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正国
(西北师范大学舞蹈学院,甘肃兰州730000)
建设文化大省重现丝路辉煌
——从第三届甘肃省舞蹈“飞天奖”大赛谈起
马正国
(西北师范大学舞蹈学院,甘肃兰州730000)
飞天故里,母亲河畔。黄河静静的穿越严冬的凛冽,流过金城的臂弯。一场期待已久的赛事如约而至。由甘肃省文联、甘肃省教育厅、甘肃省文化厅共同主办,甘肃省舞蹈家协会承办的第三届甘肃舞蹈“飞天奖”大赛暨首届甘肃“小桃李杯”校园舞蹈大赛于2014年12月18日至24日在甘肃兰州落下帷幕。甘肃省省委宣传部部长连辑,中国舞蹈家协会党组书记罗斌及其中国舞蹈家协会主要领导、甘肃各大文艺院团及甘肃高校舞蹈学院(系)近千人参加了开幕式。
舞蹈大赛;飞天奖;文化
甘肃省飞天奖舞蹈大赛,每两年举办一次,是面向全省各大文艺院团、大中院校举办的专业舞蹈大赛。
本次大赛首次将“小桃李杯”校园舞蹈比赛融入其中,两种赛事共同举办,而这样的一种方式其要求和目的也是不一样的。“飞天杯”舞蹈大赛中参赛的作品只限于原创,其用意在于鼓励编创优秀的舞蹈作品,推出新人新作,繁荣我省舞蹈事业。则“小桃李杯”校园舞蹈比赛要求原创和学演作品均可参赛,也在参赛选手的年龄上分为少年组和青年组两大类,要求选手的参赛条件为舞蹈专业中专、职业高中在校生或舞蹈特长大专、本科、研究生在校生等。这样的安排无论是专业的舞蹈学生还是业余舞蹈爱好者都能拥有一个真正属于每个人的权威舞蹈赛事,成为展示舞蹈才华的最佳平台。
回望第一届和第二届“飞天杯”舞蹈大赛,其参赛舞种主要有民族民间舞、中国古典舞、敦煌舞、现当代舞等,也都表现出了不俗的实力。而本次比赛中芭蕾舞作为后起之秀,唱起了主角,参赛选手无论是从身体条件、技术技能掌握、还是作品的把握都让人眼前一亮。他们精湛舞技和规范舞容,让所有的观众为之倾倒。在比赛中西北师范大学舞蹈学院和兰州市芭蕾舞团的演员们出色的表演了世界经典芭蕾舞剧《海盗》、《艾斯米拉达》、《堂吉诃德》、《天鹅湖》、《睡美人》等其中的优秀片段,细腻而准确的刻画了人物性格,展示了高超的技术技巧。
从参赛人员来看,本次大赛可谓是精英汇聚,这也是各大院团展示教学成果的最佳平台。纵观这次大赛,舞蹈演员的能力有了大幅度的提高,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其一,男女演员从能力来看,以往所有的比赛都是女演员占据绝对的优势,而男演员显得寥寥无几,层次不齐,令人惋惜。但随着近几年来我省无论是在招生还是教学方面,都在加强男演员的培养,因此本次比赛中大批男演员崛起,让人眼前一亮,他们以超强的舞蹈素质,磅礴大气、铿锵有力的表演让人无不赞叹。其二,演员从舞台表演来看,大中专院校学生们的表演不逊色于文艺团体的专业演员,在舞蹈技能、作品表现力等方面有了明显的改观,这也展现了我省大中专院校专业舞蹈教育的教学水平,这种结构的变化,使得院校和专业团体在改革的新时代下对自身未来的发展多了几分考虑。
纵观本次大赛的所有参赛的舞蹈作品,虽然题材风格迥异,但不乏在其中有那一些作品让人感到无比的惊喜,就是编导在舞蹈的创编中,以传统舞蹈题材和动作素材上加入了许多现代性的元素,使这些传统的舞蹈作品洋溢出了时代气息,符合了时代发展,更符合人们的审美需求,也就是传统舞蹈的现代性编创。如西北民族大学舞蹈学院在开幕式上所表演的蒙古族男子群舞《天堂草原》,可谓是获得了满堂喝彩,作品无论是从音乐上、舞蹈服饰上、动作的编排上都加入了许多现代的因素,在音乐中以蒙古族的长调为基调,加入了HIP-HOP元素,加强了整部音乐的表现力,变得动感十足。还有西北师范大学附属体育艺术中专部(兰州歌舞剧院艺术分校)的演员们所表演的现代舞《我的城》洋溢着青春朝气的活力,散发着时代气息。这些作品的出现也证明了我省新锐编导的成熟与进步,他们不仅掌握了扎实的编舞技巧,同时在传统舞蹈的基础上,经过大胆的创新,注入了时代的元素,加强了现代性的编创,也注意到随着时代的变迁,人们对新时代下新艺术作品的新要求。
舞蹈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通过人的肢体语言来表现深邃的文化底蕴。通过优美的舞姿,演员的一投足一回眸之间,我们深深地感受到早已逝去的历史足迹,怀着万千感慨的心情体会那无限活力的生命跃动和博大多姿的中国文化。这种文化的体现需要我们借助大量的历史文献及舞蹈形态的充分研究和分析至上,才能准确、真实的呈现。
甘肃是华夏文明和中华民族的重要发祥地,是古代中西方文明交流的重要通道,是中华民族重要的文化资源宝库,所以以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为平台推进文化大省建设。2013年甘肃省文化厅关于《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总体方案》中提出,建立华夏文明创新区要以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根本性转变为主线,围绕“一带”,建设“三区”的总目标,“一带”是指丝绸之路文化发展带;“三区”是以始祖文化为核心的陇东南文化历史区、以黄河文化为核心的兰州都市圈文化产业区和以敦煌文化为核心的河西走廊文化生态区,来打造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因此本次大赛的成功举办,也是为了传承华夏文明,重现丝路辉煌,繁荣我省的文艺事业,建设文化大省做出贡献。
J524
A
1005-5312(2015)26-0108-01