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红丽
(南京艺术学院研究生院,江苏南京210000)
色彩
——设计中的情感诉求分析
郑红丽
(南京艺术学院研究生院,江苏南京210000)
色彩属于自然中客观存在的光的一种表现形式。它属于一类视觉神经刺激,其产生是因为视觉神经对光所产生的反应。它已经被应用于越来越多的社会科学设计等众多领域,本文就其在设计中的不同情感诉求方式为手段依据,分析色彩的特征以及它在设计中的应用价值。
色彩;情感;心理认知;设计
提及色彩,好多人或许会联想到多姿多彩的大自然以及缤彩纷呈的四季,是它们丰富了我们的视野;或许是各种设计,艺术品,艺术家,巴黎的左岸,因为它们跟色彩密不可分;或许是某一种具体的颜色,比如红色,一种植根于中华民族几千年而永不衰退的颜色,上海世博会中国馆的红色外形设计就恰如其分的证明了红色在中国色彩系统中的正统地位。然而笔者谈到色彩首映眼前的是江南的金秋以及至今挥之不去的桂花飘香,色彩除了最让人熟知的视觉感受特征,谁能说色彩与嗅觉、触觉、味觉毫无关联呢?又是什么导致了人们对色彩认知的巨大差异呢?
色彩是大自然与人类生活共通的“表情”。人一睁开眼睛便纳入了五彩缤纷的色彩。直到19世纪中叶牛顿进行了一系列科学实验,才将色彩界定于“实验的”科学理论范畴,真正发现了色彩和光的关系。据张爱玲的一位好友说,国内解放之后,一代才女张爱玲不满于当时国内清一色的女式着装,毅然离开上海,辗转香港后定居美国。这样一个多情的女子是不甘于如此单调的穿着打扮的,在其小说《倾城之恋》中,亦有对各色旗袍的精彩细致的描写,以此看出,张爱玲的情感生活是丰富多彩的,而其对于穿着打扮、对时尚设计的要求也是不落俗套的,有着自己的坚持与追求。
色彩除了丰富我们生活的基本功能之外,它也被设计应用于各个方面。如视觉传达设计、产品设计、室内设计、建筑设计、展示设计、书籍装帧设计等等诸多领域。它不仅以其物理属性对人的生理产生直接的影响,人类一直以来都运用各种表达方式来描述感受自色彩的情绪。这是因为人们长期生活在一个多姿多彩的世界中,积累着许多视觉经验。著名的“7秒钟色彩”定律一针见血地指出:消费者会在7秒钟内果断决定其购买意愿,而在这短短7秒钟之内,色彩的作用就占67﹪。
日本色彩学家琢田敢在《色彩美学》中写道:“色的联想就多数人来说具有共通性。一般来说,它与传统密切相关,按照色所含的特定内容,色的象征主义便流行起来。色的象征性既有世界共通的东西,也有一些由于民族习惯而不同的东西。设计色彩图案,认识这个色的象征性极为重要,通过所运用的色彩,能使之传达出设计的意义。”以下就色彩的表情特征一一谈起。红色是强有力的色彩,是积极热烈、激情和冲动的色彩,提及红色总是让人热血沸腾,总是让人不得不以积极澎湃的心情去面对这个世界,去迎接新的事物。黄色有着金色的光芒,它象征着财富和权利,高贵和奢侈,它是骄傲的色彩,是梦幻中的天堂。鲜艳的绿色非常美丽。它能让我们联想到一望无际的森林,想到绿波荡漾的麦田,它总是赋予万物以生机,给人以力量。如今设计师在设计环保节能产品或者公益海报时,绿色占据了重要位置,这与它与自然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蓝色是博大的色彩,天空和大海最辽阔的景色都呈蔚蓝色,无论深蓝色还是淡蓝色,都会使我们联想到无垠的宇宙或流动的大气,它囊括真个宇宙。蓝色是能够掌控一切的色彩,是野心、永恒的象征。因此,许多科技公司的l ogo或者导示系统都选择用蓝色作为主色。黑白两色虽属无色系,但它们的象征意义却很丰富。提及黑色,或许你会想到黑色星期五,想到漆黑的夜晚,想到电影里黑色场景下发出的恐怖尖叫声,想到那段烽火不休的黑色战争年代等等,它总是给人以消极的暗示,变幻莫测,让人捉摸不透。不过这也正是它所代表的情感特征。而白色,它是最最干净的,明亮的,圣洁的,它不带有任何固有色彩情感,全凭你客观地去想象,以自己的色彩认知去赋予它更多的情感。在英国学者爱德华·德·博诺(Edward de Bono)博士的《六顶思考帽》中,他恰如其分的运用黑白红绿蓝黄六色所象征的情感色彩,划定了商业中六种具体的平行思维方式,使团体中无意义的争论变成集思广益的创造,使每个人变得富有创造性。其中,蓝色象征着思维中的控制与组织。红色从情感、直觉感性地看问题。黑色从事物的缺点、危险、隐患看待问题,以一种消极的态度处理事情。白色客观、全面地搜集信息。黄色寻找事物的优点及光明的一面。绿色用创新思维考虑问题。正是博诺对色彩的情感要素掌握的相当精炼,才使得本书的思考法得以在公司的头脑风暴中被广泛运用。
色彩学家们经常对色彩现象的真实性作专业研究,但是至今也无法得出绝对正确的结论,原因是即便最客观的色彩现象所产生的色彩效果都是人的感觉反应的产物;感觉是人脑思维活动的结果,必然包含了一定的主观性。因此,绘画性色彩也好,设计性色彩也罢,都是人的主观意识能动性的反应。不管人类人为的赋予它多少深刻而耐人寻味的内涵,都不如使用者久存已久记忆中的情绪感染或者偶尔的心血来潮。
[1]席跃良.设计色彩[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9.
[2]范圣玺.行为与认知的设计——设计的人性化[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9.
[3]阿恩海姆(美),滕守尧,朱疆源(译).艺术与视知觉[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
TU984;TU115
A
1005-5312(2015)29-004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