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本刊记者 刘福君 迟宏丽
文化映红新名片 向应旅游显魅力
文 / 本刊记者 刘福君 迟宏丽
近年来,辽宁省大连金州新区向应街道加快乡村旅游产业发展步伐,按照上级政府的战略部署,依托厚重的文化资源,加快推进乡村旅游转型升级,走出了一条“文旅互动”的发展之路,荣膺“中国最美村镇”荣誉称号,成为远近驰名的休闲旅游度假目的地。
街道班子层谋划未来。
辽宁省委书记李希在全省旅游产业发展大会上强调,要充分发挥辽宁文化底蕴厚重、历史记忆独具风采的优势,保护好历史文化名城、名区、名镇、名街和各种遗址遗迹,整理好、传播好历史故事,为辽宁旅游增添魅力和活力。
曾凭借独具特色的“红+绿”乡村旅游产业发展模式闻名全国的向应街道,充分利用辖区内的AAAA级红色景区关向应纪念馆、集人文与自然景观于一体的小黑山“庙洞”文化园地、距今已有3000多年历史的小石棚遗址等独特资源,并以荣膺“中国最美村镇”为契机,启动了“大连乡村旅游文化季”活动,成功打造出“四大文化旅游知名品牌”,进一步增强了旅游产业的市场竞争力。
“红色文化旅游圣地”关向应纪念馆,是来向应的游客必去的景点。这里不仅是大连地区唯一的一家AAAA级红色景区,同时也是向应文化旅游的“第一品牌”。
关向应纪念馆占地6万平方米,除新馆和关向应同志故居外,还包括延安窑洞、红三军指挥所、满族风情四合院等附属展馆。馆内设施先进,除珍贵的历史照片、资料、实物、模型之外,还采用声、光、电等多种科技手段详细地介绍了关向应同志革命的一生。
街道党工委书记苗立锋告诉记者,关向应纪念馆自建馆以来,先后接待了来自世界和全国各地的数百万游客,始终发挥着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基地的重要作用,先后被授予“全国青少年教育基地”“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辽宁省国防教育基地”“辽宁省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辽宁省中共党史教育基地”“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大连市公务员职业道德教育实践基地”“辽宁省关心下一代工作教育基地”,首批“辽宁省干部教育培训现场教学基地”、大连市共产党员教育基地等称号。并通过进一步完善硬件设施建设,加强与相关机构的合作,培养高水准的讲授队伍,广泛开展红色教育,更好地继承和弘扬“关向应精神”。而街道2015年的整体工作思路也是围绕传承“关向应精神”来确定的。
小石棚遗址。
旅游主题轻轨专列。
据了解,由于地处乡村和国家级水源涵养区,多年来向应街道的经济发展受到一定制约,产业结构比较单一,农民收入偏低。街道领导班子经过认真的调查研究,结合当地实际情况,确立了“一产与三产融合,农业与旅游并进”的经济发展战略,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合理实施产业转型调整,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红+绿”乡村旅游产业发展道路。“文旅互动”是街道为推动旅游产业持续发展而实施的又一新举措。
“关向应精神”是向应人的文化财富,而对“关向应精神”的活学活用则成为了向应人的使命。在向应街道,红色文化教育已经蔚然成风,不仅推出了“善行义举榜”“好人榜”,创建了新长征红色定向拓展基地,而且广泛开展了“新长征红色定向拓展——重走长征路”“向应事迹进校园”“我是红色小讲解员”“植树祭先烈 绿色清明行”“18岁成人礼”等红色文化主题活动。其中,新长征红色定向拓展更是东北地区首个新概念红色文化主题项目。以红军长征这一段艰苦卓绝的激情岁月为背景,以“重走长征路”为文化主题,定位英雄故里,秉承向应风骨,模拟长征路线,弘扬长征精神,将爱国主义教育、定向越野运动和团队拓展训练有机融合,让参与者在重温革命历史的过程中,激发拼搏斗志,增强克难勇气,凝聚红色正能量。
苗立锋书记介绍说,下一步,街道还要打造以关向应精神为主题的生态休闲公园,并对关向应纪念馆进行升级改造和功能拓展——成立关向应人物研究会,进一步深入提炼和挖掘关向应精神的深刻内涵;从技术升级、内容扩展、丰富馆藏文物三个方面进行策划设计,用2年时间对纪念馆的陈列布展进行一次全面提升;利用闲置老馆,改建一个集教室、多媒体室、荣誉室、展览室、接待室等功能齐全的教育培训中心,努力把关向应纪念馆打造成为全省乃至全国干部教育培训现场教学基地的品牌和示范。该项目得到了新区财政局、教育文体局的大力支持,已成功申报国家补助资金100万元。
苗立锋强调:“爱国主义历来是中华民族最为深厚的历史情感,是动员和鼓舞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关向应就是我们最具体、最形象、最鲜活的一面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光辉旗帜!我们要继续发挥好关向应纪念馆的应有作用,让广大青少年从红色基地不断汲取无穷的精神力量,进一步培养青少年对祖国民族的深厚感情、对党的无限热爱和为国家繁荣富强的献身精神,把红色文化世代传承下去。”
巍峨的小黑山,是国家级生态水源涵养保护区。这里不仅生态环境优越,而且拥有众多自然与人文景观。北面顶峰下建有佛爷庙,庙宇上方有陡壁“鹞子翻身”,堪称鬼斧神工,被誉为“金州八景”之一。山中还有扳倒井、盖苏文洞、大龟石、云雾洞、点将台等幽洞奇石。这些共同构成了小黑山森林公园独具特色的“庙洞”文化园地。
尤为值得一提的是,几乎每一处景点都伴有一段历史传奇故事。比如盖苏文洞:话说唐代初年,唐在东北地区的属国高句丽,表面上积极与唐修好,可暗地里整军备战。其军中大将盖苏文反叛夺权,于贞观年间,一路烧杀掳掠,杀到了辽东。走到红旗山(即小黑山)前,见山顶巨岩分裂为二,峻峭难登,南坡山尖有一个直上直下约百米高的悬崖,悬崖中上部有一个大洞,洞外有一个石制棋盘,几棵岩松和草藤将洞口遮盖住。于是,盖苏文就下令扎营于此,把石洞作为自己的营房,并以此山为屏障,图谋南侵。可是,没过多久,唐军的到来就把他赶回了老窝。而盖苏文洞却保留下来,直到今天。
为了充分利用好这些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街道不仅采取多种措施严格保护优美的自然生态环境免遭破坏和丰富的山水资源不受污染,而且还通过“青山生态系统建设”和“百里香径”等工程加大环境改造力度,使生态文明成为促进街道乡村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优势和内在依托。
小黑山脚下,就是充满浪漫文化气息的薰衣草庄园了。2012年下半年,总投资4.5亿元、占地1500亩的“紫云花汐”薰衣草花田一问世,随即成为金州大地文化景观的代表。接下来,随着归田居、小黑山森林公园、范家大院、槐之乡庄园、农家游一条街以及各种采摘园的相继落成,更加丰富了小黑山园地的文化内涵。
眼下,街道正组织专人,并准备聘请中国传媒大学文化研究院的专家,共同研究如何对小黑山“庙洞”文化进行深入挖掘,围绕小黑山现有的文化和生态资源做更大的文章。还计划打造一个规划面积约为7平方公里的小黑山文化园地,使之成为一个集“吃、住、行、游、养、购、娱”为一体的综合性旅游服务中心。其中,重点打造遗址文化区、郊野体验区、寻幽探奇区、运动休闲区以及商业服务区等各具特色的五大功能区。同时还要设置十大景群贯穿小黑山整个旅游路线,辅以40多处人文与自然相互交融的景点,形成一条“步移景异的文化旅游线路”。
位于向应街道小关屯的“小石棚遗址”,属青铜时代,距今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是金州地区最古老的建筑之一。据说,在小石棚南边大约250米的小丘陵土包上原来还有一座比小石棚要大了许多的石棚,故被称为大石棚。如今,大石棚的石板已经不知去向,只是不远处一个名叫“大石棚村”的村庄,算是对历史的一个纪念吧。
秀美庄园。
在大、小石棚东面的山坡上有一块巨石,后人称之为擎马石。这里还有一段传说呢:话说贞观十九年,唐太宗率六军从洛阳出发,御驾亲征,兵伐高句丽。前来投军的薛仁贵因受人嫉妒,被安排在南马场(即今向应地区)养马。荒野草地放马,没有遮风挡雨的地方不行。于是,薛仁贵就搬了两块大石头,竖在地上,又搬来两块大石板,一块横在地上,一块搭在两块竖石上,这样就搭成一个小石棚了;为了便于看护军马,他又在远处搭了个大石棚。石棚东面的山岗地势很高,山岗上有一块巨石,足可以站下一匹马。站在巨石上面,北可以遥望小黑山,南可以俯瞰平原。郁郁寡欢的薛仁贵每次策马狂奔之后,都会驰马登上巨石,仰天长啸。久而久之,石头成了擎马石,上面留下了深深的马蹄印。至今,这块石头上还依稀能看到马蹄印迹。后来,唐太宗李世民被困凤凰城,薛仁贵遵令救驾。从此便离开了南马场,开始了他的戎马生涯。
石棚建筑是古代的一种巨石文化,一般底下铺垫一块石板,四壁用巨大的石板立成长方体,上面再覆一块大石板盖顶。石棚是古代的高规格墓葬,墓的主人身份应是贵族或氏族部落酋长,在墓的主人去世后,将其埋葬在石棚内,然后用沙土将石棚埋上。现在看到的石棚都是裸露在地表之上,是因为经过几千年的风雨洗礼,沙土流失,石棚墓逐渐呈现在地面,也使石棚上的石板经过风吹雨淋而发生风化,或者倒塌、或者消失。小关屯小石棚能够保存至今实属不易。2008年6月1日,小关屯小石棚被辽宁省政府公布为第八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石棚遗址文化是中国的金字塔文化,极具辽南地域特色。小石棚遗址是我国现存的历史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是维系中华民族共同精神生活和情感归属的纽带。保持这一文化生态,将文化遗产在适宜其生存的社区和环境中原状地加以保存,使其成为“活文化”,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缅怀英烈。
由于小石棚遗址长期以来一直处于自然放置状态,缺乏相应的保护及管理。目前小关屯小石棚仅剩东壁、北壁和顶部有石板,南壁和西壁仅存底部,上盖向西南方向倾斜。进一步加强对小石棚遗址的保护工作势在必行。因此,街道计划以小石棚遗址为圆心,建设一座圆形的小石棚文化遗址广场。广场建成后,不仅可以加强对小石棚遗址的保护,还将丰富街道文化旅游的市场。在满足文化功能的基础上,还可以开展文化艺术交流等活动,重点宣传向应街道及小石棚历史文化,进一步推动向应街道历史文化、旅游休闲、观光服务等相关产业的发展。
伴随着国内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单纯的自然风光旅游已不能满足旅游者越来越高的品味提升和精神追求,于是,文化旅游便应运而生,并逐渐占据了国内旅游业市场的半壁江山。小关屯小石棚遗址文化广场建设,以历史悠久的小石棚遗址为核心,充分迎合了目前的主流市场需求,同时对小石棚文化遗址的保护工作也将起到积极的作用,并有利于传承和弘扬民族古老文化。
每年的七、八、九三个月是大连的旅游旺季,而由向应街道推出的“大连乡村旅游文化季活动”更为旺季的大连旅游平添了一道口味独特的文化盛宴。
2013年,向应街道荣膺“中国最美村镇”。次年7月7日,以“走进中国最美村镇·向应”为主题的大连首届乡村文化旅游季活动,在槐之乡庄园拉开帷幕。从“登山呐喊”大赛到“我们相爱”爱情盛典、“帐篷来露营”,再到“我爱我家”亲情篝火晚会、唐诗宋词朗诵会以及“最美向应”主题征文、绘画写生大赛……为期三个月的“乡村文化旅游季”不仅为向应街道的乡村旅游赋予了更多的文化气息,更提升了向应旅游的品牌影响力,扩大了“中国最美村镇”的文化传播效应。
2015年,向应街道又成功举办了第二届大连乡村文化旅游季活动,推出了金秋露营节等14项系列文化旅游活动,精心策划了一日、二日游线路。并在利用传统媒体宣传基础上,充分运用互联网思维,发挥各级微信平台、网站等现代传媒手段,创新旅游品牌宣传,推出东北首列大连至金石淮立体旅游轻轨专列。积极探索和引入“互联网+乡村旅游”模式,启动智慧旅游规划设计工作,以智慧农业和智慧旅游为重点,全力打造“智慧向应”。
苗立锋书记介绍说,“以往我们只有一个真正叫得响的文化品牌,那就是关向应纪念馆、关向应故居。如今,我们在自然生态旅游、历史人文旅游、乡村体验旅游等方面都打响了自己的文化品牌。”
现如今,乡村旅游业名副其实的成为了向应街道的富民产业,引领着当地群众幸福地奔跑在致富路上。仅去年就接待游客8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2.5亿元;街道人均收入达到了2.5万元左右,是4年前的8倍。而“文旅互动”则让大家对向应旅游业的未来发展有了更多的期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