,米罗的灵魂正是这样神奇的镜子。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超现实主义运动波及至世界范围内并延伸到各个领域,超现实主义作为一种文艺思潮对整个西方艺术乃至世界的影响已经不可估量。从造型艺术上来看,波普艺术家杰夫昆斯是后现代最著名艺术家之一,他作品中的诙谐,幽默,荒诞无疑受超现实主义的影响,杰夫.昆斯擅长将生活中最熟悉的物品变形,重构,将其转变为荒诞奇异的艺术作品。他的充气作品《杂技演员》,一只充气龙虾倒立在椅子与垃圾桶上,以向达利的《龙虾电话听筒》致敬。龙虾雌雄同体,钳子威武健壮,充满男性阳刚之气,其触须酷似达利迷恋的向上翘的胡须,并象征着男女两性的生殖器,充满性的暗示。日本前卫艺术家草间弥生作品也暗含着超现实主义意味,她被艺术评论家归为很多派别,超现实主义,女权主义,原生艺术,普普艺术与抽象表现主义等,然而草间弥生自己看来她仅是精神病艺术家。她的作品呈现给观者的是一种触发深层意识、自我叙述性,关乎性的内容,作品包括绘画、软雕塑、装置艺术、行为艺术等。草间白十岁起,开始被幻觉困扰并萌生自杀企图,她周围的一切事物都被圆点包围,波点从此被草间广泛地应用于艺术作品中,并成为标志性符号。弗洛伊德认为,当人类的精神系统失调,自我、超我无法平衡本我,本我开始尝试控制整个精神系统,人类将面临精神疾病,而很多精神病艺术家利用本我中潜意识幻觉作画,以此创作超现实主义作品。草间弥生利用幻觉作画与达利偏执狂批判法诱发幻觉,米罗用饥饿引发幻觉作画有异曲同T之处。1966年,草间弥生成名作《无限的爱》,无数色彩斑斓的小圆泡在一个被大面镜组成的空间装置里,无限反射着,给观赏者造成视觉迷幻。草间弥生的全是由点,线,网组成的多幅黑白油画中,观者可以观察到许多重复的母题:娃娃般女人不同形状的侧脸,杂草,圆点与线构成的奇特的植物,蛇形的图案等。草间弥生自述道:“我昨晚做过一个梦,在梦的画面里有无限的女人和宇宙”。梦中的灵感升华为艺术是超现实主义推崇的创作方式之一。从现代服装来看,英国著名时尚教父亚历山大·麦昆( Alexander McQueen),他吸收非比寻常的元素,善用动物头角,面具等作为服装配饰,妖异出众,充满天马行空的戏剧性。服装表演的舞台设计方面亚历山大·麦昆更是别出心裁,将表演场地设计成下着鹅毛大雪的场景,或是直接选择在喷水池边。
超现实通过荒诞怪异的视觉形象,挖掘人类的深层潜意识心理,将本能、潜意识、梦、视觉幻觉相融合,以此展现人类心灵领域的意欲、痛苦、恐惧、疑虑、压抑、希望与幸福。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心理学白诞生以来,颇受质疑,却对近现代艺术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并给予超现实主义莫大的启示,使超现实主义艺术家们从潜意识的独特视角窥视人类灵魂深处的奥秘,以此挖掘艺术灵感,使现实世界融入梦境中的主观幻觉世界,令画面更加丰富多彩,耐人深思。弗洛伊德将精神分析学说扩展到文化领域,揭示了文化背后非理性因素与人类本能中残酷的另一面,暗示了文化压抑的原性质,改变了人类的文化史观。令人类的审美与艺术彻底打破了理性与社会道德的束缚,是白叔本华、尼采等人之后非理性主义思潮一次伟大的跨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