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人才分专业培养的教育假设下的高职财会专业建设思考

2015-11-02 20:08湖南商务职业技术学院湖南长沙410205
商业会计 2015年12期
关键词:财会人才职业

□(湖南商务职业技术学院 湖南长沙 410205)

教育属于模式维持系统,教育活动与实践所处的环境十分复杂,受很多不确定因素影响并需要进行理性处理,存在某些尚未确知并无法正面论证和证实的事项需要做出符合客观情理的推断,因此教育活动与实践中需要也必然存在假设。教育假设是教育活动与实践合理性所作的合理假定,是关于教育活动与实践本质和规律的合乎科学的推测,是教育活动与实践开展的前提,离开了教育假设,教育实践与活动就失去了合理性基础陷入混乱甚至难以进行。教育假设具有多样性,不同角度具有不同的假设,例如,教育活动的利益追求角度、教育活动遵循的规律角度、教育活动的特有内容角度等。不同的假设角度思考的教育问题是不同的。

一、人才分专业培养的高职教育假设

在教育学中,专业指的是高等学校或中等专业学校根据社会专业分工的需要设立的学业类别。中国学历教育学校,根据国家建设需要和学校性质设置了各自的专业门类和各种专业。各专业都有独立的教学计划,大体上按专业组织教学,按专业方向培养人才,以实现专业的培养目标和要求。人才分专业培养的高职教育假设,是指从分专业培养的理论路径角度对招生录取、专业设置、专业教学、就业方向等方面所作的保证高职教育活动与实践正常进行以实现培养目标的基本假定,或称前提条件,它是以一个可检验的命题形式陈述。

(一)招考分数与学习能力的基本一致性

成绩好的学生,一般来说是会学习、善于思考、自我控制能力强的学生。一般情况下,考试成绩和学习能力正相关。教育公平和教育平等是社会公平和社会平等的核心,不同成绩的学生接受不同等级、不同品质的教育,这在形式上标志了高等教育入学公平竞争的存在,是受教育者获得高等教育公平的逻辑起点。故而,高等教育被视为社会公平的工具,尽管因无法断言其必定公平而招致很多人批评招考制度,目前还无法找到一种更好的可以完全替代它的招考方式。

(二)个人职业愿景与大学专业选择的基本一致性

根据社会分工的需要设立的专业是我国高等教育培养学生的各个专门领域,是高等教育结构基本单元和人才培养的基本形式,即人才培养是分专业进行的。当自由是指有权以个人意志不受外力限制与束缚的抉择做一切无害于他人的任何事情并承担其带来的一切责任的权利时,自由是促进人类进步的最伟大的原动力之一,关乎个人未来的专业选择与个人兴趣意愿理想密切相关,基于人性基本假设基础上的对于正义和公平的追求,报考专业的选择遵循以人为本的自由优于正义的自愿原则。

(三)专业方向与未来职业方向的基本一致性

卢梭认为某些契约的条款也许从来就没有被正式地宣告过,但是在任何地方都会被默默承认或者接受。高等教育作为公共事业的一种,同样具有了这种契约的特质。专业方向与未来职业生涯之间即使本身没有做出一致性的承诺,由于其设置之初的设计基础是以个人意愿与社会分工需要一致性为目的的契约,学有所用、学以致用就被人们默认为应该且必须是高等教育依据社会分工需要按专业来培养人才的理想目标。理论上,大学生按自己所选择的专业学习,学成后从事所学专业的相应岗位工作。

(四)按专业培养的人才数量、质量结构与社会相应需要基本一致性

现代教育是一种社会制度,满足社会未来一定时期内国民经济各部门、社会各领域对受过一定高等教育专门人才和劳动者在数量、质量和结构方面对高知识技能人员的需要,是一个国家高等教育所承担的责任之一,是教育内部运转中的终极追求,是教育在整个社会运转中坚守自己的价值。

二、人才分专业培养的高职教育假设的局限性

高职教育假设所确立的逻辑思维是高职教育相应活动与实践的基础,可以使高职教育研究对象、内容和方法等限定在一个特定的方面和范围。但这种假设毕竟是运用思维、想象,对高职教育活动与实践的前提条件做本质或规律的推论性设想或推测,因而,假设中必然存在某些局限性或不足。

(一)学习能力的复杂性

智力因素具有复杂性,影响学生高考的因素很多,既有环境、学习方法因素的影响,也受生活方式、人际关系因素的影响。高考只能证明学生的考试能力,却不能证明更多其他能力,高考没考好,并不一定就说明大学学习能力不强。人的职业生涯是一个为了能实现职业规划而完善自我的过程,是一个为了使自己适应社会通过默会而在职业知识、技能、行为、意识、习惯等方面日积月累、潜移默化和长期的养成过程,人与人之间的智力差异是客观存在的,但每个人都有学习的能力和发展的潜力,有其独特的价值和能力,理论上具有不同智力优势的人都有可能获得职业生涯的成功、为社会进步做出自己的贡献。对一部分学生而言,高考分数与大学学习能力关系不大,考试能力与学习能力关系不明显,高考成绩对大学阶段学习成绩的影响几乎可忽略不计,一些大学入学成绩较低、考试能力弱的人,只要找对学习方法、勤奋踏实,同样可以在大学学习获得好成绩、在未来有良好的职业发展前途。

(二)专业选择的随意性

现代社会以越来越精细的分工为前提,每一个人要生存就必须在这个越来越现代化的社会中找到自己合适生存的位置,从事某一种职业要取得成果,有可能要以牺牲该职业以外其他兴趣和才能为代价、片面发挥或强迫自己发挥在这一职业领域的兴趣和才华,即存在“专业遗憾”。一般来说,基于自愿原则和理性的存在,报考专业所指向职业的选择是考生自己最喜欢、最向往和最理想的职业,专业选择是考生理性和理想的结合。但实际上,就读的专业很可能是考生非情愿或随意的结果,如家长的要求、朋友的推介、懵懂的乱填,甚至是学校专业调剂录取的结果。

(三)职业能力的多样性

随着现代职业劳动界限的超越,各种专业知识之间的交叉和渗透日益密切,在更高程度上又走向综合,职业呈现出流动性、多变性。人的职业能力涉及到人的认知、情感、意志、行为,涉及到态度、方法、能力、价值观等,人才市场中关注人才的知识、技能、能力和规范的同时,还关注人才的情感、态度、兴趣爱好、基本价值观等,关注人才在社会、历史、文化、现实中的生存姿态,并不单纯地按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来选择人才;在劳动力市场中各种职业都可能存在着不同人才之间的同行业或跨行业的替代现象,除了某些特定的职业外,特别是商科,具有不同学历不同专业的人可以适应同样职业,具有同样学历同样专业的人也可以适应多种职业。现实社会中往往存在用非所学、学不能用的现象。教育是一种信仰,从某种角度说,高等教育其实只是一条通向伟大而平凡目标的伟大而平凡的途径。

(四)人才需求的非均衡性

社会的发展是全范围的发展,教育只是整个社会发展中的一个相关的因素。市场逻辑下,经济发展水平及经济结构决定着劳动力市场的有效需求量。教育周期与经济周期不同步、经济技术结构快速变动性与教育结构稳定性不相适应、经济体制转轨与制度缺陷、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等,加大了就业半径与就业难度,导致具有稳定性和滞后性的高等教育产品与社会实际需求状况在规模和时间上不一致、结构上和分布上不相称,使得高等教育产品在整体数量上的教育不足与过度教育、结构上的某一层次或某一专业人才过量与人才短缺、区域上的人才密集与人才匮乏的失衡现象同时并存。

三、基于人才分专业培养的高职教育假设下的财会专业建设思考

(一)教育层次上要思考缩小专业重叠问题

对于财会专业而言,随着现代职业界限的超越,在劳动力市场中存在着不同层次人才之间的同行业或跨行业的替代现象,具有不同学历的人可以适应同样职业,具有同样学历的人也可以适应多种职业。高职专业设置要重视对口,但绝不是和社会经济领域里的特定职业简单对口。职业性与专业性不是一回事情,专业的设置要在对口的意义下适应,要在对口、适应中超越,为未来对口、为未来适应、为未来超越。克服高职财会专业中人才分专业培养高职教育假设之局限性,清晰定位高职财会专业培养目标,需要解决财会专业上教育层次上中职、高职、普通本科财会专业重叠导致的人才培养目标模糊问题。

(二)高职院校财会专业设置上需从细分化转向整合

过于强调高职教育的某一种特定就业岗位的针对性,只会放大了高职教育假设的局限性,使教育走入误区。高职财会专业存在专业方向越来越细化的倾向,引起的人才培养方向窄化。克服高职财会专业中人才分专业培养高职教育假设之局限性,关键在于高职设置的财会专业的职业面向的深度与跨度,高职财会专业设置上需注重人的职业发展而非职业岗位,重建高职财会专业边界,改变专业细分化现象,超越现有需求,重新整合。

(三)构建高职院校低教育质量财会专业的退出机制

我国的职业教育是教育制度安排而不是政策制度引导的结果,基于信息的不对称和责任的不对等,高职院校专业设置之间存在非市场化的恶性竞争可能,进而扩大人才分专业培养的高职教育假设的局限性,其中财会专业尤其明显,几乎所有的高职院校都开设了财会专业,因此,应建立完备而科学的未来经济发展与经济结构变化预测、劳动力市场需求预测、高等教育专业状况信息平台、专业教育水平评价平台、就业状况信息平台等动态的主动适应国家产业发展战略和区域经济社会需求的基础性和预警性的信息化市场化管理机制,构建高职院校低教育质量财会专业的退出机制。

猜你喜欢
财会人才职业
人才云
财务会计的目标定位及发展趋势探讨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中小企业管理型财会人才培养策略
财会专业人才培养规划与就业发展研究
人才的开发和使用是一门科学
多元需求 多元教育 多元人才
职业写作
我爱的职业
五花八门的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