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嘉琳
(汕头市市政工程维修中心 广东 汕头 515000)
浅谈小桥景观设计
李嘉琳
(汕头市市政工程维修中心广东汕头515000)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和人们生活的提升,各地相继建立起大型的桥梁。而大型桥梁也逐渐被认定为城市的标志性建筑物。面对雄伟壮观的大桥,袖珍的小桥逐渐淡出人们人们的思维之中。但是,纵观历史的发展,大桥的建立和形成都是基于对小桥研究的基础之上,本文就关于小桥在景观方面的相关设计进行阐述。
桥梁造型;材质;栏杆;桥梁景观;构造形式;尺度比例
水对人类的生产、生活活动息息相关,自古至今城市都邻水而建,现如今,一线城市绝大多数为沿海城市。自人类进入农耕文明,伐木建桥开始,桥——这一建筑物大大改善了人的生产生活面貌。为了生活的方便,为了获得快捷的交通,桥在人们的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随着人们对小桥的观赏性需求日益升高,促使了近现代桥梁的修建越来越考究。在观赏园林的小桥设计中,不仅讲究整体布局的协调自然,讲求地形的设计,结构的美观,与周边景物的搭配与水体的映衬和对比,同时给人以置身其中、融入自然的愉悦感。而要创造这种舒适、自然的愉悦感就要求设计人员具备较高的学科素养与设计能力,在讲求实用坚固的基础上,满足人们的审美诉求,需要设计师在看重其实用功能的同时从结构力学与美学等方面也要得到了极大的发挥。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小桥景观的设计问题做进一步的探讨。
在建筑艺术方面讲,桥梁的修建与房屋的修建是相似的,都应注重与周边环境配合的协调性,小桥的建设不是孤立进行的除考量自身结构与美感外,还要考量多中外部环境因素。根据与小桥相配合的附近环境包括植被的覆盖状况;建筑物的重要程度,历史时间与价值;当地天气情况,降水量的多少;河流的横断面与水纹大小等多种因素来考量小桥自身的尺寸、材质、细节、外形、风格等因素的搭配与协调。这样才能既实用又使人产生舒适、协调的美感,满足人们审美的精神诉求。要达到这种内外协调,达到桥梁的美观,就必须使小桥与周边的环境相结合,除对本身所用材质加以美化之外,还要结合整体,根据周边环境与城市特色来选择小桥的外形、色彩、尺度比例等等,以求获得整体的协调之美。与环境的协调可具体体现在两个方面:自身协调和整体协调,自身协调即建筑物个体内部各因素间的协调;整体协调即为小桥与周边环境、建筑物等相互之间的协调。大致来说,野外、市郊的桥梁要与周围自然环境相配合,市区的桥梁则必然与周边建筑相协调。从自身协调上看,小桥本身的轮廓构架与比例是受众产生美感的主体。因桥梁自身受力部位的不同,结构力学设计中因其受力的不同必然造就各种迥然不同的风格。桥梁自身线条的曲直与实体、空间的比例等诉诸于人的视觉,产生不同的美感:如桥身连续的波形曲线会产生渐强渐弱的跳跃感;简洁的直线给人以刚劲有力的质感,桁架拱给人以轻巧之美;石拱桥则凸显了坚实之感;斜腿刚架桥具备了坚毅、刚劲的力度。整体协调角度设计中则要考量的因素更加全面。例如在中山公园“碧波桥”的设计中,除了对玉槛湖及周边地形的认真考察,我们还对桥周边的园林景物给予了高度的重视,为了配合周边的园林景观的美感,达到与周边景物相协调,同时考虑到桥身的受力情况,将桥设计为不等跨的三跨圆拱桥。整体看来,“碧波桥”与中山公园“玉槛湖”的周边景色甚是相融,呈现出自然、协调的美感。走上“碧波桥”,整个中山公园的湖水景观尽收眼底,碧水、蓝天,绿树黄花交相辉映,和谐自然。小桥与一旁的蛇岛交互辉映,身处其间的幽寂小径,回眸望去,绿树装饰下的桥身色泽对比明暗交融,时隐时现,给小桥增添了一丝丝神秘之感,些许诗意顿涌心头。同时,作为三跨圆拱桥,它体现了我国古典桥梁之美,与周边景观的交相融合同样是对我国古典桥梁设计观念的完美阐释。整座桥身曲形优美与其坚实的构造刚柔有济,桥身的拱形曲线,使得游客在上下桥的不同视角能观赏到不同的景观,桥的拱形与其倒影形成“沉月”之貌(详立面图),配上桥身的美景与倒影中的湖水动静相宜,相映成辉,为中山公园又增添了一道美丽的风景。
图1 小桥立面图碧波桥
如果说小桥的设计中与环境的协调之美需要设计师靠直觉来完成的话,那么材质的选用则是切切实实能够摆在人们眼前的。桥梁选用的材质一般多为砖石、混凝土、金属等材料,这些建筑材料本身就会给人以结实、刚劲之感,小桥材质装饰的美感要尽量发挥材质自身固有的美感,在其自然美感的基础上协调整体色彩比例效果,使桥梁尽可能体现建筑的朴素美和自然美。又因人所距桥梁的距离直接影响到对桥梁所用材质质感的整体感受,因此要想获取整体质感的良好的效果还要从远、中、近视效果综合考虑,一般人在25m以内视觉效果最好,可以看清材质和纹样。因此桥梁建筑的质感要以粗犷、刚健为宜。质感体验往往离不开色彩的装饰,色彩通常能迅速、直接地传递给人感情,比如看到红色瞬间涌上喜庆、热烈的感觉,因此小桥为适应整体的协调与融合适宜的加以色彩的装饰是非常有必要的。小桥作为一种观赏功能较强的建筑物,发挥其自然美的同时恰当的稍加装饰,往往会起到画龙点睛的效果。
在中山公园“碧波桥”的设计取材中,运用石质材料可以与公园的环境搭配契合,将公园的古典气质完美呈现。可是考虑到工程的造价较高,经济投入较大,而运用一些现代材料则不能符合院中景观的色调与气质,现代感过于明显。因此在设计中偏重了材质与色彩,将桥的圆拱外形与护栏、护轮带都喷上了石漆,而砌筑的墙体(雉墙)部分贴清水砖,在桥腹下喷石漆按照石头的外形划分成块,中间划出石缝,塑造出每块石头用石缝分开的形貌,石漆表面粗糙,外表耐磨,久不变色,与花岗岩石有异曲同感之功效。这样一来,无论是近观还是远看,给人的感觉整座桥就是由石头砌成的,效果非常逼真,通过装饰实现了与园内建筑、景观及环境融合、协调的美感。
桥梁自身各构成要素之间恰当的构图比例和尺度,能够给人以舒适、自然的朴素之美,不仅仅对桥梁主体结构的美观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而且对城市环境的整体面貌而言,桥梁自身修建要协调的同时更加要促进周围整体环境的协调,促使桥梁自身与周围整体环境的完美统一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在桥梁设计中,小桥的平面布局、空间组合、尺度比例要与周围或城市中的江河、道路、广场建筑等的环境特征相结合,将其做为一个整体去规划、考虑,力求桥梁与周围环境相契合,环境之美,景观之美又与小桥相映衬,彼此协调,相得益彩。
桥梁尺度比例要与江河水面配合协调,以其自然纯朴之美为江河的大好风增光溢彩。桥的跨度要恰当,具有线条的美感,突出灵动的跳跃感,富有韵律感。桥梁与桥高之比,特别要考虑当地的气候,降水量等水文特征,比例要较为适当,正常情况下桥的跨度设计应大于高度1.5倍以上,这样既能保证其实用性,又能确保其美观的需求。
桥梁在其出现伊始本就为道路而设,联通了道路,同样也担任着道路的角色。在这种意义上来说,桥梁应与到道路是相交融的。城市道路中的桥梁也应完全融入道路之中,达到协调统一的整体效果,这样当人在沿着桥梁的曲、直的线条通过时,自然而然融入其中感受小桥带给我们的浑然天成的建筑美感。
桥梁要发挥自身的优点与广场、街道及建筑等相协调,使得城市的整体布局美观、和谐,当宽阔的广场与宽敞的街道遇上狭窄的桥梁,两边较宽中间较细,在布局上欠美观,比例设计稍微不当就会影响交通。通常来讲,广场接口处设计应根据交汇道路线、车流量、行车速度、转弯半径等因素来确定。广场最小边尺寸为主要建筑物的1.5~2倍,最大边尺度为其主建筑高度的2倍是比较合理的。桥梁宽度应与街道的宽度相协调,但主要还是由交通流量及行车速度等因素来决定。只有实现了桥梁尺度比例的协调,才能达到布局上的美观、合理,交通上的畅通、便捷。
在研究桥梁形式创新的时候,需要我们以史为鉴,总结已经建成桥梁的教训和经验,勤于创新和思考,就会不断提出许多桥梁结构的创新新构思。不断提出新颖的创作方法,通过侧向思维的对比来提高选择方案的能力,这是桥梁构成设计中的一种重要手段。
桥梁作为一种时空统一的建筑,在选择其外形时,就必须要涵盖时间的因素,桥梁作为一种极具观赏艺术性特色的建筑物,当其建成使用后会在大家面前保存很长的岁月。桥梁的外形好坏经常会影响周围的环境和大家的生活。例如,富有人文创意的桥梁极可能成为城市的地标建筑,单调呆板形式的桥梁可能引起行人的视觉疲劳。
现在桥梁的上部结构形式大同小异,要想在芸芸众生的格调形式中脱颖而出,设计出独特引人的桥式风格,就要求设计者要打破常规,在不影响整体结构受力的前提下,使局部设计的更加多变美观。桥梁结构设计时,需要将各种可能因素进行综合考虑,并且需要将桥梁的艺术造型与其所处环境基调相一致,才能最终形成环境和桥梁相结合的美学。在桥头设计的时候,需要将其各个部分和街区景观及周围建筑相结合,组成一个统一的风景,进而形成一种极佳的艺术效果。安全、稳定、坚固和均衡过渡连接是桥梁结构设计中必须要遵守的原则,并且在以后的桥梁外形设计中一定要考虑在内。
桥梁的美观在于其外观的清新、曲、折、秀美。而桥梁的栏杆是大家可以直接感受和触摸的部分,因此更应该能提现桥梁的秀美。桥梁栏杆的基本功能是要满足桥体的功能作用,即让大家产生安全感,而它的外形的美观会更加渲染出桥梁的总体美观效果。主要从三个方面对栏杆造型进行设计:虚实相宜且新颖大方,与环境和桥梁外形和谐,制作和安装方便不宜繁杂。在公园内的几座小桥,其栏杆的外形设计都十分美观精致,跟周围环境融合的效果非常好。
现在经常出现的问题是许多政府部门之间没有很好的沟通,各行其是的做法破坏了原本较好的景观环境。例如随着科技的发展,各种各样的通信与电力线路电缆大量铺设,遇树锯其枝叶,遇桥梁则架棚而过,使环境变得越来越不协调起来。譬如,在已经建好的桥面上铺设一些水管,占用了部分人行通道;在桥梁的上方悬挂着黑色的电缆线等现象。以上这些生活中常见的小事,都会使桥梁产生不和谐的影响。
在桥梁的设计时,还需要使其与周围建筑环境相匹配,对桥头进行一些艺术上和灯光上的处理,这样就有可能将一座以前看着非常普通的小桥变得绚丽夺目,让经过的人们流连忘返。建造桥梁的时候还要注意其绿化配套设施的建设,要让桥梁和周围的建筑环境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设计和建造桥梁的时候需要我们把它当做一座雕塑来建设,而且建成一尊能让大家都流连忘返的雕塑。设计师们如果想要实现这个目标,就要具有渊博的知识作为基础,具有灵活性的思维能力,广泛涉猎不同方面的知识,让自己具有更加天马行空的思维能力,这样才能创造出越来越多的传世佳作。
[1]姚玲森,主编.《桥梁工程》(公路与城市道路工程专业用).人民交通出版社,1985.
[2]陈从周,著.《中国园林》.广东旅游出版社,1996.
U442
A
1673-0038(2015)25-0288-02
2015-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