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绍坤
摘要:互联网的普及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习惯,也极大地丰富了教师的教学手段和学生的学习方式。课程改革对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模式提出了新要求,生态课堂是目前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最常用的教学模式,对提高课堂效率、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有重要的促进作用。本文通过分析我国高中信息技术生态课堂的教育现状,提出了完善高中信息技术生态课堂的建议,希望能对高中信息技术教师开展生态课堂有所帮助。
关键词:高中信息技术;生态课堂;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674-2117(2015)20-0138-03
实施课程改革是顺应时代发展潮流趋势的最佳措施。新课改中明确提出,“课堂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即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以课堂教学实施者和引导者的身份,帮助学生学习,实现其作为教学主体的地位”。生态课堂教学模式是符合新课改要求的新兴教学模式,对活跃课堂教学气氛、发展个性课堂教学有促进作用。因此,高中信息技术教师在采用生态课堂教学模式时,一定要注意把握最新的动态教学理念和方法,善于发现每位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最终达到提高学生信息技术素养的目的。
高中信息技术生态课程概况
生态课堂是根据生态学原理而产生的课堂教学模式,该教学模式认为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必须重视情境教学、学生学习、教学效果等因素,同时保证各种因素的动态平衡,从而促进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发展。它有着传统教学模式无法比拟的优势。
1.整体性
生态课堂教学模式重视教学环境、学生的学习和课堂的教学效果等因素,这些因素构成了完整的课堂教学,是一个整体,缺一不可。生态课堂将这些因素综合起来整体评价,评价体系较为完善,评价结果能够保证公平、公正。而传统教学往往将这些因素隔离开,单个逐一地进行分析和评价,课堂教学的整体性被分割,不利于提高课堂效率和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在生态课堂教学中,班级作为有机整体,其中的每位学生都是构成整体的一部分,要想整体得到进步和发展,教师必须重视每位学生的发展。教师在进行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时,不仅看重本堂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效果,还会思考以后课程的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往往会制定长期的教学目标,注重课堂教学内容之间的合理衔接、承前启后,这体现了高中信息技术生态课堂教学的整体性,有利于学生信息技术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
2.多样性
由于每位学生的兴趣爱好、性格特征不同,所以偏爱的科目也不同,也使得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平高低不一。高中信息技术生态课堂教学模式的多样性就是要求教师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实施分层教学,提高每位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平。除了学生自身因素以外,学校的师资力量和硬件设施也是影响高中生信息技术水平的重要因素,所以教师在对生态课堂教学实施分层教学时,应该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随机应变地调整教学重点和目标,争取在有限的资源条件下,让每位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都能有所提升。同时,高中信息技术教师开展的生态课堂教学模式之间也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学生信息技术水平的差异、学校硬件设施的差异、教师教学方式的差异共同构成了生态课堂教学模式的多样性,这种特点使得生态课堂具有极强的可塑性和发展性。
3.动态平衡性
生态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各个因素都会发生变化,维持各种因素保持动态平衡是生态课堂的基本职能。教师和学生是课堂教学的组成部分,两者之间相互依赖、相互影响。教师的教学方法影响学生知识掌握能力的程度,学生学习效率的高低又反作用于教师的教学方法。因此,师生之间的关系一直处在动态平衡中。这种平衡有助于师生进行良性的、平等的互动循环交流,有助于提高高中信息技术课堂的教学效率。
4.和谐性
高中信息技术生态课堂教学模式的和谐性是指班级的每位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指引、启发学生的学习思路,实现既定的教学目标。在这种教学模式中,学生可以发表自己的观点和见解,使知识的感悟方式发生变化,从而培养创新思维、提高创新能力。在和谐的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相互交流、相互影响,既能对教师实施更为有效的生态课堂教学方法有极大的启发,又能对学生信息技术水平和综合能力的提升有促进作用。
高中信息技术教育现状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学习和掌握基本的信息技术能力是学生立足于社会的必备技能。信息技术教育是提升学生整体综合素质的强大推动力,必须予以高度重视。就目前的情况来看,我国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还存在诸多问题,严重影响和阻碍了学生整体素质的提升。
1.从学校和教师的角度来看
实施新课改之后,大多数学校已经按照新课改的要求,开展了高中信息技术教育,但是实施的力度还不够,具体表现为学校的硬件设施和信息技术师资队伍还没有达到高中信息技术生态课堂的要求,学校对高中信息技术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另外,有部分信息技术教师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模式落后,与时代脱轨,不能满足生态课堂教学的要求,如有的教师教学方法没有更新,依然采用传统的单一教学模式,授课内容没有重点,导致学生缺乏学习热情;有的教师虽然采用了生态课堂教学模式,但自身不能正确理解生态课堂的内涵,使得生态课堂的教学效率差强人意。
2.从教材的角度来看
学校对信息技术的重视程度不够,所选的信息技术教材不符合高中生的信息技术水平。目前的许多教材过于专业化,学生不能理解,看信息技术课本像看天书,严重影响了其学习积极性。同时,教材落后是导致信息技术教育效果不甚理想的原因之一。
高中信息技术生态课堂的发展建议
1.创新教学思维
开展信息技术课程的目的在于培养高中生的思维方式,但是笔者在调查中发现,在目前的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当操作方面出现问题时,大多数学生都是等待教师发现并进行讲解,真正能够通过自身思考解决问题的学生不超过20%。从这些数据中我们不难看出,高中生严重缺乏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要想提高高中生的信息技术水平,必须转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可以在完成课堂教学任务之后,布置练习题,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讨论和研究,最终完成任务。
2.采用分组教育的方式,分别布置任务
教师要认识到学生计算机水平之间的差异,并根据个人差异因材施教,制定科学的教学方法和评估体系,保证每位学生都能得到相应的发展。在熟知每位学生计算机水平的前提下,进行差异性分组,即按照学生信息技术水平的高低进行分组,针对不同的小组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安排不同的学习任务。分组布置任务不仅能够强化学生之间相互合作的能力,提升学生的素质,还可以防止学生滥竽充数,起到监督的作用。例如,在讲授“Photoshop图形基本编辑”时,教师可以找一些大公司的标志图展示给学生们,然后对其中几个简单的设计图进行概括和讲解,接着让学生自己单独实践,独立进行思考和设计。在这种浓厚的学习气氛当中,学生们不仅能正确绘制出标志图,而且有的还能根据自己的想象,绘制出各式各样精美的标志图。
3.采用试听教学法,创设教学意境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想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平,必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随着信息技术的日益发展,互联网上拥有了越来越多的教学素材,教师则可以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先利用这些素材创设教学意境,让学生进入到情境之中,从而激发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然后,让学生将教学任务和日常生活联系起来,加深他们对计算机知识的理解。接着,在计算机上操作,巩固学生的计算机知识,增强他们学以致用的能力。例如,在讲授“Flash的遮罩功能”时,教师可以运用日常生活中几个简单的实例,以课件的形式展现各式各样的遮罩效果。在学生们欣赏效果的同时,又运用遮罩的基本技巧对这几个画面进行详细的讲解,使学生们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思考和实践。
结语
生态课堂教学模式具有众多的特点,是提升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率和学生信息技术素养的有效途径,应被广泛应用。但是目前我国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严重制约了生态课堂的发展。因此,高中信息技术教师还需要积极探索科学合理的生态课堂教学模式,以便更好地发挥生态课堂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李文晓.高中信息技术生态课堂教学模式的行动研究[D].新乡:河南师范大学,2012.
[2]纪红.构建高中信息技术生态课堂的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13.
[3]薄雯雯.高中信息技术生态课堂教学模式的行动研究[J].新课程(中旬),2014(03).
[4]戴志强.探究高中信息技术生态课堂教学模式[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