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造美好生活

2015-10-30 19:28王欢
农产品市场周刊 2015年29期
关键词:作物科学马铃薯农户

王欢

拜耳公司,德国最大的产业集团,最为知名的世界500强企业之一,以高分子、医药保健、化工和农业四大产业的上万种产品闻名全球,对于所有了解药品和作物、化工科技的人来说,拜耳的大名都应该早已如雷贯耳。如果你以前不了解这些领域,没听说过拜耳这个名字,没有关系,“世纪之药”阿司匹林和“魔鬼的杰作”海洛因你一定听说过——没错,它们都是出自拜耳之手。

拜耳作物科学,是拜耳公司的三大子集团公司之一、全球领先的创新型作物科学公司,是以研发见长、依靠研发实现业务增长的领导者。公司产品范围广泛,涉及作物保护、非农业害虫治理、种子和生物技术等领域 ,致力于通过提供一系列优秀的产品和广泛的服务,支持现代化可持续性农业和非农业发展。而被称为第四大粮食作物的马铃薯当然也一直受到拜耳作物科学的关注与重视。

拜耳作物科学曾与欧美多国合作,通过有针对性的药物治理帮助促进当地的马铃薯生产。走进中国以后,拜耳作物科学一直把自己当成中国社会和中国农业的一部分,积极开展与政府及相关研究机构的合作,致力于帮助农民取得更好的收成、获得更高的收入、过上更好的生活。在四川抗震救灾期间,拜耳作物科学积极地捐赠了植保产品用于保证受灾地区马铃薯的收成。

2012年3月,拜耳作物科学发起成立了全国马铃薯种植商俱乐部,俱乐部会员均为国内专业马铃薯种植商。该俱乐部的成立促进了马铃薯种植商之间的交流以及与国内外专业机构及企业的合作,为中国马铃薯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提供了一个专门的平台。

在世界马铃薯大会前,本刊记者采访了拜耳作物科学全球蔬菜及马铃薯经理Albert Schirring。

记者:对于即将开幕的2015世界马铃薯大会,你有何期待?

Albert Schirring:此次世界马铃薯大会即将于中国召开,这让我感到很兴奋。目前,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马铃薯生产国,然而在质量和产量上仍有巨大的潜力。气候条件和土壤情况都十分适宜。这次大会将为农户、加工行业和科学家们提供绝佳的机会来分享观点、交换意见、了解本地和国际上的新需求和好做法。

记者:你认为中国马铃薯未来发展趋势如何?

Albert Schirring:随着中国政府推进马铃薯主食产品及产业开发,这一作物将对保证粮食供给起到重要的作用。几乎不含脂肪,富含淀粉、维生素和矿物质,马铃薯可以说是健康饮食中非常有价值的一部分。除了贡献于中国的粮食安全和提供更丰富的饮食选择,更多马铃薯消费也可以促进中国农业长期的可持续发展。种植马铃薯对水资源的要求较少,对灌溉的依赖也较轻。我们预计中国马铃薯种植面积、产量、专业化种植户的数量都将不断攀升。

记者:拜耳作物科学将如何为推动中国马铃薯种植的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

Albert Schirring:拜耳作物科学在植保领域一直是市场领导者,在全球超过120个国家支持着马铃薯产业的发展。拜耳作物科学致力于实现的愿景是:科技创造美好生活,为农户带来最新的技术和最棒的专业团队。

通过摄入高品质马铃薯改善营养是我们的工作重点之一,这由在马铃薯上的长期投资可以体现。为满足中国农户需求,我们设计了强大并且先进的作物解决方案,其中包括种子处理产品阿马士和杀菌剂产品银法利。未来还会有机会利用生物农药来控制马铃薯病虫害。通过运用以高科技农化和生物农药产品为基础的综合整体解决方案,辅以服务、建议和合作伙伴项目,我们对贡献于中国马铃薯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充满信心。

记者:作为跨国公司,拜耳是如何满足各国农户不同需求的?

Albert Schirring:加工链和消费者的不同需求需要农户从种植之初就保持灵活度。他们要提前计划结出果实之后是用作种薯、鲜食还是采收后进入加工链条。但无论是哪一种,我们都可以运用遍布全球的农艺专家网络,为农户的种植提供专业意见和支持。拜耳作物科学协助保障马铃薯品质标准一直处在高位并且还能够持续改进。专业的团队深刻了解当地种植情况,可以为农户量身订做的技术支持与培训,帮助他们防治病虫害、安全用药以及实现良好农业操作。这些农艺专家还可以支持农户获得专门的知识和技能,以满足食品链的特殊需求。

我们的食品链项目旨在为整个马铃薯食品链条创造价值。我们用新鲜或者加工过的高品质马铃薯把农户、经销商和加工商整合起来,创造出从农田到货架的可持续发展链条。通过支持可持续发展的农业理念,我们帮助农户实现经济效益的同时保护环境并实现社会效益。客户和合作伙伴从高效的可追溯体系中获益,更好地支持全球认证体系或广泛市场进入所需的知识和技能。endprint

猜你喜欢
作物科学马铃薯农户
农户存粮,不必大惊小怪
马铃薯有功劳
让更多小农户对接电商大市场
浙江大学作物科学研究所简介
粮食日 访农户
农户存粮调查
定边马铃薯
胖胖的马铃薯
秋马铃薯栽培技术
张启发院士获国际“杰出作物科学家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