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彤哲:期待医疗影像的“一体化”

2015-10-30 16:12明星
中关村 2015年10期
关键词:海纳一体化远程

明星

“国家出台了一批一体化示范制度和经验,未来医疗影像一体化的落地还是有可能的,只不过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在医疗影像信息化领域,有一个响当当的人物——崔彤哲。他是清华大学的高材生,有过三次创业经历,前两次创业是在硅谷。2008年9月,崔彤哲选择回国,与几名合伙人在清华科技园创立了海纳医信(北京)软件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海纳医信”)。他的第三次创业理想是让中国的医疗影像信息软件技术引领世界。

海纳医信重点研发国际领先的 PACS、RIS 、远程医疗平台、区域医疗影像信息管理系统及新一代高端影像后处理应用。截至目前,海纳医信研发出国际领先的综合性医疗影像信息管理平台—HINA MIIS,可以满足国内从基层到三甲医院以及区域医疗的全面影像信息应用需求,在国内拥有很大的市场。2013年,海纳医信拿到了FDA市场准入资质,成为国内首个获得FDA准入资格的医学影像信息化公司,并打破美国医学影像的壁垒,成功进入美国市场。截止到2015年8月,在美国已经托管运行37家医学影像中心,覆盖了400多家医疗机构的放射科业务。

崔彤哲提出一个大影像中心的概念。“这是未来行业的发展趋势,也将极大地提升医疗质量。”在这一概念下,影像数据将从一个放射科室的设备功能影像逐渐升级为一个全面的综合的影像平台,里面有很多前沿的开发和创新的医疗服务支撑系统。

崔彤哲举了个简单的例子。“以往,一个通州的患者来市里医院看病。如果他在通州的医院拍过片,到了市里的医院还会被要求重新拍片。这一做法不仅让病人重复遭受辐射的危害,还会造成医疗资源的浪费。”如果建造大影像中心,就可以实现区域内的影像数据的共享。“北京市每一个居民都可以通过随身携带的移动电子设备查阅自己在任意一家医院拍摄的片子。只要在有网络的地方,医生可以随时调取患者的相关病历信息。而且,患者在不同医院的CT检查等医学影像资料也可以实现数据共享。当医生遇到疑难杂症时,还可以通过网络约专家进行远程会诊。如此一来,看病问题就可以在当地解决了,不需要再去跨区域看病。”

崔彤哲说,大影像中心正好契合国家“分级诊疗”的要求:大病不出县,医疗信息可以来回流动,从而实现分级诊疗的目的。这样不仅解决了医疗资源的稀缺难题,也使医疗资源得到了充分的利用。

如今,海纳医信已经在北京、黑龙江等多个省市与当地医院展开合作,创建了多个区域医疗影像中心,这意味着崔彤哲朝着他心中的目标更近了一步。

北京是总部,布局天津

三年前,海纳医信在天津市滨海新区设立了研发中心。对此,崔彤哲表示,“天津市场是海纳医信所看重的,设立分公司更容易开展工作。目前,囿于公司规模,我们在全国布局暂时实现不了,那就先从京津冀开始。”

而另一个原因,是出于成本的考虑。“北京对IT人才需求旺盛,人才流失率高,像海纳医信这样的初创企业招到优秀人才不容易,即使人才进来了,也可能没多久就被其他企业挖走了。”工资成本也是崔彤哲下决心把研发中心搬到天津的原因之一。“北京招聘一位软件工程师的费用要比天津同级的职位高。”

海纳医信布局天津,受到了滨海新区的高度重视。作为高新技术企业,海纳医信入驻后,“享受当地政府的基金扶持,每年有几十万元补贴,还有房屋租金减免等优惠。”同时,滨海新区相关负责人表示,海纳医信等高新技术企业的到来,促进了天津开发区产业的结构调整,为区域带来新的增长动力,带来新的技术、创新人才和新的投资机会。

不过,北京仍然是海纳医信的大本营。因为这里是政策的风向标,科技创新的发源地,医学资源最发达的城市。尤其是对于医疗行业的创业者来说,很多先行先试的政策都是从北京开始的。

2009年12月18日,在清华科技园成立15周年展上,海纳医信作为参展企业之一,受邀参加了园区重大科技产业专项的展示。时任北京市委书记刘淇对海纳医信的技术和产品做出了高度评价,并指示要跟进调研在北京市推广应用该技术平台的可能性。

2010年1月,北京市和中关村管委会等相关部门领导前来公司调研,决定在北京全市推广应用,建立市级远程影像诊断会诊中心,连接所有区县和乡镇医院。

截至目前,海纳医信在北京成功完成了一大批远程医疗项目。其中,包括卫生部国家级市县乡三级远程医疗会诊试点项目、中关村国家级现代服务业远程医疗服务试点项目、全军医学专科中心影像远程服务网、北京市市级远程医疗会诊中心平台、解放军总医院(301)面向军地跨区域医疗协同服务应用示范项目(科技部国家级重大科技专项)、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医疗服务共同体远程医疗会诊系统、中国武警总医院全院级PACS系统等。

当被问及京津冀一体化,崔彤哲说结果可期,但需要大智慧来解决。“如果是简单的融合,就会虚有其表,不够深入。只有制度体系的深层次融合才能称之为一体化。”他很期待全国范围内的医疗一体化。“近期,国家出台了一批一体化示范制度和经验,未来医疗影像一体化的落地还是有可能的,只不过要有很长的路要走。现在家住通州的病人来市里看病还有很多问题要解决,再跨个省,就更麻烦了。”

“海聚工程”的品牌效应

崔彤哲是北京“海聚工程”入选者,北京市特聘专家。“这类针对高层次海外人才的评选为我的创业带来了非常多的支持。”他对记者强调。

崔彤哲说,“海聚工程”具有品牌效应,只有那些有能力的创业者才能让政府为其背书,这间接证明了创业者是靠谱的。另外,作为北京市政府建立的海外人才服务机构、北京“海聚工程”评选组织机构——北京海外学人中心(以下简称“学人中心”)经常定期举办活动,让海归企业与政府对接。这类活动推动很多创新项目在当地得到了落实,很有意义。海外人才回国创办企业,人脉资源需要从零累积。而学人中心此举,正好为海外人才创办的企业搭建了一座桥梁,一边是企业,另一边是政府和园区,高新技术项目就从企业一方输入到当地园区,为当地经济带来了更多的新意。

2014年,学人中心组织一批海外高层次人才创业者去北京门头沟区考察,并与当地政府开展了项目座谈和对接。“门头沟是山区,在当地开展远程医疗很有必要”,崔彤哲向门头沟区领导介绍了海纳医信在做的项目就是为国内远程医疗提供技术解决方案。就这样,双方一拍即合,签署了协议。不久以后,海纳医信在门头沟区创建了一个涵盖全区所有医疗机构的远程医疗项目,不仅缓解了当地村民看病难的问题,也为海纳医信的业务发展带来了强有力的支持。

“海归容易水土不服,学人中心就为他们创造好的创业环境。而这种好的环境不仅体现在为项目提供对接的渠道,还体现在对创业的宽容和鼓励上。”崔彤哲对记者说,“近几年来,北京尤其是中关村极大地改善了海归创新创业的环境。如今,即使创业失败了,创业者依然被当成英雄。这事儿要放在几年前,失败了就是失败了,失败就要灰头土脸,失败是不好意思言说的。如今,只要为了理想去拼搏了努力了,即使失败也能从头再起,再做一番事业。”

这就是海纳医信选择北京作为创业的根据地的重要原因。

链接:崔彤哲,海纳医信(北京)软件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共同创始人、CEO,中组部“万人计划”入选者,北京“海聚工程”入选者、北京市特聘专家,“2015移动医疗行业最具领导力先锋人物”。

猜你喜欢
海纳一体化远程
让人胆寒的“远程杀手”:弹道导弹
北京中农金海纳
远程工作狂综合征
北京中农金海纳
远程诈骗
海纳光电:从创新中走来
抗TY番茄新品种海纳178的选育
中高职一体化课程体系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克里米亚完成入俄“一体化”
一次神奇的远程渗透破袭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