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海襄 朱维娜 隆红艳
(江苏省南京市中医院,江苏南京210001)
重症肺炎患者病原菌与证型关系的回顾性研究
陈海襄朱维娜隆红艳△
(江苏省南京市中医院,江苏南京210001)
重症肺炎病原菌证型
重症肺炎是重症监护病房(ICU)的常见病、多发病,也是ICU病房患者死亡首要原因。随着老龄化社会到来、各种创伤性操作和抗生素的广泛使用、多重耐药菌广泛流行,多重感染和侵袭性真菌感染的问题成为ICU医师面临的挑战。笔者认为,中医药应用于重症肺炎治疗中具有疗效确切、耐受性好、不良反应相对较少、多靶点作用、耐药率低等特点,可在这一领域中发挥一定作用。然而,检索国内文献,对重症肺炎证型分析和细菌分布相关性的研究甚少;患者基础病多,营养不良,免疫力低下,体质虚弱,正气亏虚,往往虚实夹杂,辨证甚为不易。因此,笔者对我院ICU重症肺炎患者的住院病历进行回顾和统计,试图寻找病原菌分布特点、证型分布特点以及证型分布和感染之间的关系,从而为中医药治疗重症肺炎作用机理研究提供参考。现报告如下。
1.1诊断标准1)重症肺炎诊断标准参照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社区获得性肺炎诊断和治疗指南》[1]和《医院获得性肺炎诊断和治疗指南(草案)》[2]。包括:意识障碍;呼吸频率≥30次/min;PaO2<60 mmHg,PaO2/ FiO2<300,需行机械通气治疗;动脉收缩压<90 mmHg;并发脓毒性休克;X线胸片显示双侧或多肺叶受累,或入院48 h内病变扩大≥50%;少尿:尿量<20 mL/h,或<80 mL/4 h,或并发急性肾功能衰竭需要透析治疗。2)中医诊断标准参考《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3]中风温肺热病的诊断,结合四诊资料,将病例划入以下证型:风热犯肺、痰热蕴肺、热闭心包、气阴两虚、邪陷正脱。
1.2临床资料选取2009年1月至2014年5月笔者所在医院ICU和EICU住院病历中,已经出院或者死亡的重症肺炎患者,共计158例。其中男性94例,女性64例;年龄50~96岁,平均(80.81±8.58)岁;50~65岁者7例,男性3例,女性4例;65~74岁者22例,男性13例,女性9例;75~84岁者73例,男性41例,女性32例;85~96岁者56例,男性37例,女性19例。
1.3研究方法根据病历内容进行中医辩证,将患者划分入风温肺热病5个证型,探讨证型分布特点;同时对患者致病菌株情况进行统计和分类,探讨致病菌与证型之间是否具有相关性。
1.4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以频数、百分率做描述性统计分析,组间比较计数资料采用确切概率法χ2检验。所有统计检验采用双侧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各种培养所得菌株分布情况
2.1.1痰培养细菌菌株分布情况痰培养结果示,培养出铜绿假单胞菌66株,不动杆菌44株,奇异变形杆菌27株,肺炎克雷伯杆菌21株,葡萄球菌25株,沙雷菌28株,嗜麦芽窄食单胞菌26株,肠杆菌4株,肠球菌2株,白假丝酵母23株,光滑假丝酵母8株,热带假丝酵母6株,近平滑假丝酵母1株,毛霉菌1株,霉菌1株,其他真菌1株。
2.1.2尿培养细菌菌株分布情况尿培养结果显示,白假丝酵母23株,不动杆菌9株,大肠杆菌8株,肺炎克雷伯杆菌4株,产酸克雷伯杆菌1株,肠球菌37株,光滑假丝酵母9株,金色葡萄球菌2株,近平滑假丝酵母5株,克柔假丝酵母10株,奇异变形杆菌3株,热带假丝酵母12株,铜绿假单胞菌6株,牛链球菌1株。
2.1.3血培养细菌菌种分布情况血培养结果示,葡萄球菌25株,白假丝酵母3株,不动杆菌5株,铜绿假单胞菌4株,肺炎克雷伯杆菌9株,大肠杆菌2株,肠球菌14株,奇异变形杆菌1株,沙雷菌8株,其他念珠菌3株,奇异变形杆菌1株,阴沟肠杆菌1株,近平滑假丝酵母2株,克柔假丝酵母1株,热带假丝酵母1株。
2.1.4锁穿管细菌培养结果锁穿管培养结果示,不动杆菌1株,肺炎克雷伯杆菌3株,奇异变形杆菌2株,铜绿假单胞菌2株,沙雷菌3株,鸟肠球菌1株。
2.1.5导管培养结果导管培养出不动杆菌1株,近平滑假丝酵母1株,铜绿假单胞菌2株。
2.1.6脓液培养培养出白假丝酵母1株。
2.1.7各种培养前3位菌株统计见表1。痰培养菌株前3位依次是:铜绿假单胞菌,不动杆菌,沙雷菌;尿培养菌株前3位依次是:肠球菌,白假丝酵母,热带假丝酵母;血培养菌株前3位依次是:葡萄球菌,肠球菌,肺炎克雷伯杆菌。
表1 各种培养前3位菌株统计
2.2中医证型分布情况风热犯肺患者21例,痰热壅肺92例,热闭心包16例,邪陷正脱5例,气阴两虚24例。可见,重症肺炎以痰热壅肺、气阴两虚、风热犯肺3种证型最为常见,尤其是痰热壅肺证比例高达58.22%,这也与临床实际相符,重症肺炎患者初期绝大多数以热、咳、痰、喘、煽为主要表现。
2.3证型与年龄分布之间关系见表2。证型分布与年龄无关(P>0.05)。痰热壅肺患者最多,共92例,其中75岁以上患者75例,为各组中最多。
表2 证型年龄分布情况(n)
2.4证型与性别分布的关系见表3,证型分布与性别无关(P>0.05)。其余证型男女例数基本相近,痰热壅肺组中男女比例接近2∶1,表明痰热蕴肺患者中男性人数多于女性患者。
2.5证型与多重部位感染的关系见表4。证型和多重部位的感染之间存在相关性(P<0.05)。其中,风热犯肺、痰热壅肺、热闭心包、气阴两虚患者与邪陷正脱患者之间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其余证型组间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热证患者更容易出现多重部位的感染。
表3 证型与性别分布的关系(n)
表4 证型与多重部位感染之间的关系(n)
2.6年龄和多重感染的关系见表5。年龄和多重感染无关(P>0.05)。
表5 年龄和多重感染之间的关系(n)
本研究结果示,重症肺炎患者年龄分布从50~96岁,集中在71~90岁,出现明显老龄化趋势,这与目前的老龄化社会现状一致。高龄患者的生理特点、多种基础疾病的存在、各种原因造成的长期卧床和失能,导致部分患者反复入住病房;住院后各种治疗和操作,进一步加剧了耐药菌的产生和流行。从各种标本获取的菌株情况来看,我院常见的菌株与我国耐药菌的分布情况是一致的[4-6]。ICU常见多药耐药葡萄球菌、肠球菌、不动杆菌、沙雷菌、奇异变形杆菌、克雷伯杆菌、各种霉菌等都在这些临床病例中广泛存在。痰培养最常见铜绿假单胞菌,不动杆菌,沙雷菌;尿培养最多见肠球菌,白假丝酵母,热带假丝酵母;血培养前3位菌株葡萄球菌,肠球菌,肺炎克雷伯杆菌,在近年来出现快速、广泛耐药特点,成为国内普遍性的治疗难题[7-10]。这些菌株具有强大的获得耐药性和克隆传播的能力,多重耐药、老龄、基础病多、免疫力低下、多种操作置管,导致多部位感染常见,虚实夹杂,易于传变,外邪、热毒、痰浊互相交错,给准确辨证带来困难。与此同时,国内对重症肺炎证型进行研究文献并不多[11-12]。本研究表明,临床以痰热壅肺最多见,其中痰热壅肺患者多部位感染例数也最多;其次是气阴两伤,再次是邪在肺卫。这与风温肺热病的发病机理相关,也可能因为病例全部来自于城市,与城市患者本身就医便利条件相关联。
广泛耐药、全耐药的菌株越来越常见。因此,抗生素选择和使用变得越来越困难。
从统计结果来看,年龄和性别与是否发生多重感染之间并无关联,证型与多重感染之间存在相关性。其中风热犯肺、痰热壅肺、热闭心包患者比邪陷正脱患者更容易发生多重感染。这提示热证患者多重感染的发生率更高。这可能与疾病传变规律有关;同时本研究资料未能将死亡率纳入观察标准,也是原因之一,值得进一步研究。
中医学对风温肺热病有数千年治疗历史,已经有系统的经验总结和针对不同病机立法的经典方剂。抗生素广泛耐药的患者中药汤剂往往依然能够起效,可能与中药多靶点作用相关。本研究对笔者所在医院目前的感染现状进行了系统的调查和摸底,为进一步研究中药治疗风温肺热病的机理奠定了研究基础。
[1]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社区获得性肺炎诊断和治疗指南[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6,29(10):651-655.
[2]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医院获得性肺炎诊断和治疗指南(草案)[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1999,22(4):201-203.
[3]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3.
[4]朱德妹,杨洋,蒋晓飞,等.2011年上海地区细菌耐药性监测[J].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2012,12(6):401-411.
[5]陈宏斌,赵春江,王辉,等.2011年中国13家教学医院院内感染常见病原菌耐药性分析[J].中华内科杂志,2013,52(3):203-212.
[6]汪复,朱德妹,胡付品,等.2012年中国CHINET细菌耐药性监测[J].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2013,13(5):321-330.
[7]李文波,刘琼,金凤玲,等.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产酶状况及药物敏感性研究[J].中国抗生素杂志,2012,37(8):633-636.
[8]丁艳苓,陈亚红,姚婉贞,等.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性分析[J].中国抗生素杂志,2012,37(1):63-67.
[9]吕媛,王珊.卫生部全国耐药检测网2011年度肠杆菌科细菌耐药性监测[J].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12,28(12);937-957.
[10]李耘,吕媛,薛峰,等.卫生部全国细菌耐药性检测网(Mohnarin)2011-2012年革兰阴性菌耐药监测报告[J].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14,30(3):260-277.
[11]王海峰,李建生,余学庆,等.重症肺炎中医证候分布规律及症状特点研究[J].辽宁中医,2010,37(11):2081-2083.
[12]徐红日,王兰,张立山,等.老年耐药菌肺炎的中医证型演变规律研究[J].中国中医急症杂志,2011,20(10),1580-1583.
R563.1
A
1004-745X(2015)11-1959-03
10.3969/j.issn.1004-745X.2015.11.026
2015-06-16)
·证治探讨·
(电子邮箱:hongyan3128@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