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卫星遥感等现代信息技术在统计监测中的运用,能极大扩展农业统计范围,丰富农业统计方法,对推进农业信息化、改进农业市场监测预警工作有重大意义。湖北省农业厅首次利用卫星多源遥感数据及相关辅助产品,在重点农事环节对主要农作物种植面积和产量进行检测,形成了地面抽调、地方上报、气象估产、遥感监测相结合的数据监测业务系统,为农情监测提供基础信息,为政策制定和实施提供更快速、客观、准确的依据。湖北省工作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是切实加强组织实施和经费保障。二是确定监测作物、制定项目周期和准备相应数据。确定了冬油菜、冬小麦、早中晚稻的种植面积产量以及长势监测,玉米和棉花的种植面积监测。其中冬油菜、冬小麦项目周期为3至5月,早稻6至7月,中稻7-9月,晚稻8-10月,玉米、棉花9-10月。三是建立主要农作物特征光谱库和数据库并开发预警模型。将全省卫星数据进行清洗和处理,利用不同作物光谱特征差异进行分类,建立基于光谱数据库的多尺度、多平台农作物品质遥感信息模拟与评价模型,得到不同作物在全省种植面积和准确分布,并每月根据新的卫星遥感数据进行修正。四是建立农作物生长过程遥感时间序列监测模块和数据模型并开展数据分析。基于多源遥感数据及实地观测数据,做到了实时动态掌握农作物生长状况,为作物估产提供数据信息保障;构建面向农作物生长过程的农作物产量遥感估计循环迭代模型,运用时序植被指数数据合成办法对分类农作物进行数据分析,得到与单产相关长势指数,并和近年来同期长势指数进行对比,制作长势指数分级表,建立单产和面积数据模型,依次预测单产和总产。五是通过会商制度及时校对修正预测数据。在农作物重要生长时段,湖北省农业厅市场信息处先后在夏粮、早稻、秋粮等专题会商中发布了卫星遥感预产数据,及时与生产上报、抽样监测数据比对,互相印证预产数据,有效提高了在农业关键环节预产数据的权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