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大学的创业是一个连续频谱,很多大学都在不同程度上存在创业行为。大学的创业优势同其资源禀赋密切相关。如果定位不当,大学的创业活动将因为资源误配而大量增加成本,并且创业边际收益也会受到很大影响。研究型大学的创业应当立足于科研资源禀赋;教学科研型大学的创业应当同时立足于教学资源禀赋和科研资源禀赋,并根据学校的具体情况适当地有所侧重;教学型大学的创业应当立足于其丰裕的教学资源禀赋。大学创业定位的目标设置应当多样化。
关键词:大学;创业;定位;资源禀赋
在国外,已经有一部分大学出于对发展资源的渴求,通过创业行为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在国内,也有一些大学开始对创业型大学的构建抱有极大热情,宣称要建设成为创业型大学。而国内许多并未宣称要创业的大学也在不同程度上存在创业行为和创业活动。实际上,产学研合作就有大学创业的意蕴,只不过大学创业仅是从大学的角度审视产学研合作问题。如何合理地、理性地、经济地实现创业将是对创业或者产学研合作抱有极大热情的那些大学需要面对的现实问题。如果定位不当,大学的创业活动将因为资源误配而大量增加成本,并且创业边际收益也会受到很大影响,而社会各界也容易由于大学创业成本过高而对其创业行为提出批评,转而在行动上表现出不支持或者不合作,最终导致大学创业失败。因此,本文就大学创业如何进行科学定位进行探讨,以期对大学创业活动提供一些有益的启发。
一、大学创业:一个连续频谱
伯顿·克拉克认为,创业型大学是这样一种大学:“凭它自己的力量,积极地探索在如何干好它的事业中创新。”斯米伦等人把创业型大学的创业定义为大学直接参与研究商业化的行为。亨利·埃茨科威兹认为,一所创业型大学的创立涉及到学术界观念的转变,使大学在社会不同层面上扮演更积极的角色。从更根本上讲,它包括全体教师用一种新的观点来看待他们的研究和教学活动,寻求他们能对经济和社会发展、学生教育和知识进步作出贡献的方式。而且,大学本身在组织与当地其它创新主体进行各种创新计划时起着领导作用,从而变成了区域的创新者和领导者。一所大学,如果在教师、学生和管理者中都具有创业的态度并能在不同层面上积极主动,这样的大学就可以定义为创业型大学。并且,“创业型大学将过去的教学、科研、决策咨询使命与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新使命结合起来”。斯劳特则认为,创业型大学是指高校在变化的形势下采取一些企业的运作方式,展示出市场化的行为,特别是对外部资金的竞争。[1]王雁等则认为创业型大学是指那些“利用自己的知识创新成果,引资创办高技术公司,加速原创性科技成果转化,孵化、催生、兴办新的产业,承担经济发展和提升国家竞争力的重任”[2]的研究型大学。
大学并非只能分成创业型大学及非创业型大学两种离散的类型。对于大学而言,创业应该是一种连续频谱存在状态:大部分大学都存在着创业行为,只不过不同大学的创业行为强度有所不同。而且,对于一所创业的大学而言,其创业行为的强度也是个逐步变迁的过程,也是以一种连续频谱的方式存在。实际上,对于大学创业的连续频谱存在状态从上述学者们的定义也可见一斑。首先,这些学者对创业型大学的定义各有不同标准。如果以这些不同的标准对照现代大学可以发现,现代大学或多或少都会在不同程度满足其中的某些条件。其次,学者们对于创业型大学定义虽然各持己见,但仔细揣摩却又都存在很大的模糊性。他们的定义中包含了很多模糊的、不确定性的词语。根据《中国教育经费统计年鉴》的数据,2011年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仅占全国高等教育经费的58.34%,这意味着剩下的将近42%的高等教育经费需要高校通过各种途径向社会获取。这些向社会获取的高等教育经费中,除了按照教育行政部门规定的额度向学生收取学费之外的其它高等教育经费其实都可以被认为是高校通过创业手段获得,正是大学创业活动客观存在的普遍性成就了其连续频谱状态。事实上,实行学分制模块化培养质量管理和成就的标准化管理,对学习成果的评价标准化,注重关注学生、校友的情况,注重和大学之外的其它社会组织保持良好的关系;进行预算控制,制定收益报告,以及采用绩效工资制度;招生策略制定,以客户服务为导向,聘请外部专家做讲座,开设特别课程等等行为都是从公司运营借鉴过来的。同样,大学的这些行为部分地属于创业型大学的行为。
二、资源禀赋与创业优势
·教师与学生·资源禀赋与大学创业定位
目前,学界普遍认为创业型大学和大学创业活动是外生的,认为是政府拨款减少和高等教育开支的日益增加促使欧美等发达国家的大学开始转向市场寻找新的资金来源。还有一种观点认为,高等教育大众化加剧了大学之间的竞争,生存与发展的压力促使一部分大学向创业型大学转型,它们呈现出学术导向与市场导向兼顾的二元价值取向。[3]
无论如何,大学的创业活动都和学术资本脱不开关系。大学利用本身的学术资本进行投资,为社会提供更好更多的服务并收取一定回报是创业大学的主要特征。大学之所以能够如此作为,最根本地说还是源于其在教学的学术资本及科研的学术资本方面相较于其它组织具有绝对优势。任何组织要想做出一定行为都需要考虑其资源禀赋,以资源禀赋为基础。大学创业行为的资源禀赋就在于其教学的学术资本和科研的学术资本,而这两种学术资本都不是外部能够提供的。虽然来自外部的压力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大学创业行为的催生速度,但大学的创业活动本身还是内生的。
根据亨利·埃茨科威兹的研究结果,创业型大学的建立具有包括研究资金、学校课程等在内的多个基础。事实上,如果通过将创业训练引入学校课程而进行恰当的创业教育,教学功能也可以支撑一所大学蜕变成创业型大学。在现实中,埃茨科威兹通过对瑞典和巴西的大学进行研究,得到了肯定的答案。他的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创业教育构建创业型大学的模式在瑞典和巴西已经得到发展,在这两个国家的大学中,学生们被寄予创业的期望,他们在校外承担研究任务并创办成公司,成为技术创业者。由是观之,创业过程是非线性的,因为即使缺少创业性研究的传统,它也能在大学的教学使命中产生。但是,学术界创业在美国主要来自于大学的研究使命的拓展,在欧洲和巴西则通常来自于教学使命。[4]
之所以会产生美国大学同欧洲及巴西的大学在创业路径方便的显著差异,主要还是由于大学的创业资源禀赋决定了其创业的优势所在。所谓大学的创业资源禀赋(有时也称大学的创业要素禀赋)指一所大学所拥有的各种创业要素,主要包括教学资源、科研资源、社会服务资源和管理资源等,其中教学资源和科研资源是大学创业的核心资源禀赋。一所大学资源禀赋的某种资源供给所占比例大于别的大学的同种要素的供给比例而价格相对低于别的大学的同种要素,则该大学的这种资源就相对丰沛。相反,如果一所大学资源禀赋中的某种资源供给所占比例小于别的大学的同种要素的供给比例而价格相对高于别的大学的同种要素的价格,则该大学的这种要素就相对稀缺。
大学创业的资源禀赋决定了大学的创业优势所在,也决定了大学创业的定位和路径选择。学术界目前将大学的类型大致地分为教学型大学、教学研究型大学和研究型大学三类。显然地,研究型大学的科研资源禀赋相对于其它类型的大学要更加充沛,因而运用科研资源禀赋进行创业的价格也会相对较低。而在教学型大学之中,教学资源禀赋相较于科研资源要更加丰沛,使用教学资源禀赋进行创业活动的价格要相对较低。假定一所大学的教学资源禀赋和科研资源禀赋既定,且在短期内不会有太大变动,那么大学的创业优势和资源禀赋可以简略地用图1表示。
图1中的曲线为大学创业资源禀赋曲线。每一所大学都有一定的教学资源禀赋和科研资源禀赋,并且这两种资源禀赋在大学内部不一定完全均等。一所大学可能依据两种不同的资源禀赋选择自己的创业活动,但由于两种资源禀赋在大学内部的不均等其创业优势也可能不一致。图中U1与U2分别代表两所资源禀赋不同的大学的创业优势线,其中U1内部的教学资源禀赋要高于科研资源禀赋,U2恰好相反。所以对于U1而言,创业优势最大值是A点,而对于U2而言,创业优势最大值则在B点。此处的创业优势最大值主要是指创业边际成本最小(或者指边际收益最大)的点,而不是指创业收益的绝对值最大的点。
图1不同资源禀赋大学的创业优势
三、资源禀赋与创业成本
与其它社会组织的活动一样,大学的创业活动也需要消耗一定的资源,即创业成本。大学的创业成本可以分为非技术性原因造成的成本和技术性原因造成的成本。非技术性原因造成的创业成本主要是指由于市场发育程度、客观创业环境和创业活动本身运行所产生的成本;技术性原因所造成的成本主要是指由于管理者对创业优势把握不准确而造成的资源的不当配置而形成的成本。非技术性原因造成的创业成本目前在大学自身范围内很难得到控制和节减,因为创业型大学的构建还未正式进入政治家的视线,更加未进入政策流程。技术性原因所造成的创业成本却在很大程度上能够在大学自身范围内得到控制,在理想状态下,技术性原因所造成的创业成本应该为零。在此,主要分析大学创业活动中技术性成本中的创业定位不当而引发的成本。
创业定位不当而引发的创业成本最主要是由大学的创业资源配置不当所引发。创业行为中的各种不完美性会导致创业资源在大学创业的过程中不能够以资源的边际产出相等的原则进行配置,即大学创业资源的误配置。
图2资源误配置成本
大学创业资源的误配置之所以会引发较大的成本是由于创业资源投入的不可逆性。所谓创业资源投入的不可逆性是指大学创业活动所投入的创业资源会有相当一部分作为沉淀成本的形式存在,如果大学改变创业计划,这部分资源投入将无法回收。因为用于某种特定创业方向的资源投入一旦形成资本或者部分形成资本将很难转换成其它活动的资源。即便是一些有形的资源可以回收,那些包括时间、精力和创业机会在内的资源也是无法得到回收的。由于创业资源投入的不可逆性,大学创业的技术性原因引发的成本最大的部分是由于大学未找准自身的创业优势所在而造成创业资源误配置所形成的成本。因此,要想减少创业资源投入的不可逆性所带来的成本就必须要提高资源配置同大学创业优势资源禀赋的契合度,即降低创业资源误配置的程度。换而言之,大学创业资源配置同创业优势资源禀赋的契合度越高则资源误配置所带来的技术性成本就越低。每所大学都同时具备教学资源禀赋和科研资源禀赋;不同大学创业资源禀赋的差异致使二者的丰裕程度不同。因此,创业资源配置情况在现实中都是处于线段AB之间,A点是创业资源配置同创业资源禀赋的最佳契合点,而B点则是契合程度最差的点。线段AC和线段BD的长度则分别表示A、B两点创业资源配置状态的创业成本,线段BE的长度表示由于资源误配置所引发的创业成本(参见图2)。
四、资源禀赋与大学创业定位的基本路径
教学资源禀赋和科研资源禀赋对于大学创业收益而言并不是绝对对立的,它们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相互实现替代。但是,大学创业毕竟是为了通过一定资源投入而冀望从外界获取市场的资金支持,而市场在接受大学创业产品时会考虑市场接入成本。接入成本是指对应向其他运营商提供接入或者互联服务的成本。市场接入成本要么由大学承担,增加大学的创业成本;要么由市场承担,降低大学的创业收益,因为市场承担的市场接入成本最终会在交易中转嫁给大学。正是由于市场接入成本的存在,所以教学资源的创业和科研资源的创业之间的替代率并不是以1:1的比率存在。因为科研资源禀赋创业成果的市场接入成本要比教学资源禀赋创业成果的市场接入成本低得多。因此,如果是在同等的资源禀赋契合程度的创业行动中,科研资源创业的边际收益要比教学资源创业的边际收益高。这也是为什么世界上最成功的创业型大学无一不是研究型大学,以至于有学者干脆认为创业型大学是研究型大学的一种。目前,国内外的大学按照其社会职能分布的侧重点一般可粗略地分为教学型大学、教学研究型大学和研究型大学。大学的此种分类方法虽然出发点是为了区别不同大学社会职能分布的侧重点,而在事实结果上,它们还粗略地代表了不同大学在创业资源禀赋上的差异。因此,大学类型同其创业定位有着必然的响应关系,下面就三类大学在创业行动上的定位问题进行探讨(参见图3)。
图3大学发展类型与创业定位的关系
1.研究型大学的创业定位。研究型大学的科研资源禀赋比较丰裕。虽然很多研究型大学的教学资源禀赋一般也比较丰富,但由于市场接入成本等原因,二者相契合的创业行动的边际收益并不相等,同科研资源相契合的创业成果边际收益较高。因此研究型大学的创业定位应当立足于科研资源禀赋,而非教学资源禀赋。研究型大学由于学科组织形态发达,学术系统内部“松散结合”和“有组织无序状态”的特征比较明显,学科带头人往往有较大的发言权,因而科研资源从学科分化的角度讲比较分散,相对难以在创业活动中统一行动。所以,以科研资源禀赋为核心基础进行创业的研究型大学应当要成立一个强有力的驾驭核心。这也是伯顿·克拉克在对创业型大学组织上转型的研究结果中得出创业型大学都有一个强而有力的驾驭核心结论的原因。
2.教学研究型大学的创业定位。教学研究型大学是处于教学型大学向研究型大学过渡的一类大学:它的科研资源禀赋要比教学型大学丰裕却比研究型大学稀缺,而它在教学资源禀赋方面却大多并无教学型大学丰裕。教学研究型大学的学科组织已经有一定的分化,一般而言其“松散性”和“无序状态”相比研究型大学要弱得多,对于教学资源和科研资源的创业行动基本能在较短的时间内达成一致意见。因此,处于边际收益的考虑,教学研究型大学的创业定位应当同时建立在科研资源禀赋和教学资源禀赋之上,并根据本校的具体情况有所侧重。
3.教学型大学的创业定位。教学型大学的创业资源禀赋以教学资源为主,其学科分化程度相对较低,组织“松散性”相对较弱,因此在进行创业决策和行动的过程中不需要刻意加强驾驭核心也能够较快地取得一致性的意见。虽然教学型大学也具有科研资源禀赋,但相对研究型大学来说很难占到优势,应当立足教学资源进行创业定位,并努力开展创业教育和教育服务,力争通过教学资源禀赋发展组织外围;通过将创业精神引入课程来提高学生的创业欲望能力,使他们在校外承担研究任务并创办成公司,成为技术创业者。
五、余论:创业定位目标的多样化
大学创业定位的目标设置应当多样化。大学创业定位的目标设置最终要同大学的组织目的相统一。大学是以知识为根源的知识型组织,大学崇尚学术自由,拥有良好的知识创新氛围;大学里的老师和学生都是为知识而来。因而,大学是因为知识而存在的组织。德国哲学家卡尔·雅斯贝尔斯认为“大学是学者和学生追求真理的社区”;耶鲁大学校长贝诺·施密特德说,大学的意义及价值在于追求真理。所谓真理者,是与客观世界相契合的正确的知识。大学是拓展知识与传播知识的重要基地,可以说,大学的特性即是知识的特性,大学的组织目的是追求知识。因此大学的创业并非同公司一样以追求利润为根本目的。大学创业行为对外部资金的追求是为了创造追求知识的条件,用于科学研究和教学活动。斯劳特的研究结果也表明大学更加看重那些能够为大学带来声誉和追求知识创新能力的资金。因此,大学创业定位的目标设置首先应该是帮助大学寻求那些能够发展追求知识和真理的能力的外部资金。其次,对于任何一个组织,文化都是一个核心要素所在,它在有意无意之间都影响组织内部人员的思维模式和行为方式,它是大学应对管理变革的一个重要因素。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一个报告中曾指出:“实现发展的动力实际存在于文化之中,文化是实现发展的摇篮。”文化作为大学内在的精神核心,对大学的存在和发展都起着重要的作用。文化机制相对于科层和市场机制,在大学组织整合中起着最主要的作用。[5]营造合理、健康的创业文化也是大学创业定位的目标设置之一。此外,文、理、工的良好关系处和发展也是大学创业定位的目标设置之一。一般而言,一所大学文科的发展程度限制着理科和工科的发展,而理科的发展又直接推动着工科的发展,是工科发展力度的重要后勤保障。在大学创业过程中,由于采取了一种和市场更加融洽的共生战略,工科的实用性显然是最受市场欢迎和企业偏好选择的。因而,在创业过程中,工科是最有利于取得外部行动者的认可和资金支持的。相对而言,文科和理科大多属于基础研究,它们的许多知识创新成果并不能直接被市场所吸纳,不能在短期内为企业产生直接经济效益,因而很难获得市场的资金支持。因此,大学的创业定位还要适当照顾文科和理科等学科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罗泽意.创业型大学的生成理路与实现[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146.
[2]王雁,孔寒冰,王沛民.创业型大学:研究型大学的挑战和机遇[J].高等教育研究,2003(5):53.
[3]宣勇,张鹏.论创业型大学的价值取向[J].教育研究,2012(4):43.
[4]亨利·埃茨科威兹.创业型大学与创新的三螺旋模型[J].科学学研究,2009(4):484.
[5]王鑫.文化维度下厘定的三类大学[J].江苏高教,2011(1):52.
(责任编辑钟嘉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