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雅婷
(辽宁大学,辽宁沈阳110036)
伤
——浅析韩国犯罪题材电影中对儿童群体的关注
王雅婷
(辽宁大学,辽宁沈阳110036)
随着韩剧在中国市场的广泛流通,韩国电影也逐渐走入人们的视野,其中犯罪题材电影也成为支撑韩国电影走向世界的一大分支被人们所熟知,本文从多部电影中找出儿童这个群体在这类题材的电影中受到了怎样的关注以及何种程度的认知。
韩国电影;犯罪题材;儿童群体
近年来,在韩国电影中,犯罪题材电影崭露头角,在这类电影中儿童是一个不可或缺的群体,大人在社会现实中越来越缺少对儿童的关心和爱护,以至于儿童成为了犯罪题材关注的主体,导演把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大胆揭露出来,直击政府无能、堕落、包庇的罪行,本文通过选取多部犯罪题材电影,试图归纳这类影片中对儿童群体关注的程度和社会带给儿童的影响。
韩国的犯罪题材电影中对“社会问题”有着强烈的剖析和大胆的讽刺,既有真实案例改编的如《熔炉》、《青蛙少年失踪事件》、《那家伙的声音》,又有通过作品让观众印象深刻的如《流感》、《七号房的礼物》、《不哭妈妈》,韩国犯罪题材电影不仅想在商业角度取得票房,更想通过自己的作品向观众,向大众展现社会问题。如《熔炉》以真实发生在光州一所聋哑障碍人学校的事件为蓝本,描写了一起性暴力引发的悲剧,以及学校的教师和人权运动者一起力图揭开背后黑幕的故事,引起了社会上对弱势团体保护的讨论。导演以阴暗的风格深刻的控诉聋哑学校的变态校长的罪行,同时也对韩国司法的公正性也提出了质疑,正是有这样大无畏之人才有了这样的一部电影,这部电影在上映之后,引发了轰动的影响及强烈的热议,舆论压力促使案件调查重新启动,最终使韩国国会对性侵罪行量刑标准偏低的韩国法律作出了修订,《熔炉法》于韩国国会立法成功。电影的现实价值得到了体现,不仅帮助国家完善法律,更保障了孩子们的安全,这样的成功在韩国电影史上也是十分罕见的。
在韩国犯罪题材电影中,关于儿童群体在影片中的登场不胜枚举,但在这些影片中,儿童群体处于何种地位?他们的境遇又如何?下面从多部影片来阐明儿童群体的处境。
《素媛》则是儿童性侵案又一次被提及,儿童性侵案在韩国的多部影片中都有所体现。
《素媛》影片展现的是儿童纯洁善良的童心遭受到残忍的打击后在家庭的怀抱中重生,而《不哭妈妈》却讲述的是一个文明社会的痛,在法律的范畴内,未成年是要受到保护的,但是恰是这种保护却给他人也带来了伤害,这使得所有人反思。
这两部影片虽从不同的角度讲述故事,但最终的落脚点都是对未成年人现状的担忧,法律的漏洞让人有了可乘之机。正是这些电影造成的舆论压力才让人们更加重视儿童的安全问题,同样也让家长还有成人多关注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如今儿童的地位已经明显提高,更多保护儿童的律法也逐渐完善,这也是那些有责任心的导演们不懈努力的结果,同时也希望更多电影人敢于揭露批判,为社会造福。
在诸多犯罪题材影片中,打动人的不仅有事件本身的感召性,同时还有其中体现的亲情让人动容,下面选取两个影片举例说明。《七号房的礼物》从一个智障父亲的角度入手,他只是想救小女孩,却被人诬陷,“你是什么样的人,在你眼中看到的就是什么样的世界”,善良的人看所有的事物都是美好的,邪恶的人看到所有的事物都是丑陋的,这也是影片表达的主题之一,父亲因为担心女儿被他人伤害于是父亲背负了罪名,承认了罪行,司法的不公平性和人性的丑恶造成了这样的惨剧。
父亲临行刑前与女儿生离死别,让人心痛,即使是一名智障父亲,他对女儿的爱也丝毫不减,影片就是通过这样的情感表达给观众深沉的爱,也许工作会丢掉,感情会创伤,但亲情是不会离开你的,这部影片告诉我们即使一无所有,亲情依旧会为我们保驾护航。
韩国电影人为什么可以拍他们的想拍的一切,且都可以上映?因为韩国有电影分级制度。在韩国,电影分为5个等级:全民、12岁以上、15岁以上、18岁以上可以观看和限制放映。每部电影的等级由民间组成的"影像物等级委员会"进行评级。这就给许多电影人很多的发展空间,更加丰富了电影市场的类型电影,不仅在票房上赢得了口碑,而且多部影片对社会现实有指导意义,从影片中,观众清晰地看到导演想表达的感觉,并且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国家法律的完善,在这样宽松的环境中,韩国电影也逐渐走向国际。
中国缺少这样的分级制度,同时也缺乏这样的意识,很多中国的电影人有自己的个性,但没有场地能让他们施展手脚,所以,这类电影人只能拍符合要求却没什么新意电影,以至于中国电影市场呈现单一化的影片。
在韩国犯罪题材影片中,儿童不再象征纯洁,善良,而是人性恶劣展现的牺牲品,儿童的双眸中透露出的恐惧,是我们每一个人都不希望见到的,这些影片有真实有改编,但正因为社会上存在这样的现状,我们才会把它表达出来,希望让人警醒。儿童是最无辜的,我们要用我们的双手撑起儿童飞翔的翅膀,撑起我们一切的希望。
[1]张虹.韩国犯罪题材电影在影视文化意义上的特征[J].艺术科技, 2014(04).
J905
A
1005-5312(2015)29-011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