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振科
(沈丘县北杨集乡文化服务中心,河南周口466300)
基层宣传干部队伍建设刍议
费振科
(沈丘县北杨集乡文化服务中心,河南周口466300)
当前,为更好地适应宣传工作新常态,各地党委、政府和宣传思想文化战线把加强队伍摆上重要议事日程。本文从提高思想认识、实施人才工程、增加资金投入等几方面做了深入探讨。
宣传思想文化工作;队伍建设;建议
做好新形势下的基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归根到底要靠人才队伍。如何加强基层宣传思想文化干部队伍建设,是当前基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首要任务。对此,笔者结合自己基层工作实际,浅谈一下加强基层宣传思想文化干部队伍建设的个人意见和建议。
1.提高加强队伍建设重要性的认识。随着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信息网络化的发展和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意识形态领域面临的斗争和较量更为尖锐、复杂。同时,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社会经济成分、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趋多样,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强,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日益多样化,作为主管意识形态的宣传文化部门,其引领社会思潮、弘扬社会正气、培育文明风尚的任务更加繁重,因此,各级党委政府要提高思想认识。
2.切实加强宣传队伍领导班子建设。在基层宣传文化系统领导班子建设中,各级党委和组织、人事部门既要把那些思想靠得住、政治理论有水平、推动工作有策略、落实工作有实效的优秀干部选拔到重要领导岗位上来。同时,也要把那些长期坚持在一线、并能够出业绩、出实效的普通党员干部充实到中层领导班子上来,更要注重把那些具有较高宣传思想文化专业综合知识的优秀年轻人担当起一个专业部门的领军人物。
3.完善基层宣传专业人才成长机制。地方各级党委、政府应积极贯彻党的宣传思想文化事业的方针政策,多方位打造专业人才成长的软硬环境。对地方专业技术人才和行业领军人物,在政治上、生活上多加关心和鼓励,给他们的成长创造宽松、舒适的空间,让他们政治上有进步,经济上得到实惠,这样才能够“留得住”人才。对一些长期站住岗位不做事、混饭吃的闲散人员,要“清理出”队伍,严格实行“因事设岗”政策,真正把那些能干事、干成事的专业人才充实到基层宣传思想文化队伍中来。
1.招聘一批专业人员。地方党委和组织、人事部门要根据宣传工作业务量不断扩张的新需求,贯彻执行国家关于加强宣传思想文化队伍建设的若干意见,在政策范围内,适当增加或调剂重点岗位编制,切实解决“一个科室一个人,三头六臂难应酬”的不利现实。待编制增加后,要向社会公开招聘一批急需型、紧缺型专业人才,努力打造一支具有坚定政治立场、广博文化知识、崇高职业精神、过硬工作本领的宣传思想文化干部队伍。
2.开展专业知识培训。要创新在职专业人员的业务培训机制,实行“走出去”和“请进来”的业务培训办法。“走出去”就是让一些知识老化的专业技术人员进行知识再教育,按照岗位专业设置要求,让年龄稍大的专业技术人员到相应的专业院校进修,促进宣传文化专业人员知识更新。同时,让县外专家、学者、行业精英“走进来”,每年有计划组织举办新闻写作、舆情管理、摄影采风、书画艺术创作等专业类知识培训班,切实增强宣传思想文化系统内干部队伍的知识储备,促进知识更新。
3.加强复合型人才培训。当前,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正面临一场大变局:国际形势风云变幻、国内经济社会转型转轨、现代传播技术迅猛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新挑战、新考验。如何才能壮大主流舆论、巩固舆论阵地?今天的宣传思想文化干部应当有一种“本领恐慌”,首先,要以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为指导武装自己、强化自己,站稳政治立场,切实提高政治理论素质。其次,还要不断更新自己的专业知识结构,不仅要具有传统媒体的新闻采编技能,还要做复合型专业人才,针对手机微信、微博等自媒体的发展,有效进行舆论引导、弘扬主旋律。
1.完善公共文化建设投入机制。拓展“以政府投入为主导、以社会投资为补充”的多元化整合机制,加大对社区宣传文化阵地建设的投入,有效催生宣传文化干部的内部动力,着力打造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精品工程、民心工程,加强县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等公共文化服务平台建设。做大、做强特色文化产业,通过发展文化产业发展扩大内需,提升经济增长点,带动经济社会发展,提升地方经济发展软实力。
2.增强民间文化团体发展活力。注重发挥民间艺人在传承、创新传统文化方面的积极作用,使他们成为县域文化惠民工程的骨干力量。大力扶持民办文化团体发展,在资金扶持、队伍培训、行业评估等方面,与国办文化机构一视同仁,促进民办文化健康发展。要完善文化产业市场准入机制,积极支持、鼓励、吸引社会力量参与文化设施建设、文化活动冠名、文化技术装备更新以及文化产业的经营管理,形成多渠道、多元化的文化投资机制。
3.建立文艺创作表彰激励机制。进一步完善、健全竞争和激励机制,设立文艺创作奖励基金,对在文艺创作方面有优秀成果的艺术人才给予重奖,对主题鲜明、特色浓郁的创作选题和作品给予重点扶持,充分调动文艺家创作积极性,吸引更多的文艺爱好者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文艺创作中去;积极采取财政支持和社会多方资助,探索与市场经济相结合的运行机制,争取社会各界的支持,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
D262.3
A
1005-5312(2015)26-020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