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众文化舞蹈创作思维及编导法则的研究

2015-10-29 13:04刘欢
文艺生活·中旬刊 2015年12期
关键词:编导舞蹈创作

刘欢

(大埔县文化馆,广东大埔514200)

群众文化舞蹈创作思维及编导法则的研究

刘欢

(大埔县文化馆,广东大埔514200)

群众文化舞蹈是人们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现代人们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表现形式。因此,要加强对群众文化舞蹈的创作以及编排工作,以适应当前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文化需求。本文简述了群众文化舞蹈的一些创作思想,并提出了对群众文化舞蹈编排的几点见解,希望能为群众文化舞蹈的创作方面提供参考。

群众舞蹈;创作思想;编排;发展与繁荣

群众文化舞蹈是为丰富人们业余生活,提高生活品质而展开的娱乐活动,是一种受群众欢迎和广泛参与的文化活动。群众舞蹈活动的发展不仅可以增强群众的身体素质,丰富精神世界,还能为我国的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贡献力量。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艺术鉴赏水平也提高了,开始关注一些高雅的舞蹈艺术作品,这就对群众文化舞蹈的创作以及编排有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在创作过程中,专业人员要努力创造一些较高层次的,能唤起广大观众共鸣的,适合当代人审美需求的佳作,以满足群众精神需求,提高群众整体文化素质,增强我国综合软实力。

一、群众文化舞蹈的创作思维

(一)把握题材的群众性

题材是舞蹈艺术创作的基本元素,它来源于客观的现实生活或是历史资料,舞蹈创作者根据自身的创作意图、创作主题来选择构成舞蹈文本和舞蹈作品的原始材料。作为舞蹈创作的起步,好的题材选择和处理是成功的一半,能够为舞蹈作品的创作奠定坚实又雄厚的基础。由此可见,题材对群众文化舞蹈创作的重要性,而由于群众文化舞蹈面向广大人民群众的特殊性,所以在创作群众文化舞蹈的首要标准是:把握题材的群众性。一部优秀的群众文化舞蹈作品需要为群众所喜闻乐见,是广大人民群众所熟悉的、能够接受的题材,而非阳春白雪、曲高和寡的题材。因此,群众文化舞蹈创作者需要深入了解广大人民群众的普遍需求,把握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背景、知识水平、审美兴趣等,从而选择具有平民性、通俗性且广大人民群众可直接参与的客观现实生活题材。广大人民群众才是群众舞蹈创作的主要对象,满足他们的喜好和参与才是群众文化舞蹈创作所追求的根本目标,而群众性的题材更易于吸引和带动广大群众对群众文化舞蹈的兴趣和参与积极性。

(二)力求形象的亲和性

舞蹈作品中的形象包括艺术形象、人物形象、拟人化的动植物、器物、景物等形象,这些形象的塑造是构成整部舞蹈艺术作品形象的基础,展现了舞蹈艺术作品的基本格调,是给予欣赏者的第一印象。人们常说良好的形象塑造是成功展开后续活动的有效保障,也是激发和调动他人兴趣的首要前提,因而在群众文化舞蹈的创作中需要考虑合理树立符合广大人民群众审美要求的舞蹈形象。与题材的群众性原理相似,群众文化舞蹈的创作若想获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和接受,那么就需要力求群众文化舞蹈形象的亲和性,如此才能拉近广大人民群众与群众文化舞蹈的距离,才能让广大人民群众对群众文化舞蹈心动。一些成功的群众文化舞蹈作品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经验,那些作品都有一个相同的特征,即形象的亲和性,如东北大秧歌舞蹈中的“小人物”形象;汉族民间舞蹈中的龙和狮子等。这些舞蹈作品中所塑造的形象大多是人民群众熟悉的、敬仰的,极具亲和力,因而也更易于取得群众的青睐。

(三)侧重情感的平民性

任何一种艺术形式都是人们抒发情感、表达情感、传递情感的渠道,而舞蹈艺术则是人们表达情感的最高手段,无须更多声音的表达,所有浓郁、深厚的情感都可通过各式各样的形体动作来达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超常审美效果。因而,群众文化舞蹈的创作需要重视情感的抒发、表达和传递,同时还应侧重情感的平民性,舞蹈作品中的情感应表达出广大人民群众的普遍心声,以传递老百姓真正的情感。毛主席曾指出,只有具备人民性的、符合人民生活的东西才能为广大人民群众所喜爱,才能永久流传,这方面有许多成功的例证,如《红绸缎》中抒发了建国初期中国广大人民群众翻身解放、当家做主的喜悦之情。一般情况下,广大人民群众情感共鸣的起点较低,只要是自然的、真挚的情感抒发和表达都能够很轻易的打动广大人民群众。所以抒发平民情感是群众文化舞蹈创作的重中之重,通过舞蹈形体动作来抒发人民群众之情,达普通老百姓之意,这是群众文化舞蹈创作的重要任务,也是为群众文化舞蹈奠定广大人民群众基础的必备条件,需要引起创作者的高度重视。

(四)注意风格和样式的地域性、通俗性

我国地域广阔、民族众多,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和民族特色,而鲜明、独特的地域特色恰好是我国与其他国家的主要区别。鲁迅先生曾说过,越是有地方色彩的更能为别国所注意,更容易在世界上凸显魅力。因而,立足于民族性的、地域性的艺术更具发展前景,所以群众文化舞蹈的创作应加强重视风格的地域性,凸显和强化不同地域文化的风格特色,这是促进群众文化舞蹈多样性、多元化发展的关键所在。同时,由于群众文化舞蹈的主体是广大的普通民众,为了更易于普通民众接受群众文化舞蹈,以及在人民群众队伍中广泛普及群众文化舞蹈,群众文化舞蹈的创作还需要满足样式上的通俗性。群众文化舞蹈创作者需要创作出具有简单易学且不失地方特色的群众文化舞蹈作品,样式通俗性、风格地域性这是群众文化舞蹈艺术成熟的重要标志。

二、群众文化舞蹈的编导法则

(一)群众文化特殊性进行编舞选题

群众文化活动是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部分,是反映时代精神和社会风貌的重要载体,对广大人民群众有着一定的引导和激励效用。因而,群众文化舞蹈作为群众文化活动的主要内容,舞蹈的创作和编排需要专业编导认真对待,充分基于群众主体和群众文化的特殊性来进行编舞选题,精心构思、巧妙编排出能够反映当今社会现象且适合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群众文化舞蹈作品,以适应广大人民群众的需求。在编舞选题时舞蹈编导可将一些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全民关注的热点问题作为选材,结合群众文化特殊性对这些原始素材进行提取和处理,以能够吸引群众关心和参与性的舞蹈选题来激发更多民众的关注。

(二)巧妙编排构思充分发挥即兴舞蹈作用

考虑到广大普通人民群众的表演水平和既有条件,群众文化舞蹈的编导应尽可能的满足可操作性和普及性,在舞蹈选题完成之后开始精心构思舞蹈作品的编排。舞蹈编导需要从广大人民群众现实生活中找寻熟悉适用的素材,结合普通群众的特点进行合理的舞蹈动作设计,同时注重充分、巧妙的发挥群众舞蹈演员的即兴舞蹈创作能动性,以此达到超常的编舞效果。广大人民群众的创造能动性不容忽视,因而舞蹈编导可以深入到普通群众的文化活动当中,从中找寻有用的舞蹈素材,根据群众的即兴舞蹈创作提取优质的动作,以获取舞蹈编排构思的灵感。如此编排出的舞蹈作品更易于符合广大普通群众的特性和需求,以良好的默契来提高舞蹈编排的质量,达到理想的艺术表达效果。

(三)围绕舞蹈主题进行音乐制作营造意境

在完成舞蹈选题和编排之后,就需要进行音乐制作的关键环节。音乐能否与舞蹈完美合成,这要求所制作的音乐需充分围绕舞蹈主题来进行,音乐伴奏需要与舞蹈队形变换实现默契、协调的配合,通过贴切的音乐来凸显舞蹈主题,营造更为丰富的舞蹈意境,从而让广大群众通过舞蹈作品的演绎感受到视觉、听觉和内心的多重震撼。一般来说,音乐是舞蹈的最佳“配料”,合理、恰当的音乐能够丰富舞蹈作品的审美性、思想性和动作性,使得舞蹈动作和舞蹈情感、舞蹈主题绝妙融合,从而为观众营造出完美的艺术境界,帮助观众接受和理解群众文化舞蹈作品。如此可见,音乐是群众文化舞蹈的良配,在舞蹈编导过程中需要充分发挥音乐的积极作用。

三、结语

总而言之,群众舞蹈已经成为社区居民、乡镇村民等普通大众日常文化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群众文化舞蹈的发展无论是对群众自身的精神文化修养的提高,还是对促进我国全面建成和谐社会和小康社会方面都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群众文化舞蹈的创作思想和编排非常重要,其中,舞蹈的成功创作与生活之间有着密切关系,这就要求专业人员多贴近生活,用心感受,以创作出具有灵性的作品来促进群众文化舞蹈的发展,实现我国文化的大繁荣大发展。

[1]田丽萍.突出地域特色推进民间舞蹈文化产业发展[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10(03).

[2]汪晓菊.探讨群众文化舞蹈作品编排[J].魅力中国,2014(21).

[3]徐文静.新时期下群众舞蹈创作思路研究[J].黄河之声,2015(04).

J704

A

1005-5312(2015)35-0202-02

猜你喜欢
编导舞蹈创作
学舞蹈的男孩子
冰上舞蹈搭档
新媒体时代广播电视编导的创新与改进
舞蹈课
《一墙之隔》创作谈
论行进旗舞编导与舞蹈编导的区别
我和舞蹈
电视编导的机制创新研究
创作随笔
创作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