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2期
刊物介绍
《中国传媒科技》月刊,原名《中国新闻科技》是由新华通讯社主管,中国新闻技术工作者联合会主办,中央电视台、中国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新华通讯社通信技术局、人民日报社新闻信息中心协办的一本以全国通讯社、报社、广播、电视、网络等各种传媒决策人、管理人员、编辑和记者、技术和管理工作者为定向读者群体的实用型科技刊物。 《中国传媒科技》积极推动全国新闻媒体,特别是广播、电视、报刊报业的新闻采集、编辑制作、资料存储与检索、信息传播、出版发行及其设备的现代化;引进国外先进技术,促进民族工业的发展和各项事业的繁荣,突出新科技、新产品、新工程、新应用的传媒,加强媒体决策人、编辑记者、技术工作者、设备供应商之间的沟通、互动和交流、使之真正成为企业与用户之间交流信息、加深了解的桥梁。 《中国传媒科技》诞生于1993年。自创刊之日起,她就以专业服务中国百万新闻工作者为己任,立志成为中国最好的传媒科技杂志。从信息技术推动传媒行业全面进步这个角度切入,十余年来《中国传媒科技》秉承“立意严肃、观点前瞻、通俗易懂、先进实用”的一贯风格,致力于对当代中国传媒科技发展问题的独立判断以及深刻剖析,重点关注信息技术的创新性应用,为媒体带来的巨大发展潜力,是一份真正能够在中国传媒发展过程中起到引导与参谋作用的权威媒体。
中国传媒科技
- 皮电传感,让你的皮肤智能起来
- “战马”生物传感实验是这样炼成的
- 生物传感+
——国内首次剧场传感实验引发各领域需求探索 - 十三五期间中国“传感器”亟待破局
- “感知未来”
——首届“智能+”传媒超脑论坛系列访谈 - 杨溟:传媒业的未来必是与人工智能的融合
- 常河:澎湃将为写作机器人设计图片识别系统
- 蒋纯:人工智能扮演着人类记者的“外脑”角色
- 吴甘沙:机器要与人形成“共情”响应
- 刘挺:“文本情感分析”将成为攻克机器人“情商”难题的重要选项
- 林思恩:认知神经科学,可实现意念“控制”机器
- 苏中:机器人的情感之路还很长
- 乐视张志伟:无颠覆,不出手
- 浅谈上海报业集团公文统一系统解决方案的应用
- 媒介融合背景下的迁转流变和传媒业未来
- 注册制来了,科技股还会好吗
- 智能语音+互联网教育的成功之道
——专访清睿国际教育集团董事长朱奇峰博士 - 吴甘沙:大数据的六大人工智能变现方式
- 媒体云平台:大数据时代传媒行业的转型设想
- 中国网络传播学会新浪官微12月槽点
- 让机器人具有“体温”和“大脑”
——《智能爆炸:开启智人新时代》推荐序 - 媒介融合环境下城市台运用社交媒体策略研究
- 传统媒体的新媒体转型:误区、问题与可能的路径
- 传媒美学:时尚与科技大跨界
- “最具影响力”是影响到用户的脑瓜子和钱袋子
——专访“智谷趋势”创始人兼CEO邓科 - 新华网融媒体未来研究院获“2015搜狐传媒影响力致敬之年度技术团队”殊荣
- Star是谁?这个生物传感机器人要当传媒人的助手
- 《战马》“袭”心
——新华网携手国家话剧院开展国内首次观众传感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