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介融合背景下的迁转流变和传媒业未来

2015-10-31 09:46高钢
中国传媒科技 2015年12期
关键词:媒介学院融合

文|高钢

媒介融合背景下的迁转流变和传媒业未来

文|高钢

编者按:近期,新华网推出融媒体研究系列丛书,中国传媒教育领域首本传媒与数学“跨界”的《融媒体数学》一书,已经由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付印,即将与读者见面。该书作者是新华网融媒体未来研究院院长杨溟和南京大学教授马传渔。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高钢教授应邀为该书作序,结合《融媒体数学》的书稿,高钢教授分享了在今天媒介融合背景下的传媒教育以及传媒未来。

《中国传媒科技》专门编发该文,期望通过高钢教授的视角,给当下的传媒教育以启示。

杨溟先生这部《融媒体数学》的书稿,把我带入对中国新闻教育面对媒介融合大趋势的改革进程的回忆。

我和杨溟先生的相遇是在2005年,那年十月我去美国密苏里大学新闻学院,签署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和密苏里大学新闻学院缔结姊妹关系的协定。

密苏里大学新闻学院的章于炎博士向我介绍说,杨溟先生正在南京大学金陵学院筹备一项媒介融合领域的教学改革。

2008年年底,我接到杨溟先生的邀请,参与他发起主办的首届中国媒体融合国际论坛。那次会议上,我看到了他领导的学院建设的一个形态全新的媒介融合实验室。学生们正在运用全媒体方式,对这次学术会议进行全程报道。

后来的日子里,不断听到杨溟先生在教学领域进行各种媒介融合改革探索的消息。

2012年,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新闻学与传播学专业委员会和教育部新闻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联合评选新闻教育的创新项目,我看到杨溟先生申报的项目入列其中,从课程建设到教学进程,从技术方法到实习环节,他的学院建设起一个紧紧围绕媒介融合时代传媒信息传播人才培养的全新教学样式,他领导建设的媒介融合实验室沉淀了多项技术成果与专利。

互联网在中国投入社会应用的20年间创造的全新景观,证明了网络信息技术蕴藏的改变人类信息传播形态的巨大能量,也把媒介融合这样一个大趋势展现得淋漓尽致。

今天我们感受到的媒介融合,是数字化技术推进的信息传播的技术手段、功能结构、形态模式以及经营机制的界限改变。

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正拓展着信息传播的自由时空,使得人类之间的信息交流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得以实现;

智能便携的发展,提供了网络信息技术多元社会应用的个人平台。已经崭露头角的可穿戴设备将进一步改变信息传播的终端形态;

以大数据为基础的云计算服务的发展,正极大推进着人类的信息共享、资源共享、服务共享,在满足多元社会需求的同时,提高社会的运行效率。

十年间,我们看到媒介融合、媒体融合的实践已呈现出明显的趋势性特征:

多媒体信息在同一平台上的能量互补,使得媒体信息传播的效率不断提高,信息传播的吸引力和影响力都在随之加强;

多元网络、多元媒体形态之间的信息能量交互,已经推动了人类的信息共享进程;

信息传播者与信息接受者之间的信息能量交互,使昔日的屏障、壁垒正在风化和消失;

外部产业对传媒业的能量支持,已经使信息的生产与传播不再是信息业的封闭作业过程,而成为技术行业提供基础平台的全社会各个行业参与的生产过程。

媒介融合趋势下的新的信息传播结构,推动着信息提供模式、信息共享模式、信息创造模式发生着深刻的改变。

众多传媒教育改革者的实践告诉我们,如果能够避免一些误区,或许有助于对媒介融合本质的辨识,从而避免对媒介融合引发的变革所产生的不同程度的恐惧。我们能够看到:

媒介融合不是抑制和同化个性信息需求,而是培植和满足个性信息需求;

媒介融合的趋势不仅不会改变人类的这种基于本能生成的个性化信息需求,而且会为满足人类的这种信息需求提供越来越强大的技术支持;

媒介融合不是排斥传统媒体,而是优化传统媒体的功能;

媒介融合不是一个定态目标,而是一个动态进程。

因此,它呼唤传媒业全新的理念改变——我们迫切需要完成从单一媒体到多元媒体、从提供信息到提供服务、从机构传播到社会分发、从服务用户到开发用户的理念转型。

Web3.0时代将生成一个物质世界与人类社会全方位连接起来的信息交互网络,我们感受的是由此生成的超大尺度、无限扩张、层级丰富、和谐运行的复杂网络系统,呈现在我们面前的将是现实世界与数字世界聚融的全新的文明景观。

人类将赋予物质世界自我表述、自我展现的机能,在与客观世界的直接信息交互的基础上,获得更高级别的与物质世界和谐共生的智慧。

我们正在经历人类文明历史上前所未有的技术变革和社会变迁。互联网在中国的应用是一个蕴藏着丰富能量和无限可能性的社会运行过程。互联网技术在中国的应用恰恰与中华民族谋求命运复兴的历史进程重叠在一个历史空间之中,因此身在其中的我们,不可避免地要背负历史造成的沉重而复杂的纠结,回答互联网技术带给新闻教育的时代问询。当今我们的回答与选择不仅会作用于中国新闻教育的当下,也将影响中国新闻教育的未来。

我相信,杨溟先生的这部教材不仅会提供媒介融合领域的新的知识架构和新的实务方法,而且会提供在媒介融合时代信息传播从业者需要具有的思维方式和学习方式。这一切将成为今后更多的人继续深入探索媒介融合特点与规律、路径与方法的铺垫,也将成为中国新闻传播界迎接媒介融合时代到来的一个历史片段的记录。

(作者: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新闻学与传播学专业委员会会长)

猜你喜欢
媒介学院融合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融合菜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融合》
媒介论争,孰是孰非
书,最优雅的媒介
欢迎订阅创新的媒介
海盗学院(12)
海盗学院(7)
反思媒介呈现中的弱势群体排斥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