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秋冬季节,宝宝发育的速度比较快,骨骼生长也快,钙、磷代谢明显加快。如果在这时候没有注意保证宝宝足够的维生素D的吸收,宝宝容易得佝偻病。
佝偻病,是婴幼儿时期常见的一种营养性疾病。引起佝偻病的主要原因是体内维生素D水平不足。维生素D的主要功能是促进钙、磷吸收和利用,并保证钙、磷正常地沉着在骨骼生长部位,以保证骨骼的正常发育。如果体内缺乏维生素D,钙、磷就不能正常沉着在骨骼生长部位,骨骼钙化不足,孩子在临床上会出现佝偻病的症状。
宝宝晒太阳可防佝偻病
研究发现,1平方厘米皮肤暴露在阳光下3小时,可产生约20国际单位的维生素D。婴儿每天晒太阳1小时,可产生400国际单位的维生素D,接近婴儿每天维生素D全部需要。孩子满月以后,即可常抱出户外晒太阳。阳光是最好的维生素D“活化剂”。
宝宝晒太阳注意事项
进入秋天后,带着孩子晒太阳,要选择恰当的时间和方式。
上午、下午都适合:在秋冬季由于臭氧层出现季节性薄弱,太阳光中的紫外线加强,易给人的身体带来不同程度的损伤。因此,在秋冬季节晒太阳要科学选择时段。
第一阶段为上午6~9时,这一时段阳光中温暖柔和的红外线占上风,紫外线相对薄弱。红外线温度较高,对人体主要起温热作用,可使身体发热,促进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增强人体活力。
第二、第三阶段分别是上午9~10时和下午4~5时,这两个时段的照射特点是紫外线中的A光束成分较多,这时是储备体内维生素D的大好时间;同时还可以促进肠道钙、磷的吸收,增强体质,有利于促进骨骼正常钙化。
要避免中午时段:不管哪个季节,在上午10时至下午4时,尤其是中午到下午4时这段时间,最忌长时间晒太阳,因为这个时段阳光中的紫外线最强,会对皮肤造成伤害。
每次晒太阳的时间长短随婴儿年龄大小而定,要循序渐进,可由十几分钟逐渐增加至1~2小时。或每次15~30分钟,每天数次。如发现宝宝皮肤变红、出汗过多、脉搏加速,应立即回家并给予清凉饮料或淡盐水,或用温水给宝宝擦身。也可晒一会儿后到阴凉处休息一会儿。
穿多、穿少应灵活:给宝宝晒太阳应根据当时的气温条件,尽可能地暴露皮肤。晒太阳时要注意摘掉围巾和手套,尽量将皮肤暴露在外,让阳光与皮肤亲密接触。
晒太阳时给宝宝戴一顶带帽檐的小帽子还是有必要的,特别是年龄特别小的宝宝,毛发较稀疏,而且头颅骨骨板薄,对阳光中紫外线抵抗能力较差。
穿红、穿黑有讲究:晒太阳时最好穿红色服装,因为红色服装的辐射长波能迅速“吃”掉杀伤力很强的短波紫外线,最好不要穿黑色服装。
室内、室外有差异:晒太阳最好在户外,或宽敞的阳台上。还要特别注意不要在车水马龙的交通干线边晒太阳,以避免吸入过多的汽车尾气。
日晒前后有秘方:服用鱼肝油后晒太阳,鱼肝油的效果会更好。另外,因为宝宝的皮肤较薄、体表面积相对较大、水分丢失较多,因此,每次“日光浴”后,应多喝些水。
立秋后,气温和湿度都会下降,肌肤的皮脂量及水分含量都急剧下降,易造成宝宝皮肤干燥或者敏感。此时,应注意宝宝维生素C的补充,既可抑制黑色素的生成,还有助将已生成的色素还原成无色。
宝宝一旦发生佝偻病,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正规治疗。平时应加强体格锻炼,对骨骼畸形患者可采取主动或被动的方法矫正:胸部畸形做俯卧位抬头展胸运动,下肢畸形可做肌肉按摩(“O”形腿按摩外侧肌群,“X”形腿按摩内侧肌群);对遗留有严重下肢骨骼畸形者,可在4岁后佝偻病活动期停止后,考虑进行外科手术矫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