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立文
诗书传家代有才俊
——记华南理工大学吴硕贤院士一家
徐立文
吴秋山在伏案工作(摄于1981年)
吴硕贤,1947年5月生,漳州诏安人,中国科学院院士,建筑技术科学专家,华南理工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华南理工大学建筑技术科学研究所所长。1970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建筑学专业。1981年和1984年分获清华大学硕士、博士学位。
诏安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文风炽盛,不仅涌现出了许许多多书画名家,在科学界也有一位引人注目的人物,那就是中国科学院院士吴硕贤,我国建筑界与声学界第一位博士。吴硕贤出生于文人世家,他的祖父吴梦丹、叔公吴梦沂均是前清贡生,藏书丰富,学识渊博,擅长书法。他的父亲吴秋山是我国现代著名诗人、散文家。令人称奇的是吴硕贤的女儿吴燕8岁就会说四国语言,现为广州暨南大学文学院教师、日本东京大学访问学者。
吴秋山(1907-1984)是我国现代著名诗人、作家、教授。他的诗词、书法闻名遐迩。他4岁时进私塾受启蒙教育,研摩颜真卿、柳公权、欧阳询、苏东坡等诸大家的楷书、篆籀和行草。9岁就博览群书,能韵语,写旧诗。1923年中学毕业,入厦门集美师范,毕业后又考入上海复旦大学中文系学习。1933年于复旦大学毕业,获得文学学士学位,后留校任教。这一时期,吴秋山活跃于当时的上海文坛,出版了诗集《枫叶集》、《秋山草》,散文集《茶墅小品》等,作品曾入选“中国新文学大系”及续编。
1937年8月13日,日寇入侵上海,吴秋山回到福建,与郁达夫等人从事抗日救国宣传工作。1938年4月,出版抗战诗集《游击者之夜歌》。他回福建后,先后在福建师范、福建音专、福建协和大学、海疆学校等任教。解放后,又先后在漳州师专、福建第二师范学院中文系任教,1984年在漳州病逝,享年77岁。
在吴硕贤的印象中,父亲是一个追求诗意生活的人。上世纪50年代,吴硕贤一家在平和县生活,居住在小溪城郊庙坑村的一座小宅院里。那是一进两间泥墙瓦顶的平房,有个长方形的院子,院门对着远处蜿蜒起伏的马鞍峰,门口有棵龙眼树。吴秋山为它取名“半野轩”,写了一副对联贴在门上,曰:“园栽龙眼树,门对马鞍峰。”尽管小宅院很是简陋,吴秋山却把它布置得古色古香。案几上布置着文房四宝、花瓶茶具,四壁悬挂名人赠送的书画条幅,其中有郭沫若先生书写的条幅《咏屈原》、郁达夫先生书写的七绝、弘一法师写的偈等等。吴硕贤的母亲林得熙出生于福州诗书之家,长期在中学教语文,也精通词章翰墨之学。
郁达夫题诗
吴秋山热爱民族音乐,买了许多乐器,如七弦琴、阮、板胡、三弦、琵琶、筝等等。他还为每件乐器都题了雅号,亲自书写,并让人镂刻在乐器上,例如“落玉盘”“桐雨吟”“兰谷风”等等。平和县城许多音乐爱好者常到“半野轩”切磋技艺。吴秋山还喜欢喝茶,写过论茶之专著《功夫茶考》。吴家藏书丰富,吴硕贤自小就喜欢随意翻阅,获益良多。
回忆童年生活,吴硕贤感慨道:“我学的是建筑学,使我有机会接触许多富丽堂皇的建筑物,但是相比起来,我对‘半野轩’的情更深,意更真,爱更笃,念更切。”
我国科学界的泰斗钱学森,不仅是科学大师,在音乐、绘画、摄影等方面都有较深的造诣。他曾说过:“学会艺术上大跨度的宏观形象思维,对启迪一个人在科学上的创新是很重要,很有帮助的。”这一真理,在吴硕贤身上再一次得到了验证。
受家学熏陶,吴硕贤自幼学习诗词格律及书法,养成吟诵诗词的习惯,小时候的志向是当诗人、作家。直到初三那年,中苏关系破裂,苏联专家撤走,陈毅号召全国青年向科学进军,他才转而专攻数学、物理。虽然把毕生献给了科学研究,但至今,诗词创作与书法仍是他的第一业余爱好。
吴硕贤说:“自然科学与文学是相通的,在一首诗中,我曾用‘理纬文经织锦成’来概括我的治学体会,即把治学当作编织锦缎,以理科知识为纬线,以文科学养为经线,理与文两不偏废,交叉编织,相互融会,从而达到文理双美的目的。之所以能在科学研究和工程设计上做出一点贡献,我想与从小打下良好的语文基础是分不开的。”
1965年,吴硕贤以福建理科状元,同时也是全国最高分的成绩考取清华大学,但只上了8个月的课,“文革”就开始了,吴硕贤的学业被迫终止,开始了串联、大批判等运动。1970年,吴硕贤被分配到西安铁路局工地劳动,后任施工技术科科员。在这段时间里,他一边实践一边自学,几乎自学了全部建筑结构课程。1978年,全国恢复研究生招生,在那个千军万马挤独木桥的年代,吴硕贤考上了清华大学建筑技术科学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再次回到清华的怀抱,并于1984年成为中国建筑学的首位博士。
吴硕贤长期从事建筑与环境声学研究,不仅是我国交通噪声预报及城市防噪规划研究的开拓者,还在室内声学研究方面取得丰硕成果,完成了六十多座观演与体育等建筑的音质设计。他认为,青少年时期的音乐兴趣培养对他的学术研究大有帮助。在漳州一中读书时,他从音乐老师魏德亨那儿学会了拉手风琴、弹钢琴。他的同学张松山说:“读高二的时候,吴硕贤就曾作词作曲,写作一首歌曲《芝山之歌》,在学校引起轰动。此外,他的手风琴也拉得很好,学校每有活动,总少不了演奏一曲。”
吴硕贤的女儿吴燕原名吴燕(上燕下日),意为晴空无云。这名字是她爷爷取的,因为生僻,电脑打不出来,出国办手续不方便,才改作“燕”。1978年吴燕出生时,吴硕贤即赴清华求学,只有寒暑假才能和女儿在一起。吴燕幼年时期,主要由外公、外婆及母亲共同照顾、教育。
吴燕的外公朱浴沂1940年毕业于上海圣约翰大学医学院,先后获理学士和医学博士学位,是漳州有名的内科医学专家。他精通英语,曾多次义务为漳州医务工作者开办英语学习班,为进口医疗设备翻译英文说明书等等。
也许是得益于基因遗传,吴燕在很小的时候就表现出了对语言的高度敏感。1岁5个月开始识字并学习英语,3岁脱盲,4岁会写信、阅读,5岁3个月在《小主人报》发表文章,能背1300多字的英文《白雪公主》。6岁时,她又跟着电视和磁带,自学日语、法语。8岁时,她已经能初步用四国语言与人沟通。
吴燕获硕士学位与父母合影
吴燕9岁时被评为全国十佳少先队员,13岁考上高中,14岁当选为共青团十三大代表,16岁考上浙江大学中文系,22岁硕士研究生毕业,在广州暨南大学任教,同年考取暨南大学博士生。2010年,她获得著名的日本学术振兴会的研究基金资助,到日本东京大学作为期两年的研究。当年申请该基金的各国人文社科学者共计132人,获批者仅17人。吴燕是其中文学类唯一获批者。目前,她已出版了数种译著。
吴硕贤认为,天赋对一个人的成才有一定的影响。具有某方面天赋的人,往往对特定事物存在强烈的兴趣,当才能与兴趣相吻合,就会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吴燕从小就专注于学习,把学习的过程当作一种精神享受。
吴氏家族文化昌盛的现象告诉我们,随着时代的发展,文化世家的发展也是与时俱进的,但他们对学术的热爱,对知识的认同不会改变。
(供图/吴硕贤)
责任编辑 萧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