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GIS的大别山县域旅游资源禀赋差异研究

2015-10-28 20:33陈丽军洪玉华
湖北农业科学 2015年19期
关键词:大别山区县域

陈丽军 洪玉华

摘要:以大别山31县(市、区)3大类6个基本类型的184个旅游资源单体为研究对象,选取旅游资源丰度、组合度以及整体优势度为指标并借助GIS对大别山县域旅游资源禀赋差异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大别山旅游资源丰富多彩,极富特色,然而其空间分布及整体优势很不均衡;旅游资源总丰度优势主要集中在大别山4市交界处,新县、潜山县、红安县、岳西县、金寨县和寿县尤为突出;大别山县域范围内存在旅游资源“诅咒”,旅游资源优势区的经济发展水平普遍劣于旅游资源贫乏区。提出了行政上要打破行政壁垒,采取大别山连片集中开发战略,经济上要加大对旅游资源中等和劣势区旅游项目的投资力度,使大别山旅游经济增长逐渐由资源驱动型向资本驱动型转变,开发上要实施非均衡倾斜开发战略,培育增长极,带动大别山区域旅游的发展的建议。

关键词:旅游资源禀赋;GIS;县域;大别山区

中图分类号:F59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5)19-4871-06

DOI: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15.19.057

Abstract: Based on three main classes and six basic types of 184 tourist resource monomers of 31 counties in Dabie mountain, selecting the abundance, degree of combination, and overall dominance degree as evaluation indexes, the differences of tourism resource endowment in the counties of Dabie mountain was studied by GI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Dabie mountain were rich in the tourism resources, with colorful and highly characteristic, but its spatial distribution and overall advantage were very uneven. And the total abundance advantages of tourism resources mainly concentrated in the junction of four cities in Dabie mountain, especially in Xinxian county, Qianshan county, Hong'an county, Yuexi county, Jinzhai county and Shouxian county. The tourism resource in Dabiemountain had some curses, and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level of advantage area was generally inferior to the disadvantage area. It is suggested to break administrative barriers and adopt the strategy of centralized development, increase the investment of tourism projects in average and inferior areas, turn the tourism economic growth from resource-driven to capital-driven,and carry out tilt unbalanced development strategy to foster new increasing points, to improve the development of regional tourism in Dabie mountain.

Key words: endowment of tourism resource;GIS;county region;Dabie mountain

旅游资源禀赋主要是指特定旅游区域对旅游者构成具有吸引力环境的自然因素、社会因素及其他因素的总和[1],其理论基础是著名经济理论“资源禀赋理论”。对旅游资源禀赋的研究主要有两种方法,一是用指标体系法进行定量评价比较,主要指标有绝对丰度、相对丰度、优势度指数等[2-4];二是采用资源禀赋、比较优势、梯度推移等经济学理论对区域旅游资源禀赋进行比较分析的定性描述[5,6]。旅游资源禀赋表现出空间差异性和互补性,可使区域旅游资源开发利用得到优化。旅游经济发展建立在旅游资源禀赋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旅游资源禀赋优势,对促进地区经济和谐、有效发展至关重要。

大别山在发展旅游业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自然资源优势及政策优势,在推动“宜旅则旅”的县域经济发展过程中,因各县域旅游资源禀赋及社会经济水平等条件各不相同,为追求旅游产业快速发展及效益最大化导致了集中度偏低、发展模式粗放、大量重复投资、产业结构不合理等诸多问题。众多学者对大别山旅游资源及其开发进行了研究[7-11],均体现出区域协调联动、通力合作开发的思想,然这些研究大多是从局部地区或某一类旅游资源进行,或为大尺度大范围的宽泛研究,或为小尺度小范围的以点带面的研究,缺乏合作的基本依据和开发的科学指导。地理信息系统(GIS)因拥有分析处理海量地理空间数据的能力,能较好地进行小尺度大范围的研究而被引进旅游业并受到广泛关注,可由于专业隔阂的存在,基于GIS的旅游资源实证研究仍较少。endprint

本研究对大别山主要县域可比性较强的旅游资源单体进行了旅游资源丰度、密度、组合度和整体优势度的定量分析,并借助GIS直观地对大别山县域旅游资源禀赋差异进行比较,在一定程度上完善了中国小尺度大范围的县域旅游资源禀赋及其综合评价问题的研究;同时还为大别山各县旅游资源开发提供了基础依据和政策选择,对充分挖掘大别山区域旅游资源的价值,从实际出发做大做强县域经济,促进大别山区的跨越式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研究区旅游资源概况

大别山区位于中国东部地区,东西绵延约380 km,南北宽约175 km,是长江和淮河两大水系的分水岭,它横跨安徽、湖北、河南3省6市,总面积约8万km2,总人口3 400多万人,现有36个县(市、区)(图1)。由于6市中随州和孝感2市仅5县隶属大别山,且旅游资源数量很少、等级较低;黄冈、信阳、安庆、六安4市(以下简称“大别山4市”)全域隶属大别山,是大别山的核心区域,其区域的层次和级别同级,故选取此4市31县域(表1)。

大别山地域范围广阔,旅游资源丰富多彩,单体繁多,资源单体的调查、指标体系的选取、比较系统的建立难度较大。此外,旅游者在大尺度旅游空间决策行为中表现为倾向于选择级别较高旅游点作为旅游目的地,实际上旅游者也大都流向内地的中心城市、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而更多级别较低的旅游景点对游客的吸引力不大[12]。依据国际或国家有关规定,高级别旅游景区景点按照统一标准,由政府或主管部门审批,具有很强的代表性和可比性。目前大别山4市仍无世界遗产、世界生物保护区等世界级资源,且5A级旅游景区仅2处,分别是六安市金寨县的天堂寨风景区和安庆市潜山县的天柱山风景区,国家1A级景区各县(市、区)近乎没有。有鉴于此,在结合研究地旅游资源特点基础上选取自然类、人文类、综合类三个大类,国家A级(4A以上、3A、2A)旅游景区、国家风景名胜区、国家自然保护区、国家森林公园、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镇)6个基本类型进行研究。基础数据来源于各市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统计年鉴及旅游局、文物局、水利部门、林业局、国土资源局等相关部门官网。所选主要旅游资源有部分重合,即“旅游资源多重身份”现象,这种重合是旅游资源品位高和多宜性的客观反映,会对评价结果起到加强的作用。

从2013年度鄂豫皖三省县域经济排名可知,大别山区绝大部分县域的经济发展水平在各省排名靠后。目前大别山区域内3/4县域为国家级或省级贫困县,贫困人口达230万,是仅次于秦岭大巴山地区的全国第二大集中连片贫困区。经济发展较好的有黄州区、武穴市、黄梅县、固始县、潢川县、息县、霍邱县、桐城市、宿松县、舒城县,较差的有浠水县、罗田县、英山县、淮滨县、新县、望江县、金寨县、太湖县、岳西县。

2 基于GIS的大别山旅游资源禀赋差异比较分析

2.1 旅游资源丰度差异比较

丰度简言之即丰富程度,旅游资源丰度是衡量旅游资源数量最直接的指标,直接关系到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的潜力和旅游业发展的保障程度,影响区域旅游业的发展规模和产业结构。学者们多以绝对丰度、相对丰度和总丰度3个量值来衡量旅游资源丰度的差异。

2.1.1 绝对丰度 旅游资源绝对丰度意为旅游资源拥有量,可采用旅游资源单体的实际拥有数量和集中指数来综合判断。数量上,纳入此研究的资源数量共184处。金寨县、潜山县、寿县、红安县、岳西县、新县、霍山县、麻城市、太湖县、桐城市位列旅游资源总量前十名,为六项旅游资源主要集中区;研究区内综合类景区数量远远大于人文类,其中综合类2A以上景区数量最多,共139处,其次为人文类的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表1),最少为自然类。

分布上,从基本类型看,国家森林公园分布比较平衡,在金寨县、岳西县、新县等12个县各1处;国家A级旅游景区、国家自然保护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三类集中指数都在70~80之间,旅游资源的分布相当集中,其中A级旅游景区绝对丰度最大,且多集中在安庆市的金寨县、霍山县、寿县和六安市的潜山县、岳西县、桐城市;国家风景名胜区和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镇)两类集中指数都高于90,旅游资源分布高度集中。从三大类看,综合类旅游资源集中度最高,其次是自然类,最后是人文类。大别山整体面积广阔,人口众多,六类旅游资源按人口集中度多大于按面积集中度,其分布都较为集中,无相对分散的旅游资源,大别山是旅游资源丰富的区域(表2)。

2.1.2 相对丰度 为排除区域间人口数量和地域面积差距的影响,引入了相对丰度指标,该指标能体现出地区旅游资源的相对集中程度,用综合密度指数表示。旅游资源密度大的地区,分布就相对集中,而分布集中的区域就有利于旅游资源的成片开发,形成规模效益。

经计算,新县、潜山县、金寨县、岳西县、黄州区、霍山县、红安县、太湖县、桐城市及寿县综合密度指数排前十位(表3),是大别山旅游资源相对最集中的区域,其中有9县(市、区)都在旅游资源拥有量前十位之列;麻城市资源拥有量大而相对丰度小,资源较分散。与绝对丰度相比,相对丰度位次排序有一定变动。新县、黄州区位次上升最明显,新县旅游资源拥有量第6位,而旅游资源综合密度第1位;黄州区旅游资源拥有量第17位(并列),相对丰度却跻身第5位。红安县、寿县位次下降。其他县(市、区)变动不显著。由此说明旅游资源数量众多的区域其分布不一定集中,旅游资源分布集中的区域其总量不一定就多。

2.1.3 总丰度 上述各项指标说明了各类旅游资源在各县域的丰度情况,在此基础上,将各县域旅游资源数量占全研究区的比重汇总为一个从总体上反映各县域旅游资源绝对丰度的综合指标A;同时将各县域旅游资源的综合密度汇总成为一个反映各县域旅游资源的相对丰度的综合指标C。之后将A和C乘积开平方,得到各县(市、区)旅游资源总丰度T(表4)。

经ARCGIS符号化处理输出图2,由图2可知,旅游资源丰度优势主要集中在大别山4市交界处,且新县、潜山县、红安县、岳西县、金寨县和寿县尤为突出,而息县、淮滨县、潢川县、霍邱县、团风县和武穴市6县(市)总丰度值很低,其余各县(市、区)旅游资源总丰度相差不大,在平均值1.01上下浮动。endprint

2.2 旅游资源组合状况比较

县域旅游资源条件及其开发价值不仅取决于其绝对丰度和相对丰度的大小,还取决于其组合状况。旅游资源的组合状况是地区内各类旅游资源之间均衡性的综合反映,旅游资源组合状况的分析实质上是分析评价地区内各种旅游资源之间的数量比例关系,是从资源匹配的角度来分析旅游资源的整体优劣。由于旅游资源在空间分布上的复杂性,各类旅游资源的地区组合状况也各有特点。本研究采用组合指数来近似反映各县域旅游资源的组合状况。组合指数是各县域内部旅游资源在研究区所有县域比重的标准差系数,其公式为:

组合指数=

式中,Xi指各类旅游资源在所有研究县域中的比重;X表示各类旅游资源在所有研究县域中的比重的平均值;m为资源种类数(m=6)。组合指数越大,说明评价区域内旅游资源组合状况越差,配套能力越弱;相反,组合指数越小,说明区域内旅游资源组合状况越好,配套能力越强,越利于区域旅游资源的综合开发(表4)。

由图3可知,新县、金寨县、岳西县3县旅游资源组合指数最小,说明其组合状况最好,配套能力最强,有利于县域旅游资源的综合开发;黄梅县、罗山县、麻城市、宿松县、罗田县、固始县、枞阳县7县(市、区)组合指数较小;其余21县(市、区)组合指数都较大,均大于平均值0.93。整体而言,研究区县域旅游资源组合状况较差,配套能力不强,其资源的综合开发能力还有待提高。

2.3 旅游资源整体优势度比较

旅游资源的优劣与资源丰度成正比,与旅游资源组合指数成反比[2],两指标组合起来即可得区域旅游资源的整体优势度,即整体优势度为资源丰度与资源组合指数的比值(表4)。比值越大,整体优势度越好;反之,整体优势度越差。

由图4可知,新县、金寨县、岳西县3县旅游资源整体优势度最高,便于组织高密度的旅游产业和区域间旅游资源的联动开发,应作为大别山区旅游资源开发和旅游业发展的重点;潜山县、黄梅县、罗田县、宿松县、罗山县、红安县、麻城市7县(市、区)次之,应逐步加快其优势开发的步伐;其余县(市、区)旅游资源整体优势度多在平均水平,而息县、淮滨、团风及太湖4县旅游资源整体优势度最低,加之旅游资源禀赋差,旅游资源开发和旅游业发展潜力小。

3 小结

基于大别山主要县域旅游资源禀赋研究的实际状况,可总结出如下结论和建议。

1)雄踞鄂豫皖三省交界处的大别山地域广袤,旅游资源分布广泛,连片集中开发是必然选择。研究表明,旅游资源总丰度优势主要集中在大别山4市交界处,且新县、潜山县、红安县、岳西县、金寨县和寿县尤为突出,为打破行政壁垒,在“有条件的地方可探索省直接管理县(市)改革”政策指引下,受新《旅游法》启示,建议成立由中央授权的特别行政单位独立管理鄂豫皖大别山旅游开发、下辖大别山诸县(市、区)的旅游开发工作,基于现有旅游资源条件,准确定位旅游资源开发方向和旅游业发展目标,促进区域合作、联动开发。

2)大别山各县(市、区)存在旅游资源“诅咒”,旅游资源优势区的经济发展水平普遍劣于旅游资源贫乏区,必须加大旅游资源中等和劣势区旅游项目的投资力度,使大别山旅游经济增长逐渐由资源驱动型向资本驱动型转变。“资源诅咒”是一个经济学理论,是指自然资源对经济增长产生了限制作用,资源丰富地区的增长速度往往慢于资源贫乏的地区。大别山经济发展较差的浠水县、罗田县、英山县、新县、金寨县、岳西县都是旅游资源丰度高、整体优势好的县域;而经济发展较好的潢川县、息县、霍邱县、武穴市、桐城市却旅游资源丰度低、整体优势差。此结论也初步验证了小尺度的县域范围内“资源诅咒”的存在。

3)大别山旅游资源丰富多彩,极富特色,然而其空间分布及整体优势很不均衡,实施非均衡倾斜开发战略,培育增长极。可带动大别山区域旅游的整体发展。本研究所选取的6类旅游资源数量上均只集中在大别山部分或少数区域,相对集中在新县、潜山县、金寨县、岳西县、黄州区、霍山县、红安县,整体优势上新县、金寨县、岳西县、潜山县、黄梅县最高。根据增长极理论,在区域旅游发展过程中应努力培养旅游发展的增长极,借此带动整个区域旅游的发展。一般在考虑旅游发展布局时把旅游资源价值大、区位条件好、社会经济发展水平高的旅游地作为增长极,集中重点开发[13]。因此,应优先重点开发旅游资源优势度较高的地区,秉承大别山和旅游业长远发展的大局观念,遵守开发时序,制定科学的旅游规划,从而促进大别山旅游业及其县域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任凤慧,孙 虹.资源禀赋与我国旅游业经济绩效影响研究[J].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1(6):63-68.

[2] 王 凯.中国主要旅游资源赋存的省际差异分析[J].地理学与国土研究,1999,15(3):69-74.

[3] 韩春鲜.新疆旅游经济发展水平与旅游资源禀赋影响研究[J].生态经济,2009(10):62-66.

[4] 王玉珍.旅游资源禀赋与区域旅游经济发展研究:基于山西的实证分析[J].生态经济,2010(8):41-45.

[5] 蒋晓岚,蔡常胜.环巢湖旅游资源禀赋特点与开发利用模式研究[J].池州学院学报,2013,27(3):99-103.

[6] 熊云明,徐 培.婺源乡村旅游资源禀赋及特征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1,39(5):3011-3012,3019.

[7] 万 青.关于开发大别山地区红色旅游资源的探讨[J].中国农学通报,2006,22(6):505-509.

[8] 刘汉成.大别山旅游合作与资源整合开发研究[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2,34(10):128-130,133.

[9] 陈丽军,王 庆,汪季石.大别山区域四市旅游资源比较研究[J].湖北农业科学,2014,53(5):1235-1240.

[10] 刘宏明.大别山红色文化资源的旅游价值开发利用研究[J].湖北社会科学,2012(5):54-56.

[11] 罗 芳,夏庆利,邓高燕.大别山区边界共生旅游资源开发机制分析[J].湖北农业科学,2013,52(15):3719-3723.

[12] 唐 伟,李 偲,李晓东.新疆主要旅游资源的地州际比较研究[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7,21(1):93-97.

[13] 廖建华,廖志豪.区域旅游规划空间布局的理论基础[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36(5):130-134.endprint

猜你喜欢
大别山区县域
县域消防专项规划研究
山东县域GDP排名出炉
大别山区土壤侵蚀动态变化及趋势预测
县域就诊率为何差了40%
大别山区水稻800千克栽培的主攻目标及关键技术
安徽大别山区农业科技服务体系调查与分析
桐柏大别山区水土保持生态修复适宜性评价与分区
一项县域中招政策的回顾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