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修身之“敬用五事”(下)

2015-11-02 03:07主讲人成都弘道书院温潜
时代人物(新教育家) 2015年10期
关键词:文明

主讲人:成都弘道书院 温潜

教师修身之“敬用五事”(下)

主讲人:成都弘道书院温潜

《圣经·创世纪》开篇“神的灵运行在水面”

各位老师好!上次讲了“敬用五事”之貌和言。

貌的重点是讲了中国文化特殊的“体气说”,气质和生命气象的转化,儒道所言的养生,也是养气。庄子曰:“生则气聚,死则气散”。

《黄帝内经》言“天之在我者,德也,地之在我者,气也”。万物皆由气所主,春天的木气让草木发芽,秋天的金气让树叶凋零。气,看不见,摸不着,非无非有,西方没有对应的词翻译。

《圣经·旧约》的开篇:“神的灵运行在水面”,可理解为气,或者息,庄子曰“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息相吹也”。

今天接着讲“视听思”,敬用,就是留心这三件事。

(标名)(显德) (明功)

一曰貌, 貌曰恭, 恭作肃

二曰言, 言曰从, 从作乂

三曰视, 视曰明, 明作晳

四曰听, 听曰聪, 聪作谋

五曰思, 思曰睿, 睿作圣

一、释“视与听”

与貌、言对应的是视、听。视其貌,听其言。

“视曰明,明作晢”,有“敬”,看东西才分明,有细节,有本末。中国人观察事物不仅要看形状,也要看形象和形意。

这是东方思维与西方思维的不同,由此,对事物的观察和认识也不一样。西方认识事物是辩证的,非此即彼,用推理和归纳:A,非A不是A,非非A即是A。而中国和印度并不这样认为,非非A不一定是A,还有中间地带,印度讲“如”,如来,“无所从来,亦无所去”,中国则讲“无”,无不是没有,比如刚才说到的“气”。

再如马,西方人看马,可养,可驯,可骑,知道形状和用途。而中国还要观察“形”背后的形象和形意。马之象通于天,通于金玉,通于父亲……马之意是“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徐悲鸿的《奔马图》画的是这个意。当年,徐悲鸿去巴黎学画画,毕加索批评他来错了地方。

形是有,象是无。形是实,象是虚,形有限,而意无穷。再如春天,中国人讲春意,三月春意盎然,春天可译为英文,春意无法翻译。

“听曰聪,聪作谋”,敬用“听”,听到的各种信息作为决策的参谋。

《黄帝内经》言:“肝开窍于目,肾开窍于耳”,视和听,对应的是肝和肾。现代社会的声光电、恐怖3D、卡通对于小朋友来说是“非礼勿视”,伤人的肝阳肾阳,古代法律规定卿大夫可有妻妾,但同时要求修身进德,要具备相应的身体能力。

肝心脾肾肺,对应的是“仁义礼智信”,肝对应仁,肾对应智。肾不好,先是记忆力下降,然后听力下降,所以要讲“非礼勿视,非礼勿听”。

《红楼梦》有副对联:“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洞明和练达很难,人世间有些东西我们视而不见,诸葛亮在《心书》里说:

有温良而为诈者,有外恭而内欺者,有外勇而内怯者

有的人看上去温文尔雅,其实内心狡诈,一般人看不见。虽然人可以“外恭而内欺”,欺天下人,但不能欺天,前面讲“天就是诚”,谁也欺不了老天爷。

《道德经》:“视之不见曰夷,听之不闻曰希”,这是诸葛亮修行才有的能力。这种能力,女子往往强于男人,“女子无才便是德”,这是说女人的元气饱满,“才”是判断、裁决的意思,不像男人经常争是非。

怎样善听善视?先要“虚其心”,听别人讲话的时候,可把意念放在下丹田的地方,这样容易听清楚。

更高级的视是观。观,谛视也。中国人讲观礼、观乐。还有内观,“观自在菩萨”,观自己这个存在。“敬用五事”,也是留心自己这个存在。内观是为了修定、静、虑、得。儒释道有各自的内观修行方法。

但是,我们在人世间难免要看见美女、或帅哥,现在又叫“小鲜肉”。人难免要想入非非,怎么办?儒家的方法是节,对欲望是节制,强调“欲不可早,欲不可纵,欲不可强”。而不是天主教的禁、佛家的戒。同时,人平时要把看见的美女当成自己的姐妹,把帅哥看成自己的兄弟,就不会心生邪淫了。佛家则是修止观法,修白骨观等,观想看到的美女肿胀了,腐烂了,发臭了……这样也不起淫念。杜甫有一首诗说到《止观经》:

重闻西方止观经,古寺老身风泠泠。

妻儿待米且归去,他日杖藜来细听。

这首诗表现了中国对外来文明的态度,你讲得好,但我们的《大学》也讲“知止”,我有自己的路要走:“妻儿待米且归去”。

二、何谓“思”

“思曰睿,睿作圣”

睿,通达、直接的意思,思考问题要通达人情物理。

人心不要多思,中医情志论讲“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

林黛玉是“忧伤肺”。范进中举是大喜伤心,晕死了,老丈人来掐人中。“思伤脾”,思虑太多,容易脾虚。

徐悲鸿笔下的马是“一下万古凡马空”

思曰睿,思也要依于敬,才能率性而为,直奔主题。“直”是中国文化里特殊的、有别其它文明的核心价值,要多讲一点。

孔子有个学生微生高,以耿直出名。孔子就说:“孰谓微生高直,或乞醯焉,求诸其邻而与之”。(谁说微生高耿直啊,有人向他借醋,他从邻居那里借来给别人)。

有就有,没有就没有。这是对自己不诚,当孔子听说“季文子三思而后行”,说:“再,斯可矣”。再想一次就行了。微生高想多了,他可能想:“我不借给他,会不会觉得我不耿直,觉得我贫贱……”朱熹批评这类人是“掠美市恩,不得为直也。”掠取别人的美意博取感恩。

在“直”这个问题上,中国文明与佛教、基督教文明大不一样:

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论语》

孔子反问:“你用什么来回报德呢?以直回报怨,以德回报德吧!”

基督教说,别人打你左脸,把右脸也伸过去。而孔子答“以直报怨”。你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杀人偿命,欠债还钱。

有“直道”才无法做假。子曰:“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

意思是说,人生下来道理本来就直,不直的人、虚伪人也可以幸免,是因为别人有直道。正如假仁假义的小人也可以活得好,是因为有仁者的存在。

如何“思”,即处理“眼耳鼻舌身意”感受到的外部世界。中国人是以“敬用五事”来入世。佛法是出世,是《心经》所讲“五蕴皆空”。

用“敬用五事”入世,修行在人间。用“五蕴皆空”出世,证四果罗汉、十体菩萨,哪一种更好呢?

我认为都好,中国和印度文明是相通的。

今天的主题是养生,生相对的是死,养生就是养死。对死亡的态度,儒家是“未知生,焉知死”,把生安顿好了,死的问题自然解决了。庄子《知北游》“生也,死之徒也,死也,生之始也”,与佛家的轮回观相通。佛家对于生死讲得很细,如“三世十二因缘”等。

佛法是不是真理,姑且不论,我简单陈述一下《心经》的内容:“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这是总纲。第一段:“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也复如是”。这是佛法的众生观,人类观,文明观。接下来是宇宙观:“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再下来“是故空中无色……无老死,亦无老死尽”,这是三世十二因缘:“无明,行,识,名色,六入,触、受、爱、取,有,生,老死”。“名色”,即父精母血的受精卵,这十二因缘构成过去世,现在世和未来世。

那么,所谓“佛法不离世间觉”,用来讲世间法、讲现实社会可不可以?当然可以。简单讲讲“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形色,苏东坡诗云:山色空濛雨亦奇。除了地球万物,一切文明的造型都是色,也要依于空,依于无。“空色不二”,正是“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为器”,即儒家的道器不二,圣俗不二。

这里,体现出东方与西方文明的不同,西方教会这样讲:“上帝的归上帝,凯撒的归凯撒”,圣灵与世俗分离。

但是,这是耶稣的本意吗?查阅《新约》原文,这是法利赛人关于纳税的事在试探耶稣。而基督的本意是“愿你的旨意行在地上,如同行在天上……”

所以,要通过西方的文学艺术才能了解西方的伟大传统,雨果在人道主义巨作《巴黎圣母院》的开篇这样写:圣母院里在做弥撒,而教堂外面,最低贱的吉普赛女郎爱斯梅拉达在跳舞,这正是圣俗不二。小说里,最低贱的女人、丑陋的敲钟人却拥有善良而高贵的灵魂。

西方的文艺复兴和思想启蒙,正是为了修正圣灵与人世的分离,空与色的分离,圣和俗的分离。在修复过程中,产生出一些新的词汇,让百年前的中国知识分子十分着迷,而不知究竟。诸如自由、平等、博爱、幸福、爱情、权利……

成为包法利夫人之前的艾玛

大仲马的《三个火枪手》被多次改编成电影

西方的文艺复兴和思想启蒙,正是为了修正圣灵与人世的分离,空与色的分离,圣和俗的分离。在修复过程中,产生出一些新的词汇,让百年前的中国知识分子十分着迷,而不知究竟。诸如自由、平等、博爱、幸福、爱情、权利……

以爱情为例,爱情成为西方文学的重大母题,是因中世纪的天主教会否定人伦之爱,“人若爱世界,爱父的心就不在他里面了”(《约翰一书》)。教会解读“最大的诫命”是“尽心,尽性,尽意爱主你的神”。甚至也反对婚姻“我对着没有嫁娶的和寡妇说,还是保持不结婚的状态为好”(《哥林多前书7-8》)

为什么五千年中国没有出现“爱情”?因为不需要。“中春之月,淫奔不禁”、“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上山采靡芜,下山逢故夫”……太率性了,所以要用礼来节制。而西方古代经典找不到女人生活与劳动的内容。

西方的爱情经典,比如卢梭《新爱洛绮丝》风靡一世,故事背景是神学家阿伯拉尔和爱洛绮丝成为禁欲主义的牺牲品。西方文学大多有相似背景,喜剧大师莫里哀写出《太太学堂》后,剧团被教会禁演,很快在穷困和劳累中死去。《包法利夫人》一出版,福楼拜立即受到教会的起诉。

爱情在西方历史上有语义转化,在古希腊专指男子同性恋,因为女人和牛马、奴隶一样,是男人的财产,不配拥有爱。后来,则指骑士与贵族妇女的偷情,同时贵妇要供养骑士的装备,《三个火枪手》里有大量的描写。再后来,巴尔扎克的《高老头》里,高老头以巨额的陪嫁,让女儿嫁给贵族,还得出钱让女儿供养情夫。钱财被榨干后,高老头被两个女儿遗弃,最后悲惨死去。巴尔扎克在小说里写道:“爱情是喜欢吹捧的,无耻的,浪费的……”,“爱情是一种宗教,信奉它,比信奉什么宗教的代价都高”。

作家真正控诉的是教会的愚昧、贵族血统崇拜等。今天,如果我们仍以文革思维去理解西方文学,称之为“批判现实主义”,法国人会觉得莫名其妙。

再以“平等”为例,中国人讲伦常,讲男女有别。平等是什么意思,我们至今没消化。文革中甚至出现“铁姑娘”“挑粪姑娘”“炼钢姑娘”。比西方社会走得更远。

我们要了解西方文学的伟大传统,对西方才有全面的认识,对西方文化才不至于有偏见。现在,国学界有些同行对西方文明多有批评,这是不对的。文明是要相互尊重。

那么,传统中国无论中医、武术、书法、诗词无不体现道器不二,空色不二。道,“百姓日用而不知”,在传统中国,祭神的地方,比如城隍庙,往往也是摆地摊、算命、“专治阳痿”的地方。中国人的客厅是祭祖的地方,同时也是打麻将的地方,也体现出圣俗不二。

当然,西方的显性文明的确有问题,诸如拜金主义。举例言,西方跨国资本用黄金、钻石来打造超豪华跑车,成本可计算,一辆车价格上千万元,是有价的。这样的创造是从有到有,正是《心经》所讲的“无明”,而不是“色不异空”。而依于空的创造又怎样呢?有一天,王羲之去看望他的朋友张侯,张侯不在,正是雪后初霁,于是他写了张便条。这即是台北故宫的镇馆之宝、王羲之唯一的真迹《快雪时晴帖》。成本几乎为零,现在价值是多少,一百亿美金,台湾敢卖吗?能卖吗?

铁姑娘郭凤莲(左5)

价值3亿美金的《when will you marry》为两名分别穿上传统服饰与西式服装的塔希提当地女性,代表波利尼西亚与欧洲间的风俗冲突

依于无、依于空的创造,才可以是无价之宝。假如张侯在,王羲之就不写了。凡高、毕加索的名画是命题作画,所以西方的名画再珍贵,截止到目前的最高成交价为3亿美金,法国后印象派画家高更(Paul Gauguin)的《你何时结婚?》(When Will You Marry?)。同理,宋瓷、元青花价值上千万欧元,当初的工匠从没想过这是文物。

敬畏是为了有虚心,让自身变得美好和清明。敬畏不是恐怖

接下来,“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这四蕴也不异于空。因此,我们要教学生懂得虚心和敬畏,以养成柔顺谦虚的品格,是为了让孩子一生无灾无难,逢凶化吉。面对灾难,只能靠一份谦虚,再大的土豪也没用。《论语》里讲君子有三畏。耶稣讲“虚心的人有福了,天国是他们的。”

敬畏是为了有虚心,让自身变得美好和清明。敬畏不是恐怖。现代社会培养的是知恐怖、而不知敬畏的小孩,《格林童话》等西方读物太多血腥恐怖的故事,最伤小孩的志气,现在这么多儿童白血病,可能也有这个原因。

三、敬用“学与习”

敬畏,也是学习的基本态度,是学问的起点。不要像很多现代知识人,觉得孔子、庄子IPAD都没玩过,飞机都没坐过,哪有自己高明。

有“敬”,读书就不会带着己见,先入之见,才有所得。现代人的学,大多是采用五四以来的西洋法,认为书是用来查的,不是用来读的,读的大多是概论、综述和评传,研究西学可以这样,因为西方经典太厚,语言是符号语。

而东方的原典很短,要熟读后去体验,而不是知识的堆积。现代人自认聪明,不愿下笨功夫,很多学者做了一辈子学问,著书立说,内心却郁结忧深,哪有什么“不亦悦乎”,还有的学者在电视里讲孔子,生活中却盛气凌人,这是有知识,无学问。

没有“敬畏”,一说到孔子,就说几千年前的东西,不合于现代,一说到儒家就说什么“君君臣臣”“男尊女卑”……诸子百家源于儒家六经,儒家是糟粕,中国人就不配活在地球上。儒家是本,中华文明是末。某些西方势力忽悠中国知识分子忘本,上了这一百年的当,今天讲的一些观点,主流知识界大多不认同,但没有关系。

公主和平民最终也只能说声再见

孟子生有淑质,幼被慈母三迁之教

圣人思想怎么有“糟粕”,如果不合于现代,一定是现代文明出了毛病,需要圣人开药方。诸如“现代性危机”、环境污染、雾霾。

圣人思想怎么有“糟粕”,如果不合于现代,一定是现代文明出了毛病,需要圣人开药方。诸如“现代性危机”、环境污染、雾霾。

认为圣人思想有糟粕,是我们自己的头脑有糟粕,没有正确理解。以“君君臣臣”为例,以原典应证,圣人究竟有没有错。

结合上下文,“君君臣臣”的意思是大自然的秩序在人间的落实,译为现代白话:“老板要有老板的样子,员工要有员工的样子”,再直白点:“男人要有男人的样子,女人要有女人的样子,猫要有猫的样子,狗要有狗的样子”。

男不男,女不女,好吗?这秩序不是圣人的编排,所谓“礼本太一”,礼依于天理良心。如《礼记·月令》讲“岁时行事”,初春要“养幼小,安萌芽”。诗人曰:“劝君莫打三春鸟,子在巢中待母归”,春天打一鸟则死一窝,最终将是天上无鸟。

用一个字总结中国文明,就这个“礼”字。“礼”其实是中国文明的密宗,不是显教,因此才讲“礼不下庶人”,礼是“自度度人”的大乘,是生活和一切生产劳动的不二法门。“克己复礼,天下归仁”,道理在哪里呢?

孟子言:“徒善不足以为政,徒法不足以自行”。仅有仁慈是不行的,有法律也不够,不能让一切自动发生,像开车,发动机油路都正常,还必须点火启动。佛法讲“慈悲为怀,方便为门”,但也会“慈悲生祸害,方便出下流”。

西方因为长期的奴隶制,没有发展出人伦秩序的礼。以两部好莱坞电影为例,《魂断蓝桥》和《罗马假日》,故事很感人,但在古人看来,这是反人伦秩序的。费雯丽扮演的女主角当妓女了,她只是生活失败了,怎么就不能嫁贵族,算什么贵族,贵在何处?在传统中国,妓女赛金花可以堂堂正正地嫁洪状元。《罗马假日》里,派克主演的记者,又绅士又英俊,岂不正是招附马的好对象。中国的戏台上,附马可以“打金枝”,《唐史》里有真实的记载,唐宣宗有一天发感慨:“想我李家两百年天下,论婚娶倘不及崔卢乎!”怎么回事呢?他有一公主许配给了山东的诗礼世族崔家。这一天,人家要求退婚,因为听说公主在宴席上掉了筷子。最后,唐宣宗只好把更美丽贤慧的一个公主许配过去,于是发出那样的感叹。

中国的贵族不是凭血统,而是要有相应的文化和道德要求,诸葛亮位列三公,儿子封侯,三代不努力减至平民,西方贵族只讲血统,这样的贵没有天理的依据,资产阶级大革命把它废了。

再说“男尊女卑”,是依于天尊地卑的主客之礼,“自卑而尊人”。客为尊,己为卑。别人的父叫“令尊”,自己的叫“家父”。别人的妻叫“尊夫人”,自己的叫“贱内”。男尊女卑,也是结婚后女人的反客为主。西方因为奴隶制,把“尊卑”看得太严重。世界诸文明里,只有中国是“父系而母权”,因此,全世界只有中国形成了“惧内”的文化。只有儒家文明里,女人可参与祭祀。原始佛教、天主教都认为女人不洁,不可参与祭祀。

西方文明里女人没有“位份”,因此闹“女权主义”,女权神学把上帝改为阴性词Godness。所以,中国文明有个巨大的秘密,这就是,表面上中国的道统是男人在奋斗,实际上女人的隐性作用超过了一半。孔子三岁丧父,孟母三迁,岳母刺字,苏东坡、范仲淹、欧阳修等等全都是母亲教出来的,两宋若不是关键时候几次太后临朝,宋朝早灭亡了。

提问:“什么是古中医,会复兴吗?”

符合古圣本意的中医。两千多年的中国历史,即是“去中国化”的历史,是儒家文明整体性消亡的历史,也导致古中医失传。

第一次是秦皇焚书。第二次是汉武帝诛杀淮南王及数万名整理先秦文明的门客,以至孔门七十子关于六经的阐释系统消失了,“仲尼丧而微言绝,七十子没而大义乖”,《汉书·艺文志》有书目,没内容。南怀瑾所讲孔子大多用的是佛法义理,诸如“四圣谛”等。

第三是元清颁发“禁武令”,文武分家。《六经》不是理论,而是操作系统,“习”的内容失传,清儒只能考据。宋以前书生都配剑,研习《六经》后,要么通中医如苏东坡、陆游。要么有“万人敌”的上将术,如辛弃疾。幸而,有明末诸大儒黄宗羲、顾炎武、傅青主、王夫之等人的江湖奔走。清朝民间有太极、形意的出现,有天地会、洪门等地下组织为后来的辛亥革命做铺垫。“形意”等概念古已有之,电影《一代宗师》里的台词“以掌法保存刀法,拳法保存枪法,以步法保存阵法”

不撤姜食

第四则是文革,器物尽毁。

所以,传统中国对于今天的我们像外星文明。最近几年,因上海老中医李可的呼吁,蜀中有扶阳派在酝酿,扶阳派即古中医之一种,著《思考中医》的刘力红已成为扶阳医学的门人。

但扶阳派复兴很难,第一它不符合现代科学,主流中医界也有人反对,其二是用重毒品姜附桂。仔细读经典,孔孟老庄都是扶阳派,孔子曰“不撤姜食”,小孩背《千字文》“菜重芥姜”,芥末、生姜都是扶阳的。关键在于剂量,干姜大热,附子大毒,李可老先生开方子,干姜、附子常用到100克以上,他是名医大家认可。但这是什么概念?据李时珍考证,东汉张仲景的一两等于明朝的一钱,明朝的一钱等于现在的3克。一百年来,民间中医界受到西方现代科学的禁咒,所谓“中医的科学化,现代化”,一直依据这个量,怎么能治好癌症。

名医王孟英言:“骇人之病,必服骇人之药”,治白血病是重用砒霜,“小毒可安正,大毒以攻邪”。2015年9月,因以砒霜治疗白血病,张亭栋获“求是杰出科学家”奖。以砒霜治之,即是以毒攻毒的霸道。

中医的扶阳是王道,但也讲霸道:你毒,我比你更毒。这即是“王霸并用”。亚洲人民之崇拜诸葛亮,即在于他“七擒孟获”是王霸并用。擒你是霸道,放了是王道,最后让人心悦臣服。

秦政、汉政的简陋,在于只讲霸道,不讲王道,对匈奴修长城来隔绝,这是“绝四夷之情”,从此不再有“以夏变夷”的王道教化。先王之道是“汤以七十里,文王以百里”而让“近者悦,远者来”,让野蛮民族也进于文明。只修长城,由此给中华民族带来两千多年的灾难。

当然,古中医复兴太难,障碍不仅在中国知识界,西方跨国资本也会阻止。目前,中国的儿童白血病以每年三万的数量剧增。网上有一数据,仅中国近一亿糖尿病患者和心血管疾病,西方资本将在未来10年赚取近千亿美元外汇。

古中医的复兴也无需勉强。对中国的学问,圣贤的态度是“中道而立,能者从之”,“人不知而不愠”,不需太多人懂得,古代良医也不主动给人治病。

猜你喜欢
文明
文明礼让
文明礼让
礼让文明
文明的摇篮
请文明演绎
多元文明,照鉴共同未来
让文明之花持续绽放
醉文明
漫说文明
文明和谐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