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我国乡村题材绘画的变迁

2015-10-28 14:12燕张延东
文艺生活·中旬刊 2015年9期
关键词:城市化题材油画

何 燕张延东

(1.曲阜师范大学,山东日照276826;2.山东水利职业学院,山东日照276826)

浅析我国乡村题材绘画的变迁

何 燕1张延东2

(1.曲阜师范大学,山东日照276826;2.山东水利职业学院,山东日照276826)

乡村题材绘画最早出现在尼德兰,它是伴随着乡村城市化的进程发展起来的,在农业文明与工业文明的对立转化中乡村题材绘画在内涵和表现手段上不断发生变化。近代以来,西方强势文化的入侵,特别是鸦片战争之后传统的中国乡土社会发生了破坏和解构。西画传入中国,伴随着中国农业社会的冲击和近代以来城市化的发展,中国的艺术家们以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关注广大劳动人民的生活状态,梳理和寻找着当代全球化语境下对本民族艺术的发掘和再造,探索着乡村题材绘画在新时期所体现出的文化精神内涵。本文以20世纪以来中国重要的历史节点为线索,探讨乡村题材绘画的变迁。

乡村题材;绘画;变迁

一、建国前期乡村绘画的现状

在20世纪建国前期风雨如晦的年代,战乱频繁,多数农民离开家园颠沛流离。这个时期一部分艺术家满怀强烈的报国意识留洋归来,他们把真正的油画艺术带入,正好与我国封建社会的危机和城市化进程同步。在20世纪30年代出现了较早的刻画农民形象的作品,有王悦之作的《弃民图》,他描绘了当时中国自然经济的解体,在帝国主义的高压下,民族工业艰难发展,产业工人不断失业,大批农民流入城市,形成无业流民。画家描绘了穷困潦倒的弃民形象,图中老者衣着褴褛,表情愁苦,无精打采的拄着木棍,左手挽着讨饭的竹篮,表现了画家对帝国主义侵略下我国农民生活在苦难和伤害中的同情。另一幅作品是唐一禾所作的《祖与孙》,作者以简单、质朴的风格,主要描绘了在抗日战争期间祖孙俩相依为命艰难生存的悲惨境遇。

这个时期的油画作品属于早期在我国出现的乡村绘画,大都是表现艺术家描绘广大农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中的苦难和不幸,以此来唤起人们对自身命运的感知和对弱者的同情,体现出强烈的人道主义情感。

二、20世纪50至70年代乡村绘画的大众化

建国后,国家经济基础薄弱,百废待兴,城市化进程并不明显,为了稳定生产国家严格执行城乡两元化格局。农民翻身做了主人,主人翁意识强烈。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就明确提出,文艺工作者要为工农兵服务,反映在艺术作品上就是要适应广大农民的需求,艺术作品要通俗易懂、要大众化。

建国后至文革前期,这段时期的绘画作品继承了延安时期的大众化艺术“革命美术”的形式。乡村题材的绘画因其色调明快,色彩强烈,能够作为一种比较实用的传播媒介发挥宣传画的作用,成为了遍布乡村和城市的时尚。这个时期的油画作品的中心任务是反映政治,表现重大的历史和社会题材。有表现领袖关心农民生活的作品,如:张福龙代表作《毛主席和青年农民》、赵友萍所画的油画《听毛主席的话》,还有一幅《延安火炬》是画家蔡亮所作,这些绘画作品体现了毛主席与农民亲切的相处,表现了领袖与农民血浓于水的感情。

另一种是艺术家描写贴近百姓生活、具有时代特征鲜明的、反映乡村现实生活的作品,有王式廓所画的人物形象画《马大爷》、罗工柳刻画的《延安人》等农民形象画,画家运用了强烈的个人感情,描绘出新时期农民憨厚质朴、体格健康、自信幸福的一面。

20世纪60至70年代,反应乡村农民生活的风俗画也受到政治的影响,以孙滋溪为代表的红光亮对人物的描绘方式成了这个时期乡村绘画的模式,如他所作的《天安门前留个影》,表现了这个时期幸福自豪的农民群体像。还有吴作人画的《农民画家》和韦启美的代表作《模范饲养员》,是这个时期对农村生活的真实描写,也是对乡村绘画民族化、大众化的积极实践和探寻。另有描绘重大题材的董希文创作的《千年土地翻了身》和朱乃正著名的作品《金色季节》,他们都通过表现农民耕耘劳作的喜悦场面,转化为诗意的政治理想,对大众产生深刻的影响。

三、20世纪80至90年代乡村绘画的个性化

在这一时期,社会对文革极左思想的批判和反思的环境下,一些艺术家走出旧有的意识形态的束缚,不再概念化的描绘农民的幸福和满足,而是把真实、自然的乡村原貌还原出来。其中以罗中立所作的《父亲》一画为突出代表,画家真实地反映个人的思想和情感,描写的是农民在奉献与所得之间的巨大差别,寄托了画家对农民的怜悯和同情。另一幅是陈丹青所作的《西藏组画》刻画的是藏族农民原汁原味的生活状态。还有就是何多苓的油画《春风已经苏醒》,采用了怀乡写实的风格,代表了画家对人的价值和人性的追问和呼唤。90年代,还出现了面对改革开放城市化进程加快,画家对过去农村田园牧歌式生活的怀旧和向往,有王克举的油画《晌饭》、宫立龙所作的《收苞米桔子》和王沂光的《惊春》等,这时绘画的创作观念与人们在改革开放初期,面对西方异质文化和商业大潮的侵入感到从前未有的茫然有关。面对这时期农民的困扰和迷茫,再加上西方现代艺术的冲击,我国乡村绘画在表现手法上开始探索怎样进一步发展的问题。

四、21世纪以来乡村绘画的多元化

21世纪面对城市化突飞猛进的发展,中国社会呈现出都市化、工业化,消费主义思想泛滥。中国农民面对两个选择,是要坚守原有的土地继续维持自给自足的经济收入,还是期盼改变落后的状态向城市化靠近,大批农民从落后的乡村涌进城市变成了农民工。这个时期的乡村绘画一方面要反应农村出现的问题,如描写留守儿童和妇女、空巢老人等他们的失落和无奈,另外就是描绘农村男子进城打工,他们的生活境遇。

这个时期既有对乡村美好生活怀旧和追忆的如段正渠的油画《黄河传说》;也有陈桂香创作的《守望家园》、毕建勋的《惊蛰》反应农村留守人员的辛酸和不幸;更有像忻东旺作的《明天多云转晴》、王宏建的《冬之旅》、陆庆龙的《惑》这类表现城市农民工疲惫不堪和茫然的作品。另外,也出现了像雷子人作的《发屋》、《惊鸟》等批判现实主义的作品,反应在都市中生活的农民工的自私和狡黠;杜晓冬画的《预约》表现的是穿梭于城市和农村之间的暴发户的形象。这部分作品虽然不能代表多数的农民形象,但是也体现着画家对现实问题的严峻思考。

五、总结

通过对以上时期乡村题材绘画的探讨,可以看出乡村绘画在理念和表现方式上随时代的变迁不断创新和发展。农民在我国占有大多数的人口,农村城市化的进程还将继续,为艺术家提供了广阔的天地,这将成为常谈常新的话题。艺术家要站在当代全球化背景下,放眼历史,充分挖掘本土资源,肩负起时代的社会责任,创造出崭新的有文化价值和精神内涵的作品。

[1]刘文西.当代中国画领军(陕西篇)[M].天津:天津美术出版社,2009.

[2]孙丰.中国油画:乡村视角的当代意义[J].美术观察,2007(04).

[3]水中天.关于乡土写实绘画的思考[J].美术观察,1984(12).

J213

A

1005-5312(2015)26-0171-01

猜你喜欢
城市化题材油画
一张油画
广电总局关于2020年4月全国拍摄制作电视剧备案公示的通知
油画《塬下》
油画
《岁月长又长》(油画)
2016年9月,全国电视剧拍摄制作备案公示的剧目共117部、4552集
失衡的城市化:现状与出路
广电总局关于2015年6月全国电视剧拍摄制作备案公示的通知
广电总局关于2015年3月全国电视剧拍摄制作备案公示的通知
“城市化”诸概念辨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