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嘟嘟妈
孩子为什么不合群
●嘟嘟妈
经常看到群里的妈妈说:“我觉得孩子外向活泼更有利于成长,孩子内向腼腆要培养自信。”还有的妈妈说:“我其实是抱着让孩子多接触一些小朋友的目的参加亲子活动的,我家孩子比较内向不合群,至于能学到什么我不是太在意。”
那么,这些说法究竟有没有道理?我们来看看《纽约时报》畅销书作家苏珊·凯恩的说法。
“世界上约有1/3的人是内向性格。”苏珊·凯恩说,“内向和害羞是不同的,害羞是指害怕外界评价,而内向是指你如何回应外界的刺激,包括社交刺激。外向的人会从大量的外界刺激中获取能量,而内向者却觉得在安静舒缓的环境中更有活力。”
遗憾的是,我们的很多学校都是为外向孩子设计的,现在的孩子经常要完成很多小组任务。那些喜欢独处或是一个人工作的孩子,就常常被当成局外人或是麻烦。
内向的孩子常常只有一两个朋友。父母会觉得需要鼓励孩子多交朋友,于是为孩子安排很多聚会,邀请好几个孩子来家里玩。其实,内向的孩子有一两个朋友就感到很满足,没有太多朋友并不是不合群的表现。
“不要错把孩子对待新环境的谨慎当成同他人交往的无能。他的畏缩是因为面对新事物或刺激过度,而不是惧怕同他人接触。”苏珊·凯恩说。那么,我们如何支持、鼓励内向的孩子呢?
内向孩子心中隐藏着巨大的热情,父母要注意发现。如果一项天赋得到充分发展,就会让孩子产生强大的信心。传统的课外活动,比如踢足球可能很适合外向一些的孩子,而那些安静一些的活动可能更适合内向的孩子,比如写作。
不要让孩子对自己的性格特点感到羞耻。敏感内向,从积极的角度看,也等同于有创意、直觉准、思想深刻。不要企图改变孩子的个性,让他做违背自己意愿的事,在孩子看来,那意味着我们并不爱他。
如果你很内向,不要让自己的经历影响孩子。内向性格也许在年少时给你带来了很多困扰,不要杞人忧天地认为同样的事情也会发生在孩子身上。孩子可以独自解决遇到的问题,也会因此茁壮成长。为他独特的性格感到欣喜,相信他能走得更远,就足够了。
如果你的孩子不愿意尝试新事物,对陌生人保持警惕,让他慢慢来。不要放任他窝在自己的小天地里,但也要尊重他的界限。比如,在海滩上,让他以自己的节奏走近海浪,让他知道自己有害怕或怀疑的感受很正常,但也要让他知道没什么可怕的。当他在社交上迈出新的一步,你要赞赏他的努力:“我看到你昨天去和那些不认识的孩子说话了,我知道这样做对你来说很难,我为你骄傲。”
如果你的孩子很“害羞”,不要让他听到你这样评价他。他会觉得自己过于紧张是一个固定的性格特点,而不是能学会控制的一种情感。在我们的社会中,说别人“害羞”就像给人打上了一个烙印。当其他人在孩子面前说他害羞时,要纠正他们:“宝宝只是特别爱研究新环境。”
让他学会为自己争取利益。当别的孩子拿走了他的玩具,让他很难过,把他带到一边,让他用最大的声音说“住手”。可以把这当成游戏反复练习,但态度要轻松,让孩子知道你了解他的感受。
将内向的孩子看作可塑性强的孩子,而不是脆弱的孩子。如果你的孩子“高度敏感”:对灯光、声音、新环境、感情非常敏感,那么恭喜你,你的孩子是个“兰花宝宝”,这是吸引众多心理学家关注的一个新的研究领域。很多孩子像蒲公英一样,在任何环境下都能生长。而那些内向的孩子就像兰花一样,对环境很敏感。不过,如果他们的童年经历很愉快,将来会比那些蒲公英孩子表现得更好。伦敦大学的Jay Belsky教授说:“兰花孩子的家长应该觉得自己很幸运,他们投入的时间和精力最终会让他们看到不同的结果。家长应该将内向的孩子看作可塑性强的孩子,而不是脆弱的孩子。”
尊重孩子独自玩耍的愿望。不要痴迷于小组活动,虽然教会孩子与人合作很重要,但内向的孩子需要一定的时间和空间独处,这是他们给自己“充电”的方式。
让孩子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人做朋友。强求孩子花太多时间与其他孩子交往,逼他参与到过多的社交活动中去,并不会让内向的孩子变得外向,而是会让他疲惫不堪。
帮助其他人理解自己的孩子。
当你理解孩子以后,其他人不一定也能理解孩子。比如,老师可能会告诉你,你的孩子不太合群,因为他不喜欢和其他孩子一起玩。你应该向他们解释,内向的孩子在自己一个人的时候能发挥更大的优势。
(摘自微口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