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辉
(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四川 成都 610041)
成都市体育中心综合提升改造
——旧城的有机更新浅析
刘辉
(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四川成都610041)
中国的城市化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但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也呈现了出了新问题新形势。其中特别旧城在肌理、交通、形态、历史保护等方面与城市大规模扩张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本文将通过成都市体育中心提升改造项目,试图探讨旧城的有机更新策略和措施。
与工业革命伴生的近代意义上的城市,自诞生之日起就作为现代商业文明的载体,伴随着每一次技术革命和社会组织方式的进步而不断变换着自我的形态。
有趣的是,城市的每次改变,并非如孩童成长般慢慢变化着形态,更像是蛇类等爬行动物的蜕变。无论是工业革命后期伦敦城现代化改造,还是奥斯曼男爵对巴黎的大动刀斧,都是在积累的矛盾日益尖锐的时候,对城市的一次大手术,以改变其形态使其适应新的社会组织方式。
中国的现代化速度令人咋舌,城市化进程方兴未艾。虽在此过程中吸收了国外百年来的城市规划经验,借鉴其教训,在初始即做出合理的前瞻的城市规划。但因其速度之快速,基础之薄弱,系统之复杂,问题的出现不可避免。其中一个普遍的问题,就是伴随着城市的扩张,旧城的日益衰落。如何因地制宜地实现旧城的有机更新,是当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中国的城市,有着一种层累的复杂断面,其胚胎有着浓厚的农耕文明的基因,有着封建社会组织方式的印记,又有着计划经济时代的烙印。旧城的规模和基本格局完全不适应现代化对城市的要求,在城市快速膨胀的过程中,新的城市组团因着城市规划的指导,完全按照现代化对城市的要求而生,而旧城反而成为最不具备“现代性”的区域。而中国的城市规划在起初并没有以“有机疏散”理论为指导,反而是以旧城为城市快速扩张的出发点,以单中心式程环状+放射状发展。最终最不具备“现代性”的旧城成为城市的几何中心,成为了更加难以改造更新的顽疾(如图1)。
成都的旧城就是这其中的典型案例。作为成都市中心的天府广场片区,依稀还可以看到古老成都的方格网布局,而天府广场/四川省科技馆/成都市体育中心以及程十字交叉城市大动脉——人民路等都清晰地展示着计划经济时代的城市遗存。我们也可以看到,成都市的市中心呈现一种混乱的状态。
(1)除天府广场外,作为大尺度的城市空间,成都市体育中心和四川省科技馆目前处于一种封闭的孤岛式状态。使得市中心地块间处于一种割裂的状态。
(2)虽然经过持续的主路扩宽和路网优化,由于基本格局的限制,市中心的路网依然存在着主路无法满足贯通需求,次路网路网密度不足的现状。
图1
表1 周边道路流量及通行能力
(3)因为观演类和文化类建筑(四川省科技馆/成都市体育中心/成都市博物馆/四川省图书馆/新锦城艺术宫等)都集中在天府广场周围,加上天府广场南部的商业建筑群,使得市中心持续存在着大量的地面人流,人行流线与车行流线产生大范围多点位的地面交叉。进一步加剧了机动车交通的压力。特别是成都市体育中心在举办大型观演类活动的时候,会持续形成大量的观演人群滞留在人民中路路段和东华门街路段。
(4)这些建筑群同时又带来了大量的停车需求,而修建过程中没有统一规划指导,各建筑单体各自为政的解决停车需求,形成了多点位的停车库出入口,机动车停车在出入口的减速/转弯和变道进一步增加了城市道路的压力。而停车库的分散又使得停车资源的利用效率低下,出现了各地块高峰期(如发生观演或文化类活动时)地块内停车供给严重不足,非高峰期又严重空置的情况。
表2
(5)公交站点密度不足,特别在人民中路北侧区域。
表3 周边公交线路现状调研
(6)城市公共绿地空间匮乏,绿化率低且不成系统,居住品质低。
旧城新契机:旧城问题不是一天出现的,同样也无法又一蹴而就的解决策略。而因为旧城组成之复杂,遗存之丰富,本身就是宝贵的历史遗产,应当在不大动刀斧的前提下,制定一套合理可行的有机更新策略,即改变旧城衰落和交通现状,又使得旧城丰富的城市遗产得以保存与发扬。而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为旧城更新提供了新的契机。
在成都市的地铁发展规划中,天府广场周边规划了天府广场/骡马市两个地铁站,并且天府广场站作为1号线与2号线的换乘枢纽站,骡马市站作为地铁1号线与4号线的换乘枢纽。目前1号线与2号线均已经建成通车,4号线一期工程已经开工建设。轨道交通的建设使用能够有效缓解城市的交通压力,并且借由轨道交通,开启市中心区域城市立体发展的新形势。
(1)明确市中心各区块定位,资源共享互补,按照定位逐步优化,复合利用。逐步形成以天府广场为中心的文化建筑群,以成都市体育中心为中心的中央体育公园区,释放城市开放空间。
(2)全面开发市中心地下空间,首先,打通天府广场站点与周边文化商业建筑群的地下通道,4号线开通以后,打通骡马市站点与成都市体育中心/富力中心等的地下联系通道。远期全面打通,并伴随地下空间的商业开发与文化设施建设,形成一套完整的地下步行网络。实现立体上的人车分流。
(3)在形成地下步行网络的同时,以增建的方式逐步打通地下停车库通道,将现有的地面停车场逐步清除,形成资源共享的地下停车网络。
(4)富力中心作为旧城历史遗留问题,经过多次商业开发公司的运营尝试,一直处在比较尴尬的状态,究其原因,是其孤立于传统的盐市口商圈以外,无法形成规模效应。应在打通其与骡马市地铁站的地下联系的同时,以东华门街为纽带,逐步开发,与盐市口商圈连成一片。形成天府广场站——盐市口商圈——东华门街至富力中心商业——骡马市站——天府广场站的闭环商业环境。
在上述宏观策略的指导下,我们以成都市体育中心为例,阐述市中心有机更新的具体措施。
图2
成都市体育中心由南区篮球公园,中部体育中心体育场,北部办公楼组成。原计划修建的体育馆/体育场练习场等并没有修建。因而体育中心无法承担正规的体育赛事目前主要承担诸如演唱会/展销会等大型活动。体育中心用地规模大,属于城市开放空间,但内部功能零散,土地利用低,亟需整合。
体育中心在大型观演类活动举办时实行封闭式安检,大量的观演人群滞留在人民中路/东华门街上等待安检入场,严重阻碍交通。在没有活动举办时候体育中心内部作为停车场使用,没有发挥宝贵的土地价值。
更新策略:
(1)整合内部土地资源,将体育中心划分成三个主要功能区块。南区作为体育公园,规划为城市复合功能公园,低下2~3层修建停车库,释放地面空间,地下1层作为专业体育设施开发与配套,地面作为城市公园和体育休闲设施的复合区;中区为体育中心体育场,作为城市的标志性建筑和宝贵记忆,以升级改造为主,使之成为复合型的全民健身中心;北区办公楼拆除,用作为高密度的商业开发,作为南区与中区开放为城市公共空间的补偿。同时与富力中心形成规模效应,作为东华门街商业纽带的起点。
(2)地下空间充分开发,并打通与周边建筑的联系,特别是打通与骡马市地铁站和富力中心的地下联系,形成地下人行交通网络,实现人车分流。
(3)改变封闭式管理和封闭式安检状态,为大型观演类活动制定切实可行的交通组织策略(如图3)。
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已经到了关键时期,已经开始从大规模的城市扩张转变为城市自身框架的梳理与提升。每个城市都面临着旧城如何有机更新的问题,希望本文提供的一点思考能够抛砖引玉。
图3
TU242.9
A
1673-0038(2015)04-0022-03
2015-1-12
刘辉(1987-),男,助理工程师,本科,主要从事建筑师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