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高中信息技术课探究式学习的探讨

2015-10-28 17:52刘海平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5年19期
关键词:探究式教学信息技术教学模式

刘海平

摘 要 为有效推进探究式教学,信息技术教师要把学生的学习活动作为一种教学资源进行开发,并在探究活动中遵循一定的原则和策略,使学生在自主探究中进行知识构建,从而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进行有效的整合与提升。

关键词 信息技术;教学模式;探究式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6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5)19-0125-02

随着新一轮课堂改革的深入,人们逐渐关注以开放性、问题性、实践性等功能见长的探究式学习。这种学习方式以其在信息时代培养学生科学知识、科学探究技能和科学态度等方面的明显优势,弥补了传统讲解式教学的不足,给教师和学生在学习方式上提供了更多的选择机会,更能够有针对性地培养学习者的创新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笔者发现课堂教学模式仍以传统的知识传授为主,探究式教学的目标、理念、内容和方法并未完全渗透到信息技术的教学实践当中,课堂教学中还存在一些不合理的表现,诸如:忽视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学生的学习过程缺乏自主探究活动;忽视了学生以原有知识为载体进行知识的综合、运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阻碍了学生信息素养的整体提升。笔者结合自身课堂教学实践,谈谈在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开展探究性学习的实践与探索。

1 教师要吃透教材,找准探究点

高中信息技术是一门实践操作性较强的学科,课堂教学往往围绕一定的问题、文本或材料,在教师的帮助和支持下,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让学生自主寻求或自主建构答案、意义、信息或理解的活动或过程。为有效推进探究性教学,教师在设计教学过程时要依据学科特点,认真研究学生,吃透教材,把着眼点放在探究点的找寻上。设计出一些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学生感兴趣、具有指导意义的问题,让学生在特定问题的引导下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科学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以《网络技术应用》(选修)第五章第四节“ASP脚本的应用”为例,其内容涉及服务器编程技术和ASP工作流程等相关知识,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困难,部分学生对此内容不感兴趣,有的甚至产生畏惧心理。笔者在教学环节的安排上,首先引导学生编写一段ASP小程序,设置虚拟服务器,然后运行程序看结果。等学生完成整个操作过程后,教师提示学生打开客户端的源代码来分析程序本身。通过对比,学生马上会发现客户端的源代码和其刚刚编写的源代码有很大出入。这时教师及时抛出问题:程序在运行前和运行后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该教学设计就是通过营造一种学生能够明显意识到的疑难情境,使学生产生认识上的困难或困惑,从而把学生行为引导向探究点,激发他们对探究ASP工作原理的动机和兴趣。因此,在探究式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把教材中既定的操作原理转化为问题,以呈现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适时切入探究点,促使学生形成问题意识,明确探究目标。

2 教师要转变角色,从前台走向幕后

探究性学习是20世纪50年代由美国芝加哥大学的施瓦布教授在“教育现代化”中倡导提出的。他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应像科学家一样,以主人的身份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并且在探究过程中获取知识、发展技能、培养能力,特别是创造能力,同时受到科学方法、精神、价值观的教育,发展自己的个性。因此,在探究式课堂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帮助者。这样的角色转换,有利于学习者积极主动地吸取知识,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能,进行知识的意义建构,从而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以《信息技术基础》(必修)第六章第一节中“超链接”为例,该部分内容为热区链接和书签式链接。虽然设置这两种超链接的方法很简单,但是要实现更好的教学效果,首先要让学生把握住该超链接的特点,然后才能更好地去理解、设置和发现该超链接的适用范围。为了更好地调动学生参与探究的积极性,教师要转变角色,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成为真正意义的主动构建者。

笔者在处理这部分内容时,不是先将操作方法直接告诉学生,而是通过教学实例,让学生成为探究活动的主人。在演示实例过程中有目的地让学生留心观察鼠标指针形状是否变化、网页会跳转至何处、地址栏信息是否变化等细节问题,让学生通过观察、对比、讨论和交流,自主去发现该超链接的典型特征,进而自觉思考该超链的链接源和链接目标该如何确定等相关问题。这样通过教师侧面引导、设置问题,让问题在学生新的需要与其原有水平之间产生冲突,便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

整个教学环节通过不断切入学生思维的最近发展区,不断缩短学生原有水平与学习目标之间的距离,使学生成为知识的主动构建者,让学生在探究中一步步向结果迈进。

所以,在探究式教学中,教师应把教学的着眼点放在“学生怎么学”,而不是“教师怎么教”的问题上。要明确学生是探究活动的主体,教师是学习过程的设计者、组织者、参与者、引导者和评价者,教师的责任是引导学生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培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建构知识、学会独立思考的能力。

3 教师教学要循序渐进,提高学生整体参与度

探究式教学的目标除了要求学生掌握课程的知识体系外,还重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学生的需求和个体差异,采用不同层次的教学内容和方式,使得探究活动具有一定的梯度,从而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以《信息技术基础》(必修)第四章第一节“文字及其处理技术”中汉字的编码为例,教学内容涉及计算机原理的相关知识,操作实践性不强,学生的认知程度也存在较大差异。所以在处理这一部分内容时,可以遵循由易到难的原则,分环节达成教学目标。

在第一环节,提出两个问题,首先引入汉字编码问题:endprint

1)为什么要对汉字进行编码?

2)汉字在计算机处理过程中分哪些环节?分别用到了哪些编码?

在第二环节,提出三个问题:

1)若用汉字的输入编码作为存储汉字的机内码,可以吗?

2)汉字的输入码、机内码、字型码之间是一一对应的关系吗?为什么?

3)汉字的字型码是否具有唯一性?你的理由是什么?

通过这三个问题,让大部分学生逐步理清汉字编码之间的对应关系,加深对汉字编码的理解,初步达成教学目标。

但是达到这个层次是远远不够的,所以在第三个环节,笔者尝试让学生依靠自身原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同一个汉字可以使用不同的字体显示,同一种字体会因打印机和显示器的差异,导致不同的输出效果——去引导他们深入探究汉字字型码的唯一性。通过提问如何表示字型码,引出点阵的概念,激起学生的探究欲望。

正是通过这种循序渐进的方式,分层次分梯度提出问题,让学生探究活动有了更为开放的空间。通过这三个环节的逐步推进,不仅让学生明确了汉字编码间的对应关系、点阵方式显示汉字的原理等相关知识,也让学有余力的学生明确了汉字编码的现实意义,为学生理解计算机具有处理世界任何一种文字的能力奠定了理论依据,也更好地开阔了学生的视野。

4 教师要加强小组探究活动的分工与合作

合作意识是现代人的一种必要的品质。在探究活动中,教师要注意学生这方面良好素质的养成。教师要有意识地促进学生群体间的交流、学生个体间的交流,做到组内分工明确,小组成员能够各自完成相关任务,从不同途径中寻找解决方案,充分发挥每个组员在探究活动中的作用;同时加强小组间的交流与合作,分享交流成果,相互取长补短。学生通过在探究活动中认真听取他人的意见或建议,从而实现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合作、学会探究。

以《信息技术基础》(必修)第六章第三节“信息交流”为例,这一节的目标是让学生了解信息交流的类型,让学生能够选择适当的信息交流工具与他人交流信息,同时理解信息交流的重要性。所以在探究信息交流的类型、信息交流工具时,教师可以采用小组分工与合作的方式,然后通过小组合理分工解决实际问题,诸如发帖解决“用FrontPage 2000制作网页时如何插入Flash动画”,讨论“网上医疗会诊”“选择合适语音聊天工具解决在网站建设与维护中遇到的问题”等,让学生逐步探究出信息交流的真正内涵与意义。

总之,在新课程改革的前提背景下,为有效推进探究性教学,信息技术教师要把学生的学习活动作为一种教学资源进行开发,使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进行有效的整合与提升。同时,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要善于诱导学生发现问题,让学生大量参与实践,探究知识,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在自主探究中进行知识构建,真正成为探究课堂的主人。endprint

猜你喜欢
探究式教学信息技术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高中化学习题课探究式教学设计的研究
探究式教学法在立体几何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浅谈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探究式教学方法的运用
要将探究式教学融入到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之中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