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与海鸥》教学案例——人教课六年级上册第七组第21课

2015-10-29 05:27
北极光 2015年10期

教学目的: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文中重点词语,感受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深厚感情。

2.抓住重点词句,体会句子的意思,并揣摩作者是如何把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感情写具体的。

3.感受人与动物之间的浓浓深情,树立从小爱护动物的观念。

教学重难点:

从词句中深切感受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浓浓深情。

教学过程:

一、课前游戏,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喜欢看电视吗?一般喜欢看哪个电视台呢?下面,就让咱们来玩一个抢答游戏,看看谁最了解台标。(出示各电视台台标,让学生进行抢答)

设计意图:从孩子生活中喜欢的话题入手,以孩子感兴趣的抢答形式,在上课伊始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并引入下一环节。

师:上课!

二、谈话导入,直击中心

师:通过刚才的游戏我们可以观察到,每个电视台都会选择最能代表这个城市的标志做图案,可以说,台标算是一个城市的代表。下面,让我们把视线订格在这个台标(出示昆明电视台台标),你能看出这画得是什么吗?(生指名回答)

师:是的,这就是一只正在飞翔的海鸥。它代表的是昆明电视台。用一只海鸥来做台标,这里面蕴含着昆明人对海鸥怎样的深情呢?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昆明,走进翠湖,去听一听那个老人与海鸥的故事,去感受那一段人与动物之间,不同寻常的深情。请齐读课题。(生有感情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以台标导入直接点明文章中心,烘托出一定的气氛,创设便于学生理解课文情感的情境。

三、复习旧知,梳理课文

师:《老人与海鸥》的故事,请大家再小声读一读,回顾一下上节课,我们从课文中知道了什么?

生:复习课文,回顾本文主要写了老人喂海鸥、唤海鸥、谈海鸥以及海鸥送老人的场面。(根据学生回答进行板书)

四、精读理解,情感体悟

(一)送老人,悟不舍

1.自读自悟,交流体会

师:在黑板上这四个简短的片段中,最让你意想不到、印象深刻的是哪一个?(生自由回答)

师:很多同学被海鸥送老人的场面而感动、而诧异。课文5到17自然段细致描绘了海鸥送老人的画面,请同学们翻开书,细细品、慢慢读,找一找,文中描写这幅画面的几个镜头,并想想作者是通过哪些词语来表达海鸥此时心情的,把它们画下来,写下你的感受。

生:默读课文,写批注,再全班交流,相机指导。

(1)交流预设一: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一群海鸥突然飞来,围着老人的遗像翻飞盘旋,连声鸣叫,叫声和姿势与平时大不一样,像是发生了什么大事。

师:十多天没见老人了,当老人遗像出现时,海鸥们是怎么样的?

生:引导学生注意“翻飞盘旋、连声鸣叫”

师:这两个词描写的是什么?你感受到了什么?

生:引导学生感受到海鸥悲伤、焦急、不安

师:是啊,与他们相依相伴的老人去世了,突然知道这个消息,海鸥们能不焦急、能不悲伤吗?你们能从这两个词中读出海鸥此时的心情吗?

生:指名读。

(2)交流预设二:海鸥们急速扇动翅膀,轮流飞到老人遗像前的空中,像是前来瞻仰遗容的亲属。照片上的老人默默地注视着周围盘旋翻飞的海鸥们,注视着与他相伴了多少个冬天的“儿女”们……过了一会儿,海鸥纷纷落地,竟在老人遗像前后站成了两行。它们肃立不动,像是为老人守灵的白翼天使。

师:哪个词让你体会到了海鸥对老人的深情?

生:自由发言,言之有理,说明情感即可。

师:刚刚有同学提到亲属,亲属说明什么?

生:引导学生体会到海鸥把老人当成了自已的亲人。

师:谁能不去送送自已的亲人呢?文中还有词语与亲属有异曲同工之妙?你们发现了吗?

生:找到“守灵”

师:这个词你又体会到了什么?

生:理解海鸥与老人之间的关系非常亲密,感情很深,像父亲和孩子们一样。

师:是啊,这样的亲人去世,会是怎么样的心情呢?请你一边想一边读一读

生:分组赛读。

(3)交流预设三:当我们不得不去收起遗像的时候,海鸥们像炸了营似的朝遗像扑过来。它们大声鸣叫着,翅膀扑得那样近,我们好不容易才从这片飞动的白色旋(xuán)涡(wō)中脱出身来。

师:你关注到了哪个词?

生:自由发言,言之成理即可。

师:“扑”这个词出现了几次?可不可以换成“扇”?(引导学生发现“扑”更能体现海鸥急切的心情,说明海鸥非常舍不得老人。)

师:“白色漩涡”指什么?为什么要这样比喻?说明海鸥很多很多……不是一只、两只,而是很多很多……在这样的漩涡中,你读到了什么?

生:引导学生读出海鸥对老人的不舍。

2.配乐朗读,情感激发

师:多少个寒冷的冬日,是老人与海鸥相依相随。可是如今,代替老人来到海边的,只是一张冰冷无声的照片,当老人的遗像出现时,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生接读预设一)我们急忙为海鸥让出一片空地……(生接读预设二)照片上的老人默默地注视着周围盘旋翻飞的海鸥们,注视着与他相伴了多少个日日夜夜的儿女们。过了一会儿……(生接读预设三)当我们不得不去收起遗像的时候……(生接读预设四)

设计意图:先上海鸥送老人的部分,即让学生对老人保有一定的好奇心,又能给后面介绍老人的做法做情感铺垫。通过学生自已对关键词句的理解,深挖文中海鸥的心情,学会使用动作描写、比喻等来表达心情。

(二)情感过渡

师:这四组镜头都特写了老人离世时海鸥的反应,从中我们分明感受到了海鸥对老人的不舍,这种不舍就像是失去了自已最亲的人。为什么海鸥会有这样的反应呢?文中有这样一句话作出了解释,请你找一找。

生:找到句子“朋友告诉我,十多年了,一到冬天,老人每天必来,和海鸥就像亲人一样。”

师:老人每天来干什么?请你补充一下。

生:补充说话“朋友告诉我,十多年了,一到冬天,老人每天必来_____,和海鸥就像亲人一样。”

师:十多年来,老人喂海鸥、唤海鸥、谈海鸥,待海鸥就像自已的亲人一样,他是怎么做的?让我们回到老人生前,看看老人是怎样喂海鸥的吧?

设计意图:自然过渡,并让学生对文章结构印象更加深刻。

(三)喂海鸥,体深情

师:用你喜欢的方式自已读一读第三自然段,看看细心的你能不能发现老人喂海鸥与其他人有什么不同?

生:自由回答,找到段落中的动词谈感受,言之成理即可。

师:一个个动作都包含着老人对海鸥的爱,“饼干丁”一词,更是能让我们感受到老人对海鸥的关心与了解。其实,关于饼干丁还有这样一个故事呢?

(PPT幻灯片配乐出示:老人喂海鸥的饼干当时卖4.5元一斤,老人一买就是十几公斤。为了给海鸥换口味、加营养,他还经常买来鸡蛋给海鸥做好吃的。而老人的工资每个月只有308元,为了这些食物,老人几乎要花去其中一大部分。他自己每天只吃馒头、咸菜,甚至不舍得花一分钱做公交车,每天步行几十公里去喂海鸥,他唯一的奢侈品就是2分钱一包的便宜香烟。而对于海鸥,他从不吝啬。他去世后,人们来到他的家里,家里面什么都没有,只有藏在被子下面,摆得整整齐齐的六个鸡蛋,那是他打算做鸡蛋馍,喂海鸥的……

吴庆恒,这位在文革时期饱受迫害的老人,无儿无女,他早已经把海鸥当成自己唯一的亲人了……)

师:看完了这段文字,请你说说你的感受。

生:自由发言

师:是啊,这样为海鸥的付出,我们不得不说,老人爱海鸥早已超过了爱他自已。现在让我们再次回到老人喂海鸥的画面,让我们读出老人的一片深情。

生:与老师合作读。

设计意图:环节一:以读代讲,让学生感悟动词使用的巧妙。环节二:背景介绍,以情促读,让学生对老人的做法有更深的感悟。

五、拓展延伸,练习写法

师:这是一篇有声有色的乐谱,可仅仅是有声有色吗?不,还有情、还有义。这份情、这份义都表现在老人对海鸥的关心和呵护之中,不仅仅是喂海鸥、唤海鸥、谈海鸥,一定还会有别的温馨画面。也许是他心疼地救治受伤的海鸥;也许是他痴痴地望着海鸥;也许是他耐心地与海鸥聊天……(一边说,一边出示图片)发挥你的想像,用动作、语言来写一写。

生:练写、展示。

设计意图:在练写的过程中,升华学生对老人的敬佩之情,感悟人与动物的浓浓情意,同时,练习本节课中学到的动作描写。

六、总结升华

师:今天,我们来到翠湖旁,依然能看到这幅画面:一位慈祥的老人坐在水边,面带微笑,手捧鸥食伸向空中。红嘴鸥在他的身边环绕。让我们永远记住这幅人鸥和谐相处的美好画面。

设计意图:尾声,将画面定格在这样一座雕塑上,让学生对文章中心加深印象,同时再一次感受老人与海鸥之间相依相伴的深情。

板书设计:

课后评析:

《老人与海鸥》这篇课文讲述的是人与动物之间的深爱与眷恋,展示了人与动物丰富的情感世界。这篇课文真实、感人,让人读来内心久久不能平静。刘老师上此课时,能以生为本,抓住课文的重点词句,引导学生自读自悟,体会老人与海鸥的深情厚谊。听了这节课后,更是深深地领略到了刘老师语文教学的魅力。

第一、蓄情,奠定情感氛围。这组课文的主题是“人和动物和谐相处”,《老人与海鸥》讲述的是一个普通的老人与海鸥之间建立起来的深厚感情,刘老师用昆明电视台台标作为导入,一下子就奠定了进入文本的情感基调。

第二、悟情,感受震撼场面。老人去世后,海鸥在老人遗像前翻飞、盘旋、肃立、鸣叫等感人画面,老师充分引导学生感悟体验和交流,让学生抓住重点词句去感悟、体验、产生同感,让学生尽可能的进入海鸥的情感世界,去领略、品味海鸥对老人的那份情感,和文本最大限度地互相融合。尤其第四句“当人们最后不等不去收起遗像的时候,海鸥向炸了锅似的朝遗像扑过来。它们大张着嘴鸣叫,翅膀扑的那样近,以至于收照片的人下意识的缩紧了身体,好不容易才从这片飞动的白色漩涡中脱出身来。” 这里,老师注意了品字,紧紧抓住两次“扑”。“扑改成“扇”让学生议,可以看出海鸥对老人依依不舍,悲痛欲绝对老人的离去难舍难分。可以看出刘老师备课非常细心。刘老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都注意学生的合作互助。比如句子的朗读中有个人读、小组读、齐读。

第三、入情,体会和谐之美。这篇课文为学生展现了丰富的情感世界,可以说是以“言”表“情”的。课文前半部分通过老人喂海鸥、呼唤海鸥的名字、与海鸥亲昵地说话等事例表现了老人对海鸥无私的爱。讲完海鸥对老人的情感,刘老师问学生为什么会这样呢?然后回到课文的第一个画面教学时,让学生有声有色的齐读,帮助学生展开想象,使他们真切的感受到老人与海鸥的那份和谐快乐,感受到老人对海鸥的无私的爱只有让学生进入课文所描绘的情境,去体会作者的情感历程,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才能使他们真正受到熏陶感染,形成内在的精神力量。

第四、抒情,赞美海鸥老人。本课教学的亮点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激发学生情感,多角度进行练笔。学习完课文后,当学生们深深地进入文本的情感世界时刘老师是这样激发学生的“人鸥情深何忍别!但老人终究要离世,只留下那一群的海鸥在空中悲鸣、哭泣。此时此刻,假如你就是那位老人,你想对情若儿女的海鸥说些什么?又或者你是一只悲伤的海鸥,你想对去了天堂的老人说些什么?请写一两句话。”这样的处理做到了植根文本,超越文本。

纵观全文,这节课教学准备充分,教学环节清晰,学生掌握了教学重点,练习以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体会老人与海鸥之间深厚的感情。”通过关键词、关键字教学,突破了教学难点揣摩作者是如何把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感情写具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