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晓东
(安徽省第二建筑工程公司 安徽 合肥 230000)
建筑施工中模板工程的施工技术若干思考
鹿晓东
(安徽省第二建筑工程公司安徽合肥230000)
随着我国经济、技术的飞速发展,一些先进的施工技术被广泛的用在实际工程中,在各项先进技术中,模板施工技术是建筑工程中最经常用的施工技术。采用先进的模板施工技术,能够大大的提高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推动我国建筑业的不断发展。因此,本文以某一建筑工程为例详细的探讨模板施工技术的应用。
建筑工程;模板施工技术;应用
某一建筑公司负责对一栋商品楼的建筑工程施工,此商品楼地下一层、地上13层,全部采用现浇混凝土施工,总建筑面积为15470m2。墙体模板采用大模板体系,内外墙厚度均为200mm板的厚度为120mm。
①模板的尺寸和位置必须严格按照施工设计方案图纸的要求确定,和模板图纸保持一致。②确保模板表面的平滑,使其能够满足建筑工程混凝土的浇筑和养护要求,在进行模板搭建时应综合考虑其拆装的便利性。③确保模板连接的严密,防止在模板的接缝处出现漏浆现象,因此要适当加密模板的接缝位置,使模板能紧密的连接。在施工的过程中如发现模板接缝不严,要立即采取相关补救措施。
3.1梁板模板的施工技术
本工程楼板、梁模板均采用双面覆膜多层板,采其支持体系采用碗扣架和支托支撑,立杆的间距控制为900mm×900mm,然后采用50mm×100mm的木方作为次龙骨,间距为200mm;下方采用100mm×100mm的木方作为主楞,间距控制在1m一道。对于梁高小于650mm的梁,不再另设对拉螺拴,对于梁高不小于650mm的梁应另设一道对拉螺拴,梁高大于1m的梁应设置两道对拉螺拴,且梁高大于650mm的梁,应在梁底部设置一排支撑杆,支撑杆的间距控制在1m一道,当梁的跨度超过9m时应适当起拱,起拱高度为25mm;当量的跨度不大于9m时应按照2‰进行起拱;当梁的跨度不大于3.9m时可不进行起拱。
本工程梁侧模采用50mm×100mm木方作内楞,采用100mm×100mm做为外楞,当梁高小于650mm时,木方间距控制在200mm一道,外楞间距控制在500mm一道;当梁高不小于650mm时,木方间距控制在250mm一道,外楞间距控制在450mm一道,且在量底模下口和梁跨度1/3处各设置一道φ12的拉杆。在梁的侧向附加斜撑,充分保证梁模的稳定性,间距控制在600mm,其安装如图1所示。
顶板模板的主背楞木方和梁或墙的距离最大不得大于250mm,主背楞木方一般可放在调支撑的托槽内,控制木方的最大悬挑出度不大于50mm,次背楞木方一般直接搁在主背楞木方上,控制次背楞木方的最大悬挑长度不大于150mm,并且木方的两端和主背楞木方比较进行搭接。在平台板铺完完成后,采用水平仪对模板的标高进行测量,进行校正并用靠尺找平。
图1 梁模板的安装
3.2柱模板的施工技术
(1)本工程柱模板采用双面覆膜胶合板,背楞采用50mm× 100mm的木方作,间距控制在250mm,当柱边长小于1m时采用的槽钢作为柱箍,并加设穿柱螺栓,当柱边长不小于1m时采用两根槽钢钢管作为柱箍,保证柱成型的质量。
(2)工艺流程:弹柱位置线→柱模按照→柱箍按照→斜撑按照→检查。
(3)本工程在进行柱模板安装的过程中,首先在柱四角拼缝粘贴憎水海绵条,并保持上下口平齐。模板支设的过程中另在柱底和柱中附加φ48斜向支撑,将板施工时预留的地锚作为支撑的着力点。根据现场情况进行临时脚手架的搭设如图2所示。
(4)柱箍的按照:第一道柱箍距离地面不大于300mm,第二道及其以上柱箍间距控制在500mm,采用线坠进行垂直度的检查。周边搭设钢管架,采用预埋的地锚对支撑进行校正。
(5)清除柱模内的杂物,及时进行柱模的检验。
(6)在梁板混凝土浇筑前,在柱的每面外移300mm处预留两根φ25钢筋头,并且高出楼面不小于150mm,预留钢筋头的长度确定需要按照柱的高度,保证钢管斜撑支在底板上的倾斜角小于60°为标准。在柱子模板支设时,模板和预留的钢筋头采用木方进行固定,确保柱能够准确的定位。
(7)在柱模板支设前,应采用水平尺将柱底面进行找平,并采用水泥砂浆依据定位基准线进行找平,防止模板在底脚处出现漏浆移位现象。
(8)矫正柱模板的标高和垂直,检查无误后在用斜撑进行固定。
图2 柱模板的安装
3.3剪力墙模板的施工
剪力墙模板施工是本工程模板施工中最为重要的施工环节,因此,对剪力墙模板的施工质量要求非常的高。通常情况,剪力墙模板施工工艺为:侧模的支设→绑扎钢筋→对拉螺栓的安装→另一侧模的支设→模板位置校正→对拉止水螺栓紧固→固定支撑→全面检查等。在剪力墙模板的安装过程中,应从外模的中间开始,保证剪力墙的几何尺寸和垂直度,在一侧模板立好后,即可进行对拉止水螺栓的穿入,然后进行另一侧剪力墙模板的安装调整,最后通过对拉螺栓进行固定。
3.4剪力墙模板加固细部处理
在对剪力墙模板安装的过程中,尤其是在门窗洞口位置的处理,剪力墙加固水平钢管应尽量拉通,这样才可以最大化的控制剪力墙模板的松动变形,保障模板的整体性。在外剪力墙上,加固施工完成后,在外剪力墙上应设置一道螺杆拉设,保障外剪力墙具备很好的垂直度。此外,为了保证模板安装的位置准确,可以采用焊限位钢筋对剪力墙的截面尺寸进行控制,并预留相应的控制线,作为后期对剪力墙模板进行验收校正的依据。
3.5角膜施工
角膜的选材、结构和剪力墙模板的连接方式直接决定了模板施工质量。施工中应采用标准的阴角模,并且保证阴角模准确定位,不仅要采用芯带对相邻大模板进行连接固定,而且通过穿墙栓和相对的角膜进行对接。这样,阴角模和相邻剪力墙模便可以搭接成了企口。大阳角模通常位于剪力墙的阳角处,大阳角模和剪力墙模板也采用企口搭接,这种搭接方式能够很好的保证大阳角模和模板间紧密连接。而且,混凝土施工后在角模和大模搭接处仅留一条混凝土线,然后利用角磨机对接缝进行处理可保证角部接缝处过渡自然。采用此种施工方法,能够确保剪力墙模板和角模拼接处的施工质量,从而保证混凝土工程的施工质量。
3.6模板的验收
模板、配件和支承系统的材料质量必须满足工程设计和规范要求。模板内侧应满足美观的要求。模板接缝应严密,不得漏浆。确保模板接缝最大宽度不超过2.5mm。检验方法:采用直接观察和楔形塞尺检查。模板和混凝土的接触面应处理干净并均匀涂刷脱模剂,严禁使用对结构或装饰工程有负面影响的油质脱模剂。确保工程结构和构件形状尺寸和准确定位,在进行模板制作和安装的过程中,控制模板的偏差在允许偏差范围以内,固定在模板上的预埋件和预留孔洞都必须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设置。
3.7模板工程的后期拆除
侧模板拆除时的混凝土强度应能保证其表面及棱角不因拆除模板而受损坏。一般情况下当混凝土强度达2.5N/mm2时方可拆除。拆模一般遵循“先支后拆,后支先拆,先拆非承重模板,后拆承重模板;先拆侧模板,后拆底模板”。对于重大复杂的模板拆除,应制定拆模方案。对于梁板柱结构的模板拆除,一般是拆柱模-拆楼板底模-拆梁侧模-拆除梁底模。跨度≥4m的梁均应保留支架,其间距不得大于3m。
随着我国建筑业的飞速发展,模板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地位越来越重。因此需要对模板技术进行优化处理,保证模板工程满足设计和施工的要求。尽可能采用先进的模板工程施工技术,提高施工技术人员的施工技术水平,从而增强施工单位的综合竞争实力,有效的改善模板工程在建筑工程中施工质量,确保建筑工程的整体施工质量。
[1]祁虎.模板工程在建筑工程中的施工技术研究[J].山西建筑,2014.
[2]欧阳伟聪.建筑工程模板施工技术浅析[J].工程技术,2014.
[3]刘亚峰,张雨.浅谈模板工程在建筑工程中的施工技术[J].工程科技,2014.
[4]王海涛.浅析建筑施工中模板工程的施工技术[J].建筑科学,2014.
TU755.2
A
1673-0038(2015)21-0064-02
2015-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