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欣
(南京艺术学院音乐学院,江苏南京210013)
二胡曲《独弦操》演奏技法新探索
汪欣
(南京艺术学院音乐学院,江苏南京210013)
本文以二胡曲《独弦操》为核心,首先介绍乐曲的作者以及创作背景,其次重点阐述本人在演奏此曲过程中结合自身经验对乐曲中一些演奏技法的新探索。这首乐曲不同与以往传统乐曲,它融合了现代演奏技法的特点,是一首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乐曲!
创作背景;演奏技法;新探索;传统;现代
二胡曲《独弦操》是由近代民族音乐家刘天华先生于1932年创作的一首二胡独奏曲。当时正是“九一八”事变爆发不久后,国家内忧外患,动荡不安。刘天华先生既对现实感到无奈,也为自己的雄心壮志不能实现而感到心痛和迷茫。故此曲又名《忧心曲》。
刘天华先生共创作了十首二胡独奏曲目,而《独弦操》这首乐曲的独特之处在于它是所有二胡曲中唯一一首独弦演奏的乐曲。此首作品既融汇了中国民族音乐的精华同时也借鉴采纳了西方的艺术手法,在传统的二胡技法上添加新的元素而形成了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演奏特点。
1.左手演奏技法的新探索:《独弦操》这首乐曲在左手演奏上既继承了传统手型的特点同时又赋予了其新的表现形式。
二胡演奏中所说的传统手形一般是小三度手形,这种手形是经过众多演奏者实践检验所总结流传下来的,但是由于每首乐曲的表达情绪不同,我们在演奏时也要适时的在传统手形的基础上稍作变化以适应乐曲的表达需要。在《独弦操》这首乐曲中就用到了伸张式手形。
如谱例所示,在演奏此处内弦5这个音时如果是按照传统手形的习惯则应该是用第二把位的四指,但这样却不能表达出作者悲愤伤痛的心情,所以必须用三指的下滑加力演奏才能形象的表达这一情感。
在《独弦操》这首乐曲中还有一个对左手演奏技法要求很高的乐段,从谱例中我们可以看见在演奏这一乐段时手指要从内弦二把位的三指3直接大跳换把到三把位的三指1。这不仅对手形有严格的要求,在演奏大跳换把时,我们必须要保证左手充分松弛,大跳换把过程中手形的保持可根据自身演奏习惯稍加调整,但是调整幅度不可过大,最好是一次到位,若手形变化过大一方面在换把的时间上不允许,另一方面不利于准确找到音的位置。
2.右手演奏技法的新探索:右手的持弓演奏是二胡演奏中最为重要的技巧,我们常说二胡演奏的“功力”其实也指“弓力”。可想而知运弓在二胡演奏中承担了非常重要一职。在演奏《独弦操》这首乐曲中,对于右手运弓技巧也进行了新的探索,其中主要有:爆发强弓和快速换弓。
爆发强弓在《独弦操》第二段的演奏中有很大的运用,这段表现的是慷慨激昂的情绪和坚定不移的斗争信念,因此演奏者在运弓上必须方法得当,才能表现出乐曲情感表现所需要的音质特点。在操作爆发强弓的过程中,最为重要的就是右手的松弛性,这就要求:先保持肩部的放松,然后推动放松肘部,最后再向外弹性的甩动手腕,同时要保持运弓的平稳性,这样出来的音才具有爆发性。
快速换弓主要体现在《独弦操》这首乐曲中的第三段。这段是轻快的小快板,节奏是由慢渐快,并且分弓较多。所以在频繁的换弓中如何做到轻松自如并且流畅不留杂音是个很大的难题,因此短弓的运用必然是最佳的选择。在短弓的运行中主要注意力度的传导和弓子的位置,主要在中弓部位,力度要保持平衡.在运行短弓时右手要放松,手腕不要有太大的动作,自然的摆动即可。
3.左右手协调配合演奏的新探索:在《独弦操》这首乐曲中两手的默契配合技巧上,我的新探索主要体现在:指速与弓速的配合以及高音区指力与弓力的配合。
在第三段中很多音符的演奏是从内弦第一把位直接到高音区的第四把位。而内弦的高音区没有外弦那么明亮,通常音色较为低沉暗哑,所以如果力度控制不好那么就很有可能出现噪音。这一力度既包括左手的按弦指力也包括右手的持弓指力,只有指力和弓力的默契配合才能控制好高音区的音色,将噪音出现的可能性降到最低。经过反复实践研究,在演奏内弦高音区时,左手按指力度必须减轻,但按压的音必须要实。右手的弓力也要稍微减轻一点,但可根据乐曲的力度要求适度增加压力。在控制好两手力度的前提下双手也要充分的放松。
纵观全文可知,本文主要从三个方面就此曲的演奏技法进行了深入仔细的探索研究,并结合本人自身演奏经验相应的阐述了对每一种技法演奏要领的认识,相信通过此次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研究方式,我们今后在演奏《独弦操》这首乐曲时将会有更为深刻的见解和突出的表现!
[1]于汉.二胡演奏的关键技术[M].北京:大众文艺出版社,2008.
[2]陈伟.中国国粹艺术读本[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09.
[3]傅华根.论二胡演奏[M].北京:国际中国文化出版社,2006.
[4]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华乐大典二胡卷[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 2010.
J632.21
A
1005-5312(2015)35-010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