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刘继军 中国农业大学
健康养殖与现代化畜牧业发展
文|刘继军 中国农业大学
健康养殖的概念很宽泛,涉及到品种、饲料、疫病及环境的科学管理等,是现代化畜牧业发展的要求。因其涉及食品安全和环境污染两大热点问题,备受关注。
近几年的一些专业统计数据显示,我国畜牧业生产水平还不够高,规模化程度也较低。传统畜牧业向现代化畜牧业转化的过程,涉及到一个问题:怎么转化?在学者、政府官员之间形成了两派意见:一派主张规模化经营,集中财力、人力、技术,提高生产效率;另一派主张家庭农场,以农户为主组织合作经营,即合作社的形式,这在日本、韩国和我国台湾包括欧洲都做得相当不错。
因养殖的复杂性、从业者的水平差距等,很难评价某种饲养模式是否健康,现代化畜牧业到底怎么做,包括健康养殖怎么做?农业部提出了标准化养殖模式,即对饲养品种、饲料、设施设备、饲养管理、疾病控制、环境控制和粪污处理等方面,都做了一定的规定,标准化示范场必须符合以上规范。
从发展模式来说,集约化经营和农户为主的家庭牧场,肯定要并驾齐驱、同步发展,不可能按同一个标准,这在我国很难实现。而且在南方山区,不适于规模化养殖,这就要求探索适用于不同地区的标准化养殖模式。
不管哪种养殖模式,在现代化畜牧业标准上,美国有一个提法:第一是看饲料转化率。第二看设施设备装备,适度规模。只有适度规模,设施设备才能装备成,劳动效率才能上去。第三,就是集体效益,是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高度统一。可见,如何把畜牧养殖产业提升标准,是我们现在的重要课题。
我国畜牧业发展很快,规模化程度也在稳步提高。2009年生猪出栏50头以上的猪场占61.3%,2013年为69.9%,增长8.6%;出栏5000头以上的也由9.7%提高到13.6%,增加4%。但是总体水平还是参差不齐。我们没有做到从品种、营养、环境、疾病、管理各个方面集成。比如生猪,现在猪舍基本能够做到环境控制自动化,然而并没有自然通风和环境控制相结合的猪舍。本人曾建议做自然通风的空气控制系统,通过控制翻板的活动,控制进入舍内气流的方向和大小,但是畜牧机械的利润低、比较效益差,厂家不愿在这方面多投入,而且研发产品的推广也会难度很大,这是行业基础的问题。
实际上畜牧养殖挣钱主要在两方面,一是要提高生产水平,种畜繁殖率提高,多生多活,同时提高商品产肉、产奶、产蛋量;二是提高劳动效率,减少人工投入。另外职能划分也可以向国外学习。政府应该侧重执法,技术推广交给大学或者研究所。欧洲也有类似于我国推广站的机构,但是技术推广站的人员要定期到大学培训。这样技术推广人员都是真正懂技术的,研究与推广的衔接也能有机结合。另外就是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将养殖户、企业以加盟的形式组织起来,提高生产水平和开拓市场。
(本文由本刊记者王雯慧根据作者在第22期“创新五方谈”上发言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