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赐成
21世纪以来,国家通过加大教师职前培养和职后培训的力度,加强教师队伍建设。2012年9月,全国教师工作会议系统部署了推进教育均衡发展、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等重点工作的总体目标、战略思路和重点举措,印发了《国务院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国发〔2012〕41号)。围绕“如何提高教师培训工作的质量”这个核心和关键问题,各地在“国培”“省培”的各级各类项目中,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探索。笔者在参与、组织历史教师培训项目的过程中发现,通过“教学案例”展开参与式培训,是提高历史教师培训质量的有效途径。
一、历史教学案例的教师培训价值
所谓教学案例是指包含有某些教学决策或疑难问题的教学情境故事,这些故事反映了典型的教学思考力水平及其保持、下降或达成等现象[1]。对教学案例的研究又称教育叙事(或教学叙事),教师在叙述中深化对教育过程的理解和反省,提升对教育教学理论的实践理解和运用,从而使其经验升华、思想突破、理论提升。
1. 案例资源的研究性价值
对教师培训而言,教学案例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教学和研究资源,也能在很大程度上改善教育培训的方式和途径。
典型性是教学案例的首要也是其本质特征,没有典型性的教学案例会变得泛化。典型的教学案例不仅要具有故事的完整性,而且应集具体的过程性、问题性、探索性于一体,能全面反映一个或几个教育教学实践中的突出问题,并给人以实践和理论上的启发。
真实性是指问题情境和解决过程的真实。故事性是指对“真实性事件”描述的完整性和具体性,给人以清晰、准确、细致的细节观察和宏观把握,从而使案例具有强烈的研究性。因此,教学案例的真实性是有明确的问题指向的,即研究性和目的性。
教学案例以丰富的叙事形式对教学事件进行全景式描述,向人们展示包含有教师和学生典型行为、思想和感情的故事。撰写教学案例的过程是一种反思性研究的过程,撰写者以“问题”为主线,展示教育过程中的矛盾、冲突甚至悬念,引发读者兴趣和深入思考。
教学案例的撰写具有很强的反思性和研究性,解决过程具有极强的参与性和实践性,成果形成具有很强的分享性和再生性。因此,教学案例资源的教学运用需要充分的经验准备、积极的问题探究意识和深度的个体参与。
2. 历史教师培训对案例资源的需求
当前的教师培训工作中,最普遍的问题是理论与实践脱节,具体表现为教育实践者轻视理论,教育理论研究者远离实践,造成实践中问题累积以致实践进展减缓①,同时也使得教育理论“灰色”呈现,有力使不上。
案例知识作为一种典型性、叙事性、情境性、实践性、个人性、整体性的经验知识在问题解决中得到广泛应用,已成为支持复杂问题解决的有效形式,具体表现为:支持问题境脉的阐释、支持问题的多视角认识、支持解决方案的生成、支持解决方案的确定以及支持对问题解决结果的评价。它正作为一种支持人们解决问题的资源,在现实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2]。案例教学资源的理论性与实践性统一的特点,有利于教师教学经验、理论与实践相融合。
二、历史教学培训案例的采集和加工
在实际的教学中,虽然一项练习、一个难题、一篇文章或其他近似于案例的材料,也可以在课堂上起到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效果,但如果把这些材料也打上“案例”的标签,可能会导致严重的后果[3]。所以,案例资源绝不是随意为之,也难以信手拈来,而应有采集和加工的过程。
1. 历史教学培训案例资源的采集
针对培训对象的需要采集教学案例。新教师培训的目的是掌握教学技能和丰富案例资源,培训中需要根据需求确定教学案例资源的采集标准:(1)具体可感—有兴趣的问题—具有操作性;
(2)生动可学—有价值的资源—具有资源性;(3)深刻可悟—有研究的空间—具有系统性。
例如,“导入新课”对于上好一节历史课而言非常重要,而对于新教师往往是“纵有千言万语却不知从何说起”。培训中可以选择一些典型的导入案例,帮助新教师打开思路,活跃思维。
通过对案例的研读和品味,可以看出好的课堂导入应该具备的一般特征是:短小精悍,即导入新课要痛快淋漓不拖泥带水,简单明了;富有趣味,即有很强的吸引力,能深度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内在联系,即导入设计所用的素材和问题,与即将开始的学习内容有内在的相关性,能引起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思考和探究的欲望。在此基础上,引导教师思考、实践如何把握课程内容,设计出好的课堂导入,进而总结其一般方法。
合格历史教师培训的重要任务是提升教学能力,多数有经验的历史教师在培训中往往存在两种情况:一是对别人的经验熟视无睹,二是对相关理论不屑一顾,概括起来就是有些“自我满足”。要解决这样的问题并推进培训课程的深入,必须借助于典型案例,这些案例要起到如下作用:(1)问题引领—自我反思而不
解;(2)理论引导—实践探究而无果;(3)专业引申—在岗学习而无方。既要击中问题,却超乎其经验。
成熟的历史教师培训任务主要是教育思想境界的突破问题,成熟的历史教师有两类:一类是成熟且积极求索者,要通过案例帮助他们实现理论运用:学习—实践—升华(教学思想);实现专业提升:主体知识—学科价值—专业信念;形成教学风格:个人特点—教学特色—教学风格。另一类是成熟却职业倦怠者,对这类教师则需要通过案例彰显教育价值—激发内驱力—增强使命感;发掘教学价值—激发创造力—获得成就感;发现自我价值—激发反思力—生成价值感。
2. 历史教学培训案例资源的加工
历史教学培训案例资源的加工不是指对其改写和修饰,而是为了培训主题的需要对教学案例进行调整和重组,一般有综合和分解两种方式。
在《由几则案例谈到历史教师的教学反思能力》一文中,作者依据文中的几则案例,提出自己的思考与判断,主张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反思能力。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什么是教学反思能力”和“历史教师如何发展教学反思能力”[4]。这就是对教学案例进行综合的典型。对教学案例的分解则是根据教师培训的主题,细化培训目标的结果。例如,培训讲座中,有人提出将一个完整教学案例分解为“引出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尊重学生个性化的理解”“让学生自己动手动口”“培养学生探究的意识”等几个片段[5]。进而引导参加培训的教师仔细品读案例的每一个环节,增强实践理解和深度参与。
三、历史教学培训案例的有效运用
历史教师培训中运用教学案例资源,可以将抽象的理论内容转化为生动具体、丰富多彩的教育生活情境,激活教师的教育生活经验,使教师产生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欲求和冲动,进入教育实践模拟状态,在践行学以致用精神中增强解决问题的能力。
1. 科学择取教学案例资源
教学案例择取是实施案例培训的基础和前提,选择教学案例的一般要求有:一是主题性,针对培训对象,了解培训需求,结合发展实践,设计培训目标,选择培训案例;二是典型性,根据培训主题需要,选取相关案例中的典型者引入培训;三是参与性,即案例所呈现的主题是教育实践、教师生活中的焦点、热点问题,案例本身有很强的现场感,反映的问题具有真实性,只有主题重要、内容完整、问题真实的案例才能引起教师的参与动机;四是理论性,即案例所反映的问题超出一般经验的范畴,解决问题需要教育理论的介入和他人智慧的支持,能够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促进经验、理论和实践的结合。
2. 完整呈现教学案例资源
只有完整呈现教学案例,才能充分展示案例所蕴含的价值信息,才能全景式再现具体的教学场景,才能激起教师广泛而深度地参与案例研讨,进入问题研究的过程。如果要把一节课的相关资料作为案例,就需要对这一案例内容进行完整展示。这里的完整展示不仅是指要完整呈现教学文字实录,而且要能通过视频资料展示动态的教学过程,以便教师掌握教与学的全部信息,进而做出客观的事实判断。
3. 多维观察教学案例资源
运用教学案例要尽力避免断章取义和主观臆断,要做到全面客观,必须要多一些观察和研究的角度,在“盲人摸象”的基础上进行宏观整合,才可能更完整准确。如郭富斌“斯大林模式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的公开课,基本教学过程是展示“苏联道路的前世今生”[6]。赵亚夫认为,这节课“破题以概念为轴心,结构以逻辑作基础,理论以解释见精神,材料以参悟显价值。它们集中体现了郭老师的教学视野和境界,尤其值得青年教师学习。应该说,这节课的每一设计和环节,都有讲头、都有深挖细品的必要”。但“郭老师的教学法只是众多有效教学的一种,不是唯一。即便是郭老师这样难得的学者型教师,也还有摸索新方法的必要。毕竟历史教育当随时代”[7]。
4. 细化思维触角
“斯大林模式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公开课,将问题聚焦于“历史教师的教养与学养”上,这个宏大深远的问题当然值得讨论。但一些具体问题也值得面对,例如:这是否就是一节“完美”的课?是一节课程改革的“样板课”?其中,关于这节课上了100分钟的问题,赵亚夫认为:“郭老师这100分钟的课,可以据此拆解为数个45分钟,或是几个系列的主题课程。这便是这节课在我眼中的价值—值得研究的地方很多。”[8]这些问题的价值在于引导我们从这个案例中去探究、去获得必要的、可能的营养。
把教学案例资源运用到教师培训中,在我国教师培训领域还很不成熟,“在我国的师资培训中,几乎无案例教学这样的传统,要真正地将案例教学纳入师资培训的轨道中来,使其与原有师资培训结构融为一体,前提就是要有一批高质量的案例。就目前来看,我国师资培训中关于教育管理方面的案例已见端倪,而教育教学其他方面的案例尚付阙如”[9]。撰写教学案例本身就是一种教育教学研究,也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之一,如果能从“采集和利用”的意愿出发去撰写教学案例,则意味着历史教师培训中案例教学水平的提升。
参考文献:
[1]顾泠沅.教学任务与案例分析[J].上海教育科研, 2001(3).
[2]冯锐,董利亚.案例知识与复杂问题解决[J].远程教育杂志, 2012(3).
[3][9]郑金州.案例教学指南[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6:2、182.
[4]朱煜.由几则案例谈到历史教师的教学反思能力[EB/OL].http://blog.sina.cn/dpool/blog/s/blog_790243d40100xjmv.html.2011-11-25.
[5]姜瑛俐.教育叙事与教学案例写作指导[EB/OL]. http://www.jdedu.org/zxyw/zxyw/ShowArticle.asp? ArticleID=4394.2007-03-04.
[6]郭富斌.在斯大林的这面镜子里我们看到了什么? [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 2010(10).
[7][8]赵亚夫.教师的学养与教学的智慧—听郭富斌老师“斯大林模式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一课札记[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 2010(10).
(作者单位: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责任编辑:任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