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针刺配合祛风通络方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观察

2015-11-02 09:01胡君雁
中国中医急症 2015年11期
关键词:通络针刺穴位

胡君雁

(浙江中医药大学,浙江杭州310000)

穴位针刺配合祛风通络方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观察

胡君雁

(浙江中医药大学,浙江杭州310000)

目的观察穴位针刺配合祛风通络方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效果。方法将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干预,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穴位针刺配合祛风通络方辅助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中国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CSS评分),日常生活能力量表Barthel指数评分(ADL-Barthel)及实验室指标水平等。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1、3及7 d疼痛VAS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CSS评分和ADL-Barthel指数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实验室指标水平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穴位针刺配合祛风通络方治疗急性脑梗死可有效加快受损神经恢复过程,降低疼痛程度,提高日常生活质量,并有助于改善实验室指标水平。

针刺中药脑梗死急性期祛风通络

急性脑梗死属于神经内科常见急重症类型之一,临床致死致残率可达65%~70%[1-2]。目前西医治疗急性脑梗死多采用提高脑部血流灌注、控制颅内压及保护脑神经等对症支持治疗,但近远期疗效欠佳,无法有效改善生活质量及预后[3]。近年来以中医综合疗法开始广泛用于急性脑梗死临床治疗,并取得令人满意疗效。笔者以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西医常规干预基础上加用穴位针刺配合祛风通络方辅助治疗。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病例选择1)入选病例符合《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1996年)脑梗死诊断标准[4];2)符合《中风病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风痰瘀阻证诊断标准[5];3)经头颅CT/MRI证实;4)疼痛、失语及偏瘫症状急性加重;5)发病6~24 h;6)研究方案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7)患者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短暂性脑缺血发作;2)重度脑水肿;3)脑部良恶性肿瘤;4)严重心脑肝肾功能障碍;5)严重精神系统疾病;6)严重感染;7)临床资料不全、脱落及失访。

1.2临床资料研究对象选取我院2012年8月至2014年7月收治急性脑梗死患者120例,采用随机抽样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中男性32例,女性28例;年龄54~78岁,平均(63.24±8.72)岁;病程14~24 h,平均(17.59±4.32)h;按照合并基础疾病划分,原发性高血压33例,冠心病15例,2型糖尿病10例。观察组中男性34例,女性26例;年龄53~78岁,平均(63.18±8.67)岁;病程14~24 h,平均(17.49±4.30)h;按照合并基础疾病划分,原发性高血压34例,冠心病14例,糖尿病8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3治疗方法对照组患者采用西医常规对症干预,包括脱水、抗凝、抗血小板及营养神经等;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用穴位针刺配合祛风通络方辅助治疗,包括:1)穴位针刺选取百会、前神聪、悬厘、曲鬓及风池;术者以0.3 mm×40.0 mm毫针与头皮成20~30°角入针,迅速刺入帽状腱膜下捻转15 s,捻转频率120~150/min,每次留针30 min;2)祛风通络方组分包括半夏15 g,白术15 g,茯苓12 g,桃仁12 g,石菖蒲12 g,丹参12 g,天麻12 g,红花9 g,香附9 g,全蝎5 g及炙甘草5 g。每日1剂,水煎150 mL,早晚顿服;两组患者均以7 d为1个疗程,共行4个疗程。

1.4观察指标1)依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6]进行中医证候积分评价,主要包括神昏、偏瘫及失语3部分;2)疼痛程度评价采用VAS法,观察时间点分别为治疗前、治疗后1、3及7 d;3)神经功能损伤程度评价采用CSS评分[5],包括语言、意识、面部瘫痪、水平凝视、手部肌力、上肢肌力、下肢肌力及步行能力等8项指标,总分越高提示神经功能损伤程度越严重;4)生活质量评价采用ADL-Barthel指数评分[5],包括大便、小便、修饰、用厕、吃饭、转移、活动、穿衣、上楼及洗澡等10项指标,总分越高提示生活质量越高;5)实验室指标包括VEGF和Ang-2,采用美国强生公司生产ELISA试剂盒进行检测。

1.5疗效标准[6]1)基本痊愈: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减分率≥90%,病残程度评级0级;2)显著进步: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减分率46%~89%,病残程度评级1~3级;3)进步: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减分率18%~45%;4)未愈: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减分率<18%。临床治疗有效率=[(基本痊愈例数+显著进步例数+进步例数)/总例数]×100.00%。

1.6统计学处理本次研究数据、录入及逻辑纠错选择Epidata 3.08软件,数据分析选择SPSS13.0软件;其中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百分比(%)表示。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见表1。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n)

2.2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分别为(22.17±5.84)分,(15.63±4.10)分;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分别为(22.04±5.79)分,(9.48±2.75)分;观察组患者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VAS评分比较见表2。观察组患者治疗后1、3、7 d疼痛VAS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VAS评分比较(分,±s)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VAS评分比较(分,±s)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下同。

组别治疗后3 d治疗后7 d观察组5.83±0.94*△4.97±0.82*△对照组6.40±1.09*5.74±0.97*n 60 60治疗前治疗后1 d 8.00±1.306.47±1.10*△8.04±1.357.23±1.21*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CSS评分和ADL-Barthel指数评分比较(分,±s)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CSS评分和ADL-Barthel指数评分比较(分,±s)

组别时间CSS评分ADL-Barthel指数评分观察组治疗前21.99±5.9136.53±5.82(n=60)治疗后7.44±2.13*△21.37±3.17*△对照组治疗前22.07±5.9536.64±5.87(n=60)治疗后14.25±3.72*27.85±4.29*

2.4两组患者治疗前后CSS评分和ADL-Barthel指数评分比较见表3。观察组患者治疗后CSS评分和ADL-Barthel指数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实验室指标水平比较见表4。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实验室指标水平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实验室指标水平比较(ng/L,±s)

表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实验室指标水平比较(ng/L,±s)

组别时间VEGFAng-2观察组治疗前280.64±15.7723.52±2.94(n=60)治疗后406.24±28.03*△40.17±5.10*△对照组治疗前281.03±15.8523.44±2.89(n=60)治疗后353.95±22.92*32.85±4.09*

3 讨论

近年来随着我国步入老龄化社会及生活饮食习惯改变,急性脑梗死发病率呈逐渐升高趋势;已有研究显示,供血动脉闭塞及继发血流灌注不足是导致急性脑梗死发生主要病理机制[7]。急性脑梗死具有起病急、进展迅速及死亡率高等特点;患者常合并相应神经支配功能损伤,包括失语、偏瘫、呛咳及吞咽困难等,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中医学将急性脑梗死归于“中风”范畴,病机多因气血亏虚,加之饮食、情志及劳倦内伤诱发气血上逆,风痰瘀互结,终致脑脉痹阻、血溢脉外[8];其中风痰瘀阻证者日常嗜食膏厚,脾胃紊乱,痰浊内蕴,久之则气血脉络瘀阻;故急性脑梗死治疗应以祛风活血、通络化痰为主[9]。穴位针刺百会、前神聪、悬厘及曲鬓等头部穴位可有效激活脑部神经细胞电生理活动,改善脑组织兴奋性,并有助于促进中枢传导功能恢复;已有研究显示,头部穴位针刺通过直接刺激大脑皮层神经细胞,在增强阈下兴奋性和改善梗死灶及周围神经细胞代谢功能方面作用确切[10]。而祛风通络方组分中半夏祛湿健脾,白术益气和中,茯苓和胃化湿,桃仁活血散瘀,石菖蒲祛痰开窍,丹参活血化瘀,天麻养血息风,红花行血止痛,香附利气解郁,全蝎通络止痉,而炙甘草则调和诸药共奏息风散结,活血祛痰之功效[11-12]。

本次研究结果中,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CSS评分及ADL-Barthel指数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提示中医综合治疗急性脑梗死有助于缓解临床症状体征,保护受损神经功能及提高生活质量;观察组患者治疗后1、3及7 d疼痛VAS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说明针刺联合中药方剂用于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有助于减轻急性发作疼痛程度方面优势明显;而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实验室指标水平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证实穴位针刺配合祛风通络方治疗急性脑梗死可有效提高VEGF和Ang-2水平,这可能是中医综合疗法具有更佳疗效的重要机制。VEGF是一种血管内皮细胞特异性肝素结合生长因子,具有高效诱发局部血管新生作用,有助于加快梗死灶侧支循环形成及改善脑组织灌注水平。Ang-2是目前公认可加快血管生成细胞因子类型之一,在促进血管重建、稳定及血管网结构形成方面作用确切。已有研究证实,VEGF和Ang-2水平与脑缺血边缘带新生血管形成具有相关性,其水平升高可明显增加脑组织血流灌注量,改善脑梗死周边区域代谢水平[13]。

综上所述,穴位针刺配合祛风通络方治疗急性脑梗死可有效加快受损神经恢复过程,降低疼痛程度,提高日常生活质量,并有助于改善实验室指标水平。

[1]王世彬,程丽平,李冲,等.自拟化痰通络汤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VEGF、Ang-2水平的影响[J].中医药导报,2015,21(6):100-102.

[2]郑桂玲,高虹.涤痰逐瘀汤治疗急性脑梗死52例临床观察[J].四川中医,2014,32(2):107-108.

[3]刘学东,龙泳,段利平,等.617例缺血型脑卒中患者生存率及死亡影响因素的回顾性研究[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7,28(4):390-393.

[4]全国第4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12(6):379.

[5]席刚明.中风病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1996,19(1):55-58.

[6]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221-223.

[7]Wu YC,Chai L.Effect of combined acupuncture and Chinese herbal fomlula on the motor function and 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 in post-stroke patients[J].J Acupunct Thina Sci,2011,9(5):315-318.

[8]王永炎.实用中风病康复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244-245.

[9]刘小平.化瘀通脉针刺法治疗中风急性期后120例[J].中医研究,2012,25(7):63-65.

[10]吴以岭.络病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6:179-181.

[11]雷载权,张廷模.中华临床中药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1356,1613.

[12]张洁,蔡华珠,张六通.益气化痰通络方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研究[J].中国中医急症,2014,23(7):1222-1223.

[13]熊嘉玮,倪光夏.针药并用治疗急性期脑梗死临床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2012,31(12):861-863.

R246

B

1004-745X(2015)11-2022-03

10.3969/j.issn.1004-745X.2015.11.049

2015-06-11)

猜你喜欢
通络针刺穴位
低血压可以按摩什么穴位
Multicenter Randomized Double-Blind Controlled Clinical Study of Huoxue Tongluo Recipe (活血通络方) External Washing in the Treatment of Chemotherapy-Induced Peripheral Neuropathy
夏季穴位养心
男性排湿,常按这五个穴位
针刺联合拔罐治疗痤疮50例
针刺治疗糖尿病前期32例
益温通络汤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周围神经病变40例
针刺拉伸加TDP照射法治疗落枕的疗效报道
穴位埋药线治疗心悸40例
通络止痛汤治疗原发性头痛68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