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丹
(湖南中医药大学,湖南 长沙 410208)
英语汉语文化对比机制下助推湖湘文化对外传播
张丹
(湖南中医药大学,湖南 长沙 410208)
在我国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战略目标,提出“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弘扬中华文化,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战略任务。这样文化强国精神下,作为地区文化中杰出代表的湖湘文化也迎来了新的机遇。但是现实的现状,湖湘文化研究蓬勃兴起,可湖湘文化的对外推介和传播呈现严重滞后,文化传播不仅没有很好地富裕与文化发展,反而拖了后腿。要加强文化传播的力度,离不开机制建设和平台建设,一方面要以文化对比系统为机制,充分发挥其指导意义,另一方面要以大学为平台,使大学成为湖湘文化英语推广和培养相关人才和能力的主要阵地。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既需要湖湘物质文化的精华板块作为推广中“物质吸引的硬拳头”,也需要湖湘精神文明的优秀传统作为推广中“精神吸引的软拳头”。只有两个拳头同时发挥作用,才能真正意义上达到湖湘文化对外推广的效果,真正为湖湘文化发展增加助动力,也期待这样的新思路和新力量能早日达成,转化为现实的文化推动力,有效地增强对外吸引力。
湖湘文化对外推广;机制建设
2011年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战略目标,向全党和全国各界明确提出了“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弘扬中华文化,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战略任务。这项战略任务的实施一定离不开各个地区文化的弘扬和传播推广,要深入挖掘地区文化的宝贵价值,一方面要加强有特色的地区文化研究,另一方面也要通过英语的推介,增强地区文化在世界的吸引力和影响力。
湖湘文化当然属于中国地区性文化的佼佼代表。湖湘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和深厚的研究底蕴,并迫切期待在新时代文化强国的精神助推下,焕发新的活力,这是一次崭新的机遇。在这样的机遇到来时,湖湘文化要走上对外传播推广的坦途,必须借助英语语言和英语文化的交流。如何有效地利用英语推广湖湘文化,成为亟待思考和解决的问题,必要寻求科学、有效的推广策略。
在国内,关于湖湘文化研究在近十年内空前繁荣,涌现处多样化的研究视角和丰富的研究成果,其中特别引人关注的有刘鸣泰和刘克利编写了《湖湘文化大观》,聂荣华和万里编写的《湖湘文化通论》,以及蔡栋编写的《湖湘文化访谈》。可是,湖湘文化研究蓬勃兴起,可湖湘文化的对外推介和传播呈现严重滞后,文化传播不仅没有很好地富裕与文化发展,反而拖了后腿。
但是这些对湖湘文化总结和介绍仍然局限在汉语人群内部,未能实现更广范围和更高层次的传播、推广。这样的现状不符合我省发展的当代要求,也跟不上“大湖湘”、“大文化”、“大市场”的国际化步伐。
一方面,湖湘文化应该走出国门,在英语语境下全面传播、推广,这就必然需要借助跨文化交际中的文化对比机制,通过英语达到更大范围和更高层次的传播。
另一方面,传播湖湘文化,不能仅仅依赖少数专家、学者,而要依靠大众的文化交际能力普遍提高。新时代、新形势下,大规模培养文化交际能力的行要求,决定了英语教学必须要发生使命的转变:从纳入、吸收走向传播、推广。
传播文化一直都是语言最重要的功能,以中国传统文化中重要而典型的湖湘文化为例,不仅应该实现其语内传播,更应该重视语际传播。这里就必须借助跨文化交际中的理论体系和方法论了,通过英汉语对比机制实现用英语传播中国传统文化的功能
上世纪70年代以后,跨文化交际的理论发展极为迅猛,成果斐然。美国的学者Brooks,Norstrand和Seelye确定文化学习的内容、目标,介绍了文化教学的方法,探讨了对文化教学的评价机制。英国杜伦大学Michael Byram教授,针对跨文化能力培养模式提出了体系化地理论,并深入及教学实践研究。
国内学者最早何道宽1983年介绍了跨文化交际这门学科,其后有众多学者将跨文化研究延伸到各个领域。其中,陈申主要研究对外汉语教学,走出了以英语为工具,传播、推广中国传统文化的道路,取得了巨大成功。
在国内外的研究中得出普遍认同的结论:
1.文化交际是语言的最终功能;跨文化交际应该是双向的、文化习得和文化推广并重的;
2.文化主要特征差异、核心感念差异、价值观和社会心理差异、思维差异、交际风格差异和人际关系差异是文化对比价值的核心;
3.在大规模培养文化交际能力方面,外语教学应该成为最重要的阵地。
如上所述,要完成湖湘文化传播这个系统而艰巨的任务,主力军必然是新时代的大众。大学阶段的英语教学中,就应该将湖湘文化的相关知识学习纳入人才的培养计划中,使高校成为培养大众文化传播能力的重要阵地,那么平台建设就迫在眉睫。
以大学英语课堂为阵地,充分利用英语课堂可以加强文化的体验性、丰富兴趣点的优势,构建受众广泛,并且系统的文化推广能力培养模式。在这个模式下,培养更广的学生,提高整体文化传播的意识和能力,可持续性地为文化传播培养大批后备人才。
1.确立以文化习得,而非语言习得为中心的教学目标;
2.拟定文化对比的框架,并形成以此为重点的教学内容;
3.确定翻译训练在文化教学中成为常规、有效的监测手段和教学辅助手段;
4.拟定具有实用行、系统行、可行性行、循序渐进的文化交际能力课堂形式;
5.最终总结、精取能够广泛提高传统文化推广能力的培养模式。
以文化交际为中心,文化对比为机制,将文化中心的观念落实在大学英语的教学实践中的各个环节,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重点、课堂模式、教学互动设置、翻译测评等等。
如果按照这样的方案来指导教学,那么可以基本搭建起一个平台,有效地培养未来的大众用英语推广湖湘文化。通过教学实践,总结、精取其中成功、有效的成果,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大面积、大幅度地提高文化传播和推广的意识和能力,培养广大的文化推介后备力量。
通过全面研究湖湘文化体系,整理、精取湖湘文化的物质文明中最具典型代表性,最具异域吸引力和经济推动力的版块。主要包括:地理环境、自然风景、手工技艺、物产多样、饮食文化五大大板块。
湖南地区地理环境独特,水系发达,多山少田,地质地貌多样,和中国北方平原文化有明显差别,山清水秀,带来别样的自然风光,以及丰富的旅游资源。同时,农、工、牧、渔、林、商,各种产业,在湖湘地区发展均衡,具有独特优势。自古以来,湖湘地区的手工技艺精美,包括:湘绣、瓷器烧造、茶叶制造、酿酒技艺等等,举国著称。
湖湘地区的饮食文化具有独特的魅力,绝对不容忽视:湘菜、湘酒、湘茶都在国内、国际上广受好评和青睐。
上述的五大板块都构成了外语人群对中国文化、湖湘文化致命的吸引力,这种吸引力最直接的体现在于,极大地促进了湖湘地区的商贸、旅游业的蓬勃发展。
除了上述的物质吸引意外,湖湘文化的精髓还在于,湖南的人和湖湘的精神。
“湖湘的人”是指这里自古以来就是多民族共同生活地区,汉族和众多的少数民族共存的格局带来丰富多样的民俗、民风,也成为这里独具风情,值得推广、推介的文化要素。
“湖湘的精神”是指,这片土地是近代中国革命史的精神灵魂。这里历史根源深远,尤其在近代史中体现了浓烈的革命意识,革命伟人辈出,是许多革命志士、军事领袖、政治领袖、近代教育先驱的故里。
今天湖南人应当发掘与弘扬的湖湘文化优良传统,包括:经世致用的传统;心忧天下、敢为人先并愿抛头颅洒s热血的爱国主义传统;注重实干、勇于任事、自强不息、勤勉朴实的传统;重视人才培养的传统;重教育与实业发展的传统;勇于改革与开风气的传统;注重引进人才并与人合作以及勇于改过的传统。但同时也要注意克服其不可取的一些弱点,如保守排解的地方保护主义;政治上极热与经济上极冷;重道德和政治力量而忽视经济流通与生产领域;民风强悍、性格急悍、性格急燥、脾气倔强;狂妄虚骄、自高自大、目空一切;思想偏激、易走极端;不善于包装和推销自己等等。
湖湘文化,最为最有价值的地区文化代表,在新的时代形势下,使之焕发新的思想活力,不仅在中国,也在全世界的范围内打开窗口,成为吸引力,成为推动力,成为湖南的人文交流、文化推介、经济发展精神源泉和支撑力量。
我们需要紧扣交流对象的兴趣点,“硬拳头”和“软拳头”结合并施。“硬拳头”包括:独特的地形地貌、优美的自然风景、多样大饮食文化、丰富的当地物产。“软拳头”包括:悠久的历史文明、著名历史人物辈出、精湛的手工技艺、多民族的民风民俗。让硬、软拳头结合,有效促进商贸交流、旅游消费。
要使文化推广转化为现实对发展动力。首先,要以“湘菜”、“花炮”、“自然地貌旅游”和“历史人文旅游”等成功的文化推广为范例,持续扩大影响范围。其次,不断挖掘新的文化点、价值点,边推介,边培养。
以大学教学为平台,在湖南本地培养大众的文化归属感、文化自豪感,同时培养大众对文化交流的兴趣和能力,从熟悉了解自身文化对精髓和价值,走向自觉主动推广、介绍湖湘文化的道路。
[1]蔡栋.湖湘文化访谈[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5.
[2]陈代湘,黎跃进.胆识+霸蛮=湖南人:解读湖南人[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3.
[3]方吉杰,刘绪义.湖湘文化演讲录[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
[4]罗敏中.论湖湘文化之源及其“蛮”的特质[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7(05).
[5]聂荣华,万里.湖湘文化通论[M].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2005.
[6]钱基博.近百年湖南学风[M].长沙:岳麓书社,1985.
[7]万里.湖湘文化大辞典[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5.
[8]杨毓麟.湖南历史资料[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59.
[9]朱汉民.湖湘学派与岳麓书院[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1.
[10]朱汉民.湖南学派史论[M].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2004.
G125
A
1005-5312(2015)26-0189-02
本文拟为2014年度湖南省情与决策咨询研究课题项目《英汉语文化对比机制下助推湖湘文化对外传播》的成果之一,(项目编号2014BZZ2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