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艺帆 王极配
(北京师范大学体育与运动学院 北京 100000)
浅析影响我国自由式轮滑发展的因素
张艺帆 王极配
(北京师范大学体育与运动学院 北京 100000)
通过对影响自由式轮滑发展的政治因素、竞赛因素大众认知因素、专业人才因素等的分析,认清现阶段我国自由式轮滑发展的优势和劣势,以求科学的谋划自由式轮滑未来发展的对策。自由式轮滑虽属于非奥运项目,但在国家政策层面受到支持,并受到政府大力的关注与扶持。这一时期是自由式轮滑难得的发展机遇,可以预见自由式在未来具有较好的发展前景。设立自由式轮滑运动员等级制度,尝试在高校开设自由式轮滑专业,如何将体育学知识引入自由式轮滑应成为研究人员关注的问题。
自由式轮滑 现阶段 影响因素 优势 劣势
自由式轮滑作为轮滑运动的最新成员,是轮滑运动中最具有休闲性同时兼具竞技性和趣味性的项目。2003年国家正式立项至今,这项运动已发展了十几年,近年来,自由式轮滑发展的越来越迅猛,社会认可度越来越高,相关产业链也逐渐成熟,但相关科学研究严重滞后。研究影响我国自由式轮滑发展的因素,分析发展过程中的优势和劣势,科学的谋划其未来发展的战略是十分有必要的。
通过对影响自由式轮滑发展的4个因素:政治因素、竞赛因素、大众认知因素、专业人才因素的分析,认清现阶段我国自由式轮滑发展的优势和劣势,以求科学的谋划未来发展的对策。
1.1政治因素
《体育事业“十二五”规划》要求:未来5年,国家将重点促进群众体育事业的发展,以提高国民身体健康水平为第一要务。竞技体育“为国争光”的目标,与“十一五”规划相比,政治作用相对弱化。自由式轮滑作为大众体育运动,将在国家政策层面越来越受到重视。
同时,轮滑运动也越来越受到各地政府的重视。北戴河、海宁、中宁、丽水、轮滑成为一张张靓丽而又具有特色的城市名片。有着“轮滑之城”之称的北戴河,在每年5月1日,都会举办“运动之春”轮滑节,轮滑节将轮滑文化与城市旅游文化相融合,展现出港城独有的激情、活力、健康的城市魅力,推动轮滑运动和体育事业的发展同时,助力城市发展阔步前行。同样作为全国轮滑名城的海宁,在轮滑运动的推动下,城市的开放程度、创新性和国际化,在全国的县级市里是佼佼者。在这座城市,曾承办2届亚洲轮滑锦标赛,海宁通过承办国际性的大型赛事,一方面推广了轮滑运动;另一方面也促进城市的发展。
“城市轮滑”是现阶段以及在将来一段时间内轮滑运动发展的一项重要战略。轮滑与城市结合,推广了轮滑运动,同时对于城市的发展非常有利。目前,轮滑与城市结合共同发展的诸多例子是成功,是双赢的,相信在将来一段时间,会有更多政府借鉴参考“城市轮滑”的发展模式,给予轮滑项目更多的扶持。
1.2竞赛因素
竞赛因其独特的对抗性、结果的不确定性,魅力无穷,吸引无数参赛者,成为参与者保持热情的加油站。
通过查阅近几年国内相关轮滑赛事资料,将中国轮滑协会年度工作计划中各单项比赛的数量进行统计。
中国轮滑协会年度工作计划中各项目的比赛数量,可以反映出当年比赛工作的重点。从2014年开始,协会年度工作计划内的自由式竞赛的数量突飞孟进,几乎已赶上速度轮滑的比赛数量。近年,轮滑协会越来越重视自由式轮滑,并着手重点发展自由式轮滑项目。
自由式轮滑的比赛很多,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偏重品牌推广、项目推广的比赛。品牌推广赛,例如:各地方轮滑产业公司主办的少儿比赛、新手赛;项目推广的比赛,例如:高校联赛。推广赛将自由式轮滑在高校及少儿范围较好的普及,推广了轮滑运动。另一类是正式性的比赛,例如:全国性的锦标赛、公开赛。全国自由式轮滑锦标赛是国内自由式轮滑的最高级别的赛事,作为世锦赛的选拔赛,每年为中国队选拔出最优秀的运动员,这类比赛接近竞技体育的范畴。中国滑手在世界性自由式轮滑的赛场上,屡屡夺金,截至2015年都灵世锦赛,中国队连续7年在自由式最高级别的赛事中,包揽半数以上的金牌。再一次以征服的方式引领着自由式轮滑这项运动。中国是自由式轮滑强国,在世界范围内都具有较强实力。
1.3大众认知与参与因素
认知与参与的主体是自由式轮滑爱好者,他们对自由式各项目本身的认识和参与各项自由式的动机,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各个项目发展的现状,研究大众认知参与因素有利于合理的制定未来自由式轮滑的发展战略。
在自由式轮滑的各项目中,花式绕桩项目一直处于最重要的地位,早期自由式轮滑被称为平地花式,足以看出花式绕桩项目的地位。随着自由式轮滑的发展,花式刹停项目越来越来越受到年轻人的追捧。大多数喜欢花式刹停的学员认为,花式刹停技术相比花式绕桩的技术动作更为简单易学,同时花式刹停极具观赏性。外行者几乎很难看得懂花式绕桩的技术动作,但花式刹停项目凭借其惊险,刺激和复杂的各种刹停技术,吸引无数观众的眼球
速度过桩是选手由静止起跑,12 m加速后单脚S滑行,绕过20个80 cm间距的桩杯并以时间的长短决定比赛成绩的项目,分为起跑加速阶段,和绕桩阶段,绕桩阶段为周期性运动。两阶段技术动作少而单调,与花式绕桩技术的多样性与创新性,观赏性与艺术性相比,速度过桩技术单一,缺少观赏的美感,作为自由式轮滑中的一个分支,一直不太受被爱好者的追捧。而速度过桩作为一个以时间定决定比赛成绩的力量性项目,对运动员的爆发力要求较高,而从事自由式轮滑的选手极少有体育专业性质的运动员,身体素质成为提高成绩最大的制约。目前速度过桩项目选手的训练也处于起步阶段,训练基本停于对技术的训练,极少有提高身体素质的专项训练,训练方法也较为原始。造成速度过桩整体成绩较低,成绩有很高的提升空间,速度过桩选手受限于身体素质与训练方法,往往训练很久也很难提高成绩,而过程又十分枯燥,因此,专门训练速度过桩的自由式轮滑选手较少。
表1 名单项比赛的数量进行统计
1.4专业人才因素
任何领域,专业人才都对这一领域发展起着关键性作用,自由式轮滑人才的数量与质量直接反应出该领域发展的现状;另一方面又影响着自由式轮滑未来的发展。
2004年自由式轮滑传入中国,至今在我国已经发展了11个年头。现阶段我国自由式轮滑的从业人员多以兼职为主,或半路出家,专业人才数量虽逐年增加,但专业理论和文化程度普遍偏低。
近年来,随着自由式轮滑在高校风靡和普及,国内参与该体育项目的运动员及爱好者越来越多,相较以往,每年全国赛参赛人数成倍数增长,以上海公开赛为例,2015年的参赛人数是2011年的4倍。运动员为技术人才的涌现创造了条件,大量自由式爱好者加入轮滑俱乐部,兼职从事教练员工作,一边训练备战比赛,一边教授学员,这些爱好者,大多没有经过系统的专业学习,对轮滑运动技术的理解和从事系统训练工作确实很难胜任。但不得不说,这部分教练员在实现自我价值的同时,推动这地区轮滑产业的发展,提高了大众对轮滑运动的热情,一定程度上推动轮滑的发展,这种双赢的发展模式,对个人,对轮滑发展都非常有利。部分退役运动员在结束其运动员生涯后,一些选择从事轮滑产业的工作,另一些做起专职教练员,带专业性质的训练队,或者从事自由式轮滑裁判员的工作。这一部分人才成为自由式项目发展的中流砥柱,专业知识、专业技术普遍较强,平均从事自由式项目8年以上。但是可以看到,运动员的出身决定,这部分人才的文化程度普遍偏低,专业理论较为欠缺,且大多不是从事体育专业,不能将体育科学与轮滑专项技术相结合。
从事花式绕桩项目的人数远远大于从事速度过桩项目人数,花式绕桩的专业技术人才在数量和质量上都胜于速度过桩。
自由式轮滑虽属于非奥运项目,但在国家政策层面受到支持,并受到政府大力的关注与扶持。这一时期是自由式轮滑难得的发展机遇,可以预见自由式在未来具有较好的发展前景。
中国是全世界自由式轮滑综合实力最强的国家,历届世锦赛,中国选手都以绝对优势引领着这项运动。2015年俄罗斯等国异军突起,中国一家独大的格局已经改变,变革给教练员、运动员敲响了警钟。国内自由式轮滑项目越来越受到轮滑协会的重视。
自由式轮滑技术人才的数量和水平相比以往都有很大提高,但人才质量提升程度远不及数量的增加,从数量与质量的相对增长上看,发展不平衡,且人才文化程度普遍不高。
设立自由式轮滑运动员等级制度,尝试在高校开设自由式轮滑专业,如何将体育学知识引入自由式轮滑应成为研究人员关注的问题。
[1]张玉华.轮滑运动进入奥运会的可行性分析[J].体育研究与教育,2012,27(6):40-43.
[2]秦吉宏.我国轮滑运动现状与发展战略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7.
[3]孙显挥,孙一对国内外速度轮滑运动发展现状和趋势的分析冰雪运动[J].冰雪运动,2006(1):33-35.
[5]于志刚.北京市高校轮滑运动开展现状与对策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7.
[6]中国轮滑协会官方网站[EB/OL].http://rollersports.sports. cn/index.html.
G862
A
2095-2813(2015)11(b)-0240-02
10.16655/j.cnki.2095-2813.2015.32.2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